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达  蔡河章  郑君亮  唐刚  刘隽  李丹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2):116-120,封2
为浦城县及类似地区早稻暴雨洪涝灾害天气的预警监测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早稻的生长特性,选择浦城县1986-2015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提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灾害风险因子,采用GIS技术及统计学方法,评估浦城县早稻暴雨洪涝风险等级,并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浦城早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等级分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其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枫溪乡和河滨街道全区域,濠村乡、古楼乡、忠信镇、山下乡、永兴镇、水北街镇和九牧镇的部分区域,官路乡、盘亭乡、仙阳镇、管厝乡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官路乡、盘亭乡、九牧镇、忠信镇、仙阳镇、管厝乡、富岭镇、万安乡、水北街镇、莲塘镇、临江镇、石陂镇、永兴镇和南浦街道的部分区域,古楼乡、山下乡和濠村乡的少部分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浦街道的中部区域,万安乡的西部区域,临江镇的中部区域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四川盆区春季连阴雨灾害发生情况,对油菜花期连阴雨灾害综合风险分析和评估,为防灾减灾和灾害保险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利用四川盆区 1981—2020 年 105 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结合油菜生产观测资料、农业统计资料及基础地理信息,对危险性、暴露性、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 4 要素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并分别建立评价模型。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构建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盆东平行岭谷区、盆南丘陵区和盆周边缘山地西南部是油菜花期连阴雨灾害的高危险性区;盆中浅丘区暴露性最高;高脆弱性区域较分散,在盆南丘陵区和盆西平原区分布相对较多;盆西平原、盆南丘陵区防灾减灾能力较强;油菜花期连阴雨灾害综合风险高风险区多集中在盆东平行岭谷区、盆南丘陵区和盆中浅丘区中部,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平原区中部及盆周边缘山地区;中风险区分布最广,占四川盆区耕地面积的 45% 以上。【结论】研究结果与四川盆区气候背景、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点一致,能呈现和解释四川盆区油菜花期连阴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3.
李洁 《现代农业科技》2023,(7):149-152+158
本文基于河南省的气象及自然地理数据,构建综合评估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的带状递减趋势;河南省的承灾体暴露程度呈现出分层特点;河南省的防灾减灾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多数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河南省洪涝灾害敏感性整体较分散,郑州市以及河南省东北地区洪涝灾害敏感性较强;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地区面积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较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低风险区。本文区划结果与河南省实际洪涝受灾情况吻合,对河南省各级政府开展预防洪涝灾害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按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加权综合与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开展了淳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并绘制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汾口、中洲、大墅镇和鸠坑、浪川乡为极重度风险区,梓桐、临岐、威坪、枫树岭镇和安阳乡为重度风险区,其余为中度以下风险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洛阳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洛阳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和区划,利用1961—2010年洛阳市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全市9个县(市)的气象、地理、社会经济与防灾抗灾等数据,应用GIS技术构建洛阳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洛阳市暴雨洪涝风险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抗灾能力多个因子,计算得到洛阳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并绘制了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洛阳地区洛宁、偃师东部、孟津中东部、洛阳市区风险等级较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栾川南部、汝阳、伊川西部和宜阳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做好宜丰降水预报,完善气象服务工作。本文基于宜丰县历年国家基本气象站、1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历年降水资料, DEM高程数据,辖区内社会经济资料,确定暴雨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等区划因子,并使用ArcGIS对各项因子进行模拟计算,最终获得完整的宜丰县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宜丰呈现高风险偏向南面、低风险偏北的特征。而低风险区,又是北部高于其他区域;高风险区则南部高于北部,中风险区持分级状态。  相似文献   

7.
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收集宁夏暴雨、灾情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及遥感数据,综合考虑在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及当地的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等级划分和专家讨论,形成宁夏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成果。由研究成果得出了经济较发达的整个宁夏平原都属于暴雨洪涝灾害中等以上风险区等诸多结论,为本地区灾害规划与预案制定、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建立基于Arc GIS应用技术的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再找出各评价因子的影响程度,计算各灾种的风险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Arc GIS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按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3个等级,绘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及周边25个国家气象站30年的气象资料和达川区社会经济数据,采用GIS系统分析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与防灾抗灾能力,对达川区暴雨洪涝灾害进行了统计和区划。结果表明,达川区各地的暴雨洪涝风险主要受地形地貌、洪涝频率、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敏感风险区主要有达川南城(主城区)、永进-石桥、道让-虎让-桥湾-石梯和景市等乡镇,次敏感区主要有赵家、百节(铜钵河两岸)、亭子、麻柳-万家-大树、东兴-黄都-南岳、双庙、罐子、龙会、堡子-赵固、洛车、五四-银铁等乡镇,这是达川区防汛减灾的重点区域;中度敏感区主要包括河市-金垭、福善、大滩、管村-九岭-陈家-渡市、香隆-沿河等乡镇,次低或低敏感区主要包括海拔较高、离河流较远的低山高丘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贞宏  杨益  刘芳  王兴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78-11781,11783
[目的]研究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选取贵州作为研究区域,以1km×1km埘格数据为评价单元,利用贵州省1961-2008年气象站点日降雨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受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的基础上,构建基于GIS的风险评价模型对4个子指标和风险性总指标分别评价,并最终得到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自中部向四周呈递减的总趋势,低风险区集中在贵州省东北部,暴雨较少、抗灾能力较强是该区风险低的主要原因;高风险区集中在省中部偏西地区,主要因为暴雨集中、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低,其中安顺市较高以上风险地区占该市98.02%,而2010年发生特大地质灾害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也属于高风险区。这与实际受灾清况相吻合。[结论]该研究为以区域为对象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三江平原地区防洪设施建设,降低因洪涝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划定灾害风险等级,提出因地制宜的防灾措施建议。综合2010-2020年三江平原地区的水文、地理、气象及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料,构建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加权几何平均法得出风险评估值,结合ArcGIS划立县域维度的洪涝风险等级分区并进行风险评估区划。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西部致灾因子危险性较低,承灾体易损性由东北到西南降低;三江平原孕灾环境敏感性在西南方向较高,东北方向较低,防灾减灾能力普遍较弱。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中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基于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三方面的考量,提出洪涝灾害应对措施。通过建立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划定三江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等级,依据风险区划结果为当地政府抗洪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百色市农业洪涝灾害的应对能力,通过运用百色市的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灾情数据,构建模型中的4个指标因子,即致险因子危险度、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度和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因子权重,构建百色市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估模型,利用GIS绘制百色农业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百色市范围内发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最高为凌云县,其次为河谷一带。得出的等级区划结果与近年百色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区域基本一致,较为准确地反映了百色市农业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现状。  相似文献   

13.
对安康市汉滨区开展了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对致灾干旱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的因素赋予合理的权重,计算出汉滨区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空间分布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农业生产建议,以期为规避灾害、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风险区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区1981-2014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不同等级雾、霾频率作为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以人口密度、公路密度和地均三产业值作为孕灾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考虑地形因子、河网密度和地均GDP作为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指标,从这3个角度出发,基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到四川省盆地地区的雾霾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从盆周山区到盆底区域不断升高的基本特征.高、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底部的大部分区域,与高原接壤的高海拔区域和盆周山区处于雾霾灾害低风险区和次低风险区,与盆周山区相邻的盆底边缘地区大部分为中等风险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玉溪烤烟低温冷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玉溪复杂地形下烤烟种植的低温冷害风险,规避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利用玉溪七县二区13个烤烟气象观测站2009—2018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等,综合危险性、敏感性、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评价因子构建玉溪烤烟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平台进行风险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灾害因子危险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成熟采烤期较移栽伸根期危险性高。2)孕灾环境敏感性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大部区域敏感性在中等偏上;西部、北部地区承灾体易损性较高,中部地区较低;防灾减灾能力呈东高西低。3)综合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在中等及中等气象风险以下,对比不同县区,江川区、澄江县、新平县东部、华宁县北部为中风险-高风险区;易门县、红塔区、通海县、峨山县为低-次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6.
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设计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为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水稻遭受暴雨灾害造成的减产率与气象因子、下垫面条件的关系,建立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利用GIS技术将减产率确定到各种复杂地形下,综合区域产量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点,设计精细化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结果】确定了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基本区域的水稻暴雨灾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不同的典型降雨过程和0716号强台风"罗莎"影响过程资料对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复杂地形下单季稻遭受暴雨灾害减产率分布,能提供可信度高的单季稻暴雨灾害灾损评估。当模型计算的水稻减产率≤30%时,理赔指数为0,赔付率为0;水稻减产率大于30%时,理赔指数等于水稻减产率,赔付率为水稻减产率。【结论】单季稻暴雨灾害减产率模型能根据降水量、风力计算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各自然村单季稻遭受暴雨灾害的减产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产量和气象指数优点设计的气象理赔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目前中国传统农业保险中存在的弊病。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理论和方法,借助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 理论和方法,借助 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 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 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 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 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陇东地区冬小麦和春玉米种植的干旱风险,为指导该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陇东主要农作物产量灾损角度出发,利用作物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历史干旱灾损情况(干旱分布、干旱发生强度和频率、干旱灾损分布)、受灾体种植面积比例和当地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干旱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确立综合区划指标,并进行干旱灾损风险区划。【结果】陇东多数县(区)冬小麦、春玉米因旱减产率大于20%的年份分别超过20%和14%;冬小麦、春玉米生育期间各类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53%~94%和34%~80%;环县是陇东地区干旱发生最多,重度、极重度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冬小麦、春玉米干旱灾损率最大值均在环县,分别大于30%和20%;根据标准化风险指数将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种植区域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风险区,对应的标准化风险指数(Ei)冬小麦分别为:Ei≤0.1,0.1Ei≤0.3,0.3Ei≤0.5,Ei0.5,春玉米分别为:Ei≤0.2,0.2Ei≤0.5,0.5Ei≤0.7,Ei0.7。【结论】陇东冬小麦和春玉米干旱风险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加,呈纬向分布;陇东北部是高风险区,中北部是较高风险区,中南部是中度风险区,东南部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东营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东营市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TM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四方面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评价指标的栅格化,并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得到以100 m×100 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东营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将东营市分为高、次高、中、次低和低5级风险区。结果表明:河口区东部和西部、利津县西部、东营区中部、广饶县南部风险较高;河口区中部、垦利县东部和东营大部分区域风险较低。总的来说,河口区暴发洪涝灾害的风险相对较高,垦利县的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