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对碱胁迫下甜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碱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甜菜生长的影响,在甜菜苗期喷施0.05mg·L-1、0.1mg·L-1、0.15mg·L-1和0.2mg·L-1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分析植株生长特性、光合能力、内源激素、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变化,明确甜菜喷施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不同质量浓度BR的处理的光合能力在整个生长期均大于碱处理,并在生长后期显著降低叶片ABA质量浓度,提高CTK和GA3的质量浓度,增加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其中质量浓度为0.15mg·L-1的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明显,块根产量最接近CK,达到CK的66.3%,是Alk(碱处理)的157.5%。苗期喷施适宜质量浓度的BR可以缓解碱土对甜菜生长的胁迫,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甜菜的光合作用,降低叶片ABA与其他激素的比例,提高甜菜的抗碱能力。  相似文献   

2.
盐碱胁迫下喷施BR对甜菜光系统Ⅱ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主栽品种(KWS0143)为试验材料,共设4个处理,不喷施BR(CK)、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Q)、块根膨大期喷施BR(Z)、糖分积累期喷施BR(H),研究盐碱胁迫下不同时期喷施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甜菜叶片光能利用和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效果最明显。叶丛快速生长期和糖分积累期喷施BR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块根膨大期喷施BR降低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在喷施BR后短时间内光能利用率均增强;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显著提高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和光保护能力(YNPQ/YNO),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差异不显著;叶丛快速生长期喷施BR显著提高叶片NR和GS活性,块根膨大期喷施BR显著降低NR活性,对GS活性影响不显著,糖分积累期喷施BR显著降低NR活性,提高GS活性;各生长期喷施BR后GOGAT活性均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施用不同比例生物炭对甜菜生长、内源激素含量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盐碱地的修复、开发和利用以及盐碱地甜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桶栽试验,以不添加生物炭为对照,设3个生物炭处理,即生物炭用量为风干土质量的1%,3%,5%,于子叶完全展开时测定甜菜幼苗出苗率,并于不同时期随机取样测定光合指标、叶绿素、干鲜质量以及植物内源激素和含糖率,分析各生育期施加生物炭对盐碱胁迫下甜菜生长的影响。【结果】施加1%,3%,5%的生物炭均可提高甜菜的出苗率,且施用量越大出苗率越高;不同生物炭处理可分别提高甜菜地上和地下干物质量以及根冠比,其中3%和5%处理较对照提升效果显著。甜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施加不同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甜菜叶片ABA含量,且ABA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大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3%处理下ABA含量最低;施加不同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叶片CTK和GA3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大,块根产量增加,含糖率下降,产糖量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其中3%处理的产糖量最高。【结论】生物炭对盐碱胁迫下甜菜生长和产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以生物炭用量3%的产糖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和亚精胺对甜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塔额盆地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甜菜Beta 796为材料进行田间喷施试验,设置8个喷施处理(CK:清水对照,BR:0.1、0.2和0.3mg/L,SP:35、70和105 mg/L,BR+SP:0.2 mg/L+70 mg/L),分析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和亚精胺对甜菜株高、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含量以及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0.2 mg/L BR处理的叶片数、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20.7%、25.72%和39.13%,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了33.88%和71.03%,总干物质积累增加了61.27%,产量和产糖量分别增加了32.31%和23.82%。105 mg/L SP处理的株高增加了9.53%,收获时青头比例降低了11.45%,产量增加了12.71%,含糖率提高了0.98%,产糖量增加了13.78%。【结论】喷施0.2 mg/L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甜菜生长,提高甜菜产量和产糖量,105 mg/L亚精胺可以提高块根含糖率和产糖量,复配组合并未起到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采用人工旱棚和旱池模拟薯块膨大高峰期(100—120 d)干旱胁迫,结合 13C标记方法,研究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激素对甘薯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测定甘薯叶片 13C积累量和分配率、内源激素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了18.76% (P<0.05),而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减产的幅度(P<0.05),喷施6-BA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喷施ABA和NAA。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功能叶光合效率,从而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的合成。其中,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0.9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了20.00%。干旱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瞬时 13C积累量和向块根的分配率,6-BA处理分别提高了75.68%和27.68%,促进了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的转移和分配。此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提高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喷施6-BA、NAA和A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SS酶活性分别提高29.59%、19.25%和13.03%。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因干旱引起的ZR和IAA含量下降,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ZR和IAA分别增加了18.72%和10.9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碳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是调控薯块膨大高峰期光合产物( 13C)分配的关键指标(R=0.997);通径分析表明,对甘薯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SPS、ABA、ZR、SS和Fv/Fm。RDA分析表明,喷施6-BA与甘薯 13C总积累量、块根 13C分配率、ZR、Pn、Fv/Fm、SS和SP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内源激素含量和SPS、ADPGase为主的碳代谢酶活性,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转运,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采用人工旱棚和旱池模拟薯块膨大高峰期(100—120 d)干旱胁迫,结合~(13)C标记方法,研究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激素对甘薯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测定甘薯叶片~(13)C积累量和分配率、内源激素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了18.76%(P0.05),而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减产的幅度(P0.05),喷施6-BA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喷施ABA和NAA。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功能叶光合效率,从而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的合成。其中,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0.9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了20.00%。干旱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瞬时~(13)C积累量和向块根的分配率,6-BA处理分别提高了75.68%和27.68%,促进了光合产物(~(13)C)由叶片向块根中的转移和分配。此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提高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喷施6-BA、NAA和A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SS酶活性分别提高29.59%、19.25%和13.03%。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因干旱引起的ZR和IAA含量下降,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ZR和IAA分别增加了18.72%和10.9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碳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是调控薯块膨大高峰期光合产物(~(13)C)分配的关键指标(R=0.997);通径分析表明,对甘薯光合产物(~(13)C)由叶片向块根中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SPS、ABA、ZR、SS和Fv/Fm。RDA分析表明,喷施6-BA与甘薯~(13)C总积累量、块根~(13)C分配率、ZR、Pn、Fv/Fm、SS和SP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内源激素含量和SPS、ADPGase为主的碳代谢酶活性,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13)C)由叶片向块根转运,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影响.【方法】以卡焰番茄为材料,低温胁迫过程中喷施BR及ABA,测定番茄幼苗叶片电解质渗透率、MDA含量、蔗糖相关酶、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参数等.【结果】胁迫48 h后,BR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相比对照及同时施用BR和ABA的处理提高了1.5倍,胁迫72 h后BR处理的番茄幼苗CAT活性比其他两个处理提高了2倍以上,POD活性高了1.5倍,而SOD活性高了1.8倍.胁迫72 h后BR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6倍,比同时施用BR和ABA的处理低了1.6倍,电导率降低1倍以上.【结论】施用外源BR后番茄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从而保护幼苗膜系统,SS、SPS活性升高调节渗透系统从而使幼苗更好的应对低温胁迫,ABA对BR的效果有抑制作用.可见,BR通过调节幼苗生理代谢以增加对低温的耐受性,缓解效果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48 h时对促进番茄幼苗的蔗糖转化效果最好,在72 h时对番茄幼苗膜系统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化控种衣剂提高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下化控种衣剂调控大豆幼苗抗寒性的机理。【方法】以常规种衣剂(ND)包衣为对照,以化控种衣剂(HK)包衣为处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了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及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分析了上述指标在低温逆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温胁迫后,化控种衣剂提高了叶片POD、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MDA含量,调节了叶片内源激素系统的动态平衡,增加了IAA/ABA、GAs/ABA、CTKs/ABA比值,化控种衣剂处理的曲线变化平缓。【结论】化控种衣剂通过促进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及促进型内源激素的相对比例,提高大豆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除草剂二甲四氯对谷子叶片衰老特性以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谷子幼苗对二甲四氯胁迫的生理反应,为谷子抗除草剂胁迫机制及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二甲四氯剂量分别为0.75、1.50、3.00和6.00 kg·hm~(-2) 4个水平。处理后5和15 d,测定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二甲四氯处理下谷子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均抑制了谷子的株高和光合作用,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此外,二甲四氯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15 d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同时,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处理后均提高了谷子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甲四氯胁迫提高了谷子叶片中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谷子叶片中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AB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P_n、F_o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G_s显著负相关;除NPQ外,Zt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F_o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源激素ABA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显著相关;IAA含量与CAT呈显著正相关;GA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相关。【结论】二甲四氯处理后,谷子通过提高内源激素Zt含量来降低ABA含量,一方面影响光合速率及光合电子传递等其他光合生理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内源激素IAA、GA和AB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除草剂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0.
切花秋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与顶芽相反,呈现先积累,经短暂平稳期后逐渐减少的趋势。花芽分化开始后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的比值均增大。【结论】高水平的CTK和ABA与菊花花芽分化相关联。在花芽分化初期,顶芽中低浓度IAA、GA3,以及叶片中高含量的IAA、GA3关系到菊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在花芽分化后期,顶芽中GA3和IAA的积累关系到花冠形成。从激素平衡来看,维持高比率的CTK/IAA、CTK/GA3、ABA/IAA和ABA/GA3有利于菊花的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除草剂二甲四氯对谷子叶片衰老特性以及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谷子幼苗对二甲四氯胁迫的生理反应,为谷子抗除草剂胁迫机制及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二甲四氯剂量分别为0.75、1.50、3.00和6.00 kg·hm -2 4个水平。处理后5和15 d,测定谷子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二甲四氯处理下谷子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参数、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均抑制了谷子的株高和光合作用,谷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的变化呈相反趋势。此外,二甲四氯对谷子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效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表现为喷施除草剂15 d后,多数指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同时,不同剂量二甲四氯处理后均提高了谷子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甲四氯胁迫提高了谷子叶片中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了谷子叶片中赤霉素(GA)和玉米素(Zt)含量。AB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Pn、Fo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Gs显著负相关;除NPQ外,Zt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ETR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与Fo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内源激素ABA含量与SOD、POD活性呈显著相关;IAA含量与CAT呈显著正相关;GA含量与POD活性呈显著相关。【结论】二甲四氯处理后,谷子通过提高内源激素Zt含量来降低ABA含量,一方面影响光合速率及光合电子传递等其他光合生理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内源激素IAA、GA和AB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除草剂胁迫的耐性。  相似文献   

12.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油菜素内酯(BR)提高苦瓜抗冷性的最佳浓度,为解决苦瓜低温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CK1和CK2为清水对照(CK1为常温处理,CK2为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不同浓度(10-4、10-3、10-2、10-1、10mg/L)BR处理后的苦瓜幼苗进行(8.0±0.5)℃72h低温胁迫,并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质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结果】与CK2相比,不同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鲜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冷害指数降低,POD、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叶片中MDA的积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细胞质相对电导率。【结论】喷施不同浓度BR可有效提高苦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2mg/L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3.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油菜素内酯(BR)提高苦瓜抗冷性的最佳浓度, 为解决苦瓜低温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CK1和CK2为清水对照(CK1为常温处理,CK2为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不同浓度(10-4、10-3、10-2、10-1、10 mg/L)BR处理后的苦瓜幼苗进行(8.0±0.5)℃ 72 h低温胁迫,并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质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结果】与CK2相比,不同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鲜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冷害指数降低,POD、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叶片中MDA的积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细胞质相对电导率。【结论】喷施不同浓度BR可有效提高苦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2 mg/L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木薯内源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为高淀粉木薯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木薯叶片、茎秆和块根中的CTK含量与淀粉积累量,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华南124叶片CTK含量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辐选01则与之相反,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两个品种茎秆、块根CTK含量及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淀粉含量从苗期至成熟期逐渐上升.在淀粉积累的关键时期即块根膨大中期(9月15日),辐选01叶片、茎秆和块根的CTK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均大于华南124,且除茎秆CTK含量外其他指标均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说明该时期是形成高、低淀粉木薯品种淀粉含量差异的主要时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南124和辐选01块根CTK含量与淀粉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0;华南124茎秆CTK含量和辐选01叶片CTK含量与其块根淀粉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75.[结论]木薯块根CTK含量对淀粉的积累起促进作用,而茎秆CTK和叶片CTK含量分别对低淀粉和高淀粉木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呈极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ABA对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以WL343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150 mmol/L苏打盐碱胁迫和不同浓度的ABA缓解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对ABA缓解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苏打盐碱胁迫紫花苜蓿幼苗喷施ABA后,紫花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PAL、CAT、AXP活性均随着AB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4种渗透调节物质和4种抗氧化酶活性在ABA浓度为50或100μmol/L时达最大值。【结论】通过隶属函数值综合分析,在ABA浓度为25~100μmol/L时对苏打盐碱胁迫均有一定缓解作用,且在ABA浓度为50~75μmol/L时对苏打盐害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水平对混合盐碱胁迫甜菜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应用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盐碱土胁迫,将NaCl、Na2SO4、NaHCO3、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4∶2混合后拌入盆栽桶中的12kg风干土壤中,使混合物中Na占土壤质量的0.88%。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对照)、S(加盐碱)、SF1(盐碱+1 500kg/hm~2有机肥)、SF2(盐碱+2 250kg/hm~2有机肥)、SF3(盐碱+3 000kg/hm~2有机肥)和SF4 (盐碱+3 750kg/hm~2有机肥),待第3对真叶完全展开后采样测定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植株干质量、根冠比和产量等指标。【结果】盐碱胁迫下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E和Ci),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Fv/Fm、Yield(Ⅱ)、qP和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甜菜叶片除NPQ呈先降后升趋势外,上述其余指标及干物质量、根冠比、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以施用3 000kg/hm2有机肥处理的表现最佳。【结论】施加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甜菜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缓解盐碱胁迫的伤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与产糖量,且以3 000kg/hm~2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外源CaCl2预处理对高温胁迫烟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伟  李庆亮  罗音  王玮  杨兴洪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1):3871-3879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浓度CaCl2对高温胁迫下烟草叶片光合荧光特性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探讨外源Ca2+对高温胁迫下烟草叶片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方法】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喷施0、10、20、30 mmol?L-1CaC12,43℃高温处理2 h,测定处理前后及恢复1 d 后烟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高温胁迫下,CaCl2处理缓解了净光合速率(Pn)和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程度。施钙显著缓解了PSII反应中心电子传递受阻程度和放氧复合体受破坏的程度,使PSII维持较高的活性。施钙明显激活了高温胁迫下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减少了H2O2的积累;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降低。以喷施20 mmol?L-1 CaCl2时,烟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光合活性最高。【结论】施钙增强了烟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H2O2的积累降低,从而减轻了高温胁迫对烟草叶片PSII反应中心和放氧复合体(OEC)的破坏,提高了烟草叶片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品种耐热性的关系,为制定耐热水稻品种的育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苗期设置对照(白天(07:00-19:00)28 ℃,夜晚(19:00-07:00)22 ℃,CK)和高温胁迫(白天(07:00-19:00)42 ℃,夜晚(19:00-07:00)35 ℃,HS)2种处理方式,根据幼苗存活率将供试品种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度敏感4个耐热性等级,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活性氧(ROS)积累、质膜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东稻4号、湘两优2号、黄华占和长白9号的幼苗存活率较高,是苗期耐热性高抗品种;湘两优900、泰优390、郑旱6号、武运粳21、粤王丝苗和吉粳515是苗期耐热性高度敏感品种。与CK相比,HS处理导致苗期水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3含量下降,ROS积累、质膜损伤(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和内源ABA含量升高。高温胁迫下,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及内源ABA含量均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ROS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热敏感品种,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3含量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ROS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质膜损伤程度和内源ABA含量与水稻苗期的存活率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耐热水稻品种筛选的参考评价指标。【结论】高温胁迫诱导水稻叶片ROS过量积累,引发氧化胁迫是导致叶片枯萎的重要原因,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内源ABA信号通路是水稻抵抗高温胁迫的重要途径,可作为耐高温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水平对混合盐碱胁迫甜菜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用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盐碱土胁迫,将 NaCl、Na2SO4、NaHCO3、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4∶2混合后拌入盆栽桶中的12 kg风干土壤中,使混合物中Na占土壤质量的0.88%。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对照)、S(加盐碱)、SF1(盐碱+1 500 kg/hm2有机肥)、SF2(盐碱+2 250 kg/hm2有机肥)、SF3(盐碱+3 000 kg/hm2有机肥)和SF4 (盐碱+3 750 kg/hm2有机肥),待第3对真叶完全展开后采样测定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植株干质量、根冠比和产量等指标。【结果】盐碱胁迫下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E和Ci),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Fv/Fm、Yield(Ⅱ)、qP和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甜菜叶片除NPQ呈先降后升趋势外,上述其余指标及干物质量、根冠比、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以施用3 000 kg/hm2有机肥处理的表现最佳。【结论】施加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甜菜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缓解盐碱胁迫的伤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与产糖量,且以3 000 kg/hm2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对转羊草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Lc-CDPK)水稻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转Lc-CDPK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qRT-PCR技术,测定根、叶片中Lc-CDPK基因的表达,确定该基因表达最高时的盐碱胁迫条件,以此条件处理幼苗,并以非转基因水稻为对照,分别测定其根、叶片中甜菜碱、脯氨酸、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200 mmol/L NaCl-Na_2CO_3胁迫24 h时,转基因水稻根和叶片中Lc-CDPK基因表达的综合水平最高,此时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对照)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水稻根中脯氨酸、甘露醇和山梨醇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16.0%,88.9%和115.4%(P0.01),GR活性较对照提高9.6%(P0.05);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增加129.2%(P0.01),CAT、POD、GR和GPX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52.1%,27.5%,163.5%和46.7%。叶片中抗氧化酶基因相对表达显著增强,CAT、GPX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3.96和2.73倍(P0.01),根中仅GR基因相对表达增强,为对照的1.6倍(P0.01)。相关分析表明,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推测Lc-CDPK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盐碱胁迫过程,能增强植株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水稻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