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贵州省铜仁地区花生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铜仁地区的花生平衡施肥试验证明,花生的合理施肥有极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其中施氮(N)28kg/hm^2可增产花生40.7%-42.3%,施磷(P2O5)120kg/hm^2可增产花生34.7%-61.5%,施钾(K2O)75kg/hm^2可增产花生23.0%-23.2%。施微肥(硼、锌、钼、铜、铁)可增产花生7.07%-15.2%。平均每投入一元氮磷微肥可分别增收28.6-29.6,15.6-22.3,9.1-9.5,3.8-7.4元。建设花生的N:P2O5:K2O配比为100:430:260并添加微肥适量。平衡施肥在贵州的增产潜力很大,在贵州铜仁地区及其他相应地区有很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高海拔地区玉米高产中的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高海拔地区采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 ,获得了 12 .2 1t/hm2 的玉米产量 ,超过当地平均产量 2 .7倍 ,钾肥配施可增产玉米 0 .83~ 2 .5 8t/hm2 ,增幅 8.81~ 2 6.80 % ,施钾肥产投比可达 5 .1~ 6.1。施钾肥后玉米的品质有明显的改善 ,试验认为N∶K2 O比为 10 0 :75~ 113 ,即施氮 (N ) 2 0 0kg/hm2 ,施钾 (K2 O) 15 0~ 2 2 5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结构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不同施肥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区花生氮(N)用量以120kg/hm2,钾(K2O)以150kg/hm2为宜;硼肥增产效果优于钼肥;每公顷施450kg硫酸钙对花生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不同施肥组合可使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建立了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 ,并模拟出小白菜N、P、K肥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方程 ,应用边际分析法获得小白菜最高产量施N肥量为 137 12kg/hm2 ,N∶P2 O5∶K2 O =1∶0 77∶0 98;最佳利润施N肥量为 12 3 74kg/hm2 ,N∶P2 O5∶K2 O =1∶0 85∶1。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 ,钾肥在新疆主要棉田土壤上施用 ,对高产棉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增产效果南疆大于北疆。施钾可提高棉花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在一定氮磷施用条件下 ,最高产量的施钾( K2 O)量 ,南疆为 13 3 .3 kg/ hm2 ,北疆为 146.8kg/ hm2 。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棉花高产 ,其氮磷钾施用比例 ,南疆为 N∶ P2 O5∶K2 O=1∶ 0 .50∶ 0 .4 8,北疆为 N∶ P2 O5∶ K2 O=1∶ 0 .50∶ 0 .53。氯化钾和硫酸钾对高产棉花有相似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南安市丘陵旱地三种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3417"设计的平衡施肥田间肥料试验,验证NPK肥的施用效果,建立甘薯产量和施肥利润与N、P、K施用量的数学模型,得出在该条件下的甘薯适宜施肥量和比例。结果表明,甘薯施用NPK肥料均获得一定幅度的增产增值效果。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为154 3~173 6kg/hm2N,44 4~75 3kg/hm2P2O5,193 1~245 3kg/hm2K2O,N P2O5 K2O=1 0 26~0 43 1 24~1 41;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40 0~162 0kg/hm2N,40 8~67 0kg/hm2P2O5,199 8~227 3kg/hm2K2O,N P2O5 K2O=1 0 25~0 41 1 23~1 64。低产田土壤适当增施N肥,P、K比例可以低些,中高产田土壤P、K比例要高些。  相似文献   

7.
氮肥、磷肥、钾肥N∶P2O5∶K2O=1∶0.71∶0.30并配合Zn、Mn、B微肥施用,经济施肥量为N 189.3 kg/hm2、P2O5134.4 kg/hm2、K2O 57.2 kg/hm2,能显著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比对照增产40%,对新海16纤维品质中的马克隆值影响显著,但对纤维综合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三棱豆为指示作物,在黄土高原中东地区新垦黄绵土上进行了施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羊粪30 000 kg/hm2)与化肥(N 18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90 kg/hm2)配施是提高新垦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新垦黄绵土(0~1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较不施肥提高55.6%、42.7%、43.9%。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省高邑县后哨营黄瓜集约化种植区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菜农基施玉米秸秆30 t/hm2(N、P2O5和K2O携入量分别为208.4、62.8和361.6 kg/hm2)基础上,研究不同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产量、抗病性及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 t/hm2玉米秸秆配施450 kg/hm2化肥N模式的黄瓜产量、经济效益、化肥氮农学利用率达最高,分别为169.74 t/hm2、33.05万元/hm2、39.2 kg/kg;较农民习惯施肥节N 61.4%、节P2O532.2%和节K2O 33.9%,增产34.9%、增收40.8%;本试验条件下,基施秸秆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化肥N的适宜用量为370~450 kg/hm2;采收期适宜黄瓜产量建成的根层(0~40 cm)土壤硝态氮需求农学阈值为N 105.9 kg/hm2。农民习惯施肥量严重超出黄瓜养分需求量,土壤NPK比例失调,黄瓜抗病能力下降,习惯施肥区较化肥N用量450~750 kg/hm2各处理黄瓜采收期病+死株率增加了39.7~49.2个百分点,而且根层土壤硝态氮出现显著积累并存在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肥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氮、 磷、 钾肥不同配比对卡因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宜的肥料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氮(N)、 磷(P2O5)、 钾肥(K2O)卡因菠萝分别增产15.5、 4.8和12.6 t/hm2,增产率为16.8%、 4.5%和13.1%,增加纯收入34800、 11000和27600 Yuan/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9.3、 42.3和29.6 kg/kg; 施肥增产、 增收效果以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K2O>P2O5, 肥料农学效率则表现为P2O5>N>K2O。在 P2(100 kg/hm2)K2(500 kg/hm2)基础上,施氮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而在N2(400 kg/hm2)P2(100 kg/hm2)基础上,施钾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 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施用磷肥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对卡因菠萝产量效应函数进行频率分析法寻优得出,卡因菠萝目标产量超过105 t/hm2, 95%置信区间的优化施肥量为氮(N)281.27~436.48 kg/hm2、 磷(P2O5)64.03~121.69 kg/hm2、 钾(K2O)428.59~628.55 kg/hm2,N、 P2O5、 K2O的最优施肥量配比为1∶0.15~0.43∶0.982.23。研究结论可为果农从事卡因菠萝栽培提供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保山区域冬早大棚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存在偏施氮肥、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的现象,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通过频率分析研究高产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保山大棚辣椒氮磷钾肥料效应回归模型Y=38 180.4+19.865 7N+16.102 7P+16.150 1K+0.026 6NP+0.012 4NK-0.006 8PK-0.025 8N~2-0.038 5P~2-0.014 1K~2,目标产量大于53 000kg/hm~2的优化施肥组合方案为N 568.9~631.9 kg/hm~2,P_2O_5 242.7~321.3 kg/hm~2,K_2O 684.6~794.8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47∶1.23,与当地施肥量水平相比,温暖区氮肥用量平均降低36.3%,温热区氮肥用量平均降低23.1%。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棚辣椒产量,氮肥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磷肥和钾肥效应达显著水平,效应排序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和氮钾的交互效应为显著正效应,N用量在175~425 kg/hm~2时,辣椒产量随着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增幅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小,N用量在175~573.7 kg/hm~2时,钾肥效应趋势与磷肥一致,在高氮情况下,辣椒产量随着磷肥(或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施肥不平衡是影响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研究氮、 磷、 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砂田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明旱砂田西瓜高产、 优质的适宜氮、 磷、 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砂田西瓜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全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采用氮、 磷、 钾三因素的“311-B”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田间微区试验。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建立养分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西瓜产量的影响以磷肥最大,氮肥次之,钾肥较小; 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以磷肥最大,钾肥次之,氮肥较小,表明在砂田碱性土壤中,磷是影响西瓜产量、 品质的首要因素,当氮、 磷、 钾肥用量分别达231.61、 204.34、 191.78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降至0。氮磷、 氮钾、 磷钾的交互作用对西瓜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某一单一肥料施用量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西瓜产量的形成,而由于肥料间的交互作用,两者配施则对产量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氮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磷而言,氮的交互效应大于钾; 对钾而言,磷的交互效应大于氮,其交互作用最显著的区域为N 115.0~341.8 kg/hm2、 P2O5 86.5~298.2 kg/hm2、 K2O 101.6~298.4 kg/hm2。利用模型进行决策表明,砂田西瓜产量超过50 t/hm2的施肥方案为N 193.19~238.18 kg/hm2、 P2O5 162.41~206.72 kg/hm2、 K2O 164.85~214.53 kg/hm2; 西瓜品质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9.44 kg/hm2、 P2O5 167.86~207.52 kg/hm2、 K2O 212.87~267.62 kg/hm2。【结论】砂田西瓜产量达50 t/hm2、 品质综合评分达85分以上的施肥方案为N 195.96~238.18 kg/hm2、 P2O5167.86~206.72 kg/hm2、 K2O 212.87~214.53 kg/hm2,适宜的N、 P2O5、 K2O施用比例约为1∶0.86∶0.98。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效率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2005~2013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布置的1110个“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施用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测算了氮、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目的在于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吉林省玉米的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效率,为肥料的合理施用与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玉米“3414”田间试验的处理1(N0P0K0)、处理2(N0P2K2)、处理4(N2P0K2)、处理6(N2P2K2)和处理8(N2P2K0),分别记为不施肥(CK)、不施氮(-N)、不施磷(-P)、氮磷钾配施(NPK)和不施钾(-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玉米产量、产值、施肥利润和产投比,比较增施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以及不同肥料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另外,分析不施肥处理(缺素处理)玉米产量与相应肥料贡献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结果】不施肥条件下,当前吉林省玉米的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6 t/hm2和1.21×103 yuan/hm2。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其中以NPK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施肥利润最高,平均分别为10.1 t/hm2和5.07×103 yuan/hm2,其后分别为-K处理(8.9 t/hm2、3.27×103 yuan/hm2)、-P处理(8.7 t/hm2、2.83×103 yuan/hm2)和-N处理(7.7 t/hm2、1.39×103 yuan/hm2)。在其他养分施用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可平均分别增产2.36 t/hm2(35.1%)、1.39 t/hm2(18.0%)和1.18 t/hm2(14.9%),平均施肥利润分别为3.68×103、2.24×103和1.80×103 yuan/hm2。当前生产条件下,吉林省玉米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下的肥料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分别为11.4 kg/kg N、32.8 kg/kg和34.7%,而增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4.3 kg/kg N、20.5 kg/kg P2O5和17.2 kg/kg K2O,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61.1、146.4和142.4 kg/kg,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23.4%、14.1%和11.9%。分析发现,氮磷钾肥配施(或某一肥料)的肥料贡献率随不施肥处理(或相应缺素处理)玉米产量的提高而显著下降,且关系符合对数函数模型,说明提高基础地力可减少对外源肥料的依赖。【结论】吉林省玉米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较高,但仍需重视氮肥管理以稳产增效,继续大力推广平衡适量施肥理念及相应技术,在实现作物增产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促进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淀粉型甘薯磷肥营养效应,为甘薯高产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渝薯17(淀粉含量24.06%)为材料,设置7个磷肥处理(P2O50、0、37.5、75、112.5、150、300 kg/h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其P2O50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均底施纯氮(N)90 kg/hm2和K2O 150 kg/hm2。甘薯苗移栽后每隔30 d,共计取样5次,对全株样品分叶片、茎蔓和块根测定其鲜重、干重及全氮、磷、钾的含量。收获期测定小区鲜薯产量、茎蔓产量并计算收获指数(HI)及其磷肥农学效率(PAE)、磷肥表观利用率(PAUE)、磷收获指数(PHI)、磷肥生理利用率(PPUE)、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磷肥增产率(PIR);同时计算收获期各器官N、P、K的吸收量,对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且以施P2O5112.5 kg/hm2和150kg/hm2时最优,经济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1.06%。2)不同器官N、P、K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栽后60、90、150 d,各处理氮素和磷素含量均为叶片茎蔓块根,而钾素含量为茎蔓叶片块根。栽后60 d后,叶片∶茎蔓∶块根含氮量为4.08∶1.62∶1,栽后90 d后,叶片∶茎蔓∶块根磷含量为2∶1.35∶1,栽后150 d后,茎蔓∶叶片∶块根含钾量为2∶1.8∶1。3)施磷可提高甘薯块根、茎蔓和叶片对N、P、K的吸收,养分总吸收量为钾氮磷;施磷处理中N、P、K的吸收量增幅分别为23.9%66.6%、29.6%58.5%、41.3%73.7%。磷钾吸收量均表现为块根茎蔓叶片,吸氮量表现为块根叶片茎蔓。4)在不同施磷条件下,形成500 kg所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4.24 6.61 g,1.93 2.84 g和6.94 11.48 g。施P2O5112.5 kg/hm2时,形成500 kg鲜薯吸收的养分最多,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6.61、2.84和11.08 g。5)磷肥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在施P2O537.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6.6%和343.0 kg/kg P2O5,磷肥农学效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收获指数在施P2O5112.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36.7 kg/kg、777.9 kg/kg和65.9%。6)收获期各器官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增施磷肥能提高甘薯产量,但其利用效率有下降趋势。本试验中,从甘薯高产高效生产的磷肥管理角度分析,N和K2O施用量分别为90 kg/hm2和150 kg/hm2时,以施P2O5为112.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玉米施肥效应对基础地力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整理2005 2013年在河南省布置的885个玉米“3414”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玉米施肥后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及氮、磷、钾肥利用效率,明确不同地力水平下河南省玉米施肥效应,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其中5个处理CK(N0P0K0)、N(N0P2K2)、P(N2P0K2)、K(N2P2K0)和NPK(N2P2K2)的试验结果。按CK处理产量将供试885个试验地土壤基础地力划分为<4 t/hm^2、4~6 t/hm^2、6~8t/hm^2、>8 t/hm^2四个水平,收集了玉米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值、施肥成本、施肥利润和产投比,计算了各施肥处理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肥料贡献率、地力贡献率。[结果]四个地力水平的试验地样本量分别占总样本的15.35%、49.42%、29.42%、5.81%。NPK处理的增产量在四个地力水平下依次为3.04、2.49、1.88和1.12 t/hm^2,且各地力水平间差异显著。增产率表现出和增产量一样的变化趋势,且下降趋势更明显。基础地力产量<4 t/hm^2时,NPK处理的增产率平均达93.23%,而基础地力产量>8 t/hm^2仅为14.44%。在施肥经济效益方面,各施肥处理的产值、施肥利润及产投比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升高,各地力水平间差异显著。其中NPK处理的产值、施肥利润及产投比在地力产量<4 t/hm^2时分别为10238元/hm^2、8862元/hm^2和5.75,在基础地力产量>8 t/hm^2时分别为15407元/hm^2、13736元/hm^2和8.05。河南省土壤地力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69.99%,各地力水平下的地力贡献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四个地力水平的地力贡献率平均依次为53.24%、67.68%、78.80%和86.63%。土壤氮素、磷素、钾素地力贡献率平均分别为78.32%(40.72%~100%)、88.47%(70.40%~100%)、90.02%(78.27%~99.31%),总体以钾地力贡献率最大,磷地力贡献率次之,氮地力贡献率最小。从地力水平变化的角度来看,氮素、磷素、钾素地力贡献率均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高,其中各地力水平下土壤氮素的地力贡献率分别为65.08%(<4 t/hm^2)、77.04%(4~6 t/hm^2)、85.32%(6~8 t/hm^2)、90.47%(>8 t/hm^2)。不同地力水平下各施肥处理的偏生产力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总体随地力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说明提高基础地力可降低玉米产量对外源肥料的依赖性。[结论]提高土壤基础地力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降低玉米对外源肥料的依赖。河南省玉米生产中应重视土壤培肥,并根据不同地力水平合理施肥以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高养分利用效率、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6.
福建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在甘薯主产区完成的118个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包括甘薯施肥效应和土壤肥力分级、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最佳用量和比例、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关系式以及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5个方面内容。结果表明,土壤对甘薯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2.5%,氮磷钾平均增产效果是N>K>P,均达显著水平;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176 mg kg-1、17 mg kg-1和106 mg kg-1;平均经济施肥量是N165kg hm-2、P2O5 63 kg hm-2、K2O 204 kg hm-2,比例为1∶0.38∶1.24,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推荐施肥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模型,该式实现了根据土测值预测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的目的。研究结果为福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秦岭北麓是陕西省优质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适栽区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摸清该地区猕猴桃果园的施肥现状、 养分输入特征和养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果品质量、 增加果农经济收益和规范猕猴桃产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秦岭北麓猕猴桃主产区俞家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闭合流域。采用实地走访结合问卷记录的方式,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调查了该流域内240余个果园的生产和养分管理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建园基本情况、 果园面积、 主栽品种、 树龄、 栽种密度、 施肥量、 肥料品种、 施肥时期、 施肥方法、 果实产量和灌溉等。根据调查果园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 根据《中国有机肥养分志》提供的标准值,计算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结合该区域文献资料推荐的果园肥料用量最终确定了果园的合理施肥量,并以此为标准对该流域果园养分投入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通过实际调查和文献资料汇总,当猕猴桃产量在24~42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 N 375~500 kg/hm2,P2O5 186~266 kg/hm2,K2O 286~35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30000~65000 kg/hm2,N∶P2O5∶K2O养分比例约为1∶0.5∶0.73。果园养分投入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果园有机肥投入比例及用量严重不足。其中,完全不施有机肥的果园占36.4%,即使在施用有机肥的果园中,亦有94.3%的果园有机肥投入不足,其提供养分的比例不足总养分的30%。化学氮肥投入量普遍偏高,平均为N 891 kg/hm2。氮肥投入合理(N 375~500 kg/hm2)的比例仅为5.0%,过量(N 500~750 kg/hm2)的比例22.7%,过高(N 750 kg/hm2)的比例高达59.1%。磷肥投入合理(P2O5 186~266 kg/hm2)的比例为19.4%,不足(P2O5186 kg/hm2)和过量(P2O5266 kg/hm2)的比例分别为28.9%和51.7%。钾肥投入合理(K2O 286~350 kg/hm2)的比例仅为10.7%,不足(K2O 286 kg/hm2)的比例为30.6%,过量(K2O 350 kg/hm2)的比例为58.7%。【结论】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猕猴桃果园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氮肥过量投入问题严重,过量比例高达81.8%。磷、 钾肥过量和不足现象并存。因此,在今后该区域果树养分管理中,应大力增加有机肥投入量和施用比例,大幅度降低氮肥用量,同时合理引导磷、 钾肥的科学施用。另外,因研究区耕地多以坡地为主,优化养分管理和减少养分损失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是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水稻增产与养分高效的磷肥供应与相应的栽培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指导该地区水稻生产。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供磷水平(P2O50、45、90、135、180 kg/hm2)对水稻产量、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累积量及其分配比例、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栽培较直播栽培水稻实粒增产15.6%,瘪粒产量降低184.0%。两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插秧栽培增产幅度为64.6%~68.7%,直播栽培增产幅度为24.2%~42.6%。施磷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插秧水稻最高产量施磷量为158.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46.7 kg/hm2,比直播处理降低11.42%、8.9%。与直播处理相比,插秧处理实粒、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2.3%、12.01%,磷素累积量降低6.39%、2.61%,钾素累积量提高了11.67%、17.87%。直播处理100 kg籽粒氮磷钾消耗比例为1∶0.35∶0.6,插秧处理为1∶0.30∶0.64。插秧处理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效率较直播处理分别提高了17.4%、8.6%、38.4%、4.6%,两种栽培方式下,当施磷量超过135 kg/hm2后水稻磷素携出量开始下降,施磷处理磷肥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磷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磷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插秧处理最佳施磷范围为P2O5146.7~158.5 kg/hm2,直播处理为P2O5159.8~176.6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从2006~2008年连续3年在中牟对大蒜钾肥施用技术进行多点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钾肥为中心的平衡施肥可大幅度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蒜苗、蒜苔和蒜头3年平均产量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分别提高11.1%~30.8%、10.5%~44.7%和9.0%~27.7%。增施钾肥能有效提高蒜苗和蒜苔中维生素C及可溶性糖分含量,改善大蒜的内在品质,提高大蒜的营养价值,经济收益增加2133~7179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达6.1:1~11.8:1。在当前产量和生产水平下,大蒜平衡施肥方案为:纯N300kg/hm2,P2O580kg/hm2,K2O300kg/hm2左右。本文将对指导大蒜合理施肥,优质高效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