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及时准确地获取农田蒸散发量,为科学管理农田灌溉、精准估算作物产量和预报土壤水分动态、合理开发水资源等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以广利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BAL模型利用Landsat-8数据对研究区域农田蒸散发进行估算,通过地表参数计算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利用余项法求得潜热通量及瞬时蒸散发。假定24 h内蒸散比不变,由瞬时蒸散发扩展到日蒸散发量,最终求得研究区的日平均蒸散发量,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彭曼公式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灌区提供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彭曼公式计算2014年5月6日和2015年9月14日蒸散量与实测结果相差分别为5.2%和9.4%,SEBAL模型估算得到2014年5月6日和2015年9月14日的日蒸散量与灌区提供日蒸散量相差4.5%、6.0%,且冬小麦及夏玉米蒸散发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集中在灌区中部区域及西南区域。【结论】SEBAL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方法相对快捷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吉兰泰及周边地区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吉兰泰为对象,利用MODIS数据通过SEBAL模型估算了研究区2017年植被生长季5—10月的日蒸散发,并分析了蒸散发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①生长季日平均蒸散量整体趋势呈单峰型分布趋势,日均蒸散量最大值在7月(3.98 mm),最小值在10月(1.11 mm);②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东南部蒸散发最高,东北部蒸散发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蒸散发值由大到小分别为林地、耕地、草地、戈壁、沙漠;各土地利用类型蒸散发量的时间动态表现一致,呈生长期>生长初期>生长后期;③归一化植被指数、高程与蒸散发正相关,风速以及地表温度与蒸散发负相关。【结论】SEBAL模型估算的蒸散发与P-M作物系数法的蒸散发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表明SEBAL模型对本研究区蒸散发的估算是可靠的。研究区靠近山地的蒸散发大于荒漠区的蒸散发。在植被生长季中生长初期的蒸散发受温度和风速影响最大,生长期和生长后期的蒸散发受地表温度和高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基于遥感技术建立准确快捷评估区域蒸散发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方法。【方法】以河套灌区义长灌域为研究区,基于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环境卫星影像,建立了SEBAL遥感蒸散发估算模型,并与降水量、灌水量和地下水位数据结合,计算了研究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结果】SEBAL模型反演的作物蒸散发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在5%以内;2013—2017年研究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427~0.572之间,平均值0.492,高于河套灌区的平均水平。人民支渠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447~0.688之间,均值为0.516。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均值为52.13 mm,约占灌水量的3%~7%,忽略地下水补给量会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准确计算带来0.03~0.08的误差。【结论】基于SEBAL遥感蒸散发模型快速测算了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信度。模型尺度差异性较小,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遥感方法计算区域蒸散发具有很多常规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将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应用于反演区域地表蒸散的计算方法,并对新疆焉耆盆地的日蒸散发与月蒸散发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取了相关地面特征参数.通过与基于ETM数据的SEBAL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MODIS数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并利用研究区实测水面蒸发值与区域水均衡方法对MODIS计算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说明了利用MODIS数据反演区域蒸散发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宁夏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发较为强烈,目前对于区域尺度蒸散发的反演是一大难点,常见的蒸散发产品分辨率较低。基于SEBAL模型对宁夏地区地表蒸散发进行了反演,并采用现有数据集对其估算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利用P-M模型和气象站水面蒸发数据验证,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都保持在0.80和0.79以上,利用MOD16蒸散量产品验证,得到R2的平均值保持在0.90以上,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为1.03,偏差的平均值为1.76;宁夏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上,基本呈现为北部平原向南部山区增加趋势特征,在时间上,2001-2021年蒸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蒸散量的分布规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蒸散量的能力大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城市建设用地>裸地,蒸散量均值依次为10.18、8.18、8.12、7.83、7.70、7.48 mm/d。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EBAL模型反演得到的地表蒸散量有较高的精确度,同时该结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以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更广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何帅  吕树峰  韩怡  李焱 《南方农机》2022,(4):18-21,29
为获取农田蒸散发量,探究SEBAL模型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以邯郸市永年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数据的SEBAL模型,通过地表能量平衡法计算区域冬小麦关键生长期中不同时期单日蒸散量的情况,并与P-M法结果进行适用性分析,其相对误差在23%左右.分析结果表明:SEBAL模型在研究区的蒸散发模拟精度较准确,且方法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技术计算区域尺度蒸散发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手段。通过总结遥感蒸散发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各模型建模理念、内在机理等,对基于遥感技术的区域蒸散发计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另外,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对遥感蒸散发模型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时空尺度转换、下垫面特征参数反演、模型结果检验等仍是当前遥感蒸散发研究领域亟待突破的攻坚点。同时,以良好的物理基础为背景,模拟SPAC系统中能量、物质交换过程,利用遥感技术确定地表关键参数的区域蒸散数值模型建立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基于SEBS模型反演凌河流域尺度地表蒸散发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OAA/AVHRR数据和气象资料,结合反演陆面蒸发较为准确的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反演了2011年我国辽宁西部地区凌河流域蒸散发量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凌河流域各月的蒸散发量变化范围在0~7mm之间,少数地区超过7mm。研究为大面积获取我国辽西北干旱地区的蒸散发情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新安江流域产流模型研究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将研究区域的土壤分为上、下和深层分别计算蒸散发,选用2002年7-10月肇州县水利科学研究所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及降水和蒸发资料进行模拟,确定了模型的物理参数,其结果三个观测点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基本吻合,所建立的模型已经能够描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与降水、蒸散发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SEBAL模型在估算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腾发量时的适用性。【方法】基于2015年作物生育期内的Landsat8遥感影像,建立SEBAL模型,估算腾发量,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与水量平衡法估算得到腾发量进行了验证及评价,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日腾发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出"山峰型"变化趋势。SEBAL模型腾发量估算值与水量平衡法估算值相比,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为6.053%;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的日腾发量与水量平衡法估算值相差7.682%,都在10%以内,达到了精度要求,且SEBAL模型估算腾发量的精度高于Penman-Monteith公式。日腾发量与NDVI和地表温度相关性显著,由二者建立了最优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利用SEBAL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土右旗的腾发量,且NDVI和地表温度对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SEBAL模型的小麦水分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SEBAL模型和Landsat8影像反演估算了山西省晋中市的小麦水分生产率。首先根据Landsat8卫星影像,反演了晋中地区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使用能量平衡方程计算了水分蒸散;然后基于晋中小麦的产量统计数据,对晋中小麦的产量进行插值并栅格化;最后利用水分生产率公式计算了研究区小麦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太谷、榆社、介休3站点反演的日蒸散量分别为2.93、3.82、3.17 mm/d,范围为0.41~7.22 mm/d,与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结果 (2.57、3.48、3.43 mm/d)大致相等,误差范围在10%左右;研究区小麦水分生产率均值为0.94 kg/m3,最高达到2.50 kg/m3,处于合理范围内,可以对晋中地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SEBAL and METRIC remote sensing energy-balance based evapotranspiration (ET) model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ET predicted by the models was compared to lysimeter-measured ET in agricultural settings. The ET comparison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ET estimated by the remote sensing models corresponded well with lysimeter-measured ET for agricultural crops in the semi-arid climates. Sensitivity analyses on impacts of atmospheric correction for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lbedo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calibration procedures incorporated in the models helped compensate for errors in temperature and albedo estimation. A repeatability test by two totally independent model applications using different images, operators and weather datasets showed that seasonal estimations by the models have high repeatability (i.e. stable results over ranges in satellite image timing, operator preferences and weather dataset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SEBAL/METRIC remote sensing models have a high potential for successful ET estimation in the semi-arid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3.
An evapotranspiration method comparison was carried out by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 (IWMI, Sri Lanka), at two locations in the Gediz Basin, Turkey, in the period from May to September 1998. In the IWMI study a number of ground-based techniques were compared with results obtained by remote sensing methods. Recently, a search of the satellite active archive yielded over 70 high quality level 1b images from NOAA/AVHRR over the same time period. The processing of these images with the SEBAL algorithm enabled us to build up a detailed time series of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for a period of 120 days. In this paper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determined from the present series of NOAA-14/AVHRR images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earlier from various other prediction methods applied during the 1998 IWMI project. Specifically, the NOAA/SEBAL results are assessed against the scintillometer an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AA derived evapotranspiration values follow the seasonal irrigation cycle quite well and correspond closely to the Landsat derived values, although they are lower than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rop factor and Penman–Monteith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腾发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测定和计算腾发量的方法,对主要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水文法适用性强不受时间和气象下垫面的限制,可用于一周以上或较长时间段的总腾发量的测定;遥感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区域腾发量的测量精度;蒸渗仪法简单易行,结果也比较精确;微气象学法不破坏下垫面,适用于整齐均一的作物与林木腾发量的测定;植物生理学法适用于植物个体腾发量的测定。在计算方法方面,应用Penman-monteith方程等单一模型较多,但研究上已转向可估算不同植物类型腾发的多层模型和SPAC系统模型。互补相关模型也在估算区域腾发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陡山灌区实时灌溉预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参考作物腾发量和实际作物腾发量的实时预报及修正方法 ,结合陡山灌区实际资料 ,分别针对主要旱作物和水稻建立了实时灌溉预报模型 ,并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了率定 ,特别针对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模型中 A0 的确定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更合理的 A0 取值方法。基于可视化语言开发灌溉配水实时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界面友好 ,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 ,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非充分灌溉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非充分灌溉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非充分灌溉研究中的作物-水模型及其敏感指标、土壤水分不足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方法和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的最优分配问题,最后提出了对非充分灌溉问题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