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鲁单818、登海605、菏玉127、迪卡51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等行距(60 cm)种植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在其最适宜的密度下,产量表现为:登海605先玉335菏玉127郑单958迪卡517鲁单818,在密度为3 500~4 500株/亩范围内,6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时,随着空秆率和倒伏率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不同的条件下产量不同,品种密度互作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凸尖长均显著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均显著减少,产量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并获得旱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504.73X2+6 241.3X-7 234.1,R2=0.816 2,合理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其理论产量可达到12 326.2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27.06 kg(/mm.hm2)。  相似文献   

3.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23,(1):36-38+41
玉米的品种选择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起决定性作用,为了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密度、提高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产量,以当地主栽玉米品种大丰30、陕单609、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5个梯度(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下的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百粒重、穗长、穗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均在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陕单609较其他密度增产0.9%~3.9%,先玉335增产2.6%~10.9%,大丰30增产3.3%~21.7%,较其他密度增产21.67%;6.0万~9.0万株/hm2密度下,大丰30产量最高,10.5万株/hm2时,陕单609和先玉335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探讨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沈玉18号单种的适宜密度在74250~90750株/公顷之间,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最佳耦合效应是每1hm2种植密度90750株、施氮量450kg。从产量构成来看,千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穗行数、行粒数、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出籽率随密度的不断增大逐渐增加;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秃尖有降低趋势,而施氮量的变化对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出籽率、千粒重等没有明显的影响,倒折率随着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设5种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再下降,群体产量潜力随密度提高而增加,而收获指数降低。该品种适宜的密度范围是6 56~7 5株/m2。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我县夏玉米高产栽培的适宜种植品种及种植密度,2015年6月5日至9月30日,在桥陵试验站试验地采用裂区设计的方法,对5个夏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产量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品种之间及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有显著效应。先玉335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其它品种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株高、穗行数和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密度与品种互作对株高效应不显著,但对穗行数和百粒重有显著影响。穗位高不受密度影响。行粒数密度之间、品种之间及密度与品种互作效应差异显著。处理间经济性状的差异主要由品种基因型差异决定,行粒数和百粒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宁夏引黄灌区的最佳种植密度。[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以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水平。[结果]各处理产量在8 059.35~17 292.00kg/hm2。其中处理10最高,为17 292.00 kg/hm2,处理1最低,为8 059.35 kg/hm2。处理10显著高于处理1、2、3、4、5、8等6个处理,处理4、3、2和1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10与处理6、7、9、瑏瑡、瑏瑢等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为了节本增效建议生产上采用处理6(9.0万株/hm2)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以早熟玉米杂交种南北73 为试验材料,在6 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南北73 玉米品种农艺 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73 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在每亩密度为5500 株时产量 最高,达到了501.9 kg/亩;株高、穗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 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宁夏引黄灌区灌溉地区玉米产量,对引进的11个玉米新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鉴定。结果表明:所有的参试品种均能正常成熟,比较适合于宁夏引黄灌区生态条件;但所有参试品种均属中早熟品种,增产潜力不大;参试品种中W010和W011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除对照先玉335),可以进一步进行密度、株行配置等方面的研究.其余各参试品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虽比W019相对增产,但产量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6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玉米产量、穗部性状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夏播玉米品种登海618的每亩最佳种植密度约为5 760株。在本试验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亩密度达到5 760株后,产量有所下降,产量结构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随之增加,穗粒数先增后减,百粒重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6,(1):8-9
为了扩大我公司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推广面积,开展优质杂交玉米品种不同密度比较试验,寻找合适密度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玉米杂交品种金玉838、贵单8号和金玉819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小区产量表现来看供试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金玉819在贵州中高海拔上种植随密度增加而产量增幅不大。在同一栽培水平下,供试品种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金玉838产量最高,贵单8号其次,金玉819产量最低;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密度与品种的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影响不同,而种植玉米品种金玉838产量最高,其最佳栽培密度是60000株/hm~2-69000株/hm~2间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早熟玉米杂交种南北73 为试验材料,在6 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南北73 玉米品种农艺 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73 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在每亩密度为5500 株时产量 最高,达到了501.9 kg/亩;株高、穗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产量明显 降低。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78-82
在试验条件下,在2 500~8 500株·(667 m2)-1种植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郑单958在5 263株·(667 m2)-1种植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521.8 kg·(667 m2)-1,登海618在6 108株·(667 m2)-1达到最高产量777.73 kg·(667 m2)-1。除了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宜单964为试验材料,在9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种与密度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品种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产量不断提高,但达到一定密度时产量降低。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亩时亩产量最大,为626.70 kg;宜单964在种植密度为5 500株/亩时产量最大,为643.37 kg。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连续2a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DH605的农艺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均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和倒折率显著增加;夏玉米的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推广种植DH605最佳密度为67 500株/hm2,为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以高产、耐密、紧凑型夏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为试材,在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均设54 000、58 500、63 000、67 500和72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时穗部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63 000株/hm~2时2个品种均开始出现少量倒伏,继续增加密度,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研究条件下,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针对三个玉米杂交种,设置三个不同密度水平,即:C1为60000株/hm2、C2为67500株/hm2、C3为75000株/h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三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及单位产量的影响。三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株高、穗位也逐渐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吉东75公顷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67500株/hm2密度时其产量为最大值;吉东718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降低,密度为60000株/hm2时其产量最高;吉东804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低的趋势,其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公顷。  相似文献   

19.
以济宁地区4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密度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叶面积指数等相应增加,叶夹角、茎粗等相应减少,不同品种变化不一致;单株地上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增长速度减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各密度间增长速度差异小于不耐密品种鲁单981;籽粒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后降低,但不同品种表现规律不完全一致;本试验设计密度中,济宁地区适宜种植密度郑单958、浚单20为6.75万株/hm2左右,先玉335、鲁单981为6.0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鲁单981为试材,设种植密度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和9万株/hm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鲁单981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群体产量潜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收获指数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9万~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