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供试材料为GT1,主要探索幼龄胶树提早采胶的可能性。1976-1980年试验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幼树,在合适的刺激强度和采胶强度的调控下,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干胶产量不仅比常规刀割高,而且比同采次的刺激刀割高,树围生长抑制亦较少,树围30~49厘米的幼树,干胶产量、产量递增率和干物质分配率均较低,树围生长抑制严重。因此,从适当提早投产,又尽量减少副作用考虑,初步认为,海南地区无性系GT1以离地100厘米处有50%树围达到45厘米以上为针刺采胶标准。本文还研究了原针孔产胶机能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胶树,原针孔经三年再生,已达到同高度原生皮的产胶水平,树围50厘米以下的幼树尚未完全恢复。其它副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几个试验的资料,讨论了橡胶树近期在采胶和刺激方面有希望的进展.对茎围在36公分或36公分以上的RRIM600、RRIM703和GT_1无性系幼龄树进行针刺采胶,均获得较高的产量并可缩短非生产期12~18个月.对几种刈胶制度,例如定期的休刈和交错的刺激,定期的转换刈面并结合采用阴阳刀刈胶,垂直带针刺采胶、水线针刺采胶及用乙烯丰合理刺激等,连同几个被改进的刈胶工具,也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3.
针刺采胶的针孔排胶影响面呈向右倾斜的纺锤体,长度100~120厘米,宽度10~20厘米。研究表明,分散采胶是扩大针孔排胶面的重要因素。凡有利于扩大排胶面、避免排胶面叠加的采胶方式,都可获得较高产量。在刺激强度和针刺孔数、孔距相同之下,全树周针刺(PC)的排胶影响面比纵带针刺(PI)大,叠加效应较小,产量亦较高。在纵带针刺中.决定其产量的是孔距,而不是孔数,在两孔排胶面范围内增加孔数,对产量并无增益。测定认为,针刺采胶排胶壑区的物质代谢十分活跃,容易建立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1974年7月我们根据《热带作物译丛》(1974年3月第2期第7页)关于“采用微型刈胶法的可能性”一文的报导后,便参考国外的方法,进行成龄橡胶无性系(PB86、PB5/51)针刺采胶探索性试验,由于效果显著,1975年扩大到不同品系(PR107、PB86)、不同施药浓度和方法、不同刺激剂(电石、乙烯利)和剂型(油剂、乳剂)、不同采胶方法(单线、近双线、近三线)、不同涂药带长度(10、20、30、50厘米)等一系列的小区比较试验。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乙烯利与电石双刺激、单线或近双线、长度36厘米,每次刺3孔或4孔的试验方法。1976年起,扩大到二个树位(PB86、RRIM600)的小型生产性试验,1977年,再  相似文献   

5.
连续三年(1977—1979)研究表明,在合理的刺激强度与采胶强度调控下,成龄芽接树针刺采胶产量可超过常规刀割或接近刺激刀割水平。由于刺激强度与采胶强度不同,在各采胶制度胶乳产量与总糖含量的关系上,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高产低糖、低产高糖和高产高糖。长期保持高产高糖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存在。通常,对针采而言,胶乳总糖含量以1.50毫克/毫升为宜,干胶含量以22%为宜。统计分析表明,刺激强度和采胶强度与总糖含量星负相关,与总酸量、电导率和无机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区于1976年夏开始,在几十株芽接树和实生树上进行针刺采胶的探讨性试验,初步摸索到一些规律后,同年秋以740株投入生产性试验,1977年参试株数增加到2300株.二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今后针刺采胶生产打下了基础.1976年主要是对针采的基本操作、产量动态、品系效应、药剂效能、树围反应、气象因子以及工具改革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1977年的试验重点是加强管理、控制刺激强度和采胶  相似文献   

7.
橡胶优良品种热研88—1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研88-13在基本无性系试验区8年的系统鉴定结果,平均年株产干胶5.04公斤,比 RRIM600高产35.1%;平均年亩产干胶113.1公斤,比 RRIM600高产43.2%;抗风能力与 RRIM600相当,树冠耐寒能力比 RRIM600稍强,但割面寒害敏感;胶乳分子量为121万,抗氧指数为90,机械稳定度比 RRIM600稍高,胶乳质量比较好,基本符合中等规模推广品种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橡胶树热研5-11是四生代无性系,亲本为热研56-5x热研88-13,经初级系比试验5割年及高级系比6割年的干胶产量和副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热研5-11是一个早熟、高产的品种,树围生长与对照(RRIM600)相当,高比区前6割年平均年干胶产量为5.86 kg/株和2 253kg·hm-2,分别比对照高93.4%和65.3%;抗风力一般,风害断倒率为3.0%,比对照高0.7个百分点,无显著差异:第6割年末死皮停割率为4.2%,比对照高1.9个百分点。该品种可在海南岛中西部轻风害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树龄20 a以上的RRIM600橡胶树,应用乙烯气体刺激新技术进行短线采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乙烯利刺激割胶相比,在获得省工、高效、节皮的同时,不影响胶树围茎增粗,且胶树死皮相差不大,而单株产量增加0.06 kg。  相似文献   

10.
橡胶树快速全线干涸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规割胶下追踪RRIM600和PR1072个无性系170株树割面干涸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理变化。无性系RRIM600的快速全线干涸率和扩展速度比PR107高1倍以上,从局部干涸到全线不排胶一般在15d左右。单株测定胶乳产量、排肢初速度、胶乳蔗糖、硫酸、无机磷和干胶含量等6项生理参数的结果表明,多数病株的排胶初速度和胶乳产量在创面干涸出现前呈现短时增加.所有病株干涸前的胶乳蔗糖水平较低。在干涸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有胶乳无机磷含量的大幅度提高.在胶树割线即将出现局部干涸时,多数病株的胶乳硫醇骤然出现由低到高的短暂现象。没有观察到干涸前乳管的橡胶合成和再生在表观上有持续不良的现象。讨论了快速全线干涸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梅花”是诏安县红星农场芹山作业区的一个生产队,队长黄才能就是全国农垦战线上的先进生产者。这个队七男九女,十六个工人,管理三百七十亩橡胶。今年开割胶树一千三百六十三株(其中PB86、RRIM600一千一百六十三株,实生树一百四十六株,病残树三十四株)计划生产干胶三千六百一十七斤,单株平均二点六五公斤,创造四点二到四点五公斤树位一个,有两人决心生产干胶一吨,誓为四化多产胶。  相似文献   

12.
对无性系PR107采取丰产栽培措施使亩产干胶从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并保持了5年持续高产;扩大试验中(98.6亩),四年平均达到亩产181.7公斤,增产80%。证明橡胶树通过丰产栽培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干胶产量。这些措施是(1)选用抗性高产无性系为种植材料;(2)覆盖培肥改良土壤,提高橡胶树对养分的吸收能力;(3)营养诊断指导施肥,保持胶树有良好的营养水平;(4)合理地刺激割胶提高胶树经济产量;(5)应用产胶动态分析指导割胶,发挥和保护胶树产胶能力与健康。提出海南岛西部植胶区实现亩产干胶150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外橡胶树优良品种IAN873在西双版纳24年适应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快,开割前年均增粗5.65cm,高于对照RRIM600(5.06cm)10.67%;林相整齐,开割时平均茎粗50.5cm,开割率80.2%,分别比对照高2.8cm和10.4%;产胶量中等,1-16割年平均干胶产量1 310kg/hm2,为对照RRIM600(1 969kg/hm2)的66.55%;年平均单株产量为4.0kg,略低于对照RRIM600(4.2kg/年.株)0.2kg;抗辐射寒害能力中等偏下,抗寒力小于GT1,但较RRIM600强;耐割性强,割胶16年后死皮发病率为15.79%,病指14.95,分别比对照(28.79%、27.58)轻13个百分点和12.63。  相似文献   

14.
PR107在海南岛西部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橡胶垦区存在的品种配置问题,本文着重分析PR107在海南岛西部地区的生长、产量以及抗性等方面的反应,以便合理推广使用。研究结果表明:PR107在海南岛西部地区确有良好的适应性,开割头五年的平均亩产置虽略低于RRIM600,但由于大田保苗率高,死皮树少,开割后的产量递增快,第6—10割年平均亩产量显著优于RRIM800和海垦1。PR107抗风能力比RRIM600强,而与海垦1相当(指风力小于12级时),树冠及茎干的耐寒力均比RRIM600强,茎干的耐寒力与海垦1相当。不容易死皮,比较耐割,干胶含量特高,适合于刺激采胶,产胶潜力大。因此,认为PR107可在该地区继续推广使用,并能收较好的增产效果(约增产5~20%)。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生长和导管结构与橡胶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巴西橡胶树嫁接无性系RRIM600和PR107树干茎围生长量和嫁接愈合线附近的接穗及砧木的导管结构特征与干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个品系内,茎围与干胶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PR107的茎围与接穗的导管孔径、导管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砧木的导管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RRIM600的这些参数间相关不显著。2个品系的导管结构与干胶产量的相关关系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导管结构与树干生长、干胶产量关系的不确定性说明,木质部导管结构不是影响橡胶树生长势和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橡胶树的抗灾能力,从1979年起在海南岛中部属偶发性重风微寒区的黎母岭山区,开展了组配抗逆高产的橡胶三合树的研究。经九年验证,选配出的GTI/PR107组合品系1—4割年平均亩产干胶51.6公斤,为对照无性系PR107的129%,开割率达83.2%,保存率达96.2%,已被评定为小规模推广等级;组配的GT1/RRIM600、GT1/RRIM623、GT1/PB/63、大岭485/RRIM600和大丰359/GT1等具有抗逆高产性状,是有希望的组合品系。  相似文献   

17.
橡胶幼龄芽接树的开割标准和割胶制度应因种制宜。对三个无性系三年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40、45、50厘米三种开割标准,对干胶含量无明显差异,隔两日割(d/3)的干胶含量略高于隔日割(d/2)。割胶对三个无性系的树围增长部有抑制作用,而海垦1在树围40~45厘米开割的,则严重抑制树围增长。从三年亩总产量和其他性状综合比较认为,海垦1无性系45和50厘米开割的,以隔两日割产量略高,而55厘米以上开割的,则以隔日割高产,开割标准应定为50厘米为宜;RRIM600可定为45厘米开割,开割头1~2年以隔两日割较好,以后改为隔日割,初割期采用2%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产量增加不多,而不良作用明显,出现死皮的较重;PR107可定为45厘米开割,用隔日割制,割胶2~3年后可试用低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  相似文献   

18.
RRIM600刺激割胶制度及生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8年刺激割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乙烯利刺激结合四分之一阴阳刀割线月周期轮换隔日割的割胶制度,橡胶无性系RRIM600中龄芽接树不仅产量高,死皮少,而且胶乳蔗糖含量高,树皮贮备糖消耗少,过氧化物酶活性亦较弱。其中,用阴刀割胶胶树的生理状况尤佳。用阴刀割胶胶乳干胶含量比用阳刀割胶略低,但差别不大。根据RRIM600的品系特性,生产上采用低浓度、低频率乙烯利刺激,阴阳刀短割线周期轮换的割胶制度,不仅可以获得持续高产,而且亦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新型排胶调节剂对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为材料,分析一种新型排胶调节剂对胶乳产量、干胶产量、茎围增长、树皮结构和死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排胶调节剂在高温季节有明显的增产效应,胶乳产量和干胶产量分别增长23.38%和16.01%;新型排胶调节剂能有效降低死皮发生率,仅为2.22%,而且能促进乳管分化,对茎围增长没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果说明新型排胶调节剂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死皮植株在施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复割后的产胶情况,以评价死皮康复营养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死皮恢复植株在复割后的3 a中,干胶含量变化不大;2014~2016年,死皮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33、24.55和33.07,而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5.67、44.22和35.53 g/(株·刀),二者变化趋势相反。从恢复植株和正常树月平均单株干胶产量的比较结果来看,除2015年7月外,其余各月恢复植株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均高于正常树,而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二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恢复植株干胶产量均高于同年份的正常树,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正常树平均单株干胶产量分别为37.71、32.27和26.75 g/(株·刀),分别低于恢复植株约18、12和9 g/(株·刀);恢复植株各月和各年份平均单株干胶含量均高于正常树。这些结果说明,死皮康复营养剂对橡胶树死皮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且具有一定的生产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