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是平湖市交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1994年开始学习制作山水盆景。多年来,市交通局积极创导发展交通文化,为我工作之余研修山水盆景制作创造了宽松环境。我市还有一批山水盆景爱好者,制作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我学习山水盆景制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指点。另外,《中国花卉盆景》等多种杂志更是我学作山水盆景的良师益友。这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山水盆景,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有关盆景杂志上刊登。但由于受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盆景艺术     
我从事园林技术工作近30年,是《中国花卉盆景》忠实读者,培植盆景和摄影是我一生中的最大乐趣,每当看到刊出的精美盆景照片,就喜不自禁,并邀同事一起多次翻阅欣赏。这是我近几年制作的盆景,馈赠给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这盆题名为《问天》的榕树盆景在家里分工归我管。这次在参加广东茂名市老干部盆景协会2008年迎春盆景展览时获得金奖。我拿着获奖证书,感慨良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我这盆盆景花15年时间也不止了。  相似文献   

4.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说起这盆盆景的创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有成竹意在先。因素怀梦想,所以常有骑石式盆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在山东兖州,属平原地带,搞盆景和根艺,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我的家却与根雕、盆景、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提起我喜欢上这些艺术品,还得归功于《中国花卉盆景》。记得那是1988年,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他是位根艺盆景爱好者,家里摆设了许多根艺和盆景作品,书架上还  相似文献   

6.
各位女士、先生们: 你们好!这次我带团来这里参加中国人举办的首届国际盆景会议,感到很荣幸。感谢大会组织者对我们的盛情邀请。我相信,这次会议必将加强与会各国间的亲密友好往来,必将促进世界盆景事业的发展。盆景起源于中国,南朝鲜应该密切同中国盆景界的联系,共同提高盆景技艺水平。如果将来南朝鲜也举办盆景国际会议的话,我将首先邀请中国盆景艺术家参加。  相似文献   

7.
漫说我的盆景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摆弄盆景已经四、五年了,家里杂七杂八也有一百多盆;自认为好的,也有几十盆。但我的盆景真正算是杂木类,拣的、拾的、要的、换的、穷尽许多方法,倒也搞出了许多小名堂。不要说拿出去展览吧,就在我附近,起码也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弄盆景的,看的、问的、想买的,上门讨教的,我成了不十分懂盆景但喜欢盆景的百姓心中的『杨老师』。既然有人叫我『杨老师』,我就来讲讲几盆盆景的创作过程吧。  相似文献   

8.
小楼盆情     
微型盆景美如画,小橱树红于二月花。黄山奇松挂绝壁,金谷盆园甲天下。我与盆景有缘,我与盆景有情。有缘常相会,相会更有情。我酷爱盆景,玩赏盆景是我最大的乐趣。经过20多年的栽培与莳养,现在我的家庭盆景园已初具规模,且在当地小有名气。 30年来,我在玩赏花卉盆景方面,得到了很大收获,不仅我那一顶老资格的‘冠心病’帽子不翼而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的老订户,并偏爱盆景,为了使刊物办得更好,更为读者所喜爱,提出有关盆景方面的几点意见,供参考。一、自“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后,中国盆景的“凄凉美”,引起了争论。大陆盆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所关注。我建议贵刊辟出  相似文献   

10.
我爸是个盆景迷。早在1986年我刚记事的时候,他养花做盆景就小有名气了。他制作的盆景,先后参加过省市和全国举办的盆景展,还出席了华东地区盆景学术研讨会。在父亲的薰陶下,我不知不觉地也不知从何时起,也摆弄起树疙瘩和石块块来啦。近几年我和爸爸利用业余时间去山区、农村采挖  相似文献   

11.
我业余爱好盆景多年。素材都取自当地最普通的树种,从未用过名贵的树种。如水蜡在蓄林清杂中,都被清出场外,历来民众都将其用作柴烧。改革开放后盆景文化复兴,水蜡成了优秀的盆景素材。现在较大的水蜡桩头基本难找,但小蘖在本地区到处都有,给我们提供了制作中小型盆景和附石盆景的丰富资源。在我现有的盆景中,多数为中小型水蜡盆景。  相似文献   

12.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  相似文献   

13.
我从85年起订阅《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发现凡是有关根艺的文章都刊在《盆景专页》、《盆景篇》栏内。从一些文章中得知根艺作品还能参加盆景艺术展览。显然,根艺是被归为盆景类的。我认为盆景和根艺是概念不同、风格迥异的两种艺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在北京出席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期间,陈庆惠先生受“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委托,赠与我《厦门盆景》一书。捧着这本书不能不让我想起厦门盆景界的元老——为弘扬我国盆景艺术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耐翁先生。耐翁是当代中国盆景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之一。他潜心研究盆景凡70年,对盆景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贡献。早在10多年前,我就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15.
为有利于盆景的分类评比,我非常赞成盆景要有大小档次之分、全国要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观点。但我认为,盆的大小应是划分盆景大小的唯一基准。理由有二:1.盆是景的“载体”,凡盆景,都是离不开盆的。树木盆景有盆,山水盆景有,  相似文献   

16.
我今天能代表我们联邦德国的《盆景》杂志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感到非常荣幸。联邦德国的《盆景》杂志比《中国花卉盆景》刚好小半岁。在《盆景》杂志工作的人有园林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盆景》杂志经常介绍盆景的剪接,造型方面的技术知识,也介绍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个人负责《盆景》这个刊物。据我们所知,在德国,  相似文献   

17.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 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我是才疏学浅的一位盆景业余爱好者,订阅购买过许多盆景书刊,在取经学习的基础上也制作一些中小型盆景,兴趣较高。虽身单力薄,也常到野外取回各种不同的中小型树桩、山石等索材,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这项活动上。后来我发现:“我的一切努力始终适应不了目前盆景发展的大气候,即残、奇、枯、古、大等等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盆景欣赏     
最近,我翻阅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盆景部分,感到业余爱好者园地办得好。这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水平、推动和普及盆景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是个退休干部,也是盆景爱好者,现送上本地自  相似文献   

20.
各位代表: 女士们、朋友们: 请允许我以北京市政协的名义和我个人的名义向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世界盆景市场繁荣昌盛! 中国盆景流派纷呈,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堪称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耀目的明珠。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各项经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前提下,也为盆景艺术的发展开创了广阔前景。作为一种高级艺术品—盆景它已开始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沿海各个省、市都出现众多的盆景基地和盆景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国策指引下,盆景出口量日益增加。我相信中国盆景艺术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从今天的精品展览中发现,北京的盆景近年已有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