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研究高效实用的尿素施用方法,通过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对玉米进行处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的碳转移量大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但光合碳量却小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处理.由于缓释尿素肥力释放平稳,一次基施使得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小.虽然后期干物质向籽粒转移的量较大,但增产幅度较小.因此,玉米生产应注意后期氮素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控释尿素对云南旱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云南省玉米主产旱区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氮肥为对照(CK),研究单独施用100%,75%,50%控释尿素(CU)和普通尿素(U),普通尿素分批施用,以及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共同施用对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收获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有差异,2年试验中均以CK玉米的农艺性状最差;2011年单独施用100%控释尿素处理(CU100%)和40%普通尿素+60%控释尿素作基肥共同施用处理(U40%+CU60%)玉米的农艺性状较优,2012年单独施用100%控释尿素(CU100%)和75%控释尿素处理(CU75%)以及U40%+CU60%处理玉米的农艺性状较优。2011年,CU100%处理玉米产量最高,CK产量最低;2012年,CU7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其次为CU100%和U40%+CU60%处理,CK产量最低。当氮肥用量相同时,所有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均高于U处理。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22.2%~33.5%,一次性施用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为32.7%~46.5%,高于一次性施用普通尿素处理。当氮肥用量相同时,所有CU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U处理。一次性施用U的处理中,氮肥农学利用率为3.1~8.6kg/kg;一次性施用CU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7.7~12.7kg/kg,均高于一次性施用U的处理。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共同施用处理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分批施用普通尿素处理的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低于控释尿素处理或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共同施用的处理。【结论】云南旱区玉米种植中,施用比常规施肥氮用量少的控释肥可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研究地内,氮用量为105.0~157.5kg/hm2的控释尿素处理较佳。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氮肥的合理施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为明确合理施用控释尿素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当地主推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CK)、N 300 kg/hm~2普通尿素(U300)、N 225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225)和N 300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300)共4个处理。测定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含量,并在花后0、10、20、30 d动态检测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成熟期玉米各器官中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规律一致,均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而且籽粒中氮素占比高于干物质占比,茎、穗轴和苞叶中氮素占比低于干物质占比。与U300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在CU300处理下增加4.2%,CU225处理下降低1.8%,而氮素积累在CU300处理下提高20.1%,CU225处理下降低0.2%,但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著。CU225处理与U300处理玉米花后氮素吸收比例在46.7%~49.3%之间,而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春玉米通过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其氮肥施用量减少25%仍可保障玉米花后正常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需求,保证玉米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耕作条件下,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入不同类型肥料处理之间相比,施氮量为150 kg/hm~2和225 kg/hm~2的控释尿素处理的籽粒产量比对应的施入等量普通尿素处理平均分别增产5.3%和13.5%,增产达显著水平。与常规耕作相比,深松处理后,普通尿素处理和控释尿素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分别提高3.2%和8.1%,干物质量平均分别提高6.2%和6.1%;普通尿素处理的籽粒产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而控释尿素处理的籽粒产量平均提高6.4%,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研究了化肥与秸秆配施条件下,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配施增加了大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秸秆施入量对大豆株高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苗期秸秆处理能够促进大豆根瘤形成,后期逐渐表现出抑制作用。低量秸秆处理能够促进大豆固氮酶活性,高量秸秆对大豆固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化肥与秸秆配合施用能够改善大豆产量性状,低量秸秆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肥料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大田条件下,以大豆品种合丰55为供试材料,设不施肥、常规尿素、控释尿素3个处理,对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提高了大豆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值以及干物质积累;提高了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改善大豆品质。控释尿素提高大豆产量,与不施肥相比产量提高21.19%,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普通尿素相比产量提高5.77%,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对棉花干物质累积规律、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棉花为试验对象,采取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的方式,设施N量为180 kg/hm2的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以及不施氮的N0共3个处理,测定棉花的植株干物质、养分及产量.[结果]就棉花干物质累积量和累计速率而言,2008年控释尿素表现出"前控后保"的施肥效应,在蕾期,控释尿素<普通尿素,但在花期及其后的生育期则表现为控释尿素>普通尿素>N0,而2009年控释尿素始终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两年中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分别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1.04 和2.56 kg/kg,同时控释尿素处理的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了18.89;和12.92;;控释尿素处理的棉花氮、磷养分吸收量两年均高于普通尿素;两年的皮棉产量提高了11.68;和31.25;.[结论]在畦灌条件下,施用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的棉花干物质累积量多而且累积速率快,同时促进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并最终提高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8.
大豆/玉米间作下干物质累积动态变化与产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以及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玉米间作下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间作大豆和玉米与单作之间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生育后期,间作大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小于单作时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而间作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则显著高于单作。在不施氮时,接种根瘤菌处理的大豆在鼓粒期大豆根瘤干质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而间作大豆的根瘤干质量显著高于单作;在施氮量150kg.hm-2时,接种根瘤菌处理促进了大豆根瘤的生长,但是间作种植大豆根瘤干质量显著低于单作。在经济产量方面,大豆和玉米间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和玉米的籽粒产量,不施氮处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根瘤菌处理大豆和玉米经济产量总量平均增加了14.2%,在施氮为150kg.hm-2时,平均相应的增加6.5%。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几种控释肥与尿素的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增产6.0%;在成熟期,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综合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可发挥2种氮肥的优势,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干物质积累随施氮量增加进程加快。苗期至盛花期、青果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降低,不同施氮处理最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出现在盛花期。胡麻完成干物质积累的时间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中氮水平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施氮对长生育期胡麻品种干物质分配无明显影响,对短生育期胡麻品种影响较大。合理施氮可有效提高胡麻单株有效果数和千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株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试验区最优施氮量分别为90.00,36.80kg·hm-2,比传统不施氮肥分别增产30.84%,16.84%。  相似文献   

11.
控释掺混氮肥对稻麦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控释掺混氮肥施用对稻麦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开展了不同控氮比掺混肥对各生育期稻麦作物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器官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U100)处理,添加20%比例以上控释氮肥处理在生育中后期均可显著提高稻麦作物株高、干物质量及生长速率,小麦与水稻分别增产6%~14%与7%~11%。其中,40%控释氮肥掺混60%尿素(CRU40U60)处理在促进稻麦作物农艺性状及生长速率方面效果均优。CRU40U60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穗长,小麦产量最高,较U100处理增产14%,较全量控释氮肥(CRU100)处理增产8%;CRU40U60处理也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与穗粒数,水稻产量最高,较U100处理增产11%,较CRU100处理增产4%。本试验条件下,40%控释氮肥掺混60%尿素(CRU40U60)处理掺混比例适中,一次性基施还可降低劳动投入,农民易于接受。因此,推荐40%控释氮肥掺混60%尿素处理为促进稻麦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适宜掺混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以普通尿素(PU)为对照,选择释放期均为90 d的硫黄加树脂双层包膜尿素(SPCU)和树脂包膜尿素(PCU)为试验材料,通过6年田间定位试验(2008—2013)研究了全氮量和70%施氮量条件下两种包膜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包膜控释尿素处理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均优于普通尿素,特别是两种控释尿素在70%施氮量下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全氮施肥量处理,说明控释尿素有明显的增产节肥效果。等氮量条件下,包膜尿素较普通尿素能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在全氮量条件下,连续6年施用SPCU的土壤有效硫含量较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处理显著增加了70.5%和51.6%。综上,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普遍高于普通尿素。PCU与SPCU相比,PCU的氮肥利用率更高,也更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且SPCU长期施用可能会导致土壤硫积累,因而PCU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设艾塔克~控释肥、某进口知名品牌控释肥、某品牌复合肥3个试验处理,研究控释肥与复合肥对马铃薯出苗期、出苗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商品薯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种植的环境下,控释肥用量为普通复合肥用量的1/2时,马铃薯出苗期、出苗整齐度、干物质积累量、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产量均显著增长;与复合肥相比,施用艾塔克誖控释肥的马铃薯出苗期提前7 d,出苗的整齐度集中,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6.19%,产量增加30.37%,商品薯率提高16.2%。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间作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通过2个生长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间作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播后第79天以前),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生育后期,玉米/大豆1:3间作模式下(Ⅰ1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大豆2:3间作模式下(Ⅰ2处理)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达到显著水平,1:3和2:3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单株干物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的单株干物质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于边际效应的影响.间作群体内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单作.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明显.间作玉米的干物质转换率高于单作,单作大豆的转换率高于间作.Ⅰ1和Ⅰ2处理间作总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增加约6%,比单作大豆的籽粒产量增加约320%.  相似文献   

15.
硫包膜尿素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框栽和大田对比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硫包膜尿素(SU)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施用硫包膜尿素的大豆干物质积累量与一次性施尿素(N75)和追肥处理(N25*3)相比,分别增加24.3%和19.7%。施用硫包膜尿素产量比施用尿素增加16%,与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包膜尿素的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比一次性施用尿素处理高12.2%,产量增加7.3%。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一致,由此可知,施用硫包膜尿素能够增加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根区施肥是一种新兴的水稻轻简化施肥技术。为探明不同氮肥类型(尿素和控释尿素)一次性根区施用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氮高效和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常规分次施尿素(FFP)、一次性根区施尿素(UR)和一次性根区施控释尿素(CRUR),测定再生稻根区土壤NH+4-N含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产量及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与FFP处理相比,UR和CRUR处理均可提高头季根区土壤NH+4-N含量,CRUR处理能够持续保持根区高NH+4-N含量直至再生季。UR和CRUR处理头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FFP处理提高了38.4%和7.9%,CRUR处理与FFP处理的再生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而UR处理较FFP和CRUR处理的再生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减少了52.0%和51.4%。UR和CRUR处理分别较FFP处理提高了头季成熟期氮素积累量71.8%和6.2%,CRUR处理较FFP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氮肥不同分期使用,研究氮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生产中氮的合理施用措施。结果表明:氮肥全部基施(A处理)与部分追施,并结合氮肥分期施用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氮肥全部基施能促进苗期大豆生长,而氮肥的分期施用则促进了初花期之后大豆植株的生长,尤其是D处理(基肥氮肥+花期追施氮肥+鼓粒期追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以及产量的增加;追施氮肥的方式中,叶面喷施效果好于土壤追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辽东南地区合理的施肥方式,明确不同缓控释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在丹东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设置常规尿素(CK)、树脂包衣尿素CU、硝化抑制剂DMPP、脲酶抑制剂LIMUS、脲酶抑制剂NBPT、脲甲醛肥料UF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缓控释剂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动态、形态性状及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外,不同缓控释剂处理的玉米产量均高于常规尿素(CK),各缓控释剂处理增产幅度在4.01%~14.3%之间;千粒重树脂包衣尿素CU与常规尿素(CK)间无显著差异,其他缓控释处理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除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各缓控释处理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尿素(CK)处理;常规尿素(CK)处理株高显著高于脲酶抑制剂NBPT、LIMUS、硝化抑制剂DMPP及脲甲醛肥料UF处理;叶面积指数LAI在拔节期各处理间差异较小,12展叶期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LAI低于其他处理,吐丝期后40 d常规尿素(CK)与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低于其他处理,成熟期常规尿素(CK)处理LAI值最低;成熟期除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外,其他缓控释处理SP...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设置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设普通尿素(CU)、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CRF)、稳定性尿素(SU)和脲甲醛(UF)6个处理,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结果】各缓/控释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9.6%(2014年)和18.8%(2015年)。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44.8%—72.6%、70.8%—147.7%、9.6%—19.6%(2014年)和29.2%—48.0%、47.7%—86.5%、10.4%—18.9%(2015年),且均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玉米开花期至灌浆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玉米收获后0—18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氮素利用效率与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玉米开花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最强。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收获后0—9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积累量;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7.4%—42.9%(2014年)和28.4%—45.4%(2015年),其中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结论】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施用缓/控释氮肥可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灌浆至成熟期氮积累量、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并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0—90 cm土层氮素表观损失量,且以树脂包膜尿素的效果最好。因此,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树脂包膜尿素是高产高效的肥料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CK1)、全施普通尿素(CK2)、全施控释尿素(CK3)和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按照7∶3(T1)、5∶5(T2)、3∶7(T3)比例配施,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阶段耗水量、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T3处理的SPAD值和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均衡了玉米生育期耗水进程,通过协调全生育期氮素养分的均衡供应达到以水促肥的效果,氮肥利用率为38.8%;同时,T3处理的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13 354.5 kg·hm-2和33.60 kg·hm-2·mm-1,较其他施氮处理增加14.6%~30.1%和6.8%~15.4%;分析各产量构成因素表明,T3处理的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分别为642.2粒和30.8 g,较其他施氮处理增加2.0%~6.0%和3.9%~12.0%。由此表明,70%控释尿素+30%普通尿素配施更有利于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