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28号由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是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一代杂交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探索黔油28号在生产上的最大潜力,总结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针对黔油28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包括翻犁移栽和免耕移栽等种植方式,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深受种植人员与消费者的喜爱。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油菜种植规模位居我国前列。近年来,贵州省逐渐将油菜种植业发展为当地核心以及特色产业,显著提高了种植人员经济收入水平。文章分析了油菜移栽前管理技术要点,阐述了大田移栽及田间管理要点,提出了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81A(原118A)与恢复系5958R(又简称58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1号(区试代号为油06-3,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同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的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最需要和很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朱怡 《耕作与栽培》2003,(6):25-25,39
杂选一号双低油菜配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是农业部在贵州省实施的跨越计划项目。为配合跨越计划项目的全面实施,促成该计划项目实施技术的集成和全面组装配套。在实施申研究了培育壮苗与杂选一号优质高产的关系。油菜育苗移栽是当前油菜栽培推广的实用技术,油菜为直根系,实行育苗移栽后主根折断、侧根大量发生可增加吸收水肥能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双株移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为单株移栽,致使油菜移栽密度低,是生产上大面积油菜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及生产效益,本试验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翔油一号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方式、设5种不同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高产栽培水平下,翔油一号一穴双株移栽适宜密度范围3 500 ~4000穴/667 m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81008”为优质油菜新品种,系贵州省“六五”科技攻关中优质油菜课题试验材料之一。根据优质油菜遗传学特点,采用适宜的原种生产技术以保持、提高其原始种的优良性状应用于生产,达到逐步为人们提供优质食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油菜小窝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寅雁 《耕作与栽培》1997,(6):32-32,54
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之一,种植范围从海拔200—1700m,区域生态类型复杂,油菜品种类型繁多,栽培方式多样。目前,油菜栽培主要推广育苗移栽技术,在部份不适于育苗移栽地区,则应推广规范化小窝直播。选择小窝直播或育苗移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作物茬口衔接较紧张时宜育苗移栽,反之宜适期直播;二是旱地秋收作物生育期较长的,土壤墒情较好情况下宜提前育苗,以利抢时早移栽,反之最好直播;三是生育期较长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宜育苗移栽,生育期短的各种类型常规油菜则可直播;四是秋雨较多时宜直播或免耕栽培;五是土壤疏松…  相似文献   

8.
《耕作与栽培》2011,(1):F0004-F0004
2010年度贵州省桐梓县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娄山、燎原两个镇实施,共涉及6个村、28个村民组,3654家农户,实施连片面积674.15hm^2。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桐梓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油菜生产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全县油菜减产30%左右。但项目区全面应用高产抗病优良杂交油菜品种、科学合地把握播期、全面推广育苗移栽和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秉县是贵州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县 ,为推进高产优质油菜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把握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动向和生产力 ,从而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上形成优势 ,特就 5个优质油菜组合进行田间品比试验 ,为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概况1.1 参试品种名称及来源 品  种     来  源油研五号贵州省油科所油研七号贵州省油科所油研八号贵州省油科所油研九号贵州省油科所黔杂 93114 (ck)省农科院油科所1.2 试验点概况本试验地位于贵州省施秉县城关镇观音坝 ,地处东经 10 8°0 7′16″ ,北纬 2 7°0 2′4 5″ ,海拔高度为52 4m ,年平均…  相似文献   

10.
优质油菜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是遵义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 ,由于品种退化 ,产量徘徊不前 ,为探索适应本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 ,丰产性好 ,抗逆性强 ,生育期适中的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 ,推进全市优质油菜产业化建设 ,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进行了优质油菜品种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参试品种及来源品种     供种单位遵油一号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遵油二号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油研九号   贵州省油科所杂选一号   贵州省种子站油研七号 (ck) 贵州省油科所1.2 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以油研七号为对照 ,设 5…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市实际,要把油菜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要因地制宜推广杂交油菜,改粗放栽培为规范化栽培。本示范选用优质杂交油菜组合“85—117”,以贵州省农业厅批准、贵州省标准计量局发布的贵州省地方标准的《油菜栽培技术规程》进行实施。在旧州区、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乡农技站的配合下,示范田设在刘官、黄腊两乡交界处,海拔1260米的黑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优质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饶勇 《耕作与栽培》1996,(4):22-23,38
试论优质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饶勇(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油菜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80年代至今的常年播种面积399960hm2(600万亩)左右,其菜油是我省食用及食品加工的主要植物油、在文革前,油菜种植面积、总产曾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四川)...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贵州油菜施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贵州油菜施肥问题肖吉中(贵州农学院)发展油菜生产有两种途径,一是扩大面积增加总产;一是在一定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单产水平,从而增加总产。根据贵州省情,只能走后条途径,即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油菜生产。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良种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在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以及在贵州各油菜主要产区进行的多点试验示范中的产量表现,并对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在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以及在贵州各油菜主要产区进行的多点试验示范中的产量表现,并对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杂交油菜蜀杂6号高产栽培措施模型初探李厚英,杨福华,肖再富(贵州省农业厅)(湄潭县农业局)〔遵义地区种子公司)杂交优质油菜蜀杂6号是1993年从四川省引种到我省湄潭遵义、绥阳等地试验获得了成功,1994年开始生产示范。为了建立该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模型,...  相似文献   

17.
黔油28号系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用选育的双低核不育两型系NAB-2作母本,与小孢子培养育成的双低恢复系DH-13作父本组配的半冬性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组合。该组合于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提供优质的杂交油菜种子用于生产,针对黔油28号种子生产特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杂选一号是凤冈县优质油菜主推品种之一,为探索该品种在凤冈县的最适移栽密度,进一步完善其配套技术体系,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02-2003年进行了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9.
1铜仁地区“双低”优质油菜生产的现状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气候属温暖温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39--I6.2℃,年降水量1100~1372mm,无霜期为275~285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的生长发育,是全省油菜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c油菜是铜仁地区主要油料作物,同时也是种植面积大,覆盖面宽,受益面广的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5万hm2(公顷)左右,平均单产约90kg/667m2,总产6.1万t左右,产值约13亿元。我区油菜品种以甘蓝型油菜为主,白菜、芥菜型仅少量栽培。优质油菜品种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最先引…  相似文献   

20.
臻油8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材料转育成的优质不育系与具有相同品质性状的恢复系配制成功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10年12月13日通过贵州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主任委员会议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10003号).本文着重介绍了该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抗逆性、适应性,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相应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