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和美国东部。原产地栽培西洋参大多不施用有机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我国传统栽培人参中,也多不实行施肥的方法,认为施肥会烧须和烂根。而大多采用新开垦林地“伐林栽参”,伐林参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肥力强,但是不利于生态平衡。目前,农田栽参是参业发展的方向。几乎任何良好的土壤,通过适宜的处理都能满足西洋参的生长。天津地区从1989年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农田土栽培西洋参已获成功,有必要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以便为高产栽培西洋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参生产由于前几年产大于销,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使我省东部山区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至使许多国营参场欠债累累,有的企业甚至破产,人参加工质量严重下降,使我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信誉大降。从1995年开始,由于人参栽培面积下降,再加上省政府的宏观调控,1995年比高峰期1989年,绿色面积减少一半,1996年又比1995年减少10% 左右,人参产量1996年比1995年减少15- 20% ,比高峰期的 1992年减少 60% ,我省 1996年人参产量低于 1988年,高于 1987年,总产约3000吨左右,又出现求大于供的局面,所以人参价格开始回升到历史上最高水平。由于人参缺口较大,价格的上涨,因此人参假冒商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我省是中国人参的主产地,这样大量的假冒商品在市场上出现有损于我省的人参在国内外的声誉。建议省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组织有关方面人员参加,共同对我省参茸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全面的整顿和清理,狠狠地把制假、卖假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法律制裁。下面就我省参茸市场的情况据我们所知,提出来,供打  相似文献   

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我国农业经济中一大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参业有了长足发展.人参栽培区域、栽培面积、单产及质量均有明显变化。但参业内部发展  相似文献   

4.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它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生长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到现在 ,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种植业。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最好的地块 ,最好的土壤和植被几乎都被伐林栽参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将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之用。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  相似文献   

5.
老参地(参后地)永续栽参的土壤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是目前人参、西洋参栽培行业中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五十多年来众多参业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由于人参、西洋参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林地土壤 ,在我国东北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人们一直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和西洋参。由于该行业产值高、利润大 ,所以山林中具有最好的土壤和植被的地块几乎都被用做伐林栽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有近 6万亩林地被伐做栽参。由于人参、西洋参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 ,加之大面积土壤的裸露 ,因此参地的蓄水、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森林生态效益日趋减少。…  相似文献   

6.
西洋参(Panax Quinguefolium L.)原产于北美洲,与中国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同属于五加科人参属,是一种名贵药材。我国自70年代引种西洋参获得成功后,开始大面积栽培,到目前栽培面积已达到40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地。吉林省集安市是我国西洋参的主产区之一,在引种栽培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西洋参栽培管理经验,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西洋参的栽培周期 西洋参栽培一般为4年1周期,特殊情况也有3年或5年为1周期的。可1次性直播不移栽,也可在2年或1年生时翻栽。参根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很讲究形状,习惯疙瘩体、短体和圆锥体,因此在生产中应适应市场的需求。2 选地、整地和做参床(畦)2.1 选地  相似文献   

7.
老参地、农田地土壤及作货人参、西洋参农残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参地 ,即栽培过人参的土地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再栽培人参、西洋参。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态意识认识的增强 ,在广大人参栽培区已不允许再毁林栽参 ,这样就导致了栽培用地日益紧缺 ,现已影响到人参业的生存和发展。由吉林人参研究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研究”项目 (合同编号 :吉科合字第2 0 0 0 0 2 0 3 -0 4号 ) ,其研究内容就是利用处理的老参地、农田地栽培人参、西洋参 ,现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该项目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土壤改良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人参、西…  相似文献   

8.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作为药用植物,在中国应用历史最悠久,栽培时间最早,但发展成栽培业还是在我国清代的中后期。总结我国清代人参栽培业的历史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就中国清代人参栽培业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今后人参栽培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靖宇县是中国的西洋参之乡 ,又是吉林人参的重点产区之一 ,近几年 ,全县人参和西洋参的留存面积每年都分别稳定在1 50万平方米左右 ,成为特产业的支柱产业。多年积累的丰富种参技术经验 ,为人参、西洋参安全越冬提供了技术保证。在正常气候条件下 ,全县还未发生过大面积人参、西洋参冻害。但 2 0 0 2年和 2 0 0 3年人参、西洋参越冬休眠期异常的气候条件(晚秋初冬低温变化频繁 ,冬季有降雨过程 ,春季出苗期低温、积雪浅等 ) ,加上有些生产单位和参户忽视、放松防寒工作 (防寒措施不到位、作业质量差等 ) ,造成连续两年全县参业冻害的大面积…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好时机,而人参是滋补药中的佳品,但怎样选购和服用人参呢?一般说来,野人参优于栽培的人参。人参按产地可分为产自朝鲜的高丽参,美国、加拿大的西洋参,日本的东洋参,以及我国吉林、辽宁的吉林参。其中以高丽参最优,具有大补元气、养阴助阳之功;西洋参侧重于养阴清热,补养之力稍弱,多用于热症患者津液不足;日本的东洋参与我国的红参功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老参地直播西洋参连作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洋参在我国大面积引种栽培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西洋参与人参一样都属于忌连作 (重茬 )植物。一般情况下 ,种植一茬西洋参的地不经休闲再连作种植西洋参 ,保苗差、烧须、根病严重、产量低甚至绝收。集安人参研究所 1 999年开始与阳岔参场大胆地在 4年直播下山的西洋参地上 ,不经休闲又重茬播种西洋参 ,经 4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一成果的取得是老参地再利用研究的新突破 ,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缓解了宜参地资源不足的矛盾 ,为参业的可持续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该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参的70%产于我省。参业是我省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近几年,人参生产发展得很快,1989年我省人参留存面积积产量均比1986年翻了将近一番。由于包括人参生产宏观失控在内的多种因素致使人参市场疲软。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人参主产于我国,为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人参中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保健医疗功效和营养成份,是名贵药食同源植物。 我国明代以前山参蕴藏量十分丰富。至清代,因保护措施不力,掠夺性采挖,山参资源破坏严重,山参供不应求。于清代末年始现伐林栽参。 解放后,人参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人参作为主要致富经济作物栽培,仅吉林省自1980年至1988年,栽培面积增加近4倍,产量增加5倍多。由于人参产量的剧增,供大于求,导致参价暴跌,使人参生产陷于空前未有的困境。 为使参业生产尽快走出低谷,研究和探讨我国参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参业发展,当有重要现实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5.
西洋参与人参是同科同属多年生宿根药用植物。西洋参也叫花旗参 ,产于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西洋参的药用作用与人参不同 ,属凉性 ,可降压、镇静、解热、止痛、抗疲劳、抗衰老。西洋参自发现到销往中国 ( 1 71 4~1 71 6年 )有 2 0 0多年的历史。西洋参由国外引种到中国也有近 3 0年了。目前在东北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省和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安徽等地已有大面积种植 ,特别在吉林省集安市种植面积己达 450万平方米 ,年产量 (水参 )达到 1 50万斤 ,已经成为集安市财政收入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西洋参虽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新品种 ,…  相似文献   

16.
施肥是参业生产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之一,施肥对人参的增产效应已被科研与生产单位所确认.但有关施用叶面肥的研究不甚多.尤其叶面施肥在西洋参上的应用研究更少,我们根据临江市科委提供的人参叶面肥原液,以及自选的几种叶面肥,来探讨不同叶面肥对西洋参的生长发育及生长势和产量的影响,旨在选择总结适宜西洋参生产的叶面肥种类及施肥方法,为科学的栽培西洋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我省种植人参面积超量发展,产大于销,加之红参优质品少、市场疲软,价格下跌,收入明显下降,使参业生产单位蒙受较大损失。因此,如何提高红参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当前振兴吉林参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增强市场意识摆正质效关系红参是销量最多的商品参,约占干品参的2/3~4/5,国内外市场主销两种,即鲜参洗刷、蒸制、烘干初加工的红参和红参二次  相似文献   

18.
老参地即栽种人参作货后的闲置地。人参有一重要特点,是不能连作,种过人参的参地,再栽种人参,则人参病害多,产量低。因此,老参地再利用一直是人参栽培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由于我国老参地栽参和农田栽参技术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使我国人参栽培方式仍然限制在“伐林栽参”的原始做法上,极大地破坏了人参主产区的林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科研工作者为解决老参地问题不懈努力30多年,已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摸清了人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土壤消毒、有机肥改土、绿肥轮作等技术,使人参轮作由33年缩短至6年左右,近年杨继祥等在人参与西洋参轮作方面又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解决老参地问题除了研究利用老参地继续栽种人参以外,尚有  相似文献   

19.
于春刚  郑殿家  钱少军 《人参研究》2002,14(2):16-16,29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 ,是人参、西洋参主要产区之一 ,种植人参有几百年的历史 ,种植西洋参也有近 30年了 ,还未发生过较严重的冻害。但去年冬季的异常气候 ,造成今年集安市人参、西洋参冻害的大面积发生。就此我们对这次人参、西洋参冻害的基本情况及冻害原因 ,作了具体的调查 ,为广大参农发展参业提供一些技术资料。集安人参研究所于 2 0 0 2年 4月 5日至 4月 2 8日先后 5次对集安市人参、西洋参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就对冻害的调查和观察结果作一初步报道。1 冻害的基本情况 (分布、数量、损失程度、环境条件 )据调查 ,冻害在全市…  相似文献   

20.
双透棚栽参试验与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北的人参栽培绝大多数采用单透棚。双透棚栽培人参早在七十年代就已试验成功,但生产上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几年来新宾、通化、集安等地的部分参农,采用了双透棚栽培人参、西洋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总结其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