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探究生姜-葡萄立体间作模式对生姜夏季的生长、光合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生姜-葡萄立体间作模式推广提供参考。本文于2021年5-8月进行大田试验,设单作生姜(CK)和生姜-葡萄间作(TS)两个处理,比较生姜-葡萄立体间作对生姜夏季的生长、光合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CK相比,TS处理保证了生姜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显著降低了植株灼伤率,提高了生姜株高、干鲜重以及产量;同时生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实际光量子效率也显著升高;生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TS处理可以缓解夏季生姜受到的强光胁迫,降低叶片灼伤率,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强光造成的叶片氧化损伤,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减轻了PSⅡ反应中心的破坏程度并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生姜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生姜的生产成本,提高生姜的生产效益,文章研究了大田试验条件下,赤霉素不同喷施次数对不遮阴栽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施次数对生姜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喷施3次较遮阴栽培生姜可增产8.94%,经济效益提高12.08%,建议在生姜生长过程中不遮阴栽培并且喷施3次赤霉素。  相似文献   

3.
生姜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尤以肉质细嫩、辛辣味浓、含硫量低的大姜品种在海外深受欢迎。目前我国生姜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巴西等国家,需求量十分巨大。在我市文成西坑,种植生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然而,目前农民生产上普遍采用粗放型的露地栽培模式,不利于生姜产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发挥。2004年,针对冬季低温不利于生姜的生长的问题,我们采取小拱棚覆盖的栽培措施来延长生姜的生长期,探讨其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姜生长期长,每年只能栽培一季,要实现周年均衡供应,必须依赖贮藏。生姜在北方多采用井窖贮藏法。生姜在贮藏过程中,由于受水分、温度和病虫的影响,常出现烂窖现象。为防止烂窖现象的发生,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生姜井窖安全无公害绿色贮藏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使用双孢蘑菇菌渣与土壤按比例(体积比)混合栽培新丰生姜,通过分析混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生姜的生长和产量,探讨双孢蘑菇菌渣对生姜栽培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菌渣添加比例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pH值、含水量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升高,但生姜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分蘖数和产量均降低。添加双孢蘑菇菌渣后,生姜植株长势变弱,产量随之降低,双孢蘑菇菌渣栽培生姜添加比例(体积比)应少于5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根结线虫病逐渐成为山东生姜生产中的第二大病害。为了解微生物菌剂增施对生姜根结线虫病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播前土壤施入不同复配的化学药剂和微生物菌剂,测定生姜株高、产量及其根结线虫病情指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5 kg/hm2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和45 kg/hm2作物养根护根型微生物菌剂(有效菌为枯草芽孢杆菌与哈茨木霉)复配施用,显著提高了生姜的株高和产量,比CK分别增加5.69%和16.12%,同时对生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63.23%。因此,阿维·噻唑膦和养根护根型微生物菌剂复配处理生姜能够起到促生、增产、防病的作用,可替代单一的化学杀线虫剂应用于露地生姜种植生产中,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农药残留,确保生姜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生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棚-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生姜的姜块鲜重、大小、第2子姜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高于露地生姜,淀粉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露地生姜,Cu和Ni含量显著低于露地生姜。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既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以去腥增鲜。但过早地放入生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影响生姜发挥去腥作用。鱼体的浸出液略偏于酸性时,放入生姜,其去腥的效果最佳。因此,烧鱼时应待到鱼的蛋白质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使姜发挥去腥增香的效能。 烧鱼忌早放生姜  相似文献   

9.
姜汁凝乳的制备工艺与凝乳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使牛乳凝固,以生姜、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生姜中的某些成分促使牛乳凝固,制得姜汁凝乳。本文研究了姜汁添加量、冲浆温度、酸度和杀菌条件等对姜汁凝乳的影响,采用硫酸铵盐析法从生姜中提取了生姜蛋白酶粗提物,结果表明:姜汁添加量和温度是影响姜汁凝乳的关键外部因素,生姜蛋白酶提取物是凝乳促进物。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给甘肃省生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生姜栽培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生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姜种催芽、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生姜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生姜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用于生姜脱毒脱菌的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激素组合,对生姜组培快繁有明显的影响。诱导生姜愈伤组织以2.4-D2mg/L KT1mg/L组合的培养基效果较好,诱导生姜芽分化较好的培养基是KT2mg/L NAA0.5mg/L。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莒县棚室生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现有生姜品种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姜栽培,阻碍了莒县生姜产业化发展进程。为筛选出性状优良、适于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择优引进优质高产生姜品种,进行棚室对比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莒县进行棚室栽培的生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南方根结线虫对生姜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生姜后,显著影响生姜的生长,致使生姜减产47.96%;同时降低了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并改变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感染根结线虫的生姜根茎维生素C和挥发油含量降低,纤维素升高,致使品质下降.但根结线虫侵染提高了生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根茎可溶性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这些变化则加剧了根结线虫的侵染和繁殖.  相似文献   

14.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06-15707,15754
[目的]探讨臭氧水对生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生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WF-60型根治根结线虫专用机产生不同浓度臭氧水,通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灌溉生姜研究了臭氧水对生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对大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6 mg/kg臭氧水对生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93.3%,同时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提高。[结论]为建立环保高效的根结线虫防治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生态防治生姜根际线虫危害,提高生姜品质和保障产品安全,促进生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通过调节土壤石灰氮用量,设计了5个土壤pH水平,研究不同土壤pH对生姜根际线虫数量及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的增加,线虫总数、寄生性线虫和腐生性线虫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综合考虑土壤pH对线虫总数、寄生性线虫和腐生性线虫数量的影响,以及与生姜株高、姜块产量间的相关关系,建议生姜种植的土壤pH维持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余珊  郭立强  司珂珂  李容  黄锁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23-2324,2349
[目的]探索超声提取桂西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及稳定性。[方法]以生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生姜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提取生姜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稳定性试验,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太阳光照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生姜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温度65℃,超声功率140 W,提取时间40 min。生姜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耐热性较好,耐光性较差,耐氧化还原性较强;苯甲酸钠和柠檬酸对生姜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金属离子中,Ni2+、Fe3+、Cu2+对色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以Fe3+影响最大。[结论]该研究为生姜色素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生姜的常见病害。近年来,姜瘟发生较重,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认识姜瘟并掌握其发生规律的同时,进行及时有效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生姜是姜科姜属作物,在缙云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4年全县种植生姜面积达325hm^2,总产6000多t,总产值达2000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种粮的2—3倍,并形成了以东渡、七里、溶江等乡镇为主的生姜种植区域,初步形成了生姜产、销、贮、加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的共识,种植生姜已成为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 生长后期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 生长后期略低于CK, 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汉果与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罗汉果间作生姜种植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进行大田实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P)、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L)、裸地栽培生姜(CK),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生姜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棚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略高于CK,生长后期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CK,产量与CK差异不大.在罗汉果立式栽培间作生姜条件下,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在生长前期高于CK,生长后期略低于CK,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CK,产量比CK增加68.1%.[结论]罗汉果一生姜间作可以改变生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影响生姜产量,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