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了解郑州地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主要致病病原菌,对郑州地区不同区域共计55家宠物医院2015年1—12月497例首诊犬真菌性皮肤病病例进行调查,并对其中100只患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郑州地区真菌性皮肤病患犬发病率前三的品种是金毛犬、贵宾犬和松狮;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3岁,0~1岁犬最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雌性犬和雄性犬数量之比为1.15∶1;真菌性皮肤病多发季为夏、秋两季,8月份为发病高峰,其中背部、四肢和腹部发病率位居前三;病犬患部分离出的真菌有犬小孢子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以犬小孢子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泸州市宠物犬的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该文以泸州欣旺动物医院等3家宠物医院接诊(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市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以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病为主;感染发病主要集中在2岁以内的犬只,雌性犬病例略多于雄性,其中贵宾犬、北京犬的发病率最高;病灶分布以四肢居多;存在季节流行差异,夏季病例多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3.
正犬类患有皮肤病的概率高达20%。患皮肤病的通常原因包括寄生虫性、真菌性、细菌性三类。犬类患皮肤病与季节相关,犬寄生虫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6—9月份,其中8月份是高发期。犬细菌性皮肤病一般四季均可发病,其中6月份为高发期。犬真菌性皮肤病主要在5—6月份发生,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犬寄生虫性皮肤病主要发病于1岁内的幼犬,一般是由于蠕形螨、疥螨感染导致。犬细菌性皮肤病同样多在幼犬中发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天津地区宠物犬感染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对天津地区某大型宠物医院2018年3~6月接诊的166例犬皮肤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别从发病犬的品种、年龄、性别、病原、绝育情况等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接诊犬共18个品种,其中,发病率分别为贵宾犬19.28%、中华田园犬15.06%、斗牛犬13.25%;发病年龄以2岁以内的未成年犬居多,占56.02%,2~9岁成年犬及中老年犬发病较少,分别为22.89%和10.24%,10岁以上的老年犬发病率相对较高,为10.84%;雄性占62.65%,较雌性犬易感;病例多为传染性皮肤病,以真菌感染为主,且多为混合感染,其他非传染性皮肤病较少;绝育犬仅为调查总数的7.22%。结果说明天津地区3~6月间犬类的皮肤病以真菌为主,且混合感染居多,幼犬感染占比较大,本研究为宠物临床皮肤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收集安徽省界首市2008—2016年狂犬病病历资料,对犬只饲养及免疫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2008—2016年,界首市共报告人狂犬病病例4例,其中2008年1例,2009年2例,2011年1例;狂犬病死亡犬数52只,其中2008—2012年47只,2013—2016年5只。通过启动实施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2013年后无人狂犬病病例报告,且2015—2016年犬狂犬病连续2年无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实施狂犬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度和防病意识,对预防控制狂犬病效果显著,基本达到消除狂犬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们研制了两种吡喹酮缓释注射剂(4号和5号),并进行了预防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试验。吡喹酮的浓度为20%;犬皮下注射剂量为10mL。试验犬分为三组,缓释注射荆4号组3只,5号组2只,对照组3只.试验犬注射缓释剂4个月时,每只犬用3000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攻击感染后1个月对试验犬进行剖检,检查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数。结果为:①注射剂4号组感染犬数为3/3,每只犬平均感染虫体11条,感染强度1~30条,共发现虫体33条,和对照组比较虫体总数下降81.36%.②注射剂5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宠物犬皮肤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约占临床病例的20%,犬皮肤病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但治疗周期长、易复发,而且有些病例,尤其是顽固性皮肤病久治不愈,主要是由于犬皮肤病种类繁多,原因复杂。容易误诊,笔者从犬皮肤病的种类和病田上进行了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来,我国宠物(本文主要指宠物犬)的饲养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农业部2006年9月统计,全国饲养犬数量达7509.5万只,其中城市饲养犬1144.3万只。随着养犬数量的不断增加,无证养犬、人因被犬咬伤而感染狂犬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06年1~9月全国狂犬病发病数2254例,致死人数达2053人,比去年同期上升近30%,高居各类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之首。  相似文献   

9.
常见犬皮肤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皮肤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剧痒、脱毛、结痂、皮肤肥厚以及患部出现红斑、丘疹等变化,是犬的一种常见病,在临床就诊病例中约占10-20%,皮肤病不仅影响患犬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其训练、作业的正常进行。犬皮肤病病因复杂,治疗周期长,易复发.而且有些还可传给人,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犬螨虫病是由螨类寄生虫寄生于皮肤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病。随着养犬业得日愈发展,人们对犬疾病的关注也在随之升温,此病不仅影响犬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而且还会危害到犬的健康。我应用临床症状与经验相结合的办法诊断的68例患犬,通过采取以杀虫、止痒、抗菌、消炎为主要治疗原则,并辅之于药水洗浴,药品涂擦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2~4次治疗,并告之主人对患犬的居住环境、用具严格消毒,防止重复感染的方法,通过主人的配合取得了65例痊愈,3例缓解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疾病的产生对犬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犬皮肤病是犬的一种常见病,会导致犬脱毛、 皮屑等现象,不仅会影响犬的美观,同时也会影响着犬的生活,然而由于犬皮肤病的致病原因较 为复杂,治愈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分析犬常见皮肤病的基本特征入手,对犬皮肤病的诊治要点 谈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应用于犬自体网状皮片移植术中的效果,选取15只犬作为试验动物,于两前肢建立3 cm×4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以胸背部作为供皮区,将纤维蛋白胶应用于网状皮片移植术中,以单纯网状皮片移植为对照,于术后第3、5、7、14、28天随机选取3只进行大体观察和移植皮片局部观察,并制备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皮片局部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红肿、渗出较对照组轻微,炎性反应期短;术后28 d,所有皮片生长良好,试验组线性瘢痕较对照组轻。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炎性细胞的浸润期短,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皮肤附属结构完整。结果表明,纤维蛋白胶可缩短创面炎性反应期,增强局部组织修复能力,减少瘢痕的过度增生,可使成活后的移植皮片结构和功能更接近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3.
张华  特布沁  包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18+358-318,35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柠条锦鸡儿总黄酮的含量,以优选出柠条锦鸡儿总黄酮的最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液氮-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柠条锦鸡儿总黄酮,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10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测得柠条锦鸡儿叶总黄酮含量为3.88%,根皮为0.83%;微波提取法测得叶中总黄酮含量为3.14%,根皮为0.44%;液氮-乙醇提取法测得叶中总黄酮含量为2.39%,根皮为0.14%。超声波-水浴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含量最高,微波提取法次之,液氮-乙醇提取法最低。[结论]研究可为柠条锦鸡儿中黄酮类物质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为柠条锦鸡儿的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硕  李俊毅  齐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25-14027
[目的]为优化鳕鱼皮水发生产工艺,并尝试对水发机理进行一些理论解释。[方法]以鳕鱼皮为试验原料,以水发率和蛋白损失率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对鱼皮水发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浸泡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漂烫和冷激因素对产品爽脆度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研究范围内,鳕鱼皮的水发率随NaOH溶液浓度的增大、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浸泡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鳕鱼皮在浓度为0.75 g/L的NaOH溶液中,在25℃条件下浸泡2.5 h时,鱼皮的水发率最好。并且通过80℃水浴,然后冰水浸泡3 min后得到的鱼皮具有较好的爽脆度。[结论]该研究为鳕鱼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犬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黄疸、高热、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坏死和水肿等症状。本病是犬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雄犬发病率高于雌犬,幼犬发病率高于老年犬。笔者对临床发生的病例采取综合诊疗措施,共治疗该病犬27只,治愈24只,死亡3只,治愈率为88.89%。  相似文献   

16.
李秋菊  高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44-10845,10848
[目的]优化葡萄皮白藜芦醇的浸提工艺,为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葡萄皮奠定基础。[方法]以浸提液中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葡萄皮白藜芦醇的浸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葡萄皮白藜芦醇的最佳浸提工艺为: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4h,料液比为1:14,浸提方式为水浴静止。[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易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Streptomycin varying in potency from 100 to 500 units/mg. has been administered to 14 dogs intravenously, intramuscularly, and orally in amounts of 100,000 to 420,000 units. High blood levels of streptomycin were observed after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and 23 to 65 per cent was excreted in the urine of normal dogs. After 4 or 5 hours only small amounts were detected in the blood. The maintenance of blood levels was no better with intramuscular than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Following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s much as 420,000 units of streptomycin, it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the plasma, but up to 3.9 per cent was recovered from the urine.  相似文献   

18.
温热环境与奶牛的生理调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89-1090
研究高温期间牛舍内干球温度(DBT)、湿球温度(WBT)对奶牛呼吸数(RR)、直肠温度(RT)、平均皮肤温度(mTs)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DBT、WBT和RR、RT、mT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BT与RR之间为线性关系,回归系数为4.15。WBT与RR之间为二次曲线关系,WBT以23℃为界分段,回归系数分别为1.1、6.5。DBT、WBT和RT之间均呈强度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4、0.22。DBT、WBT和mTs之间为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09、0.17。与DBT相比,WBT对RR、RT的影响更大;WBT对mTs的影响和DBT接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 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is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of humans and animals and a common sour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especially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 also a major bacterial disease of poultry and in particular, eggs and newly hatched chick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simple, accurate and rapid molecular detection method using 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 with a nucleic acid test strip to detect P. aeruginosa. The assay efficiently amplified the target gene within 45 min at 62°C only using a simple water ba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the method was 1.18×10~2 copies μL~(–1) for plasmid DNA and 4.4 CFU mL~(–1) for bacteria in pure culture, and was 100 time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PCR. We screened 83 clinical samples from yellow-feather broiler breeder chickens and hospitalized/treated dogs and cats using CPA, PCR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s. The positive-sample ratios were 15.3%(13/83) by CPA, 13.3%(11/83) by PCR and 12.1%(10/83) by the culture method. The established CPA method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for detecting P. aeruginosa. The method is easy to use and possesses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withou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licate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PA-CPA assay is especially fit for outdoor and primary medical units and is an ideal system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P.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