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棉隆对病原细菌、真菌、根结线虫及杂草均有较高防效,而且作为固体微颗粒剂具有使用简单、安全的特性,被广泛用于作物种植前熏蒸土壤以防治土传病虫害。施用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质及pH等)、施药方式、施药季节和施药剂量均会对棉隆的熏蒸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常会导致熏蒸效果不理想或产生药害问题。该文系统综述土壤熏蒸剂棉隆的使用概况(包括作用机制、适用作物、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施用深度、水分、温度对棉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解决对策(包括改善施药方式、优化土壤环境和活化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棉隆的高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棉隆熏蒸后添加常用剂量的生物炭和沸石对土壤微生态和土传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与仅棉隆熏蒸相比,熏蒸后添加沸石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6.29%~11.74%。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处理在培养期结束时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电导率显著增加,土壤酸碱度降低,效果优于添加沸石处理。此外,与对照相比,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还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5.68%~14.51%)和蔗糖酶(3.71%~12.08%)的活性。棉隆熏蒸后添加沸石的处理其土壤酶活性在培养期结束时和对照、仅棉隆熏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仅棉隆熏蒸相比,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处理其细菌数量显著增加3.49%~33.95%,真菌数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对病原菌数据分析表明,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均可提高对镰刀菌和疫霉的防治效果,但沸石防治效果更好、更持久,培养期结束时对镰刀菌和疫霉的抑制率高达89.29%和72.58%。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隆熏蒸土壤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可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3.
夏季覆盖盐碱地表面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干旱区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引起土壤盐分表聚是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夏季高温时节,采用塑料薄膜、麦草和沙子覆盖盐碱地表面,结果表明,具有较好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塑料薄膜宜采用全地面覆盖,麦草的覆盖量应为2 934.8 kg/hm2;沙子的覆盖厚度以4 cm为宜.覆盖后对土壤中各离子的抑制作用顺序为:K Na > Cl-> SO42->Mg2 >HCO3->Ca2 .3种覆盖材料以塑料薄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瓜类枯萎病,茄子、番茄等黄萎病、枯萎病,姜瘟,各种蔬菜根结线虫病等多 种 土传病害,对蔬菜为害严重,一直是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严重制约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对这些土传病害的防治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剂。本刊曾介绍的溴甲烷土壤重蒸剂,虽防 效好,但非长远发展使用的品种,且成本较高。本期刊出应用熏蒸剂氯化苦处理土壤防治蔬 菜土传病害的文章,介绍了应用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化苦处理土壤防治西瓜、甜 瓜枯萎病及姜瘟的方法和效果,供预防各种土传病害时参考。氯化苦是一种高毒熏蒸杀虫剂 ,其气体为三氯硝基甲烷,易挥发,但在蔬菜中无残毒,在充分散气后再定植,对蔬菜生长 无药害。日本等国早已应用于土壤熏蒸,防治蔬菜等作物的土传病害,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 广。大连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近年还与辽宁、山东等省有关单位协作,做了氯化苦防治各种蔬 菜土传病害的试验、示范,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但应当指出:使用氯化苦 熏蒸土壤防治各种蔬菜的土传病害,必须使用专用的施药器具,严格按施药要求操作,才能 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壤熏蒸消毒6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熏蒸剂棉隆和氯化苦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曾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由于缺乏施药机械、相关施药标准和方法,加之与国外交流甚少,虽然发现熏蒸剂对土传病害有一定的效果,但一直未形成规模化应用。我国大量使用熏蒸剂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溴甲烷的引进与广泛应用,溴甲烷的替代技术及产品研发,开启了我国土壤熏蒸消毒的新纪元。伴随着土壤消毒技术与理论的不断丰富,新型配套机械装备的成功研发,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广泛运用,土壤熏蒸消毒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大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文从土壤熏蒸剂的种类、发展历史、基础理论的建立与阐明3方面综述了我国土壤熏蒸发展情况,并对我国土壤熏蒸消毒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土壤环境条件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威百亩在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的消毒效果,采用离体和活体方法研究施药量、覆膜熏蒸时间、土壤相对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对威百亩熏蒸防治黄瓜枯萎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5℃条件下,威百亩12 mg(a.i.)/kg土壤熏蒸消毒,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率为78.82%,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87.03%,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威百亩对尖孢镰刀菌的熏蒸抑制作用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土壤熏蒸10 d后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5.21%;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50%时,威百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32%和82.14%,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还会对作物产生药害反应。威百亩的熏蒸效果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25、30、35℃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8%、98.20%和100.00%。表明威百亩结合日光消毒温度大于25℃、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或50%、熏蒸10~15 d可有效控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四硫代碳酸钠(sodium tetrathiocarbonate,STTC)在蔬菜根病防治上的应用价值及制定应用技术,本研究通过室内瓶土熏蒸法,进行了STTC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用温室盆栽法,进行植前熏蒸处理,测定土壤中病菌数量的变化和对病害的防效,同时进行植后熏蒸处理,测定药剂处理点和根际处病菌数量的变化;通过土壤施药后随即移栽幼苗的方法,评价药剂对蔬菜幼苗的安全性;通过室内模拟田间熏蒸条件,测定药剂不同浓度和熏蒸时间对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和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TTC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番茄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有较好的杀灭活性,LD50分别为3.956、4.241、5.222、5.457和6.197mg/kg;80g/m2 STTC移植前处理对辣椒疫霉病和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可分别达到91.01%和82.51%;浓度低于900μg/mL的STTC对当日熏蒸后移栽的3叶期辣椒、黄瓜、番茄、白菜和油菜幼苗均表现安全;在辣椒和黄瓜生长期穴施1 200μg/mL STTC能有效减少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数量;土壤中微生物类群数量监测结果表明,在0.1~50.0μg/g浓度范围内,STTC对土壤真菌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当STTC用量为0.1、1.0、5.0、10.0和50.0μg/g时,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蛋白酶的活性表现为在STTC低浓度时活性增加,高浓度时为先抑制后增加。综合结果表明,STTC用于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土壤熏蒸具有安全、有效和施用简便的特点,或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土壤熏蒸是防治土传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熏蒸剂在土壤中的散发直接影响其对土壤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为明确二甲基二硫、顺式-1, 3-二氯丙烯、反式-1,3-二氯丙烯、异硫氰酸烯丙酯, 以及棉隆和威百亩的前体异硫氰酸甲酯等5种常用熏蒸剂在土壤中的散发情况, 本研究以北京顺义采集的沙壤土为材料, 按100 mg/kg剂量添加熏蒸剂, 在室内模拟田间熏蒸剂在土壤内的散发, 并在不同温度(15、25、35℃)和不同土壤含水量(6%、10%、15%)等条件下分别对5种熏蒸剂的散发进行监测。同时拟合出5种熏蒸剂的累计散发量随时间变化的Logistic模型, R2均高于0.98, 拟合度较好。本研究为熏蒸剂的合理化利用、减少农药滥用、减轻环境压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日光消毒、有机物料生物熏蒸和接种根结线虫拮抗菌Bacillus cereus X5对番茄生物量、根结线虫侵染以及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根结线虫滋生土壤进行覆膜日光消毒、生物熏蒸和接种拮抗菌的联合处理效果最佳,优于单一处理。联合处理的番茄生物量干重比对照增加了1.8倍;每株番茄根结线虫卵块数和每卵块的虫卵数量分别减少了190.4%和380.5%,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到82.7%;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解冻期覆盖盐渍土地表对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择春季土壤解冻期,用塑料薄膜、麦草和沙子覆盖盐渍土地面,改良盐碱地。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盐分表聚和水分蒸发损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塑料薄膜采用全地面覆盖,麦草适用量为2934.8k/hm^2沙子的适宜覆盖厚度为4cm。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设施番茄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集成了土壤熏蒸及水肥菌/药一体化技术,并在湖北十堰开展了设施番茄病害的综合防控试验示范。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CK(不做土壤熏蒸+水肥药常规化管理)、T1(土壤熏蒸+水肥药常规化管理)、T2(土壤熏蒸+水肥药一体化管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土壤熏蒸可使番茄的根结线虫病降低70.7%~75.0%,灰霉病、早疫病和青枯病的综合发病率降低33.0%~63.7%,产量增加25.0%左右;土壤熏蒸结合水肥菌/药一体化技术可使番茄的根结线虫病降低 82.7%~85.1%,灰霉病、早疫病和青枯病的综合发病率降低70.2%~74.0%,产量增加35.9%~41.0%。相对于常规管理措施,采用水肥菌/药一体化技术可以节约灌溉用水18.8%、节约用肥33.3%、节约用药21.3%。上述结果表明:土壤熏蒸消毒结合使用水肥菌/药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可以节水、节肥、节药,显著降低设施番茄各类病害的发生,提高番茄产量,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2.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熏蒸剂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得到恢复或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防止土壤病原菌再次侵染,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简单概述了常用熏蒸剂和土壤改良剂的分类信息,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剂与熏蒸剂联合使用,对熏蒸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作物生长方面的影响,可为土传病害的防治、熏蒸剂与土壤改良剂的联合使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野外条件下不同施药量和不同处理方法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联苯菊酯的持效期比毒死蜱的长。 在白蚁防治推荐使用浓度下,两种农药在有覆盖处理组的降解都比无覆盖处理组的慢。 同时,施药量对降解速率有重要影响。 毒死蜱在施药量30 g/m2、20 g/m2有覆盖处理组及30 g/m2无覆盖处理组的半衰期依次为186.3、171.3、60.2 d。在施药量为1.875 g/m2、1.250 g/m2有覆盖处理组及1.875 g/m2无覆盖处理组中,联苯菊酯的半衰期依次为302.6、203.3、107.0 d。  相似文献   

14.
生物熏蒸用于治理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甘蓝(Brassica oleracea)、芥菜(B.juncea)和雪里蕻(B.junceavar.multiceps)的叶及芥菜疙瘩(B.napifor-mis)的块根组织以3.5 kg/m2的量分别施入密封于棉纱缸中的严重感染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土壤中,在25℃和32℃下熏蒸6 d后对活体线虫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5℃下用上述4种材料熏蒸后活体线虫数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0%、85%、87%和91%。32℃下的熏蒸效果明显优于25℃下的熏蒸效果,各处理土壤中均未发现活体线虫,而无处理对照土壤中的活体线虫数量为1 540条/kg土壤。对各类添加物增效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添加麦麸的增效作用最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材料单独或与添加物混合使用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太阳能和土壤还原消毒法的防效。其中芥菜添加麦麸在开花期和盛果期的防效分别为65.2%和66.0%,与对照药剂98%棉隆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各植物材料熏蒸效果大小依次为芥菜>雪里蕻>芥菜疙瘩>甘蓝。  相似文献   

15.
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G3^str。菌株与营养添加剂混配使用,在经有机硫土壤熏蒸剂“大扫灭”熏蒸过的土中有一定的增殖,增殖量大于不熏蒸的自然土。同时,在加入菌剂的前6d,灭菌土中脂肽和伊枯草菌素检测量高于自然土。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核形成试验表明,G3^str菌增殖过的灭菌土比不增殖的对照有更强的抑菌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G3^str。菌显著减轻由腐霉引起的茄子猝倒病,土壤熏蒸加强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帐幕熏蒸是众多熏蒸方法当中的一种,它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符合我国林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水平,在国内林木检疫工作中有实际意义。本文介绍了塑料布帐幕熏蒸所需要的用品,熏蒸方法,气态、液态、固态熏蒸剂的施药方法和计量方法,测漏方法,散毒方法和熏蒸效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户应用磷化铝熏蒸贮粮害虫,过去采用布包药片留线投药法,实践证明有诸多缺点,不仅施药深度不易掌握,且施药操作时间长。为了提高安全性,我们创制简易施药工具-竹筒施药器。 取直径2—2.5cm竹杆一根,根据容器内粮堆高低和施药量截取适当长度,分节用刀刮去竹杆节间对应两侧,留下的侧孔(大小以装进药片为宜),然后将竹杆下端削成楔形,使用时,根据用药量,分节装药后插入粮堆,熏蒸结束拔出施药器取出药片残留物可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18.
国外应用土壤暴晒技术防治土传有害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土壤暴晒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在传统农业中 ,农民早有利用太阳暴晒土壤起消毒作用、减轻土传病虫害的实践经验。目前国外使用的土壤暴晒 (SoilSolarization)技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已经准备好种植作物的潮湿土壤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 (夏季 ) ,应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 4个星期以上 ,提高一定深度土壤的温度 ,达到杀死或减少土壤中有害生物”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应用经热 (hydrothemal)灭菌的作用 ,杀死土中有害生物。60年代以后 ,由于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负面效应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  相似文献   

19.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残茬和秸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坡耕地覆盖具有保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而且随着覆盖量与覆盖年限的增加,效果更明显;在雨强为80、100mm/h模拟降雨条件下,与不覆盖相比,泥沙侵蚀率分别减少了97.8%与98.8%,溅蚀几乎没有,降雨入渗增加2.12倍和1.87倍,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侵蚀沉淀中氮和钾的浓度及土壤氮、钾总流失量。与基础土壤比较,侵蚀沉淀中氮钾具有养分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绿色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流。在土传病害的防治中, 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同时保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因而, 一些环境友好的防治技术受到重视。农业防治技术如抗性品种利用和嫁接、阻截传播、深翻、轮作和无土栽培; 生物防治技术如生物熏蒸、厌氧消毒、生物防治制剂等; 物理防治技术如太阳能消毒、火焰消毒、微波消毒、电消毒、射频消毒也在不断地创新;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依赖土壤熏蒸剂, 一些新型的环境友好的熏蒸剂如异硫氰酸烯丙酯、二甲基二硫、乙二腈、乙蒜素等也在不断发展。熏蒸剂新剂型、新的施药机械也在不断创新。土壤熏蒸剂在防治土传病害时, 也会对土壤中的微生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 并正视不同防治技术中的不足。土传病害作为一类难以防治的病害,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传染性要求有高质量的种苗和高效的防治和阻隔技术, 土传病害的定量检测技术, 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与发病的关系、土壤微生态对发病的影响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防控土传病害时,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防治投入以及塑料薄膜的污染均为面临的环境和经济学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