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较大,尤其是早期的简易填埋场,对场地周边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亟待对简易垃圾场进行整治与封场。以四川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场地环境与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对填埋场垃圾堆体封场覆盖、填埋气体导排、渗沥液导排、防洪与雨水导排、挡墙及场地绿化等主体工程的封场设计及实施,控制了垃圾渗滤液和垃圾填埋气体的污染,避免场地及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保证了周边居民健康及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
由于目前在我国的城郊和农村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利用天然地形进行填埋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未采取或仅采取简易防渗措施。随着填埋量的增多和时间推移,蚊蝇滋生、塌方和降雨淋滤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周边的人居环境及土壤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急需整治。以福州市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陈腐垃圾分选及无害化处理整治工程为例,阐述了垃圾分选、卫生填埋、封场绿化和雨污分流等治理工程,总结了实际工程的经验:关注垃圾含水率,一般垃圾含水率超过35%则需要采取翻晒处理措施,并做好临时堆体底部"一布一膜"的防渗措施;重点管控土工膜的搭接顺序和焊接质量;封场绿化工程中对堆体进行整形,边坡充分压实,底部与地面呈45°缓坡,实际绿化覆土约100 cm厚度,都为施工作业中关注的细节点;雨污分流的工作原则是减少进入垃圾堆体的雨水量和防止垃圾堆体被冲刷,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渗沥液的产生量。为解决全国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存量大、处理设施滞后等实际问题提供工程措施和经验,以期寻找一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可操作性和复制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纪恩  杨辰伟 《绿色科技》2019,(16):97-99,104
指出了城市初期雨水污染评价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但因为存在错峰稀释等影响因素,目前除经验参数法外,少有能较精确定量计算城市单场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的方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用范围值表示城市单场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的定量计算方法,并基于SWMM模型予以了实现。算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较科学地定量评价城市单场降雨初期雨水污染水量。  相似文献   

4.
对中山市新安村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垃圾填埋场的地形特征和适生植被,从微地形改造、植物选择和后期养护3个方面入手,针对采用HDPE膜等结构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引起渗滤液污染土壤的填埋场,提出了选用须根系树种,减少对垃圾填埋场膜结构的破坏,必要时对膜结构进行加固保护,充分利用填埋垃圾的降解沉降营造微地形的动态景观,同时注重后期的管养,依据后期沉降进行后期的景观提升和改造,以最终实现垃圾填埋场的绿化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技术对紧缩场暗室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2送12回的送回风口布置方式最佳,该设计改变了暗室内空气气流分布形式,使暗室内空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满足了该工程特殊的通风空调技术要求,该研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半干旱地区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收集利用是使有限的降雨资源再分配,达到集水、节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目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总结我国目前雨水收集的主要模式为集雨节灌工程和沟垄微型集雨技术。对集雨节灌工程的主体设计思路、沟垄微型集雨技术的沟垄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不同集雨模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现状,从干旱山地造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今后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和安全利用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贾葆彤 《林业科技情报》2012,(4):100-101,104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采用MIDAS空间梁单元小半径曲线梁桥支座的布置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并通过掌握小半径曲线梁桥支座受力特点,从而确定出适合该桥的支座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城市内湖水质问题在我国非常普遍,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解决河流水域污染已成为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以长沙市龙王港梅溪湖为例,针对梅溪湖水质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①滨湖截污干管渗漏严重;②上游小区分流不彻底;③现状雨水净化区容积较小,初期雨水污染无法得到完全净化。采用工程措施对截污干管进行了重建和修复,对初期雨水进行了收集和处理,根据初期雨水相关设计标准,合理设置智能截留井和初雨截留管,截留后初雨储存在调蓄池后转输至污水处理厂,能有效减少梅溪湖水质污染,对解决梅溪湖水质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成教学院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场地调研勘测和相关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域场地的水文、植物、土壤及土地利用情况。运用低影响开发水文分析法,计算场地现状、开发前、预期3部分径流曲线数值,确定设计降雨量及维持开发前CN所需雨水储存量,计算3个不同区域综合管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所需面积,并提出相应的景观提升与雨水排水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天津中新生态城区域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雨水分类回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盐碱区域雨水调蓄设施选用原则,并根据调蓄量划分了微调蓄、小调蓄和大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作为盐碱区雨水回用的重要前提,它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后续雨水回用水质,同时设施的优化也可避免盐碱对蓄积雨水的影响。研究了雨水在不同盐碱下垫面的冲刷特点,并对盐碱区选用的典型雨水调蓄设施进行了设计以满足后续雨水利用。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在20世纪以前我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修建的垃圾填埋场大多为简易垃圾填埋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简易垃圾场虽已进入封场阶段,但封场后仍然存在较大风险。就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风险、国内外风险评价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对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雨水集蓄工程一般由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净水系统、蓄水系统和提水设备组成。 1、集雨系统 顾名思义,集雨系统就是收集雨水的场地,因而也叫集雨场,主要包括集雨面、边坎两部分。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原位好氧稳定化是指向垃圾堆体内注入空气,将收集的渗滤液回灌到垃圾堆体,使堆体内的有机物在适宜的含氧量、温度、湿度、pH条件下发生好氧生物降解以达到迅速稳定化。以南方某垃圾填埋场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原位好氧稳定化施工建设,提出了关键的部分项施工要点,希望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天然纤维织物双轴向拉伸应变场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天然纤维织物,在双轴向拉伸过程中位移场和应变场进行研究,对设计成不同形状的十字试件进行比较,发现双圆角过渡连接形式可以较好地分散夹持区域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破坏发生在测量区域内.  相似文献   

15.
针对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老场缺乏有效雨污分流措施的问题,在改扩建工程中对新的雨污分流系统进行了改造和优化,提出了垃圾填埋场实现雨污分流的几点措施,主要有:①改造老场截洪沟,同时针对新场扩建库区修建合理可靠的截洪设施,尽可能减少库区范围外地下水进入填埋库区;②结合填埋场地形条件,合理划分填埋库区,科学选择地表水排水工艺,尽可能减少大气降水进入填埋作业区;③合理划分填埋作业单元,填埋作业过程中及时进行日覆盖、中间覆盖与封场生态修复,尽量减少暴露面积;④结合填埋作业发展规划,合理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临时性地表水导排沟渠,有效导排进入填埋库区的雨水等。在填埋场扩建工程中,通过对现有截洪沟的改造,以及截流、分区、覆盖、导排等“堵”、“排”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最终实现了扩建后填埋场的良好雨污分流,证明了以上措施对实现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达到了设计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我国垃圾填埋场改建以及雨污分流的措施探讨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迎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举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重点区域实施了一系列绿化景观提升工程。此次工程借鉴了APEC会议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会议活动的环境布置经验,并延续既有的绿化成果,以园林景观之美,体现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深厚情谊,围绕峰会环境布置重点区域(三区、三环、两线、八点、多景)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7.
龚莉  姜利 《森林工程》2006,22(6):41-43
采用等效荷载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计算预应力连续梁结构,同时对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预应力束合理布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应力束布置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雨水收集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理论,使雨水通过渗、净、蓄、排的方式得到利用。并以怀化市麻阳锦江中学校园景观结合各区域不同方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进行了相关设计,以达到资源的持续使用并与文化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集丹公路K6+606-K6+705段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永平  佴磊  杨林 《森林工程》2005,21(1):24-27
以具体滑坡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滑动机制进行了阐述。依据滑坡的整体现状,进行分区评价,得出不同区域的稳定性。同时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对滑坡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护设计参数,而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锚喷、素喷护面、锚索等工程措施进行了综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方泥质海岸林带月见草间作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泥质海岸林试验地采取工程整地措施,在轻、中盐碱地新栽植的银中杨林带中布置了月见草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月见草在泥质海岸的中盐碱地也能生长,经过工程整地及雨水和沿线路面积流对土壤盐分的淋洗,第2年月见草种子收获好于第1年。本试验取得了在北方泥质海岸林带间作月见草的技术经济措施,建立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的林草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