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治理"水课"、打造"金课"的背景下,结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特点,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金课"。通过混合教学模式设计、评价方法设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实现课程创新,使教学效果达到"金课"标准。  相似文献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传统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文章以汽车工程概论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入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面对现阶段汽车专业教学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构建不全面等问题,针对中职汽车发动机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总体框架,丰富了课程实施的细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说明了线上平台建设实施重点,并对汽车发动机技术课程线上线下一体教学进行了实践总结,指明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实践结果进行总结与探究。分析了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不足之处,讨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及教学设计思路,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和单一线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汪立君  洪慧  张博雅  周忻  殷丽君 《农业工程》2022,12(11):105-110
针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雨课堂”等信息手段进行混合教学,建立动静交替、线上线下结合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并融合学研结合和赛教互促,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教学新范式取得显著效果,为其他高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范例,对食品工程类相关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涉及专业面广,学生人数众多。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给量大面广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通过探索和实践线上教学模式,形成了包含直播和录播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课程实时互动反馈机制、学习成效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云课堂"教学模式。"云课堂"贯穿学期始终,不仅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而且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焊接专业课程焊接技能实训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焊接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优化授课内容,提升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职业爱好,鼓励学生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授课中加强过程管理,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将焊接应用型人才的培...  相似文献   

8.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其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和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或者线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融合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点,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缺陷。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在职业院校开设的其他实践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是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学校“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从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线上线下课程联动等方面入手,探讨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应用于“金课”建设的具体策略,为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工业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制图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工程制图的教学模式,三维化多媒体教学引入工程制图课程已是必然趋势。通过对比分析美日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我国工程制图教育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了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国内教育工作者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与探索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网页制作技术"课程为例,研究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教学平台,充分利用该云平台的各项功能,构建基于网页制作技术课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及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化已成为新时代教学的主要应用手段,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逐渐在众多高校中被广大教师所采用。本研究旨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上,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进行尝试,为今后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MOOC已成为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深刻地改变了当代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大学信息技术(Python程序设计)》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思路、教学模式设计与具体实践、课程成绩评定、基于MOOC的线上加线下混合教学成效等方面研究,探寻了该课程教育教学创新策略,以期能为其它基于MOOC平台的线上加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提供有意义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平台教学相结合,为传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笔者以"机械CAD/CAM"为例,阐述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设计,分析了课程任务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资源设计,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实现了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线下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段娜  林聪 《农业工程》2019,9(11):86-89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和学术性的课程。依据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要求,开展了环境工程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形成了围绕专题教学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明,混合式教学符合环境工程学特点,能够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院校的机械加工类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机械加工理论教学,利用移动终端和蓝墨云班课的方式,对教学进行改进。而对此类课程的实训加工教学则采用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和虚拟工厂来进行,最后指导教师利用线上教学所得到的大数据,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挖掘出有规律有价值的理论或者观点反过来指导实践,驱动教学改革。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它为该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打造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两学期的试验表明,学生对该模式认可度较高,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改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骏  方振龙 《南方农机》2022,(8):162-165
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生体系性的变革,并且正在形成职业教育特有的教育信息化特色.随着精品在线课程的完善,师生也逐渐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常规教育教学中,并且利用在线课程的在线资源、在线评价优势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搭建了教学实施平台.本研究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课...  相似文献   

19.
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在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变革及转型升级新机遇的同时,专业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对地方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因此,进行课程改革,对提高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以电动汽车技术课程为载体,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当今汽车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以超星平台为载体构建电动汽车技术SPOC课程,并在车辆工程专业进行实施,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混合的教学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相似文献   

20.
张元晶  杨勇  沈惠萍  马振武 《南方农机》2023,(16):179-181+198
【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目标与考核方法脱节、思政要素欠缺及缺乏复杂工程项目牵引等问题,造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难以满足现阶段教学要求。【方法】面向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课题组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要素、OBE导向教学考核改革、引入复杂工程案例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结果】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创新型高质量工程应用人才,有助于使该课程教育满足高端制造类人才培养需求,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