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在早期进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剂量为1g/kg(大剂量),对照组患儿采用剂量为0.5g/kg,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黄疸出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3d,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能够防止红细胞破坏,延缓氧合血红蛋白的降低,有效降低总胆红素含量,加速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利湿退黄汤口服结合新生儿按摩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02月-2017年09月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辅助口服肠道益生菌,观察组口服清热利湿退黄汤结合按摩抚触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黄疸复发率、治疗费用及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清热利湿退黄汤结合按摩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减少黄疸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治疗费用及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蓝光治疗的依从性、疗效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后,观察组中的哭闹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科收治的75例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传统治疗)、B组(病灶切除予无菌敷料打包植皮术)、C组[病灶切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术],每组25例.A组采用瘘管切除,挂线顶端切除术,切缝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后予无菌敷料打包植皮术;C组采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后联合VSD植皮术治疗.对比3组治疗效果和术后感染率、复发率.结果B、C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1);C组的术后感染率低于A组(P<0.05),B、C组的术后复发率均低于A组(P<0.05或0.01),B、C组的疗效、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周大面积化脓性汗腺炎广泛切除采用无菌敷料打包植皮术或病灶切除后联合VSD植皮术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可提升创面修复成功率并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赤丹退黄颗粒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9~12月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30例随机分成预防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预防组服用赤丹退黄颗粒,0.1g/次,2次/日,对照组不用药.结果:预防组较对照组黄疸高峰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黄疸消退时间(10.00±:2.10)天,对照组为(15.00±2.60)天;预防组较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预防组为3.00%,对照组为12.77%,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赤丹退黄颗粒可以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的消退时问,有效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每日服用0.2 g的剂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藤煎加减灌肠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小剂量甲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红藤煎加减灌肠治疗,7d一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阴道分泌物改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阴道分泌物改善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煎加减灌肠联合小剂量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退黄散外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本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采用蓝光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退黄散中药外洗,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经皮胆红素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4天时下降明显,而观察组在治疗第2天时下降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第2天起,经皮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疗效评价,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退黄散外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迅速降低经皮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门诊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4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外用及伊曲康唑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口服伊曲康唑治疗。两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1周及治疗开始后第1、2、3个月来院随诊,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痊愈率及3个月时的总复发率。结果疗程结束后1周研究组的痊愈率为94.4%,对照组为90.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总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 :1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92例 )和对照组 (90例 ) ,观察组在出生后 12h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妈咪爱 ,结合抚触 ,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如出现病理性黄疸 ,均给予输白蛋白与蓝光照射等。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 39 1% (36 / 92 )、6 1 1% (5 5 / 90 ) ,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持续时间为 (3 8± 1 8)d、(6 5± 2 1)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早期干预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 ,减轻病情 ,缩短病程 ,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枸地氯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白芍总苷胶囊1.8g/d加枸地氯雷他定8.8mg/d组(A组)共41例,枸地氯雷他定加复方甘草酸苷150mg/d组(B组)共40例,以及单用枸地氯雷他定8.8mg/d组(C组)共40例。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效率,并在停药后第4周、第8周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A组有效率为92.7%,B组为87.5%,C组为52.5%。A组和B组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疗效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4、8周,A组患者复发率分别比B组和C组降低23.3%、30.6%和50.2%、70.1%,对其复发率展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开展白芍总苷与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用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对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有重要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及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将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组(DN组)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组(PF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的Ⅲ~Ⅳ度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PF组(P〈0.05或0.01),恶心、呕吐和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PF组(P〈0.05或0.01);随访1 a,DN组远处转移率低于PF组(P〈0.05),局部复发率及1 a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能减轻患者胃肠不良反应,降低癌症远处转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40例和孕三烯酮组34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1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孕三烯酮组于术后1周口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两组均服药6个月,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2.5%vs 26.5%,P〈0.01)。结论术后应用米司非酮的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光疗加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光疗加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单纯光疗,连续5d。结果:实验组的黄疸消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P<0.01),且黄疸消退一半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光疗的基础上加服退黄汤有利于缩短胆红素血症的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的疗效。方法将3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IVIG1.0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3d。结果治疗后24h及48h,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63.45±36.15)μmol/L和(205.11±33.87)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53±46.28)μmol/L和(259.32±61.72)μmol/L;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8±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合并G6PD缺乏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纳入研究组的86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红蓝光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甲硝唑凝胶治疗,观察并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状积分、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7%高于对照组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玫瑰痤疮起效快,疗效好,维持疗效时间长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二级预防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用药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联用药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方案。统计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联用药组总有效率90.14%,明显高于单用药组(7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药组复发率为4.23%,明显低于单用药组的12.66%(P0.05)。联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7%,单用药组为11.3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上有效率高,且具备较好的二级预防作用,可降低此类疾病的复发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GOLD诊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变化,随访12个月后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有降低趋势,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CT、CRP、ESR及WBC比治疗前均呈现降低趋势,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治疗组AECOPD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3)。结论 应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可提高AECOP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降低再次急性加重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药利湿方剂五苓散对动物体内铜排泄的影响,通过饲喂高铜饲料建立SD大鼠亚慢性铜中毒病理模型,然后用五苓散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成功和治疗结束时进行心脏采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大鼠血液铜含量,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AST、LDH和SOD的活性;试验结束时剖杀大鼠,观察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并取肝脏、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造模结束时检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减缓,肝脏和肾脏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血液铜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采用五苓散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肝肾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血液中铜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AST和LDH活性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五苓散能有效促进铜中毒大鼠体内铜的排泄,减轻肝、肾组织损伤,可用于临床动物亚慢性铜中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主要评估茵陈汤对饥饿鲤物质代谢及健康的作用,为鲤的健康高效养殖以及饲料开发提供依据。将210尾鲤(平均体质量19.90 g±2.65 g)以每箱35尾随机投放于6个室内网箱,分为对照组和茵陈汤组,饲以分别添加0%、0.9%茵陈汤的试验饲料56 d,然后每箱随机选取8尾体格健壮的鲤进行为期30 d的饥饿试验。饥饿试验前后进行鱼体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饲养试验中,鲤的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常规成分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粗灰分含量、血清ALT水平茵陈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饥饿后茵陈汤组的减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胰脏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阶段间,茵陈汤组鲤饥饿后脾脏指数显著高于饲喂后(P0.05),肥满度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其他生物学指标两组均分别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含量饥饿后两组均分别显著高于饲喂后(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茵陈汤组肝胰脏变化趋势与肌肉相符。饥饿后血清HDL、LDL、CHOL水平显著高于饲喂后(P0.05),其他血清指标两组均分别显著低于饲喂后(P0.05)。从饥饿前后鲤体质量、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说明茵陈汤对鲤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脂肪的利用,并减缓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快速消耗,有利于体质量的维持。同时,茵陈汤有助于鲤的健康养殖,对鲤的肝胰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黄疸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予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4、7、14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记录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例数和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早产儿生后第4、7、14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减少(23.3%vs50.0%,P〈0.05),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8.34±1.60)vs(12.14±1.90),P〈0.01]。结论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