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于孵化场而言,雏鸡质量是保证养殖户满意的先决条件.养殖户对雏鸡质量的要求主要有雏鸡体重、雏鸡均匀度、马立克免疫率、保护率、雌雄鉴别率等,其中最基础的是对雏鸡体重的要求,因此,如何控制雏鸡体重成为孵化场的重要工作.为满足客户对雏鸡体重的要求,文章从种蛋孵化、雏鸡处理、雏鸡运输过程中的雏鸡失重监测入手,形成从雏鸡到达客户...  相似文献   

2.
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饲养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雏鸡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对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雏鸡的管理。1温度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的必需条件,应当严格控制,不能过高或过低。衡量温度是否合适,一看温度计,二看雏鸡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当温度适宜时,雏鸡表现活  相似文献   

4.
蛋雏鸡培育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成活率直接对养鸡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科学培育蛋雏鸡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本文对蛋雏鸡培育关键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升蛋雏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雏鸡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小鸡,雏鸡的好坏是鸡饲养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雏鸡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鸡的生产性能,最终影响经济效率,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有下列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选好鸡苗应选择绒毛光亮,个体一致,脐环闭合好,最好是同1天出生的雏鸡,才可能有高的育雏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秋冬季的来临,天气逐渐寒冷,给雏鸡育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同时,也是雏鸡发病和死亡较多的季节.雏鸡成活率的高低决定着养鸡的经济效益,因此,控制雏鸡发病、预防雏鸡死亡是提高养鸡场效益的重要措施.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调查,浅析其雏鸡死亡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供大家在养殖实践中借签.  相似文献   

7.
雏鸡饲养管理工作和综合防疫工作开展的好坏是养鸡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要使养鸡业获得好效益,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疫病防制显得尤为重要,对雏鸡育成率有直接关系。针对雏鸡生理特点,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生产性能,关系到雏鸡生长发育及成活率,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益。在养鸡生产过程中必须抓好雏鸡饲养管理和综合防疫工作,提高雏鸡育成率以增加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 雏鸡一般是指孵出到40天或6周龄的幼雏。鸡在这一阶段体小娇嫩,功能不健全,抗寒抗病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弱,极易生病死亡。因此,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管养,以有效地提高雏鸡育成率。概括起来,有15个方面的技术要领。 1 选鸡。选择健壮的雏鸡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初生健康的雏鸡,全身发  相似文献   

9.
雏鸡饲料添加黄芪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是一味补益类中草药,因其毒副作用小,兼具药物性和营养性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将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雏鸡,有促进雏鸡生长发育以及调节雏鸡免疫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和火鸡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性传染病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2~3周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经卯垂直传播,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2临床症状2.1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11.
以7-氨基头孢烷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7-氨基头孢烷酸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以高效毛细管电泳为检测手段,进行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等4种头孢类药物的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萃取和检测鸡肉中的药物。在试验条件下,4种头孢类药物的回收率为78.00%~83.04%,RSD为2.18%~3.79%。  相似文献   

12.
蓝孔雀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蓝孔雀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检测,并与京白鸡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检出的60种蓝孔雀蛋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有贡献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L-丙氨酸乙酯、己醛、丙酮、乙醇、壬醛、庚醛、1-辛烯-3-醇、苯甲醛、正二十烷等;而检出的41种京白鸡蛋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有贡献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L-丙氨酸乙酯、苯甲醛、1-辛烯-3-醇、己醛、吡啶、甲苯等;蓝孔雀蛋与京白鸡蛋相比,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上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鸡肉中三聚氰胺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提供参考方法。[方法]以鸡肉匀浆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质谱法检测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并对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测定。[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的鸡肉中三聚氰胺的最低检测限为1μg/g,最低定量限为2μg/g,在0.05-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回收率大于80%,测定结果的日内变异系数小于7%,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0%。气相质谱法确定的三聚氰胺的最低检测限为30ng/g,最低定量限为5030ng/g,在5—500n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回收率在80%以上,测定结果的日内变异系数小于8%,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0%。[结论]该研究为鸡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麒麟鸡羽毛生长变化特点以及测定1~12周龄麒麟鸡的生长性能。[方法]对胚胎期8日龄至7周龄麒麟鸡的羽毛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分析,并对1~12周龄麒麟鸡生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麒麟鸡羽毛主要有黄、白和麻3种颜色,在胚胎期12日龄开始出现绒毛,出壳后第1周龄出现羽毛翻卷现象,第7周龄完成全身羽毛的翻卷;麒麟鸡公鸡生长速度比母鸡快,1日龄公、母鸡体重相近,分别为37.02 g和34.28 g,差异不显著(P0.05),而12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为1 598.01 g和1 324.57 g,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麒麟鸡羽毛翻卷独具特色,其生长速度快,生长性能高,能够为其作为特色优质肉鸡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定量卤制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剖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对各挥发性化合物的OA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量卤制加工过程4个阶段中分别鉴定出54、60、60、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均高于原料肉的9种和传统卤制的44种。定量分析发现,滚揉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自于香辛料液。烤制1阶段鸡腿肉中开始产生特征风味物质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等,蒸制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此阶段鸡腿肉经蒸制成熟,为风味形成最主要阶段;烤制2阶段定量卤制鸡腿肉中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远高于传统卤制,说明在风味呈现上,定量卤制比传统卤制更加浓厚。定量卤制鸡腿过程中特征性风味物质主要为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苯乙醛、桉叶油醇和月桂烯,其OAV值均显著高于原料肉和传统卤制。主体风味物质为OAV﹥1的正辛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芳樟醇;修饰风味物质为酮类、酯类和部分醇类物质。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的4个阶段和传统卤制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且在PC1和PC2构建的平面上区分度较好;主体风味物质可聚为4类,且每类都含有代表定量卤制过程中特征性活性物质。【结论】基于气味活性值剖面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卤制鸡肉风味活性物质的构成及发育规律;与传统卤制相比,定量卤制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呈现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肉用鸡的生长曲线提出了与其相耦合的饲料报酬模型x1(t)=,(a>0,b>0)或x2(t)=(a>0,b<0,c>0),据此模型可估计出与速生区间基本吻合的饲料报酬高效区间。  相似文献   

17.
银杏叶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银杏叶添加剂早期对肉鸡日增质量的影响小,但15日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21日龄、35日龄肉鸡的耗料增重比;1%、2%、5%的银杏叶添加剂可分别提高35日龄肉仔鸡成活率0.6、1.9、1.6个百分点。此外,银杏叶添加剂还可减轻鸡粪臭味,2%的银杏叶添加剂可使粪便的NH3、H2S含量分别降低26.7%、30.9%。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鸡汤风味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苏北土鸡、雪山鸡和817肉鸡为原料加工鸡汤,研究其感官品质、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的鸡宰后分别成熟0.5 h与24 h的样品煲汤,在感官风味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种类鸡汤之间感官差异显著,其中苏北土鸡汤的整体滋味及香气较好,雪山鸡汤滋味略有不足但肉质更好,817肉鸡汤总体评价相对较差;在游离氨基酸含量方面,随着鸡肉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所制成的汤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品种差异显著;在核苷酸含量方面,不同品种鸡汤中的核苷酸CMP、IMP和AMP差异较大,其含量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苏北土鸡汤、雪山鸡汤、817肉鸡汤。由此可知,苏北土鸡煲汤的整体风味最佳,雪山鸡次之,817肉鸡煲汤风味较差,不适合作煲汤类产品。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主要地方鸡种及土杂鸡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3个主要地方鸡种及土杂鸡生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整个饲养阶段,土杂鸡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明显高于地方鸡种。盐津乌鸡、武定鸡的各项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茶花鸡生长速度最差。但经济效益分析中,由于不同鸡种市场价格存在差别,地方鸡单价高,其经济效益反而高于土杂鸡,经过综合比较,茶花鸡为最好,其次分别为武定鸡、盐津乌鸡,土杂鸡最差。另外,全价配合饲料、舍饲等条件下,几个地方鸡种生长速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鸡蛋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4种鸡蛋的表观品质和蛋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4种鸡蛋的表观品质在蛋重、蛋壳比重及蛋白重3项指标中差异显著,其中黑鸡的蛋重显著高于大骨鸡和安卡鸡(P<0.01),蛋白重显著高于大骨鸡(P<0.01)和安卡鸡(P<0.05);大骨鸡的蛋壳比重显著高于黑鸡(P<0.01)和芦花鸡(P<0.05)。4种鸡蛋的蛋品质在蛋壳厚度及蛋黄色泽上差异不显著,大骨鸡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芦花鸡和安卡鸡(P<0.05);黑鸡的蛋壳色泽最深,显著高于芦花鸡(P<0.05);芦花鸡的蛋壳强度显著低于大骨鸡和安卡鸡(P<0.01),蛋白高度(P<0.01)和哈氏单位(P<0.05)均显著高于大骨鸡。本研究结果为地方肉蛋兼用型鸡种芦花鸡的蛋品质选育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