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冬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铧式犁耕)对比的方法,其中保护性耕作模式有两种: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高留茬.通过在高青县的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比传统耕作式(铧式犁耕)两年分别增产5.74%,8.99%;秸秆高留茬模式比传统耕作模式(铧式犁耕)增产3.74%,7.07%;冬小麦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增产效果明显,应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留茬保护地对减少土壤风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武川县从2000年9月份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研究试验项目,其核心工艺是:秋收时留高茬、保护冬春季农闲季节裸露农田、春季免耕播种、化学除草、隔年视土壤容重进行深松。通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初步确立了适合当地自然特点和种植习惯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路线。同时也对保护性耕作的留茬保护在减少风蚀中的作用进行了监测。通过监测初步得出,留茬保护地对防治土壤风蚀起了较大作用,并科学的掌握了相关数据。为保护性耕作的抗风蚀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处理方案包括浅松覆盖、压实覆盖、留茬覆盖、条带覆盖和留茬全覆盖,论文通过与传统耕作对照,旨在得出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出苗率、苗期土壤蓄水量及地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相应的最佳保护性耕作方式,为玉米高产提供条件。试验结果表明:5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均对玉米出苗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浅松影响最小,留茬全覆盖影响最大;各种处理对冬闲期到苗期内降水的储蓄量均大于对照,其中条带覆盖的效果最好;而各种处理下的苗期地温较对照组相比,除浅松覆盖处理外均偏低。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研究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全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体系下秸秆和地膜覆盖结合的可能性,并对该技术体系下的增温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等效应进行综合评估,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选择在科技意识强、机械化水平高、保护性耕作实施多年的榆中县清水驿乡清水村榆中宏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留膜留茬保护性耕作地进行试验,藉以为旱作地区应用推广该技术提供技术依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论述,总结陕西省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结合国内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分析和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确定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几种技术模式和主要配套机具,并提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采取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农机部门自2000年起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截至2011年,甘肃省已建立国家级示范县14个,省级示范县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达10万hm2,初步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和机具应用体系,为保护性耕作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1技术模式(1)河西及沿黄灌区。区域内水资源紧缺,干旱少雨,地表、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高扬程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灌溉水利用率在50%以下,水粮生产率只有0.85kg/m3。通过应用免耕覆盖播种、少耕覆盖播种、秸秆覆盖垄播沟灌种植以及留茬留膜覆盖抑蒸种植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2002年,陕西省铜川市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试验地位于铜川市王益区宜兴村。土壤类型为黄绵土,连片面积200多亩。种植一年一作冬小麦,2003年夏季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所采取的技术模式为“前茬小麦收获留高茬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田间管理”。试验实施以来。小麦收获留高茬覆盖、机械深松、化学除草、免耕播种等各项保护性耕作田间作业及田间管理都比较规范。试验田块为山坡地,小平大不平。总体属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的地块。  相似文献   

9.
为体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以科学的数据教育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章丘区农业农村局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基地项目,建设了深松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对比田,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对比试验及效果监测,对小麦、玉米两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数据进行了全面监测,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一、试验监测目的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常规理化性状测定数据、作物生育期监测数据、测产数据等,进行比对,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保护性耕作小麦抗旱效果,沧州市沧县2011和2012年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小麦抗旱试验。试验结果: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凸显出抗旱优势,土壤含水量高,苗齐苗壮。为了验证保护性耕作小麦增产效果,沧州市沧县2012年进行了保护性耕作小麦测产试验。试验结果: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增产显著。试验结论 :保护性耕作可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形势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5年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北方的保护性耕作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从试验研究阶段,试验示范阶段,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特别是2002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项目启动,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每年建设一批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到2006年已经建设200多个,北方15省两级示范县总数超过350个,推广面积超过160多万hm^2。南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开始取得初步成果。2005、2006年“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并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或埋覆还田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010-2012年,团风县连续3年承担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南方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12年通过了省农机局组织的验收,得到了省验收组专家的充分肯定。3年来,团风县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做了大量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作用,在南方稻作区水旱连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能保护土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用物产量。文章通过对蓝田近几年试验、示范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论述,提出了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3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节水、成本投入和产量变化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情况,提出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郭洪然 《当代农机》2011,(11):68-69
介绍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技术模式、工艺路线及作业质量,阐述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试验的对比情况,提出了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评价风洞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及交互作用对保护性耕作农田风蚀的影响,按均匀试验设计方案,采用野外风洞原位测试方法,完成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抗风蚀效应多因素试验。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理论,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风蚀模型。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输沙率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中心风速、植被盖度、留茬高度;对截留率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留茬高度、植被盖度、中心风速;各因素对输沙率、截留率交互作用规律相同,由主到次为:留茬高度×植被盖度、中心风速×植被盖度、中心风速×留茬高度。结果证明,保护性耕作农田的抗风蚀机理,不仅受单因素的影响,还与中心风速、留茬高度、植被盖度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市近年来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技术模式,努力争取各级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以项目促推广。目前,全市免耕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面积已达到总耕种面积的1/3,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护性耕作对加快呼伦贝尔市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4年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的研究分析,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具有七大优点、节本增效显著的项目,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针对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况及安徽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现实要求,介绍了适合安徽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一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油菜一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耕作、旱稻-马铃薯保护性耕作.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相结合的节水技术,既保土壤底墒,又能解决季节性和阶段性干旱问题,抗御干旱的灾害影响.同时,需加强对相应农机具的研制和开发,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新型免耕、施肥、补水的联合作业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耕作制度使地表裸露、土层疏松、蒸发强烈,是引起风蚀和水蚀的重要原因。在探索改变耕作技术以控制水土侵蚀的实践中,以免耕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成为重要的技术措施。通过在内蒙古正镶白旗风沙土农田建立试验对比田,探讨和研究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产量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配套作业机具,采取秋冬农闲期留高茬覆盖方式、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化学和人工除草相结合、深松技术等对小麦实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可节本增效273.6~296.1元/hm2。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蒸发,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增强了农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了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能力,为正镶白旗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生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