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资源富集区工业产值的巨幅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农业经济增长的资金储备,通过对定边县工业总产值变动与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地方财政支出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动影响分析,揭示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棕地的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探讨了民众对于棕地再开发的意愿,比较了社会各方对棕地再开发的责任和权利,研究了棕地治理对策,提出了棕地再开发建议。结果表明:普通民众对棕地认识还不够;受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的影响,不同地区棕地特征差异明显;地方政府应为棕地再开发的主导方。  相似文献   

3.
某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竟然会影响到民众吃肉?下面两条新闻印证了笔者的担忧——湖南省政府日前下发通知,明确任何地方不得片面地以新农村建设和整治环境为由,禁止和限制生猪饲养(《长沙晚报》)。可见,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名义,  相似文献   

4.
规模是生产要素组织起来向经济目标的运动。规模主体在规模环境中根据经营目标把规模客体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规模运动有运行和变动两种方式,一般趋势是最适规模。我国农业经营规模正面临新的变动,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户生活垃圾处理不当,水源地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目前由政府主导提供环境服务并且要求农户付费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在文献整理与制度解读基础之上,评析了目前水源地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成果旨在为水源地更好地规范农户的生活污染物排放行为提供付费制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康健  侯官响 《农业考古》2016,(1):105-110
徽州山多田少,林业资源丰富,山林经济是明清时期徽州民众生产生活赖以维系的生命线,实为当地的经济命脉。徽州山林经济改善了农作物种植结构,为百姓生活提供衣食来源;为徽商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亦是徽州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徽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徽州族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徽州宗族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山林经济对明清徽州山区社会、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民国时期客家民众习得了颇为丰富的生态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客家民间制定乡规民约,竖立碑刻,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时期,地方民众、乡族势力和民间宗教组织,或自力,或借助地方官府权威,维护地方的生态安全,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8.
会宁县梯田建设是适应当地环境的一项民生项目,符合民众和国家的利益。会宁县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梯田改造的显著成功,使得大地换了新颜。其管理为:采取集中领导,责任到人;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坚持技术标准;以经济收入为导向,提高民众干部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价格变动下农户生产决策的动态调整是一个既关系农户福利又影响产业安全的经济问题。基于理性预期理论,以天然橡胶为研究对象,利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612户橡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天然橡胶价格预期变动下农户的生产调整行为,探讨影响农户价格反应行为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在预期橡胶价格变动幅度越大时选择生产调整行为的可能性越高,并且在预期价格上升时调整生产行为的概率显著大于下降时,橡胶价格下降时,29.58%的农户会采取反应措施,而预期橡胶价格上升时,农户采取反应措施的达53.92%,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反应。受到户主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及橡胶种植园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应对天然橡胶价格变动的生产调整行为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对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下降背景下的胶农的福利、橡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天然橡胶战略资源安全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农户合理调整橡胶种植结构,出台必要补贴政策,保障农户收益及其对橡胶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现行制度与立法,讨论了我国物权法立法对物权行为应采取的态度以及认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现状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现行制度与立法,讨论了我国物权法立法对物权行为应采取的态度以及认识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现状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探讨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委托代理环境、较高的代理人能力以及较完善的监督体系是形成健全委托代理机制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其经济发展形态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环境,内在资源配置和市场配置均进行着紧密的变动活动。同时,国家在外部所给出的战略规划也正处在不断交锋的地位中,但也正是在这些紧密变动的经济活动下,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弊端逐渐展现。本文特选择对其信用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研究,望文中涉及到的完善类路径,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切实可用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马立军  王明成  贾慧峰  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40-3041,3044
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基于政府视角分析了以江苏省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双置换"的制度。认为相对要素价格变动提高了地方政府实施"双置换"的意愿;"增减挂钩"政策出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制度选择集合。指出"双置换"制度不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双置换"制度推进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京老城区居民拆迁安置后生活工作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迁居后低收入居民通勤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置后总体通勤时间增加,历次就业变动通勤时间区段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安置后每日往返通勤费用增加,通勤方式以步行为主,选择公交车与电动车通勤的比例上升;不同类型通勤行为特征街道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历次就业变动后的通勤行为受到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安置小区交通设施配套、居住区功能定位与城市产业布局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高发,一再刷新纪录,惊爆民众眼球,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社会问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的有效性,但当前的现实表明,对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不匹配、环境信息沟通不足、预防机制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为此,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立场出发,我们要努力探讨各种必要措施,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环境责任,搭建民众参与平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而有效规避环境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引导游客采取亲环境行为被视为解决旅游地环境问题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忽略了外部环境因素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从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构建旅游地乡村性感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南平市西芹镇高坪村为案例地,收集分析286份游客数据,结果表明:乡村性感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发挥作用;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在上述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丰富了亲环境行为的研究视角,为旅游地游客行为引导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尽管招商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始终是政府行为。江苏省苏北部分贫困乡镇的招商引资情况表明,政府把发展地方经济的希望寄托在招商引资上,在引进项目时只求数量不求实效,也不考虑本地资源条件,不加选择,也不进行科学论证的招商引资活动不仅不能把本地经济搞活,而且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这些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论述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分析衣户目标及能力、宏观调控主体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衣户经济行为系统图。通过农户经济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增强农户生态意识、提升农户能力、优化农户经济行为。最后构建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户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科学经营方式选择行为、可持续创新技术应用行为、生态生产行为和理智消费行为的经济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春  冯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18-16021
针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过快的现状,从财政分权、政府博弈和土地制度3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政府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财税分权,加上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具有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趋利行为,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土地征用制度和土地出让制度又让地方政府的趋利行为得以实现;提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政府力量主要来自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