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与"双循环"背景下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空间网络的构建,对其分析可为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环巢湖十二个乡镇的旅游空间互动模型网络中心性分析显示,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三河镇构成较为突出的一极,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旅游进一步发展潜力大;旅游特征向量中心性值未出现较大变化,说明核心节点的辐射作用不足;旅游网络系统尚未健全,中心节点数量偏少,密度较低,有效连接性差。建议从空间结构上对环巢湖乡村旅游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区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旅游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乡村旅游主要有5类别10种型态,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个省区;乡村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乡村资源和游客市场,区位选择较为科学,产业集聚度较高,空间结构规划比较合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有四个特点: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处于初级形态;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形态差异显著;全国有三个乡村旅游相对发达的区域;东中西部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优化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思路主要有:宏观层面——形成全国性乡村旅游空间网络;中观层面——构建区域性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微观层面——优化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向阳 《甘肃农业》2021,(3):36-39,42
本文通过对平凉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问卷调查分析,从平凉市乡村旅游游客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消费行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满意度等方面分析了平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现状,以期对平凉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汪诚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38-141
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文旅资源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得到重视.安徽省绩溪县溪马行政村各自然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在综合考量该村景观资源概况、空间布局状况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以"点-轴"开发模式为理论指导,确定出村域内重要的旅游节点、发展轴线,提出"四化并进"的举措模型,构建"一核两轴三区"的旅游景观空间结构,以期优化乡村文旅资源活化传承利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夏文桃  袁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42-12743,12747
调查了怀化市旅游活动现状、休闲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特征。指出其旅游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即旅游功能分区不明确,"点—轴"空间结构的关联性较差,旅游空间的线性水平连贯性、垂直连贯性较差。建议从休闲游憩空间圈层结构模式(将怀化市作为中心,由内到外分为城市内部休闲岛、环城游憩点、远郊城镇及乡村休闲点3个圈层的模式),以及点、轴、面的空间布局模式合理构建怀化市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环城乡村游憩带建设研究——以广西柳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212-214,218
以环城游憩带理论为指导,运用空间结构和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柳州市57处乡村旅游地进行分类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柳州环城乡村游憩带空间格局,即城市滨水游憩带、近郊农业休闲带、远郊观光度假带、偏远民族风情体验带等4大圈层结构,并针对性地提出各圈层的旅游发展路径和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对奉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一个中心核、两条发展轴、五个乡村旅游地系统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并根据奉化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奉化乡村旅游转型与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范菡珏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33-136
以宜兴市芳桥街道作为案例地,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情况、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模式,以期为构建"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党的核心工作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和界定,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和发展动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在分析成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优化成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提出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3.
金华市农家乐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桑广书  胡嘉贝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1009-1012,1016
在总结了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金华市农家乐旅游资源点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R、优越度指数、规模度指数、网络密度、网络通达度、网络连结度6个指标对2010年金华市市本级175处星级农家乐资源点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得出金华市175处星级农家乐的空间结构概况,为农家乐空间结构优化和金华市环城游憩带开发与规划提供参考,对金华市乡村旅游其他业态的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重庆乡村旅游满意度调查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25-19027
以重庆乡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其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满意度入手,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琼海市乡村旅游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琼海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建立SWOT分析矩阵。在乡村旅游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现状下,从4个维度理清琼海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东云  郭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92-5293
农业观光游是在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中融入生态旅游功能的一种旅游模式。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2006~2008,农业观光游在邯郸市发展已取得初步收益,并日益成为邯郸市旅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邯郸市发展农业观光游,有助于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化,利于农业由从传统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的综合功能发展,利于推进旅游开发深度,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实现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笔者将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划分为西部生态型农业观光旅游区、中部都市型农业观光旅游区、东部经济型农业观光旅游区,对区域范围、典型功能定位、主要发展模式及开展项目都作了明确分析,希望可确定邯郸市农业观光游的合理发展模式,明晰其发展脉络,为邯郸市农业观光游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邹静源  李霈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50-10954
分析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遂宁市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产业转型的创新之路。概括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并抓住"一个中心,四大片区",解析了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布局模式,强调遂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融资渠道,并且注重优化服务质量,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环城游憩带的理论基础上,从社会效用、市场主体、区域范围、旅游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环城游憩带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国内已构建环城游憩带的城市模型,以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为基点,以旅游出行时间为空间轴,提出了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并进行了说明;同时依托贵阳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模型,提出贵阳市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重庆“新特区”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新特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作用显著.文章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旅游业在"新特区"建设中的作用,总结了"新特区"背景下旅游业呈现的新特征,最后提出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