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稻象甲防治     
稻象甲成虫体长5mm,黑褐色,密布灰黄色细鳞毛,头部延伸呈稍向下弯喙管,口器着生在喙管的末端、触角黑褐,末端膨大。每鞘翅上有纵沟10条,在第二、三条纵沟靠中央之间有一长方形小白斑。小盾片圆形,其前方有一白色短纹。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稻苗卷心,抽出后形成一横排小孔,被咬稻叶易折断,大量飘浮水面,严重影响水稻生长靠近水面稻茎3~6cm处成虫咬一小孔并产卵于内,一般有5~8粒。  相似文献   

2.
<正> 形态识别:成虫体长5mm,黑褐色,密布灰黄色细鳞毛,头部延伸呈稍向下弯喙管,口器着生在喙管的末端。触角黑褐,末端膨大。每鞘翅上有纵沟10条,在第二、三条纵沟靠中央之间有一长方形小白斑。小盾片圆形,其前方有一白色短纹。卵椭圆形,略弯,初产无色,后淡黄,半  相似文献   

3.
稻象甲又名稻象鼻虫,以前从未在苏家屯稻区发生过,但近二年已在苏家屯区个别乡镇稻田发生为害。1995年十里河镇发生面积较大,涉及到柳沟、十里、浪子、五里街四个村的水稻田,共约3500亩,在沙河镇部分稻田也有发生。稻象甲在苏家电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稻桩须根间泥土中越冬,或以成虫在田边杂草、稻桩内越冬。成虫体长约5毫米(不包括像管),全身灰黑色,头部延伸成稍向下卷曲的像管,触角黑褐色,端部稍膨大,鞘翅上各有细纵沟10条,细纵沟下方各有一长方形白色小班。6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1995年十里河镇成虫始见日为6月3日,水…  相似文献   

4.
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浙江省象山县山谷小平原直播稻区的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田间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稻水象甲成虫在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冬场所出蛰后取食杂草,并于5月初同期出现成虫高峰。这些成虫约7 d后直接迁入直播稻田,形成直播稻田稻水象甲的迁入高峰。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的取食、产卵和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喜水习性。在同一丘直播稻田内,离田边越近,越冬代成虫和一代卵、幼虫、茧蛹的数量越大;在同一畦内,畦边多于畦中。稻水象甲在直播稻田完成一个世代约需50 d,增殖倍数(一代成虫峰值/越冬代成虫峰值)为7.23,明显低于移栽稻田,主要原因是稻水象甲在直播稻上的产卵量较低。7月底一代成虫向山坡地和直播稻田埂等越夏越冬场所回迁。根据直播稻区稻水象甲种群动态和分布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虫情调查和测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趋性与取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田间除水稻之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植物并完成生活史,但在大发生年份该虫几乎只在水稻上发生。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在水稻及其他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取食趋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室内笼罩选择实验比较了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玉米、稗草、狗尾草上的产卵与取食选择性以及取食经历对产卵、取食选择的影响。【结果】在笼罩条件下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水稻叶片上的着卵量占总卵量的49.08%,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植物;幼虫取食水稻后发育历期为17.29 d,显著短于取食玉米和狗尾草,同时取食水稻后蛹重最重;幼虫期分别取食水稻和玉米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对四种植物的产卵选择无变化,仍显著偏好选择水稻产卵;低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在几种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低龄期取食水稻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顺序为狗尾草水稻、稗草玉米;低龄期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到3龄、4龄后对寄主的取食选择为狗尾草玉米水稻、稗草。【结论】稻纵卷叶螟成虫显著偏好在水稻上产卵,产卵选择性不受幼虫取食经历影响,产卵选择性与幼虫的取食选择性并不一致。幼虫取食水稻的发育历期最短,蛹重最高。高龄幼虫显著偏好取食狗尾草,同时,低龄期的取食经历改变了高龄幼虫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偏好。  相似文献   

6.
稻蓟马是稻田中主要害虫之一。近二年我地区个别稻田发现有稻蓟马的危害。1996年八五九农场10队7号地发生稻蓟马危害,面积250亩。在7月下旬、8月上旬,低温、多雨,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稻蓟马出现虫量高峰,有虫株率达100%,单株虫量平均达15头以上,在穗部危害花蕊,造成空壳。1形态特征据调查,危害水稻的蓟马是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成虫体长1-1.3mm,黑褐色,头近似方形,触角7节,翅谈褐色,羽毛状。腹部末端,雌虫锥形,雄虫校园钝。稻管蓟马,成虫体长1.5-1.8mm,黑褐色,头长方形,触角8节,前翅透明,腹部末端呈管状…  相似文献   

7.
不同抗性品种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稻虱传播的病毒病,在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且常年流行为害。目前主要采用抗病品种结合适期治虫防治该病,其中种植抗病品种是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搞清品种抗性与条纹叶枯病的关系,作者于1990~1991年进行了不同抗性品种与发病潜育期、发病率及对病毒耐受力之间关系的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人工接种方法筛选得到的抗性品种盐粳20、中抗品种中国91、感病品种秀水11和高感品种秀水04、黎优57。1.2 灰稻虱经卵带毒虫的筛选和繁殖从病区采集越冬代若虫在健苗上饲养至成虫,取雌成虫以单虫单苗置两端通的大试管内饲食48 h,稻苗编号种植于塑料框中,雌成虫按编号与雄虫配对饲养于分蘖期健稻上,让其产卵,稻苗发病后得带毒率为70%的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是侵入我国的一种重要检疫性水稻害虫,目前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稻区扩散蔓延。海南岛尚没有稻水象甲发生为害的报道,但海南岛是稻水象甲的适生分布区,加上稻水象甲具有孤雌生殖的繁殖特点,从理论上说,只要有一只稻水象甲成虫被携带进入,就会繁殖一个种群世代,稻水象甲在南繁区传播蔓延的风险相当大。建议禁止水稻稻桩进入南繁区,并对来自疫区的水稻南繁材料加强植物检疫,把该虫拒于南繁基地之外。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在我国北方稻区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水象甲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 ,随着疫区的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北方水稻的重要害虫。根据近年辽宁、河北、天津、吉林农药市场调查 ,每年用于稻水象甲防治用药的直接成本都在 10 0 0万元以上。对稻水象甲进行科学、经济、有效的防治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夺取水稻丰产的保障。化学防治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对其进行防治。1 越冬场所稻水象甲以成虫在稻田周围的田埂、杂草地、林带、树叶下越冬 ,当春季气温升至 10℃以上时 ,开始出蜇取食附近的杂草 ,如白茅、芦苇等。此时是稻水象…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病虫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I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平均虫量较水稻单一种植(CK)分别下降54.4%,48.8%,73.6%和96.1%,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株率分别降低78.9%和48.5%;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C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量分别下降18.2%,9.5%,7.0%和0.82%,纹枯病病株率降低35.5%,稻瘟病病株率升高8.0%。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飞虱和二化螟对水稻危害株率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分别降低52.9%和6.9%。试验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虫峰迟现,持续危害时间短;纹枯病蔓延危害期缩短10~14d;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壳率降低,产量最高。规模稻鸭生态种养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分别增收1024.32,1370.61元/hm2,增幅44.47%和70.03%。因此,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生态控制,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一种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幼虫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化蛹。幼虫历期28.1 d,蛹历期10.1 d, 较水稻离体叶片饲养分别延长6.1 d和1.7 d。成虫单雌产卵41.6粒,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26.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 年龄降函数,与离体叶片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7.6928、0.0884和1.0924,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4.9 d和 1.3 d,种群趋势指数为3.26,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自1997年传入抚顺地区后迅速扩散,现已在该地区49个乡镇约2.5万hm2水田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在稻水象甲的防治上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稻水象甲在抚顺地区的发生危害特点,确定了"带药移栽,重点防治越冬代成虫,减少幼虫危害,控制新一代成虫"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 水稻稻曲病属于子囊菌,以菌核,厚垣孢子形式越冬,病菌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侵入谷粒,在颖壳内形成丝块,发育成肥厚病粒,颜色墨绿至黑色。稻曲病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稻谷质量。我县于一九八○年在右卫乡东彰村开始发现稻曲病,以后稻曲病发生面积逐年蔓延,危害程度逐渐加重。一九八三年全县发生稻曲病五千亩,占七万七千亩水稻面积的百分之六点四。一九八四年发生面积三万亩,占水稻面积十二万亩的百分之二十五。全县有十  相似文献   

14.
稻螟蛉又名双带夜蛾 ,俗称稻青虫、量步虫、粽子虫、三角虫、青尺蠖等 ,属鳞翅目 ,夜蛾科。以幼虫危害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及稗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稻螟蛉幼虫咬食水稻叶片 ,啃食叶肉 ,严重者将全株叶片吃光。水稻被害损失一般在 5 %左右 ,严重地区高达 5 0 %。我地区 ,随着水稻面积的扩大和开发年限的增长 ,稻螟蛉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今年调查 ,稻螟蛉已由局部小面积危害 ,发展为整个水稻区大面积发生 ,我局管辖的十二个农场 ,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局部地块发生较重 ,尤其水田边缘受害更重 ,严重的水稻倒 3叶全部被残食。所以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采用大区试验示范,研究了水稻病虫防控节药增效技术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区)及醴陵市(机插秧稻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机插秧稻区,水稻病虫防控节药增效技术能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及稻飞虱的危害,对其防效分别达95.70%~100.00%、60.36%~84.84%、80.73%~90.41%、95.77%和74.31%~82.06%。此外,该技术的用药量比常规施药技术减少55.62%~78.25%,种稻效益增加209.73~289.3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稻纵卷叶螟对Bt水稻的适应能力,用转cry2A基因水稻T2A-1低强度(每代饲喂5h)处理稻纵卷叶螟三代,观察其幼虫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并测定其体内主要中肠酶的活性。与未经Bt水稻处理的稻纵卷叶螟相比,Bt水稻处理的第1代稻纵卷叶螟3~5龄历期显著延长,蛹羽化率显著降低,但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这两个指标均恢复至对照水平;Bt水稻处理第1代的3~5龄幼虫存活率、雌蛹重均低于对照,雄蛹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并未随处理代数的增加而恢复至对照水平或维持对照水平,且第3代均低于对照。处理后稻纵卷叶螟中肠总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较对照有所降低,但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其总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处理后的稻纵卷叶螟中肠内强碱性类胰蛋白酶和游离氨肽酶活性较对照有所增加,且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其活性继续增强。这些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对低强度的Cry2A蛋白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部分栽培稻和野生稻种子谷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供试的不同属、不同种及不同生态型的水稻材料的种子各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可分辨为3类多肽,分子量分别为l8~23 kDa.30~36 kDa和49~100 kDa。不同属的材料各蛋白带型明显不同; 同属内基因组相同或相近种的各蛋白有特征多肽,AA基因组的有约Mt.50 kDa的多肽2~3条,CCDD基因组的有约Mt.23 kDa的多肽一条;籼型和粳型稻间带型存在差异,而爪哇稻、粳稻、籼稻间,前二者略近,并以粳型陆稻与爪哇稻最近似。同一生态型的各品种,除细弱带偶尔有差异外,带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水稻各蛋白电泳分析作为方法之一, 对于属间和稻属内各种及种内分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简称RBSDV),俗称“矮稻”,该病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所致的病毒病害,主要为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梁、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过去该病害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近几年在北方稻区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地块减产5%~10%,重者减产10%~20%。2009年以来,连续3年在莒县稻区严重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沼泽象亚科。原产美国,现已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朝鲜、中国等国。已成为国际性植物检疫对象。1发生特点1.1传播速度快:每年以20~30km的速度扩展蔓延。在东港市,1991年7月28日传入,到1994年仅3~4年就传遍全市24个场乡镇的4.7万hm‘水田。1.2繁殖速度惊人:1991年稻水象甲刚传入东港市,共捕到33头成虫。1995年秋,百穴有虫376.5头。据调查,稻水象甲每头可产卵50~10O粒。1.3危害严重:越冬代成虫,从越冬场所迁飞到插秧水田。舔食叶片。严重的田块,每百穴虫量可达800~1000头。叶片…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射阳县水稻主要病虫害有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其发生特点为水稻纹枯病重发生,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白背飞虱中等发生,其它病虫中等偏轻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灰飞虱带毒虫量下降,病毒病为害减轻,二是稻纵卷叶螟前期基数较低导致发生量较小,三是气候条件不利于稻瘟病流行;针对上述特点,积极运用各种行之有效措施,减轻了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共挽回稻谷55.7万t,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