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团头鲂营养需求与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在近10年不断扩大。团头鲂的营养物质需求主要以生长和营养缺乏症为评价指标。而营养物质对鱼类健康,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等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认为,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合理、品质优良有利于维持鱼类生理健康,并能保护养殖水环境。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在鱼类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产饲料应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维持健康的双重作用,通过营养调控预防鱼类疾病是保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营养元素对团头鲂免疫力及抗病力影响的最新报道,以期为团头鲂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及其胚胎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鱼类耗氧率的测定,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鱼类,如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团头鲂目前已成为我国各地的重要养殖鱼类之一,其耗氧率目前尚未见报道。湖北省公安县淤泥湖作为团头鲂原产地之一,已建立了其天然种质资源库。在1987~1989年间,我们以淤泥湖团头鲂为材料,测定其耗氧率,为团头鲂种质鉴定建立其种质资源库的数据库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具有肉质好、食性广、抗病力强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由于团头鲂养殖周期较长(通常为三年),经济效益较低,因而在郊区渔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小。为了扩大项目区渔场养殖品种,发展团头鲂生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广团头鲂养殖甚为迅速,该品种已列入国内主要养殖鱼类之列。然而在北方地区由于生长期短,养殖团头鲂很难在二年内达到商品规格,因而影响了团头鲂养殖的推广。为加快团头鲂生长速度,提高上市规格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加快对团头鲂这一养殖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开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团头鲂 ,为天然捕捞的主要鱼类 ,现已驯化为池塘养殖品种 ,被广大渔民推广养殖。为了合理利用鄱阳湖内团头鲂的资源并为池塘养殖提供依据 ,特对其自然种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这之前方耀林等对淤泥湖团头鲂作过这方面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其体长随年龄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增长。柯鸿文等通过饲养作过淤泥湖团头鲂和上海地区饲养的团头鲂的生长对比试验 ,结论是野生团头鲂生长较快。鄱阳湖团头鲂未见系统的研究材料。1、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从 1 996-1 998年历时近三年 ,从鄱阳湖周围的县、镇湖区采集标本或由当地市场购买 ,尽量采到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团头鲂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鱼类,近年来,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团头鲂无论是作为主养鱼还是配养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已成为普发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还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现象,常常造成团头鲂大量死亡。一、病例及症状鱼池面积15亩,地处湖南省西洞庭,主要养殖鱼类为团头鲂;2016年7月1-5日,规格已达到400克/尾左右的团头鲂,每天都死亡10~40尾,且死亡数量还在不断上升。死鱼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以江苏苏南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无锡宜兴地区、常州武进地区这两个团头鲂池塘主养区域,以单个池塘为研究对象,选择使用同一品牌饲料的4个代表不同团头鲂养殖模式的池塘,在同一个养殖年度内(2012年),依据其鱼种的放养模式、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全年的饲料使用量、养殖周期结束时的渔获量等数据,从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增重量、经济价值增值量以及饲料效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团头鲂池塘养殖模式下的团头鲂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探讨团头鲂池塘养殖模式与养殖经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全国养殖年产量达70多万吨,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湖北、安徽等省份。现就其主要的养殖模式及养殖过程中的管理要点作一介绍。一、团头鲂养殖模式及饲料档次介绍近年来,团头鲂主要的养殖模式有精养和与鲫鱼混养两种。见表1:团头鲂精养模式下,投喂饲料所用档次价格区间在4500~5000元/吨,饵料系数在1.5~1.6;与鲫鱼混养模式下,平均饲料价格每吨略高500~1000元,  相似文献   

9.
吴红英 《水产养殖》2009,30(7):26-27
团头鲂又称鳊鱼、鲂鱼、武昌鱼等,属鲤形目、鲤科,体呈菱形,为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团头鲂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回捕率高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品市场的畅销品种。在池塘中主养团头鲂,掌握健康养殖技术,将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原产于长江流域的一些湖泊中,体形与我省产的鳊花鱼相似,属草食性鱼类,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配合颗粒饲料。团头鲂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大宗优质鱼类。过去团头鲂主要作为搭配品种养殖,产量较低。近年来,随着驯化养鱼技术的应用,团头鲂作为主养品种养殖,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对低龄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观察,以探讨与其生长的相互关系。曾对86尾团头鲂鱼种全长以及鳞片的鳞长、环纹数等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经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可说明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增长与外界环境(饲辩、水质、养殖方式……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在98%以上,说明对鳞片上的环纹等的研究是探索鱼类生长特性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游的一些大中湖泊中,并逐渐成为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对象之一。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团头鲂养殖群体先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性成熟提早、体型变长变薄及抗病力下降等,使这一经济鱼类的养殖效益与发展规模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团头鲂的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利用技术依托单位——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团头鲂“浦江1号”于2003年7月28日建立了国家级团头鲂水产良种场。团头鲂“浦江1号”具有生长优势明…  相似文献   

13.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原产于长江流域的一些湖泊中,体形与黑龙江的鳊花鱼相似,属草食性鱼类,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配合颗粒饲料。团头鲂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适合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大宗优质鱼类。过去团头鲂主要作为搭配品种养殖,产量较低。近年来,随着驯化养鱼技术的推广应用,团头鲂作为主养品种养殖,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规范团头鲂人工繁殖使优良性状相对稳定团头鲂,草食性、肉质好,生长速度快,属常规养殖鱼类中的优良品种,倍受广大养殖承包户的喜爱。但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出现了团头鲂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抗病力下降倾向一时间,团头鲂成为养殖户不太愿意放养的品种,其鱼种价格...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栖息在长江中下游一些湖泊中特有的野生种。因其肉味鲜美,可口而被誉为淡水鱼中的上品。1960年柯鸿文等对其繁殖与饲养进行了试验研究,她的研究结果证明团头鲂可在池塘条件下养殖,而且性成熟。为其人工养殖和推广奠定了基础。1964年开始在国内20多个省市推广驯养,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产量约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10%。主要团头鲂的单产可达到500公斤/亩左右。但哈尔滨地区团头鲂的养殖起步较晚,数量不多,市场上所见的团头鲂大多是从南方购进,自产鲜活鱼几乎见不到。之所以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北方池塘养殖上缺少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虽然在哈尔滨地区也有几处繁育场,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鱼苗发塘率低,数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在北方高寒地区也称“鳊花”,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团头鲂也是北方高寒地区重点发展的大宗优质鱼类,近年来养殖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也是受渔民欢迎的养殖鱼类品种。“浦江1号”团头鲂是我国科研人员经16年的选育获得的一个团头鲂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团头鲂(也称武昌鱼)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淡水养殖品种推广以来,以其抗病力强、生长快、食性杂等优势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但由于一些苗种繁育单位忽视团头鲂的种质保护、亲本选择和提纯复壮等选育工作,致使团头鲂养殖群体出现了退化现象。表现为生长缓慢、性成熟个体变小、品种混杂等不良现象,生长优势明显减弱,严重影响了我国淡水常规鱼类生产发展。团头鲂浦江Ⅰ号是经农业部公布的团头鲂良种。本场自1998年引进该品种以来,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后备亲鱼选育等,为国内水产苗种繁育场提供更新换代的后备亲鱼。在池塘…  相似文献   

18.
用颗粒饲料饲养团头鲂的试验张栋林,吴大铭(江苏省吴江市颗粒饲料厂,吴江215221)团头鲂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鱼类,在传统的池塘混养结构中,团头鲂一般被当作搭配鱼类,其增产潜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适应市场对优质鱼类的需求,本试验采用专门的饲料配方,对...  相似文献   

19.
团头鲂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品种。 6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易伯鲁等对团头鲂的繁殖、饲养管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 80年代已在南方很多省、市大面积推广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起步晚。 1991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省科委“池塘主养团头鲂试验研究”科研项目,经过 4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推广应用,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的高产技术,并已初具规模。池塘主养 1龄团头鲂鱼种可达 300千克 /667米 2以上,主养 2龄团头鲂鱼种和…  相似文献   

20.
团头鲂,又名武昌鱼,1955年我国渔业科技工作者开始科学移植驯化,现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也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3龄以前生长较快,鱼病少。其肉味鲜美,含肉率77%以上,是食用鱼中的上品。市场销路好,发展潜力大,是调整养殖结构的优良品种。多采用池塘养殖方式。2001年我局与临沂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在岸堤水库进行网箱养殖团头鲂成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