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羊对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羊空肠瘘管进行灌注试验 ,并结合前腔静脉采血 ,研究山羊对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与叶黄素)的吸收。试验发现 :随灌注时间延长 ,在同一浓度下山羊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量呈上升趋势 ,血清中叶黄素与 β-胡萝卜素浓度分别在灌注后2小时与2.5小时达到峰值 ,而VA的浓度仅略有降低 ;山羊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 ,但吸收率保持不变 ,血清中类胡萝卜素的浓度随其在灌注液中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但VA的浓度随灌注液中β-胡萝卜素浓度的升高而基本保持稳定 ;游离脂肪酸促进了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 ,提高了血清内 β-胡萝卜素与VA的浓度 ,降低了叶黄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外法研究了浓度、温度、吐温20(Tween20,下同)、根皮素对鸡离体小肠细胞对黄体素和一切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黄体素和胡萝卜素的吸收呈浓度依赖性,培养温度对两者吸收无影响(P>0.05)。蛋鸡离体小肠细胞对两者的吸收方式可能为被动扩散;Tween20抑制了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其中对黄体素抑制作用较大;根皮素促进黄体素的吸收而抑制胡萝卜素的吸收。另外对蛋黄中色素分析发现其中主要沉积叶黄素。  相似文献   

3.
离体牛小肠细胞对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分离出的牛小肠细胞分别与含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培养液温育,结果小肠粘膜细胞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呈浓度依赖性,吸收率稳定,与浓度无关,且吸收不受培养温度的影响,因而推断牛小肠细胞对两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是一种被动扩散机制,培养液中聚环氧乙烷山梨糖醇单月桂酸脂(Tween 20)超过一定浓度则抑制类胡萝卜素进入肠细胞,其中对叶黄素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影响β-胡萝卜素吸收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胡萝卜素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 )类胡萝卜素尤其 β -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前体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 ;2 )具有免疫功能 ,能提高人体免疫系统抗癌的能力 ;3)具有抗氧化剂的功能 ,能淬灭单线态氧和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不良影响 ;4)促进细胞缝隙间联接交流。影响 β-胡萝卜素吸收的因素如下。1 脂肪和脂肪酸日粮中脂肪的含量会影响 β -胡萝卜素的吸收 ,主要是因为 β-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 ,脂肪对β -胡萝卜素起运输作用。食物中的脂肪经胰酶和胆盐作用形成胶粒 ,β-胡萝卜素溶于其中而被一同吸收。脂肪可刺激胆汁分泌乳化脂肪…  相似文献   

5.
不同来源的类胡萝卜素在鸡体组织中的沉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苜蓿和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以及化学合成的B-胡萝卜素(Beta-Carotene,以下简称BC)在鸡体组织的沉积。试验分A、B、C、D四组,A为对照组,B、C、D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苜蓿汁、胡萝卜汁和1%水溶性BC(粉状),使各处理组日粮中胡萝卜素的添加量均为10mg/kg。结果发现:各处理组肝脏和血清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脂肪组织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P<0.01)。这表明鸡吸收并在脂肪组织中沉积日粮中的类胡萝卜素;不同来源的类胡萝卜素在鸡体组织的沉积存在差异,以苜蓿中类胡萝卜素沉积为最高。同天然来源的色素(胡萝卜汁)相比,合成色素(水溶性BC)更容易被鸡吸收并在鸡体内沉积。  相似文献   

6.
关于日粮添加 VE对谷物饲养牛的肉脂氧化和肉色影响的研究很多 ,而对放牧牛的关注很少 ,放牧牛肉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天然 α-生育酚和胡萝卜素。本研究评价了仅仅采食牧草与补饲 VE对组织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并与从补饲或不补饲 VE的谷物 (主要是高粱 )饲养牛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高粱是谷物日粮的主要成分。添加 VE对放牧牛血浆、肌肉和脂肪组织的 α-生育酚浓度没有影响 (从屠宰前 1 3 2 d起 ,2 5 0 0 IU/头 /d) ,而谷物饲养牛组织的含量显著增加。饲喂谷物并添加 VE的牛肌肉和肝脏 α-生育酚浓度与放牧牛一样 ,但脂肪中低一些 ( P<0 .0 5 )。放牧牛所有被考察组织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是β-胡萝卜素 ,补饲 VE使其在血浆、肝脏、脂肪和肌肉中的含量减少。除肝脏含少量外 ,谷物饲养牛的组织中基本上不含类胡萝卜素。本研究对肉品工业的启示在于 ,在良好牧场放牧的牛肌肉和其他组织的 α-生育酚浓度可以达到至少不低于那些谷物饲养牛通过大量补饲 VE达到的水平。不过 ,给放牧牛补饲 α-生育酚减少了组织中 β-胡萝卜素的浓度 ,使胴体黄色减弱 ,可能更易于为亚洲市场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动物繁殖机能、提高免疫应答、防癌、抗肿瘤、沉积于畜禽体内改善畜产品品质等作用。影响类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的因素有很多,它们或者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进而影响类胡萝卜素的转化,或者直接影响β-胡萝卜素-15,15’-加双氧酶(β-Carotene dioxygenase βCDIOX)的活性。关于对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影响,前人已做过很多研究,而对影响类胡萝卜素转化的研究较少,所以作者主要对影响β-胡萝卜素的转化的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选用健康正常的1日龄宫廷黄鸡、快大黄鸡、广西黄鸡、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各120只,在相同营养条件下饲养至98日龄时屠宰,测定并比较各品种鸡的肌肉肌苷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含量。试验结果如下,对于HYP的含量,罗曼蛋鸡极显著高于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P<0.01),显著高于广西黄鸡(P<0.05),其它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IMP含量,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极显著高于白羽肉鸡(P<0.01)并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白羽肉鸡显著低于广西黄鸡(P<0.05),其它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INO含量,宫廷黄鸡和广西黄鸡极显著低于白羽肉鸡(P<0.01)。对于AMP含量,白羽肉鸡极显著高于广西黄鸡、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P<0.01),罗曼蛋鸡显著高于广西黄鸡和快大黄鸡(P<0.05),宫廷黄鸡极显著低于罗曼蛋鸡(P<0.01)。对于ADP含量,宫廷黄鸡、广西黄鸡和快大黄鸡显著高于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P<0.05)。校正IMP含量在各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利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瘤胃液,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10、50、100、200、500mg/l)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β-胡萝卜素浓度为50、100、200mg/l时,NH3-N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随β-胡萝卜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200、500mg/l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乙酸与丙酸比值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受β-胡萝卜素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了β-胡萝卜素可提高NH3-N利用率,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主要的乳源活性肽β-酪啡肽(β-casomorphins,β-CMs)对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及血糖浓度的影响,本试验从体外和体内2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体外试验利用翻转的离体小肠囊研究了浓度为0(对照组)、7.5×10-5(高剂量组)、7.5×10-6(中剂量组)、7.5×10-7mol/L(低剂量组)的β-CM7和β-CM5对离体小肠囊葡萄糖吸收的影响,同时选用阿片特异性阻断剂纳洛酮与β-CM7按物质的量比2:1混合,探讨影响葡萄糖吸收的阿片机制.体内试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β-CM7组(灌胃7.5×10-6mol/L β-CM7)和β-CM5组(灌胃7.5×10-6mol/L β-CM5).连续灌胃30 d后,断颈处死,取血液、肝脏及肌肉,检测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含量以及体内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β-CM7和β-CM5(7.5×10-7~7.5×10-5)均能抑制离体小肠囊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浓度有关;加入纳洛酮阻断剂后没有逆转β-CM7对小肠囊葡萄糖吸收的抑制效用.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后期β-CM7组和β-CM5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和肌糖原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β-CM5组的肝糖原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β-CM7和β-CM5具有辅助降血糖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肌糖原的消耗和非阿片途径抑制小肠葡萄糖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火烧坪种草养畜示范场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火烧坪种草养畜示范场羊寄生虫种类调查和主要虫种生态学观察和抗寄生虫药物及适宜制剂试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用高效低毒抗寄生虫药的给药程序,在秋末冬初牧地上寄生虫停止发育初,给每只羊以治疗剂量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片剂,以驱除羊体内的寄生虫,第2年春牧地上寄生虫即将开始发育时,再给羊以同样剂量片剂,以驱除冬季又感染上和上次驱虫残存的虫体,同时给每只羊一粒连续释放可达3个半月的长效控释药丸,以避免春夏牧地上寄生虫的感染。经过2年实施,羊体内寄生虫荷量下降95.2%,牧地也得到了净化,养羊经济效益提高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的敏感度和对雌蜱产卵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1992年在福建省研究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各变态期的敏感度和对饱血雌蜱产卵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对溴氰菊酯最敏感,当施用浓度为5ppm时,幼蜱平均死亡率为100%;若蜱其次,死亡率28.9%;未吸虫成蜱敏感度最低,死亡率仅10%。据X2检验,微小牛蜱在不同变态期间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差异极显著(P<0.01)。饱血雌蜱接触溴氰菊酯10μg/虫后,其产卵前期比对照蜱延长6天,产卵期缩短6天,产卵量减少2188粒。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草地影响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原鼠兔中等危害的高寒草甸草地上,用1cm孔径的网片围笼隔离害鼠,再用常规围栏隔离家畜进行测产试验,结果表明:A处理(无害鼠无家畜)的总产草产量、可食牧草产量均高于B处理(有害鼠无家畜),经t检验。产草量、可食牧草量差异极显著(P<0.01);B处理的不食毒杂草占总产草量的比率高出A处理7.14个百分点;证明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草地牧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对草群结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龚垒  徐锦松 《蚕业科学》1993,19(3):129-134
绿叶宝是新研制的一种高效叶面肥料。每个蚕期,用10—20ppm的绿叶宝溶液喷施桑树2次,可增产桑叶7.6%—20.0%,其增产幅度、稳定性均高于同类产品喷施宝、植宝18、多元复合微肥。用喷施过绿叶宝的桑叶养蚕,公斤桑产值提高3.6%,绿叶宝对蚕、人、畜无毒,且成本低、使用方便。1992年在10多个省区进行中试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麦茬复种青贮玉米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珊  张飞虎 《草业科学》1999,16(1):33-39
为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进行了麦茬复种青贮玉米栽培试验研究与推广。研究表明,麦茬复种青贮玉米苗期短,生长速度快,在北方麦收后及时播种玉米,选择适宜品种和密度,结合科学灌水施肥,可获得高产,高质量的青贮草。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冲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其管理模式也因此而发生了重大变革。文中首先介绍了网络财务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讨论了网络财务管理的优势所在,明确了网络财务管理产生和发展的技术基础,重点对网络财务管理的开发与实施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三头瘘管牛、三种精料水平的饲粮(其精料比分别为:5%、40%和75%),按3×3拉丁方设计,测定了放置在瘤胃内的尼龙袋中的氨化麦秸粉在8—96小时间的中性洗涤纤维的残留率。按照 Waldo 及 Mertens 的纤维消化动力学模型配合回归曲线,以检验饲粮的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内纤维消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同时用铬媒染纤维法测定了瘤胃食糜的流通速度常数(Kp)。结果表明:①瘤胃内饲料纤维的消化动力学参数受饲粮精料比的影响,消化停滞期 L 有随精料比的增加而延长的趋势。消化速度常数(Kd)和可消化度(PED)在低、中(5%、40%)精料比水平间差异不显著,而高(75%)精料水平与低中精料水平比,Kd 和 PED 有显著的减少。在限量饲喂的情况下,各精料水平间,Kp 的差异不显著,但高精料水平的 Kp有降低的趋势。②在为体重1.7%的进食水平下,饲料纤维在瘤胃内的有效消化度(EED),有随精料水平增加而降低的趋势。③使用尼龙袋法,不同时间点的纤维残留率(Rt)对 EED 的线性回归,以 R_(48)对 EED 的相关最好(r=0.82)。  相似文献   

19.
王和平 《草业科学》1995,12(1):23-26
研究了11种主要栽培牧草不同矿物油投配量下的生育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矿物油可使多数草种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增大,分蘖分枝数增多,产草量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其幅度因种而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苜蓿霜霉病对苜蓿生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霜霉病明显影响苜蓿的生理和生物学性状,感染苜蓿霜霉病的苜蓿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其株高下降(10.40%~36.50%)、鲜重下降(18.61~64.55%)、分枝数下降(4.92%~36.87%)、生殖枝数下降(17.90%~86.15%)、花序数下降(17.75%~87.50%)、水分含量下降(7.48%-43.02%)、叶绿素含量下降(28.42%~6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