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水富县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2个试验点,对4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以及组配所得到的8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稻对照品种"II优838",通过人工控光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感光性弱、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1份,感光性中等、感温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2份,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的过程发生得早迟,既受品种的遗传特性所支配,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于这种发育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虽已做过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就光照、温度及氮、碳营养对水稻发育的影响,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水稻感光性的本质因日照长短而使水稻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叫做水稻的感光性.一般的晚稻品种,需要经过若干天的短日照,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变到生殖生长,其生育期受日照长短影响的程度大,表现为感光性强;一般的早稻和中稻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其生育期受日照长短影响的程度小,感光性弱.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与早、中、晚稻及其早、中、迟熟的趋势一致,二者有平行关系。155个代表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强度,属中等的占多数,弱的其次,强的最少。同地区同熟期的粳稻感光性强于籼稻。还看到两种感光型。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稻感光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六十年代,中国水稻光温特性研究协作组曾认为水稻的感光性在遗传上为显性,还可能有累加作用。以后,湖南农学院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在研究杂交水稻感光性与亲本的关系时发现:强感光性对弱感光性为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两个弱感光性亲本杂交,后代感光性增强,表现为显性累加效应。七十年代初期,国际水稻研究所T.T.Chang和B.S.Vergara等人的研究认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品种的"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  相似文献   

6.
<正>83.水稻引种有什么规律?水稻是喜温短日照植物。早稻属于感光性弱、感温性强的类型,晚稻属于感光性强或极强、感温性最强的类型,中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均属于中等类型。从纬度分布上看,华北地区多属中稻类型,东北地区属早稻类型。水稻南种北引,遇长日低  相似文献   

7.
(一) 扩大水稻杂交亲本的应用范围是目前水稻杂交育种的重要动向之一,对水稻品种光、温反应的了解、又是选配杂交组合及解决花期不遇的重要前提,我们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的需要,对几个水稻品种的感光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d、30 d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d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d左右,感光性晚稻20d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对水稻的感光性、基础营养生长期、感温性与出穗日数的关系用回归分析法作了研究。感光性愈强,出穗日数愈多,出穗日数的变异率愈大。基础营养生长期愈长,出穗日数愈多,但出穗日数的变异率愈小。感温性对出穗日数及其变异率的影响居中。在复杂的水稻生育期现象中遵循以下两条法则:1.两性一期的级别愈高,平均生育期愈长,品种的适应范围愈窄;2.基础营养生长期愈长,生育期愈稳定,感光性和感温性愈强,生育期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概述了水稻感光性品种、非感光品种、杂交水稻、籼粳亚种间F1杂种和诱变早熟突变体的生育期 /抽穗期遗传 ,以及水稻抽穗期主基因和QTL定位的研究现状 ,并讨论了水稻抽穗期主基因研究、QTL定位、显性早熟基因的育种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