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代艾维茵母鸡啄羽现象的剖析■张文(上海大江(集团)股份公司201600肉用型艾维茵祖代母系母鸡饲养至5—7周龄时,经常会发生啄羽现象。啄羽现象发生早者,在4—5周即可出现,晚者,可一直延续至开产前后,但其大致的发生时间在5—7周龄,啄羽现象在适龄母...  相似文献   

2.
永安市某养鸭专业户饲养700多羽半番鸭、番鸭,饲养至60日龄左右时发现部分鸭子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下水活动,喜欢在池边独卧,病情严重的发病1~2天后死亡,每日死亡2~3羽。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份,社旗县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肉用鸳鸯群发性啄羽现象,所饲养的200只肉用鸳鸯中有90%以上存在啄羽行为,其中有70%-80%的肉用鸳鸯具有严重的啄羽行为,大多数为互相啄羽,少数为自啄。至使整群肉用鸳鸯的羽毛均所剩无几,就连主翼羽及尾羽也被啄得净光,浑身血迹斑斑,个个体小瘦弱,营养不全面,肉用鸳鸯还时常不能吃饱。肉用鸳鸯啄羽是指肉用鸳鸯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自啄或啄去其它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常多发生在20日龄上的肉用鸳鸯生长阶段的长新羽毛或换小羽毛时,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  相似文献   

4.
啄羽癖是群养番鸭的一种易发疾病,主要在规模化舍饲养殖的番鸭中发生。最近一段时间。我市浠水县李某饲养的3000只白羽番鸭就发生了相互啄羽现象,经1周左右的治疗,鸭群才恢复正常生长。这种疾病发生后,如任其发展.还会引起啄背、啄肛等不良行为,轻则造成鸭体创伤,重则引起死亡,给番鸭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对番鸭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啄癖啄癖是群养鸡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啄肛、啄翅、啄羽等。啄癖有其多种原因。 1.1病因(1)饲养密度过大,缺乏活动场所。(2)限制饲养,料槽中无饲料,处于饥饿状态。(3)地面硬实,无任何可啄的物体。啄、扒是鸡的一种正常行为。  相似文献   

6.
番鸭啄羽现象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轻则生长发育受阻,商品肉鸭外观难看,重则引起死亡,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笔者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制止了番鸭啄羽。现介绍如下: 某专业户,饲养番鸭600只,养至一月龄时见少许鸭子啄羽,以后日渐增多。曾在料中添加丰羽灵、啄羽灵等都不见效果。  相似文献   

7.
啄癖是鸡相互啄某个部位或者相互攻击伤害的一种癖症,主要表现为啄肛、啄羽、啄冠和啄趾等。啄癖在高密度大群饲养中较为常见,鸡群一旦出现啄癖将会较快蔓延全群,给饲养管理带来麻烦,严重时患病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约50%,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浦城县石陂镇黄土当村3户农民同在一处饲养半番鸭3800羽,育成麻鸭6500羽,由于免疫接种操作失误,于1999年5月17日开始发病死亡,在不到10天内死亡6320多羽,直接经济损失6万多元。为了总结教训,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 疫情调查 5月17日浦城县石陂镇黄土当村同处饲养的半番鸭群中发现有3羽死亡,疑为鸭瘟。18日开始用每羽5头份鸭瘟疫苗免疫预防,并在苗中加青霉素每羽4万单位,(疫苗和抗生素不能合用)。其接种顺序是:先接种70日龄1800羽半番鸭,其次接种相邻的50日龄半番鸭2000羽,…  相似文献   

9.
啄羽在番鸭饲养中多发生在鸭子迅速生长的4~8周龄;6周龄前以啄食体羽、尾羽为主,6周龄以后则以啄食翼羽为主。啄羽的发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发生,若未及时制止,则很快可波及全群。现将本人多年观测概述如下:1致发因素及防制1.1营养物质缺乏所致1.1.l缺乏含硫氨基酸(主要是眈氨酸与蛋氨酸)引起的啄羽,通常发生在育雏及幼鸭阶段采用全价料饲养而当鸭子进入5~8周龄时,由于日耗料明显加大,饲养者突然改变饲料,人为地降低了口粮中所需氨基酸的含量,使正进入迅速长羽阶段的鸭子正常的生长速度突然受挫。为维持迅速长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鸡啄癖是因饲养管理和饲料调制不当环境应激因素等引起的综合症。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鸡啄癖给养殖户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避免此症的发生,根据本人20年来的实践经验,对鸡啄癖的病因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1原因多数由于饲养管理和饲料调制不当(如饲料中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比例失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的原因。1.1饲养管理方面原因1.1.1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活动空间受限制,鸡舍湿度过大、通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禽》2007,29(4):65-65
在蛋鸡的育成期啄羽行为较难被发现,因而常被忽视。然而由于育成环境最终会影响成年蛋鸡的啄羽行为,因此在育成期时应注意控制和预防啄羽现象的发生。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密度和饲喂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啄羽的发生。在转群时尽可能降低育成环境和产蛋环境问的差别,就可能减少鸡群发生伤害性啄羽的倾向。给育成期的蛋鸡提供栖木、垫料、沙浴,  相似文献   

12.
番鸭(又称蒲鸭、瘤头鸭)是一种肉质厚嫩、饲养价值较高的肉用水禽,有白色、黑色和花色番鸭。由于番鸭容易感染疾病,一些养户常感觉到很难饲养。现对番鸭常见病的诊断治疗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大群养鸡,特别是高密度饲养,往往会出现鸡相互啄羽、啄肛、啄趾、食蛋等恶癖。在开产前后,经常会发生啄肛。互啄导致鸡着羽不良,体热散失,采食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在肉用仔鸡中,互啄可导致肉仔鸡皮炎及组织损伤,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衢州市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肉用仔番鸭陆续出现两腿瘫软及死亡,病死率较高,诊断为小鸭传染性浆膜炎。1 发病情况 该专业户饲养肉用番鸭3000多羽,17日龄起开始发病,4天内死亡180多羽。2 临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嗜睡、缩颈呆立,食欲减退。眼鼻周围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常堵塞鼻孔引起呼吸困难。拉黄绿色稀粪,两肢瘫软,强行驱赶时行动迟缓,死前呈痉挛,角弓反张,病程一般2~5天。3 剖检变化 全身浆膜和内脏器官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质脆,胆囊充盈,脾肿大或出血。心包积液混…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今年夏季被一养鸭专业户邀请去就诊,发现该群60只肉鸭(1月龄)啄羽现象较严重,整个鸭群变得骚动不安,损伤严重.大多鸭只食欲减退,严重影响了鸭的正常生长。根据该群肉鸭啄羽现象.分析了肉鸭啄羽的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第一,饲养密度过大,活动不足,圈舍过热、潮湿、通风不良.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超过鸭群耐受程度.采光不好。第二,饲料单一(玉米面、稻糠、青菜),造成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含量不足,长期不补盐,而且想喂就喂,造成时饱时机等。第三,鸭粪清理不及时,发酵产生的粪毒素、氨气等有害物质刺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禽》2008,30(5):59
蛋鸡早期的饲养模式对其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较大饲养群体中,蛋鸡经常形成伤害行为,例如啄羽或互啄,从而引起福利问题。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者认为这些不良行为与遗传和早期饲养背景有关,饲养背景可影响遗传所表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饲养蛋鸡或肉用仔鸡过程中,一旦饲料中缺少硫,就会发生鸡啄羽等现象,啄羽严重时可导致鸡只死亡。而生石膏粉中含有23%的钙和18.6%的硫,在家禽的饲料中掺加1~1.5%的生石膏粉,是防止鸡啄羽的有效办法之一,且  相似文献   

18.
番鸭育雏期饲养技术曾慰玉永安市畜牧兽医站侯仲锥永安市茅坪农场番鸭是优良的瘦肉型肉用鸭。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嫩味美,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大量繁殖饲养。目前群众对番鸭育雏期饲养经验不足、成活率偏低、鸭群生长不均衡。为此本文对雏番...  相似文献   

19.
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番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利纯  尹兆正 《中国家禽》2005,27(15):14-16
选择22日龄商品代番鸭180只,研究在高米糠粕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酶制剂使番鸭日增重提高10.83%(P〈0.01),饲料利用率提高10.35%(P〈0.01),肝重率提高16.87%(P〈0.01),腹脂率降低10.38%(P〉0.05)。添加酶制剂有利于番鸭羽毛生长,防止啄羽,试验第2、第3周加酶组啄羽率比对照组均下降5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番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广大养殖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养殖户由于饲养管理方法不当,雏鸭的啄癖现象时有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曾多次给养殖户进行啄癖防治方法的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啄癖发生的时间与后果   雏鸭饲养至 40~ 50日龄后,背羽、尾羽和翼羽相继长出。特别是翅膀羽毛刚从毛孔出来,尚未见到羽毛的管状,有如韭菜的茎,呈白色,毛管内充满血液,此时最易发生啄癖。   雏鸭啄癖先是啄羽毛,然后再啄破皮肤而出血。其他鸭见到皮肤出血的鸭,群起而啄之。常啄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