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甲鱼养殖过程中会遇到甲鱼常见病.以下介绍几种甲鱼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水霉病 肉眼可见甲鱼四肢、颈部、尾部等处出现水霉,甲鱼生长缓慢.防治方法:发病后可用鱼康宁或用万分之四小苏打和万分之四食盐合剂在发病甲鱼池全池泼洒,效果很好. 二、脖肿病 甲鱼脖颈部明显肿大,口鼻出血,腹甲部呈贫血状.防治方法:用"鳖健康"治疗.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9,(6)
1.腐皮病甲鱼受损伤后,四肢、颈部、尾部及周边皮肤糜烂、组织变白、发黄、坏死,严重时骨骼外露,爪脱落。防治:(1)控制甲鱼饲养密度,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2)每周用1~2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3)及时隔离病甲鱼,用2~3毫克/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反复药浴病甲鱼5~6天,确认痊愈后,放回原池饲养。(4)用鳖速康20~40毫克/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并常换池水,2~3天后即会停止死亡。2.出血病病甲鱼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咽喉上  相似文献   

3.
批杷脚腐病属真菌类病害,常于每年的3月至6月旬的雨季季节发生.发病位置多位于主干与地面交界处至地面以上的主干部位,初期呈水浸状斑点,以后扩大成褐色斑块,有的流胶液或出现翘皮、粗皮,逐渐扩大到树干一周后整株死亡.发病前期可用多菌灵涂抹控制,但后期随着病斑的扩大则难于控制.  相似文献   

4.
玳瑁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当前饲养龟鳖人数的日益增多,养龟养鳖从观赏性逐步向产业化迈进,玳瑁养殖亦是如此。但是,腐皮烂甲病随之成为养殖中的常见病之一。基于此,在介绍玳瑁特征和习性的基础上,以北京增年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动物医院接诊的一例玳瑁腐皮烂甲病为例,介绍其病症与诊断、发病原因及治疗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9.腐皮病 该病由气单胞菌属的多种细菌感染所致。病甲鱼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败,糜烂坏死,形成溃疡,严重时四肢的皮肤烂掉,爪也脱落,骨骼外露,颈部的肌肉和骨骼也露出  相似文献   

6.
9.腐皮病 该病由气单胞菌属的多种细菌感染所致。病甲鱼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败,糜烂坏死,形成溃疡,严重时四肢的皮肤烂掉,爪也脱落,骨骼外露,颈部的肌肉和骨骼也露出  相似文献   

7.
对外塘养殖温室甲鱼出现的外伤严重,濮部受损四肢局部糜烂,裙边溃烂缺损,雄性生殖器外凸,颈部红肿,移往外塘时易引起继发性溃疡穿孔病、腐皮病、腮腺炎和白底板病进行药物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分别采用每千克甲鱼体重添加0.10.15 g氟苯尼考粉、0.40.15 g氟苯尼考粉、0.40.5 g甲枫霉素粉;用饲料干重2%的中草药混剂煎汁拌饵投喂,50.5 g甲枫霉素粉;用饲料干重2%的中草药混剂煎汁拌饵投喂,56 d一疗程,每次间隔10 d,使用26 d一疗程,每次间隔10 d,使用23个疗程,甲鱼停止死亡。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4.4%、91.8%、86.8%,较2012年平均提高15.8%。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菌核病1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形成根腐、茎腐、叶枯和盘腐4种类型。根腐(立枯病):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发生。苗期染病的幼芽和胚根呈褐色斑水浸状,扩展以后易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生育期的食葵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以后会扩展到茎及其它部位,潮湿的病部易长出白色菌丝和粒  相似文献   

9.
1.红脖子病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病甲鱼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和颈部肿胀,肌肉水肿,严重时,口鼻出血,眼睛混浊发白而失明,常爬上岸,伸出红肿的脖子而死亡.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色呈嫩绿色.②每公斤甲鱼第1天用土霉素、金霉素或磺胺类药物0.2克,第2天~第6天减半,拌饵连喂6天,视病情轻重,持续二三个疗程.③每公斤甲鱼注射金霉素30万单位~40万单位,或卡那霉素15万单位~20万单位,从后肢基部与底板呈15度角注入.……  相似文献   

10.
腐烂病又叫烂皮病,在我区普遍发生,除危害核桃、梨树外,还可危害苹果、桃、杏树等。一、发病症状腐烂病症状分湿腐型和干腐型2种。1.湿腐型又称溃疡型,多发生于3月底~6月中旬,高峰期在5月中旬,在早春发病初期,病斑为暗褐色水渍状大块斑,病部略肿胀,用手一压可流出红褐色汁液,有甜味和酒味,病皮组织腐解,皮层坏死。2.干腐型又称枝枯型,发生在7月初,随气温升高,病斑组织水分迅速蒸发,因输导组织坏死,不能供给水  相似文献   

11.
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蒂腐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发病初期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渍状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通常直径达1~2cm,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遇潮湿条件,病斑受腐生霉菌的寄生而出现黑色或红色霉状物.在干旱年份发生较重,对番茄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梨树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发病特点 1.1 为害特征.主要为害7~8年以上的结果树及老树.病斑多发生在一次枝及二次枝的粗干上,主干及小枝则较少,树干分叉处也易发病.病部多位于枝干向阳面或枝的背上,而枝的背下和背阴面发病较轻.有时也为害果实.每年有春、秋2个发病高峰,发病症状表现为:①枝干溃疡型:初期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稍隆起,皮层组织变松,呈水渍状湿腐,红褐色至暗褐色.  相似文献   

13.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种类 1.晚疫病.可侵染叶、茎及薯块.发病严重时致叶片萎垂卷曲,呈湿腐状,具臭味,或干枯成褐色.块茎受害,在表面形成略凹陷的褐色或紫色病斑,呈湿腐状,干燥时,病斑变硬,成局部于腐.  相似文献   

14.
牛蛙腐皮病的防治安徽农业大学(230036)杨天遐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此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诊断和施药。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黄鳝腐皮病、水霉病、毛细线虫病、肠炎病、发烧病、感冒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1 病原与症状 魔芋黑腐病,又叫腐烂病,属真菌性病害。魔芋在全生育期和贮存期内,都会发生黑腐病。 魔芋的地下块茎和茎秆,均能发生黑腐病。块茎发病部位,初期表皮呈水渍状斑点,而后逐渐变为黑褐色腐烂层,进而向纵横扩展蔓延。发病部位和正常部位有明显界限区别,正常部位表皮干燥,块茎切面为白色。患病的茎秆初发时呈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逐渐扩大成褐色病斑,沿着海绵维管束向上扩展,直至叶脉。随着病斑扩展蔓延,直至基部茎秆发病全部腐烂倒苗。早期发病引起倒苗的会造成绝收,后期有零星生病引起倒苗的也会造成减产。 2 发病条件 2.1 黑腐病的发生是种块带病引起的种块带病,种植后,种芽萌发,病菌侵入维管束而发病。 2.2 气候发病株始见于 7月上旬,但病斑扩大缓慢,随着温度上升 (病菌繁殖最适 24~ 28 ℃ ),空气湿度加大 (相对湿度 80% ),黑腐病才暴发蔓延。 3 防治办法 3.1 农业防治 3.1.1 土地选择魔芋土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中性偏酸 (pH5.5~ 7.0),坐北朝南,保水保肥力强,肥沃的土壤,为创高产打基础。 3.1.2 合理轮作魔芋种植后,要与禾本科、豆科作物或蔬菜进行轮作,以减少或消灭土壤中潜伏的病菌。 3.1.3 密植规格采用双行畦穴栽,种块重 500 g,株距 50 cm,亩种 1 800穴,畦宽 100 cm,沟宽 45 cm,沟深 40 cm,这样便于管理,有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防止黑腐病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17.
柑桔裙腐病又叫脚腐病,有的地方也称为褐腐病.一般发生在柑桔根颈部的皮层,有时黄熟期的果实上也会发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7~8月份,感病的桔树根颈部常会出现不定形的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呈褐色,有酒糟的气味漂溢,并流出胶液.  相似文献   

18.
<正>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或带腐病,近两年来在冀南地区普遍发生,夏秋番茄尤为严重,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主要症状根据症状不同分2种类型,一是褐变型,幼果期开始发病,危害1~2果穗,果面出现局部褐变,凸凹不平,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坏死。横切果实可见维管束呈茶褐色,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症状 脐腐病又称顶腐病或蒂腐病,主要危害果实。被害果于花器残余部及其附近,初现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后迅速扩大。患部组织皱缩,表面凹陷,常伴随弱寄生菌侵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内部果肉也变黑,但仍较坚实,如遭软腐细菌侵染,引起软腐。  相似文献   

20.
甲鱼白底板病,又称白板病,因对其病原、病因不甚明了,暂以其发病的典型症状命名. 甲病白底板病发病较缓,不易控制,传染极快.初期症状不甚明显,一旦严重时,会成批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已成为福建沿海地区养鳖最具威胁的病害之一,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探索,对甲鱼的白底板病诊断与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