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鳅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达8厘米后变为杂食性,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植物和腐殖质等.体长达10厘米以上时,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水温20~23℃时,动、植物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宜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泥鳅池塘高效健康养殖集成技术充分利用版纳州热区资源,按照"做大养殖业、发展热区淡水鱼"目标,大力开发名特优水产品,发展热区生态特色。伴随着人们对泥鳅需求量的激增,野生的泥鳅资源不断减少,大部分的地区开始进行人工泥鳅养殖。1台湾大鳞副的特性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为食。成鳅以摄食植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1999,(4)
利用稻田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余杭市农科所于1998年进行稻田养殖泥鳅试验,4月18日亩放养泥鳅苗50公斤,到当年11月18日收获时,每条泥鳅长达10厘米左右,泥鳅亩产达391.5公斤;早稻亩产为368公斤,晚稻亩产为402公斤,获得了粮食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将泥鳅稻田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活习性泥鳅多生活在淡水或湿润环境中,适应中性或弱酸性的水质或底质。泥鳅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为15~30℃,最适水温24~27℃,当水温低于5~  相似文献   

6.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  相似文献   

7.
泥鳅常栖息于河沼、稻田、沟渠等淡水水域,最适生长水温为25℃左右,当水温降至5℃或升至35℃时潜入底泥中停止活动。泥鳅食性杂,因视觉不发达,靠灵敏的触角和味觉来选择食物,并用马蹄形口吮吸底泥中的有机质。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水产品,也是我国出口创  相似文献   

8.
泥鳅常栖息于河沼、稻田、沟渠等淡水水域,最适生长水温为25℃左右,当水温降至5℃或升至35℃时潜入底泥中停止活动。泥鳅食性杂,因视觉不发达,靠灵敏的触角和味觉来选择食物,并用马蹄形口吮吸底泥中的有机质。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水产品,也是我国出口创  相似文献   

9.
一、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鱼回)属于底栖、杂食性淡水鱼类.对投喂的配合饲料都能摄取,也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摄食方式在体长10厘米以前吞食、滤食方式并用,体长10厘米以上以吞食为主,兼滤食.适宜生长水温0℃~38℃,最适生长温度18℃~34℃.正常生长水域的pH值为6.5~8.9,适应盐度为02‰~8.5‰.  相似文献   

10.
1.田螺的习性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庳殖厦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会被热死.  相似文献   

11.
程玮玮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28-129
该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在18~30℃都能孵化发育,在32℃时致死率达93%,适宜发育温度为24~26℃;真泥鳅的胚胎可耐受水温为1 8~30℃,在32℃时致死率达72%.适宜发育温度为26~28℃.  相似文献   

12.
泥鳅喜栖于水体底层。特别是有丰富动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泥鳅的适应能力很强,它具有肠道辅助呼吸系统,水中缺氧时,它会跃出水面吞吸空气;夏季水温高时,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降低或水体干涸时,能钻入泥中过冬,依靠湿润的环境进行皮肤和肠道呼吸维持生命。泥鳅眼小,视觉差,但其口端的触须发达,对饲料生物敏感,有利  相似文献   

13.
<正> 1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特点 南美白对虾是热带型虾类,能在9℃~40℃水域中存活,适宜水温为23℃~34℃,最适水温为28℃~32℃,对高温的忍受极限达43.5℃,但它的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时摄食活动即受影响,9℃以下时开始死亡。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能在0.5‰~35‰的水域中生  相似文献   

14.
冬季,当水温下降到7~10℃以下时,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就会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在结冰情况下,不冻水层温度为1~4℃左右,这些鱼类基本不摄食,新陈代谢减缓,停止生长.因此,必须注重越冬管理,减少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15.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在我国分布较广,属低层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以各种小型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喜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昆虫幼虫、蚕蛹、蝇蛆等;也摄食小蛙、小鱼、小虾及蝌蚪等。最适生长温度为22~25℃,当水温降到10℃以下或升高到30℃以上时,则停止摄食,钻入洞穴越冬或度夏。网箱养鳝由于投资小、占用水面少,不受水体大小限制,因而养殖效益高,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  相似文献   

16.
肖艳 《新农村》2023,(1):30-31
<正>冬季随着气温的变化,养殖池塘里的水及水中生物也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温水性鱼类当水温7℃~10℃以下时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活动性见低,新陈代谢减缓。深入理解这些特点及影响,对养殖户认识冬季池塘养鱼出现的问题,做好养殖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饵料鱼大小对乌鳢捕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乌鳢口裂形态,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作为饵料鱼,估算了不同规格乌鳢的摄食率,研究了饵料鱼大小对乌鳢捕食的影响.乌鳢口宽(M_w,cm)、口高(M_H,cm)和口面积(M_A,cm~2)与其全长(T_L,cm)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_W=1.65~(e0.0242TL);MH=1.64 ~(e0.022TL);MA=2.12e~(0.0465TL).当水温保持在22~23℃时,4个规格组的乌鳢对泥鳅的摄食率无显著的差别(ANOVA,P>0.05),均值为1.68%.乌鳢对泥鳅的捕食具有明显的大小选择性,乌鳢最喜欢捕食猎物/捕食者大小比为0.25的泥鳅,很少捕食或不捕食猎物/捕食者大小比小于0.06或大于0.45的泥鳅.  相似文献   

18.
黄鳝属底栖鱼类,适应性强,较耐低氧,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沟渠、湖泊的底层泥土中,昼伏夜出,夜间活动觅食.适宜水温在15~28℃,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30℃以上,则停止摄食、潜入洞穴越冬或度夏. 黄鳝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鲜活水陆生昆虫及幼虫;也捕食蝌蚪、幼蛙、小鱼、小虾及贝类;兼食一些植物性饲料,如浮萍,菜属;人工饲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颗料饲料.黄鳝贪食,在夏季活动频繁时,日食量约占体重的1/7.黄鳝耐饥饿,当饵料缺乏时,黄鳝会同类相残.  相似文献   

19.
正一、生物学特性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强,最适生活水温为22~27℃,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即钻入泥中蛰伏。泥鳅属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常摄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植物碎屑等,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泥鳅除了可用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呼吸以及特有的肠道呼吸,所以泥鳅相对容易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0.
石蛙的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石蛙的生存环境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和保温能力,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石蛙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月~6月、8月~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