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综述了梨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梨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侧重介绍了应用于梨树研究的叶片培养法、茎尖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以农杆茼介导法为主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介绍了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等对梨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介绍了影响梨树遗传转化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居世界水果前列。由于西瓜资源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对于一些重要病害缺乏可利用的抗性材料,采用转基因手段有助于创制新种质。转基因技术是生物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验证的重要方法,而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是植物转基因成功与否的2个前提条件。西瓜遗传转化采用的方法有多种,而农杆菌介导法应用最广泛。大量的研究表明,西瓜是被公认比较难于转化的作物,目前为止转化效率低仍然是阻碍西瓜转基因的主要瓶颈。本文分析了西瓜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如西瓜的种子贮存时间、基因型、苗龄、外植体类型、激素组合、培养条件;同时分析了农杆菌介导法影响西瓜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筛选标记基因、农杆菌菌株类型、预培养时间、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共培养时间;探讨了目前西瓜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茎尖培养、胚培养、其他外植体培养等方面对桃的组织培养研究及遗传转化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桃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树莓、黑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树莓和黑莓是悬钩子属(RubusL.)栽培果树的2大类,近年来树莓、黑莓成为国内新兴的重要浆果。综述了两莓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茎尖、叶片、胚和原生质培养及两莓在基因转化方面的成就,分析了基因型、培养基及附加物、培养条件等对两莓组织培养成苗的影响,并对影响两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阐述,最后对两莓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甜瓜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甜瓜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组成、添加物等主要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及甜瓜体细胞胚状体发生途径、单倍体、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现状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甜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梨组织培养为梨优良品种的保存与改良、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梨组织培养研究现状,重点对外植体类型、基础培养基及其添加物、培养条件等因素对梨组织培养的影响进行概述。提出了现阶段梨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梨组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果树中基因枪法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应用于果树遗传转化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和DNA直接导入法。介绍了DNA直接导入法中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原理、类型和基因枪的轰击参数、受体材料、基因型、轰击前后的培养条件等对其遗传转化频率的影响,并系统地概述了基因枪法在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改良果树性状相关基因、启动子及多基因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果树基因枪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果树》2017,(Z1):72-77
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对梨体细胞变异筛选和品种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外植体选择、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3个方面对梨组培快繁体系构建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遗传转化外源基因类型、外植体和菌株选择、培养以及检测方法,指出了现阶段梨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梨砧木及品种改良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矮生桃树性及果实风味的遗传研究马瑞娟俞明亮汤秀莲(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矮生桃新品种选育是桃主要育种目标之一,也是桃树集约化栽培的途径之一。研究其遗传规律,对于正确配置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桃矮生性状的遗...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世界上利用的桃树砧木,数量繁多,类型各异,但主要来源于实生类型。这些实生类型包括野生类型、栽培品种和专门做砧木的选择系。第一类通常来自未经栽培利用的桃树;第二类是供商业性加工利用的品种,该类的遗传一致性比野生类型强,因此对性状表现的预测性较大;第三类为只供桃和油桃砧木采种用的选择系。这些不同类  相似文献   

11.
瓜类蔬菜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瓜类蔬菜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类型,部位与生理状态、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碳源及其他添加物质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瓜类蔬菜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13.
桃树不同生长型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生长型是桃树重要的树体特征,是控制树体大小的遗传因素,与栽培关系密切。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桃树的紧凑型、半矮化型、矮化型、柱型、直立型、短枝型、垂枝型等生长型资源及不同生长型在遗传、形态特征、生理、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紧凑型受单位点显性基因控制,树体开张,分枝角度大,萌芽率及成枝力均高,光透过率较低;半矮化型树体介于普通型和紧凑型之间;矮化型为单基因隐性性状,节间极短,树体矮小,叶片密度大,光透过率低;柱型枝条分枝角度小,冠幅小,叶面积指数大;直立型介于柱型和普通型之间;短枝型能形成较多的短果枝,并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垂枝型枝条披散下垂,枝条弯曲。不同生长型之间在氮素、干物质分配和内源激素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紧凑型、矮化型由于树冠密度大,光透过率低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直立型和柱型因适应了高密度栽培而更受人们的重视。针对目前存在的生长型分类与命名问题,作者认为应首先考虑节间长度,其次为萌芽率、成枝力等,然后考虑的是枝条的分枝角度。  相似文献   

14.
Some traditional peach varieties, originated from the region of Aragón (Spain), were analysed by SSR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characterize 19 clones related to Miraflores variety, with unknown pedigrees, to assess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and to elucidate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s with 10 traditional peach varieties. Twenty SSR primer pairs with high levels of polymorphism, which have been previously developed for peach,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46 alleles were obtained for all the microsatellites studied, ranging from one to six alleles per locus, with a mean value of 2.3 alleles per locus. Fourteen SSRs were polymorphic in the set of varieties studied and permitted to distinguish 16 different genotypes out of the 30 initially studied, although fourteen ‘Miraflores’ clones showed identical gel profiles. The genetic distance matrix was used to construct neighbor joining cluster and to perform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which allowed the arrangement of all the geno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raditional peach varieties, and in particular among ‘Miraflores’ clones are discussed. The obtained results confirm tha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re very useful for these purpose.  相似文献   

15.
以欧美杨107为试材,采用农杆介导法进行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基因+API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探讨了影响欧美杨107的遗传转化的不同因素,初步建立了欧美杨107品种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经PCR检测和虫试效果,证明了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欧美杨107的基因组中,从转基因株系中筛选出生长发育正常并抗虫能力强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16.
桃种质亲缘演化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 RAPD技术对 48个桃品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20个引物共扩增出 16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3条,占50.3%。经聚类分析,48个供试材料共分为五类。其中甘肃桃,山桃,部分古老的以北方蜜桃、硬肉桃为代表的北方品种,以美国油桃为代表的油桃品种,以及以南方水蜜桃为代表的品种各自聚为一类。据此对桃种质的演化及分类地位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传统的古老品种具明显的地域特色,而现代品种间遗传背景相近,地域差异不显著。美国油桃单独聚为一类,可能存在一条古老的进化途径。新疆桃与北方古老品种亲缘关系相近,可能共同起源于硬肉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桃品种资源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展示桃种质资源结果习性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提出其数值分类指标和参照品种,为桃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以386~411份品种资源为试材,研究了与结果习性有关的4个指标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单花芽复花芽比率具有最大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系数达到101%,其次变异系数依次为花叶芽比率37.50%、花芽起始节位32.49%、节间长度12.61%;根据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提出5级数值分级指标和参照品种,其中3级作为中间级;每个性状的每个等级均有2个参照品种,分别为亚洲品种和欧美品种,且尽量选择育种者公知或广泛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温带地区低需冷量桃早期丰产性的生理机制,以不同需冷量桃植株为试材,对其在郑州地区下半年生长季节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长期,低需冷量桃表现出较中、长需冷量种质更高的营养产物积累。分析其营养生长的影响因子认为,光合叶面积与植株营养生长相关性不明显,单叶净光合日总量才是低需冷量种质营养旺盛积累的主要原因,而单叶净光合日总量是植株较低的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较高的10:00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表现。低需冷量桃在温带地区的这些光合特性可能是由它固有的遗传基础和植株对温带地区环境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