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2.
研究匙叶翼首草内生真菌的种群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获得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菌物质。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和3种培养基对匙叶翼首草健康植株的根、花葶、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7种指示菌,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健康匙叶翼首草植株中共分离获得64株内生真菌;同一植株不同组织中的内生真菌数量以根最多,其次为叶,花葶最少;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 4目、6科、14个属,其中青霉孢属为匙叶翼首草内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链格孢属、曲霉孢属、暗双孢属和无孢类群为常见属。平板对峙抑菌试验表明,有11.9%的菌株对所测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3.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生物学性状及发酵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其液体发酵产物中植物激素和酶类,结果显示:推测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分别属于木霉属、曲霉、峡筒串孢霉属、聚孢霉属;从根毛细胞中发现内生菌菌丝,而在其他部位菌丝都以胞外菌丝状态存在;2株内生真菌能够分泌IAA,3株真菌发酵液具有PPO活性,3株真菌发酵液具有POD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先从滇重楼块茎中分离得到98株内生真菌,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8株内生真菌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液初提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株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提取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分别为PPC-25、PPC-43、PPC-78,其他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没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雪松松针中分离纯化得到11株内生真菌。通过平板对峙和抑菌圈法将11株内生真菌分别对10株供试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内生真菌至少对1株供试病原菌存在抑菌活性。内生真菌发酵液抑菌试验结果显示N03菌株对苹果腐烂菌(Cytospora mandshurica)抑制率达到80.56%,N06菌株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率达到80.74%。N03菌株不同天数的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表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与内生真菌的生物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红树植物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11株分属于1目3科7属,其余不产孢的20株暂归属于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采用滤纸片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骨壤内生真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有6株、占18.75%,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的有4株、占12.50%.并首次发现白骨壤内生真菌BZ-21(青霉属)和BG-14(地霉属)发酵液的提取物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酸枣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酸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抑菌活性特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酸枣植物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对从酸枣植株不同部位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筛选,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酸枣体内分离的40株内生真菌中,25株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占分离总数的62.5%。其中,SZJ-2、SZJ-5和SZJ-8菌株对梨黑斑病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在30.6%~70.7%之间,表明所分离的3株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较好,且能产生多类抗菌物质,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弄清油茶内生真菌的种类、分布特点及应用潜能,采集湖北省5个地区不同季节的油茶样品,分离其内生真菌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抑菌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1 612株,经形态学鉴定可归于24属,未产孢的菌株暂归为无孢菌群(66株)。青霉属(Pen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1.09%、19.11%、14.70%。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不同地区而言,黄冈地区油茶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44;就不同组织部位来看,茎中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52;就不同季节而言,秋季油茶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为2.58。总体而言,油茶中内生真菌的菌群较为稳定,地区间及组织部位间样品内生真菌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抑菌性结果显示,在挑选的24株内生真菌中,有1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其中3株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分别属于青霉属、链格孢属、叶点霉属(Phyllosticta),这说明油茶内生真菌的抑菌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传统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从一株蓝果树科植物的根、枝、叶片上分离得到16株内生真菌;通过对峙抑菌试验筛选得到2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编号为G-1、G-4,并对这2株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对发酵液做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此2株内生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参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研磨法和组织块法对我国吉林省5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健康人参植株分别进行了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采用菌体初筛和发酵液复筛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对6种人参主要病害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结果显示:在人参根、茎、叶不同器官中共分离获得152株内生细菌和46株内生真菌,初筛后得到对2种以上病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16株,内生真菌3株,复筛后对4种以上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2株,内生真菌1株,还发现了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3株.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北柴胡植株内生真菌组织分布特点,探索具有拮抗活性和促生活性内生真菌资源,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北柴胡植株根、茎、叶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鉴定,通过活性测试,包括体外抑菌活性、产真菌细胞壁降解酶能力、分泌IAA能力、固氮活性、解钾活性、溶磷活性、产铁载体能力,筛选具有生防与促生作用的北柴胡内生真菌。结果表明,北柴胡内生真菌在茎中的分离率(84.14%)、多样性指数(1.31)最高,青霉菌属(Penicillium)与生赤壳属(Bionectria)为根、叶内生真菌优势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茎内生真菌优势属。在54株测试菌株中,BCS-428[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高,BCS-591[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及BCS-500[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具有较高的IAA分泌能力,分泌量分别为59.55 mg/L和76.16 mg/L。BCR-513[嗜松篮状菌(Talaromyces pinophilus)]具有较强的解钾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青钱柳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挖掘植物内生真菌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青钱柳的枝、皮、叶、根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马丁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同时提取其发酵产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显色试验和薄层层析试验筛选出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试验共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对分离得到的青钱柳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其分别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青钱柳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不同,其中根部分布的内生真菌从数量和种属上都占优势;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少、数量多,而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较多、菌株较少;抑菌试验共得到13株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青霉属和链格孢属;并且筛选出7株菌株(PP03、PY01、PG11、PZ06、PY12、PP12和PP06)具有稳定的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蒲公英中筛选对禽类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对分离得到内生真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药用植物蒲公英的根和叶中分离得到3株内生真菌,分别记为PG1、PG2和PG4。初步鉴定PG1属于镰孢霉属,PG2和PG4属于卵形孢霉属。它们的发酵产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对沙门氏菌无抑制作用。其中,PG1的发酵液与PG2菌丝体丙酮提取液抑菌效果与2种常用禽用抗生素抑菌效果相当。[结论]蒲公英内生真菌在禽类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珊瑚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和分子鉴定法对珊瑚菜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为指示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珊瑚菜内生真菌68株,其中,22个菌株具有抑菌活性,占内生真菌总数的32.35%,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大肠杆菌(6株)和白色假丝酵母菌(3株)具有抑制作用。经分子鉴定,此22株真菌分属5目7科8属11种。珊瑚菜植物中存在多种抑菌活性内生真菌,为新型抑菌活性物质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陆伟东  田雪莲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04-21705,21799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6.
猫儿屎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猫儿屎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其茎、叶、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鉴定;采用滤纸片法测定猫儿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从猫儿屎的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出91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6目7科15属;曲霉属为优势种属,占总量的32%;91株内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菌种DS37、DS58、DL06和DL14的抑菌活性较强.结果表明,猫儿屎内生真菌种类具有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薏苡种仁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禾本科黍亚科蜀黍族薏苡种仁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菌饼法筛选其抗菌活性。通过5.8 S ITS 分子系统学鉴定菌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鉴定菌种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次的生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23株薏苡种仁内生真菌,其中,有弯孢霉属、链格孢属、砖孢属、茎点霉属、灰软盘菌属、稻黑孢属、玉蜀黍赤霉属、曲霉属及其他真菌。57%的菌株至少对测试菌株中的1种具有抗菌活性,且 GZR19号菌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鉴定为1种茎点霉(Phoma sp .),其发酵液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主要有4种物质含量较高,其中可能存在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夹竹桃的内生真菌,对1株分离自夹竹桃茎部链格孢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再经过重结晶纯化,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这5个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和DPPH自由基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次黄嘌呤(1)、腺嘌呤(2)、尿囊素(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核苷(5)。其中,化合物1、3、4、5为首次从链格孢属真菌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尿囊素)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腺嘌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夹竹桃链格孢属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叶静  龙菊  邬贤芳  何映霞 《吉林农业》2011,(5):140+144-140,144
从月腺大戟的根、茎、叶中分离出内生菌41株,细菌18株、真菌23株。7株供试菌用滤纸片法分别对内生菌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月腺大戟内生菌对7种供试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其中YJX1、YJX6和YJZ15对供试菌具有普遍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交让木中的内生真菌,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先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分离纯化交让木的内生真菌,然后依据《微生物分类学》和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其内生真菌,最后用牛津杯法对内生真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从交让木的茎和叶组织部位分离得到8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半知亚菌门得丝核菌属1种,头孢霉属2种,木霉属1种,青霉属2种,及接合菌纲的毛霉属1种,根霉属1种。其中JR0203菌株代谢产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交让木内生真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