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不同饲料对稚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鹏飞  伍莉 《淡水渔业》1995,25(6):15-16
本试验分人工配合饲料、鲜鱼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和鲜鱼混合三个饲料试验组,对当年稚鳖在29±1℃水温条件下进行生长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养殖60天,以投喂鲜鱼肉组稚鳖生长最快,增重倍数达14.22;人工配合饲料加鲜鱼肉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为2.35,养殖一公斤鳖的饲料成本仅为8.47元;取得了稚鳖日增重0.3—0.79克/只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贵谭 《水利渔业》2004,24(1):54-55
用蛋白质梯度法,以白鱼粉为蛋白源,对稚鳖蛋白质需求进行测定。试验期间水温28 3℃,420只稚鳖平均体重(11 23±0 93)g,分成7个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60d。结果表明,蛋白质质量分数50 91%、54 81%生长较好,稚鳖饲料粗蛋白适宜质量分数应为49 52%。  相似文献   

3.
选用初始质量为(10.29±0.70) 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g/kg)和低聚木糖分别为:对照组(0,0)、I组(1,100)、Ⅱ组(1,200)、Ⅲ组(2,100)和Ⅳ组(2,200).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投喂3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Ⅱ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各试验组肠道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固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Ⅱ组和Ⅲ组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除饲料Ⅳ组外,其余试验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饲料I组、Ⅱ组和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量为 1 g/kg,低聚木糖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1%、2%、4%和8%的喷雾干燥血粉,替代部分白鱼粉,研究其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的影响.经过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5种饲料对中华鳖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中喷雾干燥血粉含量的增加,中华鳖稚鳖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且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中华鳘稚鳖饲料可以添加4%左右的喷雾干燥血粉.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AP301蛋白饲料对稚幼鳖的促生长效果,进行了两组实验,稚鳖经65d饲养,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37.4%,饲料利用率提高39%;幼鳖经77d饲养,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19.55%,饲料利用率提高17.2%。实验结果显示AP301可以替代白鱼粉,其添加量可占到饲料总量的10%。  相似文献   

6.
周运和 《内陆水产》2005,30(8):29-30
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水泥池中,用2种饲料(鸡鸭肝脏+鱼肉;配合饲料)饲养山瑞鳖210 d,结果表明:使用“鸡鸭肝脏+鱼肉”养殖山瑞鳖与使用配合饲料相比,生长速度前者为3.4 g/只·d,后者为3.3g/ 只·d,前者稍好于后者;成活率(均为98%)二者没有显著差异;饵料系数前者为4.2,后者为3.1;从养殖成本和效益来看,前者比后者成本低,效益高。  相似文献   

7.
从亲鳖的选育、雌雄的配比、温度、湿度及水化因子进行人工控制,对鳖进行规模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每只雌鳖产卵45只以上,受精率90%以上,孵化率87%以上,稚鳖成活率99%以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鳖(Trionyx sinensis)的产卵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7月为产卵盛期。鳖卵的自然孵化期为70天左右,因此部分稚鳖越冬前的生长时期短,影响越冬成活率,特别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孵出的稚鳖,体重3.5克左右,即进入冬眠  相似文献   

9.
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对鳖的促生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多种维生素按不同配方制成4种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分别以0.5%的添加量掺入基础饲料中,制成4种试验饲料;用试验饲料饲喂幼鳖25天,观察促生长效果,试验分两期进行,经筛选及重复试验,结果显示,多维3号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具有显著的促生长功效,投喂多维3号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幼鳖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29.29%,饲料系数降低19.38%。  相似文献   

10.
有关光照对中华鳖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国内外报道很少。鞠波等[1]利用特制白铁皮盒作培育容器进行了补充光照对其稚鳖培养的试验,结论是补充光照组与黑暗组的稚鳖成活率、生长率和饲料系数近似。本试验用单光源和复光源在温室条件下对其幼鳖进行照射试验,确定人工光照对幼鳖的生长诸指标的影响,进而为温室稚幼鳖生长所需的补充光照条件提供依据。收稿日期:1998-08-2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96-06-05)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温室结构 温室棚架为圆钢架,呈拱形,其上下铺设2层塑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发酵饲料配伍配合饲料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机能和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制备了5组饲料:对照组以幼蟹配合饲料为基础饲料(F0),各实验组在配合饲料基础上额外添加日投喂量5%、10%、15%和20%发酵饲料,并依次命名为F5、F10、F15和F20。150只均重无显著差异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蟹,分别饲喂对应组饲料,每天饱食投喂1次,养殖周期59 d。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淋巴和肝胰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蛋白代谢酶活性。结果发现,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后,各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额外投喂发酵饲料量的增加,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F5、F10和F15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饲料额外投喂量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额外添加日投喂量20%比例以下的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肝胰腺中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研究表明,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还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蛋白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平均初始体重为15.05±0.04g的星斑川鲽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0.4%、0.8%、1.2%、1.6%和2.0%乳制品-酵母益生元的试验饲料,实验期56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乳制品-酵母益生元可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DFI)、蛋白质效率(PER)及肥满度(CF)(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但对星斑川鲽幼鱼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2)饲料中添加乳制品-酵母益生元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本研究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乳制品-酵母益生元可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星斑川鲽幼鱼饲料中乳制品-酵母益生元的适宜添加量为1.3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在水温7.4~11.3℃的流水池养殖条件下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 masou)幼鱼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其生长指标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设计了5组蛋白质水平为40.40%、44.84%、50.16%、54.82%和59.03%的养殖试验,养殖期为150d。试验过程中进行了水质化学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高,总氮、氨氮、亚硝酸盐氮有升高的趋势,40.40%组与44.84%、50.16%、54.82%及59.03%组总氮具统计学意义差异;59.03%组与其余4组氨氮、亚硝酸盐氮具统计学意义差异;40.40%、44.84%、50.16%、54.82%4组间总磷、硫化物和COD无统计学意义差异,59.03%组与上述4组间总磷、硫化物和COD均具统计学意义差异。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蛋白质水平升高,40.40%、44.84%、50.16%组间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54.82%、59.03%组间终末体质量显著降低;50.16%试验组与其余4组特定生长率具统计学意义差异。各试验组随蛋白质水平升高,饲料系数有下降的趋势,40.40%、44.84%组的饲料系数是2.02、1.98,显著高于50.16%、54.82%、59.03%试验组,饲料蛋白质含量从40.40%增加到59.03%,饲料系数有逐渐降低趋势。通过生长指标和折线模型计算马苏大麻哈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50.78%。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5) N_(7.76)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各藻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体比和肌肉脂肪含量。当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100%鱼油,鱼体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全鱼油组。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相似。相对于全鱼油组,亚麻籽油替代组肌肉和肝脏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升高,而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大菱鲆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水平应低于66.7%,且大菱鲆饲料中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需大于0.8%。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低分子水解鱼蛋白设计了4组等氮等能的高植物蛋白饲料,研究不同水平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4.16±0.01)g]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IR)表达的影响.水解鱼蛋白分别替代总蛋白的5%(UF-5)、10%(UF-10)、20%(UF-20)的鱼粉,无添加FPH组为对照组(UF-0),用这4种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84 d,结果显示,UF-0、UF-5和UF-1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UF-20组(P<0.05);UF-0、UF-5组的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显著高于UF-10、UF-20组(P<0.05);UF-0、UF-5和UF-10三组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UF-20组(P<0.05);UF-5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IGF-IR mRNA的表达随着水解鱼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且UF-20组与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适当添加低水平水解鱼蛋白(UF-5)可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及促进肌肉必需氨基酸的积累;高水平添加低分子水解鱼蛋白(UF-20)会抑制其生长及饲料利用等;低分子水解鱼蛋白可提高大菱鲆肝脏中IGF-IR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7.
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sis)稚鳖(平均体重4.47g)进行了6种饥饿处理:饥饿0(C)、3(T1)、6(T2)、9(T3)、12(T4)和15d(T5),然后饱食处理,实验持续28d。结果显示T1组与C组试验末体质量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其它饥饿处理组;摄食期的摄食率随饥饿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T1组饵料系数与C组相近;T1组特定生长率最高,各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表明:经过饥饿3d后恢复摄食的稚鳖可达到完全补偿,且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用大豆浓缩蛋白(SPC)替代鱼粉饲喂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以探究其对幼鱼生长、肠道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50±0.04) g的大黄鱼幼鱼, SPC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 (SPC0, 对照组)、25% (SPC25)、50% (SPC50)、75% (SPC75)和100% (SPC100), 制作成5种等氮(粗蛋白水平为45%)等脂(粗脂肪水平为10%)的实验饲料, 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 与SPC0(对照组)相比, 幼鱼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饲料系数受各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学显示, 各处理组幼鱼肠道的后肠黏膜厚度、皱襞高度、固有层宽度和杯状细胞个数差异性不显著(P>0.05)。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 SPC0 (TC: 对照组)、SPC25 (TB: 生长相对最佳组) 和SPC100 (TW: 生长相对最差组)的Chao1、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和覆盖率(good coverage)差异不显著(P>0.05); TC、TB和TW组幼鱼肠道细菌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在属水平占绝对优势。根据属水平的菌属差异结果发现幼鱼的生长受细菌微生物的组成的影响: 与TC组相比, TB组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r)和伦黑墨氏菌属(Rheinheimera)的物种丰度显著降低(P<0.05); 与TC组相比较, TW组红杆菌属(Rhodobacter)的物种丰度显著降低(P<0.05),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物种丰度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 大黄鱼幼鱼的生长、肠道结构及肠道优势菌群不会因为鱼粉完全被大豆浓缩蛋白替代而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饲料中添加鱼油、茶籽油、亚麻籽油以及碘酸钾对中华鳖()稚鳖生长和脂类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4种油脂含量为10%的饲料,分别为鱼油料(FO,对照组)、鱼油+碘酸钾料(FO+PI,碘酸钾添加量为75 mg/kg)、茶籽油料(TO)和亚麻籽油料(LO),饲喂初重为(5.06±0.05)g的中华鳖66 d。FO+PI组和LO组中华鳖稚鳖的存活率显著低于FO组(<0.05)。各组中华鳖稚鳖血浆中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无显著差异(ACACA)的表达水平,上调了中华鳖-499的表达水平(-23b的表达水平(<0.05)。FO+PI组和TO组的稚鳖肝脏细胞内脂滴空泡较少,同时TO显著影响了肠道组织的黏膜褶。结论认为,相比于鱼油组,在饲料中添加10%茶籽油、亚麻籽油和添加75 mg/kg碘酸钾不会引起稚鳖生长差异,但是亚麻籽油和碘酸钾降低了稚鳖的存活率,茶籽油和碘酸钾影响肝脏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20.
芽孢杆菌(Bacillus)有氧发酵豆粕的肽类和活菌等含量丰富,为研究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的养殖效果,配制鱼粉含量为50%的大口黑鲈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用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实验饲料进饲养实验。实验共分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初始体重为(19.83±0.33) g]。采用表观饱食投喂饲养75 d。结果显示,20%和30%实验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饲料效率、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0%的替代组增重率及饲料效率皆出现最大值;各实验组之间肥满度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替代组脏体比出现下降的趋势,且当替代量超过3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组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10%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替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肠道组织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40%组前肠肠绒毛密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前肠绒毛高度和宽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组中肠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0%和40%组中肠绒毛密度和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的后肠肠壁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30%组绒毛高度和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芽孢杆菌有氧发酵豆粕替代20%的鱼粉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体质,对其肠道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