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是我国扇贝养殖的三大品种之一,以其闭壳肌肥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和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单位欢迎。但是,海湾扇贝近年来养殖疾病频发,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良种培育工作的滞后,为此,中国海洋大学和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经连续4代选育,育成黑褐壳色的高产、抗逆扇贝新品种——海湾扇贝"海益丰12"(品种登记号:GS-01-006-2016)。  相似文献   

2.
《现代渔业信息》2009,(8):31-31
为了解决北方沿海扇贝养殖种质退化严重的问题,山东省青岛农业大学一课题组将来自南太平洋的优良扇贝品种紫扇贝引入青岛,与本土海湾扇贝“结婚”,首次在国内培育出紫扇贝及其与海湾扇贝的杂交品种。明年,“混血扇贝”有望走上百姓餐桌。  相似文献   

3.
龙须菜与海湾扇贝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3年从福建宁德引进大型藻类龙须菜,与海湾扇贝进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试验与示范。在海湾扇贝与龙须菜综合养殖模式下,海湾扇贝适宜养殖密度为22.5~25个/m~2,笼内密度45~50个/层,每hm~2套养龙须菜1 800绳,平均增产龙须菜9 000kg/hm~2,海湾扇贝比对照模式增加1 020kg/hm~2,单产增加了17.35%,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起信  王大建 《海洋渔业》1988,10(6):278-278
<正> 山东省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承担的“海湾扇贝大水体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研究课题于1988年7月27日在俚岛镇通过技术鉴定。近年来,荣成县发展海湾扇贝养殖生产的速度较快,筏养规模越来越大,单凭小水体人工育苗远不能满足规模性养成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海湾扇贝养殖苗种的需求,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1988年成功地摸索出海湾扇贝大水体育  相似文献   

5.
中科红扇贝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入红壳色海湾扇贝,通过定向选育,成功培育出的红壳色中科红扇贝新品种。经山东试养,与原先养殖的海湾扇贝相比,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肉柱大、效益高、适温性广等优势。为了探索中科红扇贝是否适合东海混水区的养殖,我们特引进了该新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为东海混水区浅海养殖增添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蓬莱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莱市1997年水产品总产量突破32万吨,被农业部授予“全国菜篮子产品(水产品)生产先进市”的荣誉称号。近年来,蓬莱市从结构调整入手,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改善养植结构,加速品种更新换代,促使海洋水产养殖逐步向多元化、精品化方向转变。首先,更新传统当家品种。重点抓好伟孔扇贝品种提纯复壮,引进墨西哥湾贝、朝鲜林孔扇贝等名优品种杂交育苗;海带更换了抗病能力强、产量高、效益好的烟杂一号。同时,大力推行核架高区搬迁,贝藻间养轮养多水层立体综合养殖等科学养殖方法,不断改善海区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市传统养殖效益较更新品…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具有适应性强、生活习性广、生长快、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为了开发我国的辽阔海域,1982年经中国科学院海水研究所的引进,目前已迅速在我国的北方沿海“安家落户”,成为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根据长海县几年的养殖实践,我们总结了海湾扇贝养成的五大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 ( Argopecten irradians)原产于北美的大西洋沿岸 ,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是扇贝科优良的养殖品种之一。1 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将其引入 ,1 983年育苗取得成功 ,1 985年开始推广 ,目前已成为中国近海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 [1] ,其人工育苗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推广。本文归纳了几种理化因子对海湾扇贝育苗的影响。一、温度温度是影响海湾扇贝受精、胚胎和早期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1 .温度对亲贝性腺发育的影响Orton[2 ]认为 ,影响生殖最重要的外界因子是温度 ,海湾扇贝的性腺发育与水温有关。关于温度对海…  相似文献   

9.
祖国各地     
《水产科技情报》2006,33(1):42-43
”中科红”海湾扇贝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范课题组培育成功的,先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推广并获得成功。今年11月24日和27日,又有两批移植湛江市中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试养,目前长势良好,标志着”中科红”海湾扇贝南移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古雷湾系在东山湾的组成部分,位于古雷半岛的西侧。该海湾水域面积计1.5万多公顷,可养面积1万多公顷,已养面积0.5万多公顷。自70年代末期,就开始开发利用该海湾的优越自然资源,发展华贵柿子L扇贝养殖。截止1998年,已发展华贵林孔扇贝养殖面积55.93公顷;海带480公顷;牡领吊养1143公顷;羊栖菜3433公顷;底播江瑶67多公顷;海水网箱养鱼和鲍鱼吊养计3000多箱等较为名贵的水产养殖品种,年均水产总产量10万吨,创产值3亿多元。经过十几年的耕耘,古雷湾的“海上田园”的养殖模式初具规模。为了追迹1998年古雷湾…  相似文献   

11.
<正> 莱州市1995年浅海海湾扇贝养殖约1400hm~2。从10月25日开始,扇贝收获已全面铺开。从收获和加工的现场了解的情况看,今年扇贝养殖出现了“三高一低”的局面:“三高”即产量高、出柱率高、价格高;“一低”是费用低。今年产量约52500~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莱州市认真实施“海上莱州”发展战略,水产养殖已成为本市经济的一大支柱,1993年全市海湾扇贝养殖异军突起,养殖面积达1066hm~2,形成了全市人民闹海潮的养殖热。在蜂涌而上的热浪中,还需冷静下来多一番思考。莱州湾浅海及滩涂的开发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 统筹规划科学调控 本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注重效益的原则,分地段对养殖的布局、品种及面积进行统一规划。2 注重科技强化管理 应进一步完善水产养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这种贝类具有生长快、养成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当年养殖当年收获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浅海海湾扇贝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山东、辽宁已大面积养殖。由于我县地处平原沿海、泥沙海岸、半清水半泥沙海域,前几年几经小面积养殖,一直没开展起来。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对海湾扇贝养殖技术的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本海区的大面积养殖技  相似文献   

14.
扇贝为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软体动物,向与海参、鲍鱼齐名,列为海味珍品。我国过去所养殖的栉孔扇贝,生长缓慢,养殖周期较长,即使在深圳附近海区也需15~16个月的时间,因而成本高,效益低。为加速我国南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为经济特区增添新的出口品种,我们于1986年3月底自山东省青岛市移植原产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养在宝安县大鹏区东山珍珠养殖场前海区内,  相似文献   

15.
正墨西哥湾扇贝在水温10~31℃之间可正常生长,养殖周期短,出肉率高,北部湾引进养殖已有多年。但随着种质退化,有必要进行选育与养殖试验。2014年,我们从广东引进了墨西哥湾扇贝大壳高选育系F3代与墨西哥湾扇贝普通品种,在广西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条件白龙珍珠湾位于广西防城港市,是一个漏斗状的海湾,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避开河北地区褐潮暴发与海湾扇贝养殖时间的重叠,为海湾扇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对海湾扇贝进行晚苗培育(4月初种贝入室,以下称晚苗)及池塘底播和筏式养殖实验。结果显示,池塘底播海湾扇贝晚苗培育的稚贝(壳长5.0–6.1 mm),经过139 d 的养殖,收获时平均壳长达59.7 mm,扇贝柱5.2 g。2012年筏式养殖海湾扇贝晚苗,收获时平均湿质量、鲜贝柱重和出贝柱率分别为28.7 g、3.8 g 和13.8%。2013年,晚苗收获时平均壳高、湿质量、鲜贝柱重和出贝柱率分别为50.3 mm、24.4 g、3.1 g 和12.7%。按1000 m3育苗水体计算,海湾扇贝晚苗培育可以节省燃煤45.5 t,节约成本6.75万元,养殖晚苗可以降低养殖成本11.6%。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晚苗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规避褐潮暴发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和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18.
河北扇贝养殖区污损生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1819)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海湾扇贝属,原产于美国太平洋沿岸。其闭壳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谷氨酸含量高,味道十分鲜美,用其闭壳肌制成的干品,是海味中的珍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河北省扇贝养殖主要集中在昌黎县沿海,到2002年已经发展到2万hm2,年产量超过10.6万t,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52.7%,在我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污损生物(fouling organisms)是生活于水中岩石及船底等设施表面的一类动植物的总称。这些生物大量生存于扇贝养殖设施上,其多数种类是有害的,主要表现在与扇贝争夺饵料、空间、堵塞养殖笼,制约了海湾扇贝的持续健康养殖,为查清污损生物对海湾扇贝养殖的影响,2005年夏季与秋季两次对扇贝养殖筏、养殖笼与养殖球上取样,对污损生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1种类组成两次调查采集的污损生物共30种,隶属12个门类,见表1。在所有样品中,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最多,各为5种,各占生物种类总数的16.7%;其次是藻类(绿藻门3种,红藻门1种)4种,占13.3%;多孔动物、苔藓类各3种,分别占10%;腔肠类、...  相似文献   

19.
海湾扇贝保苗及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湾扇贝是美国大西洋沿岸海湾扇贝的一个品种,1982年被引进到我国养殖。海湾扇贝的显著优点是;适温性广。在水温10~31℃之间可正常生长,最佳生长温度为24~28℃。生长快,养成周期短。一般只需要5~6个月。产量高,出肉率和肉柱高。亩产一般在6000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10000斤,每斤带壳的扇贝可加工出贝柱0.12斤。肉味鲜美,肉质细嫩。产出快,利润高。养殖一亩海湾扇贝,约需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一次性投资12000元左右。每亩收益为15000元左右。养殖技术容易掌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广场     
“河北扇贝养殖区环境调查评估及健康养殖模式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2006年7月21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河北省科技厅项目“河北扇贝养殖区环境调查评估及健康养殖模式研究”[编号:04220502]进行了鉴定。该项目自2004年1月开始实施,首次在河北海湾扇贝养殖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文、物理、水化学、浮游生物、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底栖生物、鱼类、污染源等综合环境的调查,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河北扇贝养殖区海湾扇贝养殖容量评估,同时进行了健康养殖模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于河北的扇贝健康养殖模式。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对河北海湾扇贝的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实施必将改善我省海湾扇贝的养殖状况,增加渔民的养殖收入,极大地促进我省海湾扇贝的健康发展。(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孙桂清)“金乌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由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主持的“金乌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2006年6月15日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为河北省水产局指令性计划项目,课题编号:冀渔科200601,起止年限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2006年主要进行了孵化试验及幼体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