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探讨水体铜(Cu)和镉(Cd)污染对草鱼免疫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在不同时间(2、4、6、8 d)及不同质量浓度的Cu2+(0.10、0.20、0.40、0.60、0.80 mg/L)和Cd2+(0.05、0.10、0.20、0.30、0.40 mg/L)暴露下,草鱼肾脏中3种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和长时间的Cu2+暴露(0.60、0.80 mg/L, 8 d)和Cd2+暴露(0.20、0.30、0.40 mg/L, 8 d)下,草鱼肾脏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在0.80 mg/L Cu2+,0.30、0.40 mg/L Cd2+暴露下的草鱼肾脏中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表达量,以及在0.60、0.80 mg/L Cu2+暴露下的草鱼肾脏中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表达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第8 d时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第2 d时(P<0.05)。本研究揭示了高质量浓度和长时间的Cu2+、Cd2+暴露会使草鱼肾脏产生炎症反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重金属对鱼类的免疫毒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Zymosan 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进行体外刺激,用NBT还原法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产生O2^-的过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在经刺激诱导的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和O2^-的产生;不同浓度的Zymosan A对血细胞产生O2^-的影响不同。Zymosan A在0.25-1.0mg/ml对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产生O2^-的量也增加,但当Zymosan A质量浓度继续增加到1.5和2.0mg/mL时,产生O2^-的量反而下降。用同一浓度的Zymosan A对不同密度血细胞进行刺激产生O2^-的强度也不同,随着密度的增加,血细胞产生O2^-的量增加。SOD、NEM和碘代乙酰胺(Iodoacetamide)对血细胞吞噬过程中O2^-的产生有抑制作用;Hg^2 、Cr^3 、Pb^2 、Cu^2 和Zn^2 5种重金属离子也能抑制血细胞产生O2^-;不同个体的中国对虾血细胞产生O2^-的能力不同。NBT还原法测定中国对虾血细胞吞噬时产生的O2^-可以作为检测对虾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灭活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过程,为预防鰤诺卡氏菌病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口黑鲈平均体长(10±2)cm、平均体重(30±2)g,鰤诺卡氏菌从患病大口黑鲈身上分离鉴定获得。600尾大口黑鲈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00尾,免疫组通过腹腔注射菌浓度为1.0×109CFU/mL的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0.5 mL/尾,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后的第1、7、14、21、28和35天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细胞数量、吞噬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非特异性指标。免疫接种第35天后进行攻毒试验,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均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4.49±0.23)×106个/mm3和(3.88±0.24)×103个/mm3;免疫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虾类血细胞总数(THC)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优化,为虾类血细胞学研究提供快捷、准确的测定方法。2012年7-9月,应用SYBR Green I作为荧光染料标记完整血细胞,设置3个不同染料浓度(1×、10×和100×),测定不同孵育时间下染色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染料终浓度为10×时染色效果最佳,其最佳孵育时间为60 min;应用建立的FCM方法和显微计数方法测定10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THC,平均值分别为(16.68±1.57)×106个/m L和(15.09±1.76)×106个/m L,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极显著(R2=0.8064,P<0.01)。凡纳滨对虾经不同浓度(0.5 mg/L和5.0 mg/L)的Cd2+胁迫,利用建立的FCM方法测定Cd2+胁迫下对虾THC的变化。结果显示,0.5 mg/L和5.0 mg/L Cd2+胁迫下,对虾THC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胁迫48 h时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78.7%和64.7%,可见Cd2+胁迫对虾类血细胞产生毒性,抑制了血细胞活性,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虾类的血细胞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虾血细胞为阴性对照,α-羰基氰化氯苯腙处理的虾血细胞为阳性对照,建立以JC-1为荧光标记的测定虾类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流式细胞术方法.将凡纳滨对虾离体血细胞经不同浓度Cd2+ (10-9~10-3 mol/L)处理6h后,应用该方法测定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显示10-4 mol/L和10-3 mol/L Cd2+导致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表明该浓度的Cd2+会破坏虾血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JC-1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适用于虾类血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精子生物学特性及环境因子对其精子活力的影响,提高精子活力,本研究对其精液pH、渗透压、精子密度、精子运动参数进行测定,对精子的结构进行观察,同时设定pH、葡萄糖和离子(NaCl、KCl、CaCl2)浓度梯度,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精子由头部、颈部和尾部组成,无顶体,有侧鳍。大鳍鳠平均精子密度为2.50×109个/mL,精液pH为7.0~7.2,精浆渗透压为(634.16±6.66) kPa。精浆中离子成分以Na+含量最高,其次是K+,之后依次为Mg2+、Ca2+、Fe3+、Zn2+,未检测出Cu2+。精浆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69239.21μmol/L,其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低。大鳍鳠精子经去离子水激活后,运动率、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分别为(48.61±14.85)%、(34.0...  相似文献   

7.
Cu2+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来源广、易残留、易食物链富集等特点,是海洋贝类养殖业潜在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查明江苏文蛤自然群体及红壳色选育系对重金属Cu2+耐受能力,设置不同质量浓度Cu2+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和自然群体进行胁迫试验,研究Cu2+对文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在相同质量浓度Cu2+条件下,红壳色选育系与自然群体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Cu2+质量浓度增大,两组文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共同表现出相应质量浓度—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呈线性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呈先抑制后诱导的趋势,两种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P<0.05)。(3)Cu/Zn-SOD基因表达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一致,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4)红壳色选育系响应Cu2+抗氧化性要优于自然群体。本试验结果将对文蛤抗逆性选育及新品种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潘鲁青  谢鹏  岳峰  孙晓华 《水产学报》2010,34(5):726-732
研究了脂多糖(LPS)、多巴胺(DA)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吞噬、胞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LPS、DA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和胞吐酚氧化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LPS、DA与血细胞孵育30min后,高浓度(1~10mg/L或μmol/L)处理组对虾血细胞数量均随作用浓度增大而明显下降,胞吐酚氧化酶活力则显著升高,LPS处理组对虾血细胞吞噬率显著升高,而DA处理组对虾血细胞吞噬率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在LPS作用下,分别加入蛋白激酶C(PKC)、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chelerythrine、genistein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吞噬和胞吐作用均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剂对吞噬的抑制效果为genistein>chelerythrine,对胞吐的抑制效果则为chelerythrine>genistein;在DA作用下,加入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后,血细胞吞噬作用得到增强,但对胞吐作用无明显影响,chelerythrine、genistein均抑制对虾血细胞的胞吐作用,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为chelerythrine>genistein,两种抑制剂对吞噬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在水温(16±0.3)℃下,将体质量(17.18±2.23)g的1龄青海湖裸鲤放在(500 mm×300 mm×445 mm)水族箱中,用CuSO4·5H2O配制成10 mg/L母液,使Cu2+浓度为0.000 4 mg/L、0.002 mg/L、0.01 mg/L;用Pb(NO3)2配制成50 mg/L母液,使Pb2+浓度为0.002 mg/L、0.01 mg/L、0.05 mg/L;Cu2++Pb2+浓度为(0.000 4+0.002)mg/L、(0.002+0.01)mg/L、(0.01+0.05)mg/L下处理6 h、12 h、24 h和48 h后,测定鳃、肝脏和肾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0.
镉对凡纳滨对虾离体血细胞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进行离体镉离子应激,Cd2+浓度为10-3-10-9M,在应激6h后取样,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细胞的活性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显示,当Cd2+浓度为10-5M时,血细胞的ROS含量显著升高;当Cd2+浓度为10-3和10-4M时,血细胞的死亡率和ROS含量均显著上升。这些结果表明Cd2+的细胞毒性作用与其浓度相关,Cd2+浓度达到10-5M时即可诱导血细胞ROS的产生,但当Cd2+浓度达到10-4M及以上时,被诱导产生的ROS对细胞造成氧化伤害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28.0~29.0℃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Cd^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2.5169、1.3378、1.0445、0.95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5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0.0560、0.0333、0.0246、0.022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227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毒性作用强于Cd^2+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3种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继续升高,抑食金球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选取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综合效应。试验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程度为铁>铜>锰。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最大的组合为62 500μg/L铁离子、1μg/L铜离子和5μg/L锰离子,但铜离子和锰离子所对应的细胞密度的■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与3种重金属离子吸收量的相关性得出,铁离子与上述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577和0.870;铜离子和锰离子吸收量与上述3个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因此,铁离子是影响抑食金球藻生长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拟柱胞藻对水体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华蓝藻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是否具有重金属富集能力,采用拟柱胞藻干藻粉开展了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实验。将硫酸铜、铬酸钾、乙酸铅、硝酸银、氯化钴、氯化镍,氯化汞7种试剂用双纯水配制成分别含Cu~(2+)、Cr~(6+)、Pb~(2+)、Ag~+、Co~(2+)、Ni~(2+)、Hg~(2+)为50 mg/L的重金属溶液,调pH为5.5,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检测藻粉2 h、4 h、8 h、12 h及24 h吸附重金属的情况,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较分析藻粉吸附前与最终吸附24 h后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25℃、pH 5.5、重金属离子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拟柱胞藻干藻粉对7种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作用,吸附效果最明显的时间为2 h(Cr6+除外),吸附最强的重金属为Pb~(2+),吸附率高达86.30%,吸附量22.23 mg/g(吸附2 h时),7种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以2 h吸附率衡量)依次为:Pb~(2+)(86.30%)Hg~(2+)(68.23%)Ag~+(67.82%)Cu~(2+)(67.75%)Ni~(2+)(55.18%)Co~(2+)(34.05%)Cr~(6+)(2.2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羟基和羧基可能是拟柱胞藻吸附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官能团。研究认为拟柱胞藻能够快速有效地吸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尤其是Pb~(2+)、Hg~(2+)、Ag~+、Cu~(2+))引起的水环境污染,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重金属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取罗氏沼虾血淋巴,离体状态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9)~10~(-3) mol/L)的Cd~(2+)、Hg~(2+)、Cu~(2+)和Zn~(2+)环境中6 h,设置不添加重金属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性和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10~(-9)~10~(-6) mol/L的Cd~(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d~(2+)浓度达到10~(-5) mol/L时,酯酶活力受到了显著的抑制,Cd~(2+)浓度达到10~(-4)和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6) mol/L的Hg~(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Hg~(2+)浓度为10~(-5)~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Cu~(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u~(2+)浓度为10~(-4)~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Zn~(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Zn~(2+)浓度为10~(-4) mol/L时,酯酶活力显著下降,Zn~(2+)浓度为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Cd~(2+)、Hg~(2+)、Cu~(2+)和Zn~(2+)对细胞活性的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10~(-4) mol/L、10~(-5) mol/L、10~(-4) mol/L和10~(-3) mol/L,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d~(2+)、Cu~(2+)、Zn~(2+)。Cd、Hg、Cu和Zn这4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活力对重金属胁迫较细胞活性更为敏感,可作为虾类细胞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21.0±0.5)℃条件下,研究了Cu2+、Zn2+、Pb2+3种金属离子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重金属引发胚胎发育发生各种畸形,如胚体增生异常而死亡、尾芽弯曲,仔鱼不能正常出膜而死亡,初孵仔鱼脊椎弯曲多呈L、S、V型或尾部未展开呈逗号状畸形。综合孵化速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可以看出,3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2)初孵仔鱼的毒性试验周期为96 h,随着时间加长,仔鱼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且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其下降幅度越大。此外,仔鱼出现脊椎S、V型弯曲等畸形也越来越多。通过计算各时间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3种金属离子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本研究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新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理论参数,为七带石斑鱼等鱼类繁育养殖中的重金属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镉(Cd)胁迫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血细胞的分子响应,以不同浓度的Cd2+(0,0.5 mg/L和5 mg/L)进行胁迫,于不同胁迫时间取血淋巴,测定血细胞中Trx 2、Grx 2、Grx 3和MGST 3的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Trx 2、Grx 3和MGST 3表达量在胁迫的中后期显著上调,Grx 2表达量在5 mg/L Cd2+胁迫6 h开始即有显著的升高,并持续至48 h。结果表明在Cd胁迫作用下,对虾血细胞中上调这四个氧化还原与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进行胁迫防御;Grx 2对Cd胁迫较为敏感,在整个胁迫过程发挥作用,Trx 2、Grx 3和MGST 3主要在胁迫的中后期发挥作用;基因的表达响应具有一定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0.01)。暴露于Cd2+的幼参在72 h后的死亡率比48 h内明显升高,96h时0.8 mg/L浓度组的幼参死亡率即达100%;暴露于Cd2+的幼参附壁率均较低。Pb2+和Cd2+对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61、0.018 mg/L。随着水体中Pb2+和Cd2+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速率均呈升高趋势,但富集系数呈波动性变化,幼参对Cd2+的富集系数和累积速率均高于Pb2+。结果表明,Cd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Pb2+,且幼参对Cd2+的富集能力明显强于Pb2+。本研究将为阐明刺参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刺参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