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麦套油菜、麦套棉花和小麦单作等3种主要小麦栽培方式影响昆虫群落的调查资料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了3种小麦栽培制对麦田益害昆虫群落的物种丰盛度,多样性指数和生境梯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影响优劣程度及其先后顺序,并讨论了运用此法分析昆虫群落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花叶病是严重为害小麦的病毒病害,近年来该病迅速蔓延,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平舆县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笔者根据近年来平舆县小麦黄花叶病发生特点,通过生产调查、田间试验和数据分析,从气候、品种、病原、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该病害重发原因,并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综合控制对策,为有效控制小麦黄花叶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 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on)和2个六倍体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充分供水(田间持水量的75%~80%)和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5%)两种水分处理下,测定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输能力、抗氧化防御能力及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变化,探究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在干旱胁迫下,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籽粒产量分别为降低了48.00%、37.93%、40.19%、38.77%、19.58%、16.11%,相比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具有较高稳定性,且六倍体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量和积累量,相比于充分供水条件,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降低了29%、27%、30%、14%、3%、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59%、42%、44%、45%、23%、17%。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充分供水条件相比,二倍体小麦野生一粒、栽培一粒,四倍体小麦野生二粒、栽培二粒,六倍体小麦小偃22、长旱58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分别降低了40%、38%、36%、6%、-16%、-17%,贡献率分别降低了43%、37%、15%、26%、20%、11%,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提高了5%、-3%、13%、6%、2%、2%。同时发现,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相比,六倍体小麦叶绿素含量、干物质运输能力和抗氧化防御能力均显著高于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以上结果说明,干物质转运和积累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小麦花后持绿时间、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运输能力影响小麦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进而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提高单产是栽培的重要环节 ,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加小麦穗数 ,防止倒伏 ,提高产量 ,在小麦的栽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芸苔素内酯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小麦栽培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更好的使用芸苔素内酯 ,特进行了本次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小麦品种为“鄂恩 1号”,试验田为前茬水稻 ,地势平坦 ,肥力均匀 ,排灌方便。土壤类型为粘性壤土 ,p H值为 6.5 ,有机质含量 1 .9%左右。试验设每 hm2 0 .0 1 %芸苔素内酯 EC 0 .0…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了连续三年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三因素的不同处理,研究多因素小麦栽培优化组合.结果表明:采用垄沟、覆膜、秸杆覆盖栽培模式对小麦穗数不产生影响;施用氮肥能极显著地影响小麦穗数,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穗数4 288;增加播量,极明显地提高小麦穗数;不同的栽培模式、氮肥用量和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的穗粒数不产生影响;覆膜栽培与垄沟栽培之间千粒重差异显著,种植密度对小麦千粒重在不同的条件下影响明显,覆膜栽培条件下,高氮肥水平,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的千粒重大于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垄沟模式下,高氮水平(施纯氮240 kg/hm2)与中氮水平(施纯氮120 kg/hm2)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相比,千粒重明显提高,秸秆覆盖模式下,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与不施氮、高氮水平组合的平均千粒重最低,两者差异不显著,但与其它各组合差异显著.正常降水年份,旱地小麦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模式,能够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尤其是覆膜下,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降水量多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甚至产生负效应.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240 kg/hm2范围内,每增减纯氮1 kg,增减籽粒产量5.7 kg;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影响显著,秸秆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模式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排列次序都为高密度(播种量225 kg/hm2)大于低密度(播种量180 kg/hm2),低氮和不施氮时,增加密度,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洪海林 《植物医生》1998,11(3):31-31
湖北咸宁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初探洪海林(湖北省咸宁地区植保站,437100)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赤霉病的流行,年份间危害程度轻重不一。如果在菌源普遍存在,栽培感病的品种,赤霉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最大。病害的流行,一般要经过始病、上升和盛发...  相似文献   

7.
伊茂元 《植物保护》1965,3(6):234-235
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宝泉岭农场,在黑龙江省蘿北县境内。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其它尚有谷子、水稻、蔬菜、果树等等。这个地区病虫害的发生是较严重的。经调查共有病虫害达184种(其中病害113种,虫害71种;另有鸟兽害8种)。危害最严重的是小麦赤霉病、小麦黑颖病、小麦颖枯病、小麦根腐病、大豆褐斑病、大豆褐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褐斑病、稻  相似文献   

8.
栽培制度对麦田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群落生态学和害虫综合治理角度出发,1992~1993年连续2年对河南省修武县3种小麦主要栽培制度麦田即单作麦田、麦油菜间作田、麦套棉田的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比较,为组建小麦害虫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和提高防治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锐 《湖北植保》2009,(6):45-46
小麦免耕栽培是指在上茬作物(主要是水稻)收获后,不翻耕土壤,在田间无水或排干无明水的情况下先施用化学除草剂杀死田间杂草及前茬作物,2~5d后施肥、播种,然后开沟分厢,将沟土打碎均匀撒于厢面.它以土壤少耕免耕理论为基础,充分融合了化学除草、小麦直播栽培待技术要点,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节本增效、稳产、高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ehin),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自1980年以来趋于回升,导致1985年暴发成灾。小麦吸浆虫已成为阻碍我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突出问题之一。经实践证明,选用抗虫品种是控制吸浆虫严重危害的根本措施。1986—1987年我们对当地主要栽培的小麦品种采用分期播种自然感虫法和不同地点的大田调查,以考察小麦品种对红吸浆虫的抗性,为品种鉴定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麦白粉病(Wheat Powdery Mildew)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常发性病害之一[1]。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辅之以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技术。由于目前生产上抗病品种相对缺乏,药剂防治成为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唑类杀菌剂一直是我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药剂,由于长期、大范围、单一的使用导致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大大提高。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的平均抗性水平已经达到56.58倍,抗性频率达到99.09%,其中高抗菌株占49.09%[3]。目前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的抗性形势十分严峻,寻找三唑类杀菌剂的替代药剂成为控制该病害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Wheat Mycoplasna like-oaganism Blue Dwarf-WMBD)是北方麦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特别是在间套麦田和麦草覆盖保墒的旱农栽培麦区发生严重,其是我国在小麦上新近发现的第一个类菌原体病害。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田间消长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田间病情消长可分为苗期侵染期、越冬稳定期、横向扩展期、病情加重期和枯白穗显症期5个阶段。影响病情消长不同年度间主要取决于天气条件,同一年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类型及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等。综合防治小麦纹枯病应以农业防病为基础,健身栽培为目标,种子处理为重点,早春辅以重病田喷施井冈霉素。  相似文献   

14.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Kuhn)]在美国,苏联广大地区,在巴尔干,在德国地势较高的小麦栽培地区,是为害小麦的真菌。由于小麦栽培的精耕细作及随之产生的轮作的“减少”,在许多栽培地区,地上厚垣孢子的污染,明显增加。矮腥孢子在地里可以存活几年。麦苗受侵染几乎都是从土壤引起的。所以显然用种子处理剂很少能获得预期的结果。所以对矮腥的防治问题还没有满意的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秸秆还田等耕作栽培措施的推广,中国小麦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对小麦的高产、稳产造成了很大威胁。由于缺乏免疫及高抗病性小麦品种,生产中对纹枯病一直采用播期拌种及春季喷雾相结合的化学防治方法。文章总结了当前中国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现状及主要病原;评述了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介绍了生产中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类药剂的抗药性现状及机理,分析了三唑类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同时阐述了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及其他种类药剂在小麦纹枯病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是将生防菌剂同化学药剂相结合,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麦黑胚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000~2002年对小麦黑胚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到春性强的早熟小麦品种易感小麦黑胚病,小麦灌浆至成熟期降水多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防治上应以选育、选用抗病品种为前提,加强小麦健身抗病栽培,灌浆盛期施药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枣阳市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发生病虫害有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及红蜘蛛等.并结合气象因子、栽培模式、病源基数等因素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安徽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障碍,尤其是在本省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对该病的防治更应作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予以高度重视。为阐述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重要性,笔者近年在凤台县进行了有关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19.
旱地小麦覆盖栽培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设置黑色液膜、白色液膜、普通地膜、小麦秸秆4种覆盖物的旱地冬小麦覆盖栽培试验,研究覆盖对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环境和小麦产量影响差异明显。与露地对照相比,4种覆盖处理除白色液膜外,小麦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普通地膜和黑色液膜影响最大,其次为小麦秸秆,白色液膜影响最小。旱地小麦覆盖栽培产量显著提高,是由于覆盖可以提高土层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改善土壤物理环境和促进小麦生产发育;提高小麦灌浆高峰期灌浆速度和功能叶光合速率所致。  相似文献   

20.
小麦病虫害自然损失率估计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品种、气候及田间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湖北省小麦病虫发生程度呈加重趋势,特别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重大病害暴发频率高,为害损失重,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危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