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线电波加热具有选择加热的特性,随着被解冻物料温度的升高,物料的介电特性随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热点部位吸收能量多,升温迅速,而相应的较冷部位吸收能量少,致使温度分布差异增大,物料品质大幅下降。提高加热均匀性是无线电波解冻中被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阿拉斯加狭鳕(Theragra chalcogramma)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轴探针方法测定了狭鳕鱼糜的介电特性,得出了狭鳕鱼糜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随温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无线电波解冻狭鳕鱼糜的物理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以有限元方法数值求解电磁波耗散及热传递耦合方程并通过实验测定对温度计算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介电特性的耦合方程可准确地模拟无线电波加热过程的温度变化,从而用于预测物料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2.
用鲢鱼加工模拟蟹腿肉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国内大宗养殖产品鲢鱼为原料,取代部份进口原料生产模拟蟹腿肉。结果显示,添加30%的鲢鱼鱼糜不影响产品质量,与100%用狭鳕鱼糜生产的产品无明显质量差别。本文同时总结了鲢鱼鱼糜凝胶形成能的特性,以及提高凝胶强度的方法;讨论了在我国发展鲢鱼模拟制品生产的可行性和急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海水冷却条件对鱼糜脱水温升抑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鱼糜脱水工序内增加海水冷却系统,能够对加工过程中挤压发热引起的温升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可控制鱼糜出料温度,提高鱼糜品质。基于螺杆挤压脱水、温升和非均匀流换热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挤压脱水过程中的鱼糜冷却效果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海水循环方式和冷却参数对鱼糜冷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螺杆内使用一定条件的循环冷海水冷却鱼糜,平均温降可达到5℃以上。对比生产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过程中脱玻璃化现象发生,本文对冷冻过程中温度变化及解冻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3℃下,将含有玻璃化液FVS3的麦管直接投入到-196℃的液氮中,麦管内温度达到-196℃时,所用的时间为15.46±1.38s,降温速率为800℃/min.对玻璃化麦管在35~45℃水浴中解冻时间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解冻所需时间在6.17~7.94s之间,麦管从-196℃升高到13℃的解冻速率为1500~2000℃/min.当水浴温度从37℃逐步升高到72℃时,对水浴表面蒸气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相应水温下蒸气温度从25.47℃升高到38.6℃.在麦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玻璃化液FVS1、FVS2、FVS3和FVS4进行玻璃化冷冻,然后将麦管分别在37℃水浴中和28.6℃的蒸气中解冻时玻璃化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蒸气中解冻时的玻璃化率明显高于水浴中解冻;麦管玻璃化率在水浴中解冻时不稳定,在蒸气中解冻时表现稳定,玻璃化率随着玻璃化液浓度的升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对含有牙鲆胚胎的玻璃化冷冻麦管分别在37℃水浴和28.6℃蒸气中解冻,结果表明,蒸气中解冻时的玻璃化率同样明显高于水浴中解冻.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实验(蛋白酶种类、加酶量、料液比、水解时间、温度和pH值),对鳕鱼下颌肉进行酶解分析,以水解度(DH)为指标,确定最适蛋白酶为复合风味蛋白酶,其单因子最佳水解条件为:加酶量为1 400 U/g(相对于鱼糜质量)、料液比为1:3、水解时间为5 h、温度为43℃、pH 7.6。经正交试验验证,复合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pH7.0,料液比1∶2,加酶量为1 400 U/g,水解8 h,DH可达42.62%。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添加对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进行野外条垛式好氧堆制试验,监测堆肥过程中物料腐熟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2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堆肥初期有机质降解速率和物料升温进程,对堆体升温有促进作用,并使堆肥35 d累积温度相对提高32.1%和21.7%,有机质降解率相对提高6.8%和5.0%;添加2种微生物菌剂对堆肥整体周期的缩短效果不明显,对堆肥腐熟规律未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用于乌克兰鳞鲤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分析比较3种稀释液[Hank′s、Cortland、Freezefish冻精稀释液,精子与每种稀释液均设置3种比例(1∶1、1∶3、1∶5)]及3种体积分数为10%的抗冻剂(二甲基亚砜、1,2-丙二醇和丙三醇)对乌克兰鳞鲤精子低温(4 ℃)保存活力的影响;运用筛选出的冷冻保护液及稀释比例,分析比较3种“3步冷冻法”以及3种解冻温度(20、30、40 ℃)对乌克兰鳞鲤精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ank′s作为稀释液,10%二甲基亚砜为抗冻剂,精子与稀释液比例为1∶3,平均降温速率为12 ℃/min,解冻温度为30 ℃时,精子活力最高(>68%)。通过对稀释液、抗冻剂、稀释比例、降温速率和解冻温度的层层筛选,建立了适宜乌克兰鳞鲤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方法,在其种质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展其他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渔业信息》2014,(2):159-160
一项新的研究《物种分布的地理界线取决于气候变化速率》揭示了物种如何应对变化的环境:要么适应、要么迁徙、要么消失。该研究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资助,由英国、欧盟、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以往的研究表明,在1961~2001年的40年中,鳕鱼的分布重心已经向北移动了约100公里;而同一时期东北大西洋的浮游生物往极地方向偏移了1000公里。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活鱼运输装置大都采用人工控制或单片机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低或抗干扰性差,不能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为了提高低温活鱼运输箱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改善活鱼运输条件,提高活鱼运输的存活率,采用PLC为核心控制器,触摸屏为人机界面,通过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实现了设备的启停控制,运用PID控制算法和脉冲定时器建立的PPI通信网络,实现了温度、pH值和DO的自动采集与控制。系统温度、pH值和DO控制范围分别为3-35℃、8-13 mg/L和6.5-8.0,箱体内水温分布均匀,升温和降温速率平缓。试验结果表明,空载时,箱体内水体温度分布偏差为1℃,温度上升和下降速率分别为2.5、2.3℃/h;按鱼水质量比1:2运输,水温控制在6.7-7.3℃、DO在8.9-12.8 mg/L,pH在6.5-7.5的水体条件下,运输时间约为72 h时,武昌鱼的存活率达到96.7%。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人机界面友好、使用灵活,能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鱼种的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两种形态变异类型日本囊对虾稚虾高温耐受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耐受值(CTMax)为评估日本囊对虾稚虾高温耐受性的重要指标,本实验探讨了不同暂养温度(24、28和32℃)和升温速率[(1±0.2)℃/h和(1±0.2)℃/min]对CTMax值的影响,同时利用CTMax和环境响应系数ARR比较了两种形态变异类型日本囊对虾稚虾的高温耐受性差异,并从二者的地理分布、耗氧率、窒息点和温度系数Q10生理代谢指标对其高温耐受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的暂养温度和升温速率对两种形态变异类型日本囊对虾稚虾的CTMax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2)在相同升温速率下,32℃组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的CTMax值高于形态变异类型Ⅰ(P0.05),各实验温度范围内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的ARR值都显著大于形态变异类型Ⅰ(P0.05);(3)各温度组中形态变异类型Ⅰ稚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高于形态变异类型Ⅱ(P0.05);(4)形态变异类型Ⅰ稚虾在24~28℃的Q10值小于28~32℃的Q10值,而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则与此相反,二者的适温范围不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日本囊对虾稚虾的CTMax值、耗氧率和窒息点均有影响,主要分布于南海水域的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的高温耐受性强于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的形态变异类型Ⅰ稚虾。  相似文献   

11.
养殖工船系统构建与总体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国家战略及必然趋势。养殖工船是发展深远海养殖工程的核心装备之一,深入研究养殖工船,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该文从装备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以动力系统、系泊系统、养殖系统、物流系统及加工系统的总布置为基础,兼顾安全性、经济性及环保性,将商用运输船设计方法和养殖技术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初步探讨了构建深远海养殖工船系统和总体技术框架。提出了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技术方向,以期实现船舶和养殖行业的联合技术攻关,早日形成产业指南和设计规程,指导后续养殖工船设计。结合中国强大的船舶海工制造能力,完成养殖工船的批量建设,实现未来规模化深远海养殖。  相似文献   

12.
分隔池塘养殖系统是绿色高效池塘养殖设施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提出了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定义,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国内外发展历程,归纳了标准分隔池塘、简易分隔池塘和流水槽池塘3种国外发展的主要系统模式类型,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对3种系统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比较了国内外发展模式的养殖品种、水循环方式、研究概况和产业应用情况,通过进一步讨论分级序批养殖池塘、跑道池养殖池塘2种在国内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系统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为分隔池塘养殖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产养殖常用的投饲方法是定时定量投喂,往往导致投饲不足或过量。通过监测养殖对象摄食状态为投饲控制提供有效反馈信息,能够根据养殖对象食欲实时调整投饲量,满足摄食需求并减少饲料浪费。声学方法由于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可以在浑浊水体中测量养殖对象摄食状态。本文介绍了残余饲料检测、鱼群空间分布监测和摄食声音监测这3种基于声学方法的投饲反馈技术,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反馈技术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声学方法需要与其他反馈技术和投饲量预估方法结合使用,以满足复杂养殖条件下精准投饲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深蓝渔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制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生产方式粗放等多重影响,渔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压缩,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向深远海拓展新空间、挖掘优质蛋白的需求迫在眉睫,发展深蓝渔业已成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渔业升级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深远海养殖技术与装备、南极磷虾等海洋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目前深蓝渔业发展形势和现状,分析了发展深蓝渔业在食物安全供给、渔业可持续发展、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意义,认为要持续稳步推进深蓝渔业发展,建议深蓝渔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做好统筹规划;要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攻关;要循序渐进,实现稳步推进;要产业升级,加快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CFturbo的离心式吸鱼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离心式吸鱼泵设计基本上是根据设计经验与相似泵推导设计,导致设计周期长且性能参数无法确定。为了更加快速、精确地设计出不同尺寸类型的吸鱼泵,并估算出离心式吸鱼泵的流量、扬程等性能参数,运用CFturbo设计软件进行参数化设计吸鱼泵,通过CFturbo软件建立吸鱼泵的三维模型,并通过软件内置经验函数优化设计,然后通过CFD流体动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验证,最终设计出符合性能参数要求的离心式吸鱼泵,实现离心式吸鱼泵的快速研发。  相似文献   

16.
装运、称重是水产品交易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了活鱼近距离转运称重计量系统,分析和叙述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该系统由电动提升装置、气动装卸装置和自动称重计量装置、控制装置组成。控制部分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驱动电动卷扬机和气缸分别进行活鱼提升和装卸,并依靠鱼体自重沿倾斜主滑槽输送至岸上运输车,转运至目的地。软件部分基于LabVIEW可视化平台设计了转运系统显示界面,界面具有系统通讯和数据存储操作等功能。系统应用效果表明,活鱼近距离转运称重计量系统单次传输量300kg,转运量2t/h ,提高了活鱼转运效率,减少了大量人力,降低了活鱼的机械损伤率,提升了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高海况飞船返回舱打捞成功率与安全性,介绍了一种舷侧柔性打捞系统方法原理。针对救助母船运动对拦截臂打捞稳定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吊机变幅油缸为执行机构控制拦截臂横摇运动方法,采用传统PID控制方法和模糊PID控制方法分别对打捞水平姿态补偿系统进行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系统的横摇运动通过摇摆台模拟实现。结果显示:采用传统PID控制受电液比例换向阀反向死区的影响,变幅油缸缩回延时不能及时补偿而严重影响打捞效率,而模糊PID控制能改善控制性能,模型试验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特点,模拟六级海况下补偿精度达到±1.3°,能满足高海况打捞要求。该理论方法和试验数据可为原型样机的控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效果,以环境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前(2011年8月)和建设后(2013年8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Chl a)、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后,海域氮磷比(N/P)接近16,Chl a质量浓度由海洋牧场建设前的7.5~12.3 mg·m-3提高到建设后的10.4~16.2 mg·m-3。总渔获物CPUE从2.1~5.5 kg·h-1提高到5.8~14.5 kg·h-1。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的种类数分别增加了25种、3种、2种和3种,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提高了0.5、0.4、0.1和1.0,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均有所增加。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业生境,对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相似文献   

20.
以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中排水渠和蓄水池分别收集浸选盐碱水和渗透盐碱水,监测系统中盐碱水、土壤中的氮、磷营养盐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渗透、浸洗两种方式对土壤进行洗盐脱碱,抬田土壤总氮、总磷明显下降,盐碱水中总氮、总磷明显上升,通过土壤浸洗方式对土壤中氨氮、硝酸盐氮、正磷酸盐洗脱作用较弱,但通过土壤渗透方式对土壤中氨氮洗脱作用较强,蓄水池作为土壤渗透后的盐碱水收集池,水体中氨氮较高,可以作为养殖补充用水;在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符合养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