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池塘养殖对水质的实时状况较为敏感,因此对水质监控系统提出了严格要求.针对池塘养殖所面对的野外复杂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协议与ZigBee协议的异构传感网络水质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水质监测传感器与异构无线传感网络对溶氧、pH及水温等参数进行采集与传输,并通过云端服务器平台实现了远端数据的存储、监控.在通信距离达5 ...  相似文献   

2.
网箱养殖需要随时了解网箱内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养殖参数,因此设计了网箱养殖实时监测系统。系统由主机与从机构成,主机由PC机实现集中管理,从机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来实现数据的分散现场测量。整个系统具有网箱养殖参数的实时监测、采集、显示、存储、查询、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GSM模块的深海网箱养殖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网箱养殖环境参数的采集、传输与处理是实施精准网箱养殖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使监测系统能不间断运行,通过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对网箱养殖海水温度、pH值进行采集,单片机从传感器直接读取被测值,实时监测网箱养殖海域的温度、pH值;利用现有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网络无线传输,实现温度、pH值定时汇报及自动报警,避免了因温度、海水水质骤变未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而给网箱养殖带来损失.系统可外扩多路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对水产养殖池塘内水质参数的多点采集及实时监控,本文利用数字化数据采集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开发了一种水产养殖监控系统。此系统不仅可以利用基站采集到定点的水质参数,还能够利用机器鱼搭载无线传感器的方式采集到池塘内不定点的水质参数,实现了多点数据采集,并通过基站上的人机交互模块以及中心机房的上位机与用户进行交互。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采集的数据符合所需的精度要求,监控范围大大提高,能够满足水产养殖监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殖需要随时了解网箱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养殖要素,因此设计了一种网箱养殖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从机与主机构成,主机由PC机实现,从机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可实现网箱养殖要素的实时监测、采集、显示、存储、查询、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密度高、风险大,养殖对象对pH、溶解氧、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变化敏感,受影响严重,监测水质参数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特点和需求,研发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分析研究pH、溶解氧、温度、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阈值,设计水质监测数据无线采集节点和基于Zigbee的无线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实时监测,保证生产安全,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线化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耗能大、电池寿命短的问题,设计了基于Zigbee和GPRS的节能型水质监测系统。通过采用低功耗器件,在电源与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之间添加选通芯片ADG1414控制各模块分时分区工作,减少各模块的供电时间来降低硬件能耗;通过设置阈值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判断,对阈值范围内的数据不发送,减少数据发送量,从而减少系统数据发送能耗。以CC2530为核心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p H、溶氧等水质参数传输至监测中心,构建实时监测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水产养殖水质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节能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无线水质监测系统电池的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水产养殖水体环境的远程实时监控,保证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设计了一种水质传感器监控及自清洗装置。该装置设计为监测传输层、综合控制层和远程管理层的3层物联网结构,采用STM32作为控制核心,通过ZigBee技术,对各种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LabVIEW设计上位机监控界面,实现远程智能监控。自清洗装置的传感器支架设计为可变形可移动结构,根据水质参数监测要求自动调节支架变形状态,完成水质参数采集和传感器探头的自动或手动清洗。通过养殖环境下使用自清洗装置,将水质参数监测结果与标准仪器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定期自动清洗的传感器能准确监测水产养殖各种水质参数,提高了监测精度。研究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数据准确,探头清洗干净,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ZigBee的水产养殖水环境无线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协议的水产养殖水环境无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溶解氧、pH值、温度等多参数的采集、处理和显示,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了传感器检测节点和协调器节点之间数据快速、准确的传输,进而对多参数进行实时远程监测。该系统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水环境、智能温室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产苗种培育过程中人工观测水体环境存在不精确和不及时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物联网云存储及Android平台的水产苗种培育水质参数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前端传感器用于检测培育水质的各物理参数,通过WIFI无线网络将所获得的数据发送至物联网云存储平台,然后通过手机客户端APP读取云存储平台上的数据并显示,供用户浏览查看,手机APP可对异常数据进行报警提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实现现场设备的手动远程控制,对超出阈值的参数,系统能够对现场相应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该系统中机智云的引入降低了物联网硬件的开发难度及成本,APP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还预留可扩展接口,为用户提供形象直观的实时数据监测平台。对该系统进行了水温、p H、溶氧和氨氮的采集和传输测试、也对现场设备进行了远程控制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达到水产苗种培育水质参数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深度开发金枪鱼加工副产物,充分利用金枪鱼油所含营养成分,以壳聚糖为壁材,金枪鱼油为芯材,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比较两种制备方法对制得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干鱼油微胶囊和冻干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77.26%、63.86%,但后者对鱼油脂肪酸保护更好;前者挥发性成分共有43种,其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占33.01%;而后者的挥发性成分仅有24种,以酯类为主,占52.29%,且没有检测到典型的腥味物质,这可能是由于冻干过程温度较低,抑制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更能掩盖鱼油不良风味。贮藏试验显示,两种鱼油微胶囊与鱼油相比,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贮存7d后,两种胶囊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保留率分别为82.22%和85.25%,两种制备方法对DHA和EPA保留率的影响不大(P>0.05)。研究表明,两种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对延缓鱼油氧化和掩蔽不良风味有一定作用,对制备鱼油微胶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7月12日采样分析江苏省泗阳县9处青虾(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并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虾养殖水体中,溶氧(DO)>8.44 mg/L、pH 7.91~9.26、总氮(TN)1.030~1.571 mg/L、总磷(TP)0.174~0.421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 Mn )4.39~8.16mg/L,说明青虾养殖水体具有DO和pH较高,N、P及有机质较低的特点。养殖水体内共观察到浮游植物64属/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浮游植物密度为0.06×10^8~3.06×10^8个/L。RDA分析显示,水温、亚硝酸盐氮(NO2^--N)和COD Mn 是影响青虾养殖水体中优势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混养种类对青虾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管理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更显著。鉴于所调查的青虾养殖水体内pH和Ca 2+质量浓度低于青虾生长最适值及TP和COD Mn质量浓度升高会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建议适当施加生石灰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pH和Ca 2+质量浓度,并通过建立构建生态沟渠、生态塘等生态工程化设施控制养殖水体中TP和COD Mn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6.5±1.2)℃下,将体质量(45.70±0.5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分为4组,饲养在采光大棚内的30m2水泥池中,每池40尾,D0组每天饱食投喂2次,D1、D2、D3组分别投喂6d、5d、4d,饥饿1d、2d、3d,持续8周,每组3个重复池塘,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口黑鲈幼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大口黑鲈的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不同程度下降,但D1组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口黑鲈的日摄食量随饥饿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1组的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D2和D3组显著低于D0组(P<0.05)。试验结束时,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饥饿时间增加而下降。D3组鱼的胃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D0组(P<0.05);D1组的胃和肠道脂肪酶活性较高;D1和D2组胃淀粉酶活性较高,肠道淀粉酶活性则随着饥饿时间增加显著上升(P<0.05)。饥饿使大口黑鲈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血清生长激素水平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而上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水平则下降(P<0.05)。结果表明:每周投喂6d饥饿1d的大口黑鲈饲料转化效率较高,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可供集约化养殖的科学投喂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某一近海桁拖渔船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船级社(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利用MSC. PATRAN软件分别建立船型、船首和船中锚系泊支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渔船实际锚系泊和作业情况对其锚系泊支撑结构进行强度直接计算。针对船中模型,分析不同系泊角度对船体支撑结构强度的影响以及渔捞载荷下的结构强度,并将系泊载荷以最危险的角度加载至船首模型进行强度校核,分析各工况下模型应力和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船型锚系泊支撑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且以锚泊工况的模型正应力最大,以渔捞辅助工况模型的正应力最小。当系泊绳索与中纵剖面夹角为90°、与水平面夹角为0°时,其结构应力达到最大,在实际作业中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以提高带缆桩及其支撑结构的使用寿命。本研究成果对桁拖渔船的设计和实际系泊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渔业船舶舱室内一旦氨气发生泄漏扩散,就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为此设置了用以检测氨气泄漏的探测装置。由于安装好的探测装置不易挪动位置,因此需要事先考虑好安装位置。本文基于Fluent软件对渔业船舶冷冻舱室氨气泄漏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氨气在不同泄漏方向和不同泄漏位置下的舱内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泄漏方向的变化对舱顶与舱壁附近监测点的氨气检测影响不大,泄漏位置的改变对监测点的氨气检测影响较大,较高位置处的监测点对氨气检测更为精确,氨气泄漏扩散后在舱壁附近和舱室顶部质量浓度较高。因此,氨气泄漏探测装置最好安装在冷冻舱室偏上位置,舱壁与舱顶附近都需要布置探测装置,有利于确定氨气是否泄漏。  相似文献   

16.
厚壳贻贝剥半壳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常采用热加工方法获取贻贝肉,但该方法不能获得新鲜的贻贝肉。为了获取新鲜的带半壳的贻贝肉,首先针对贻贝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厚壳贻贝后闭壳肌痕面积、壳长的基本参数,通过力学实验确定拉断后闭壳肌柱所需要力的大小相关参数,从而研制出一种厚壳贻贝剥半壳装置。该装置由工作台、支撑臂、气压缸、开壳刀具、真空吸盘、贻贝固定台及传送带组成。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最佳开壳刀具刃口宽度为9 mm,对开壳刀具施加作用力为900 N。该装置能有效提高厚壳贻贝开壳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远洋渔船结构设计主要参考《钢质远洋渔船建造规范》,船长小于65m不需要总纵强度计算;若大于65m,其波浪弯矩参考商船的经验公式确定,而渔船与商船在船型上差异较大,且渔船真实作业工况环境载荷也很难简单地用经验公式计算。本研究考虑渔船实际作业工况和所处海域海情,计算获取更为真实的外载荷,以便更精确地计算渔船结构应力与变形,达到强度评估、改进渔船结构设计的目的。通过SESAM软件建立秋刀鱼渔船三维模型,对渔船丰收返港、空载到港和横倾捕鱼3个典型作业工况进行整船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驾驶室后舱壁与艉楼甲板、救生甲板相交处,艉楼甲板和主甲板相交舱壁处的应力较大。为此,设计秋刀鱼渔船时建议重点关注这些应力集中区域,做好结构过渡。此外,由于机器布置靠近首尾,鱼舱布置在船体中部,考虑各种典型工况,建议将压载舱室设置在中部,以平衡其重量重心、减小附加弯矩。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多层水槽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人工投料操作空间局促、劳动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低等缺点,设计了一套基于K60单片机的小微型智能投饲车。该投饲车由循迹小车、投饲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在特定投饲跑道上行驶,根据红外对管采集的轨道信息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饲料信息判别是否投饲或补料,进而实现智能定点定量投饲。初步试验运行结果显示,该投饲车运行稳定可靠,运行速度0. 5~2. 2 m/s,投饲的定位精度误差在2 cm以内,投饲量误差在10 g以内,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一类编码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在所有硬骨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于 MHC 基因的研究一直是鱼类分子免疫学和鱼类抗病辅助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首次分析了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MHC Iα基因的 cDNA 序列特征,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评估了大弹涂鱼 MHC Iα基因 mRNA在健康个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了注射病毒拟似物 poly(I:C)后 MHC Iα基因在机体主要免疫器官肝和脾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弹涂鱼 MHC Iα基因具有由1101 个碱基组成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 366 个氨基酸残基,具有 3 个蛋白激酶 C-磷酸化位点、1 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 1 个 N-糖基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大弹涂鱼 MHC Iα基因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RT-PCR 分析显示, MHC Iα基因 mRNA 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和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和肠组织中表达次之。大弹涂鱼在腹腔注射 poly(I:C)后,肝和脾组织中 mRNA 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 时, MHC Iα基因 mRNA 表达量在肝和脾中均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表明, MHC Iα基因参与了大弹涂鱼在高盐胁迫下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近年舟山渔场及长江口渔场附近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放流的合理性,基于该海域2006-2014年间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通过构建Ecopath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估算了其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结果显示,该海域生态系统主要以底栖生物为主,虾、带鱼(Trichiurus leptures)、三疣梭子蟹食物利用率较高,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等食物利用率较低;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可划分为4个营养级,三疣梭子蟹属于中营养级生物;该海域总渔获量为1.614 t·km^–2 (三疣梭子蟹渔获量为0.057 8 t·km^–2),总消耗量为280.744 t·km^–2,总输出量为790.396 t·km^–2,总生产量为959.3 t·km^–2。三疣梭子蟹生物量密度为0.125 t·km^–2,生态容量为1.125 t·km^–2,增殖容量为1 t·km^–2。结果表明该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海洋生物多分布在第二、第三营养级范围内,生态系统成熟度较低,三疣梭子蟹在该海域内仍有一定的放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