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稻螟虫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呈加重趋势.笔者综述了螟虫在我国多种种植类型下发生的现状,并根据近年全国各地螟虫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总结了各地防治螟虫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螟虫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宝应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常年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5.3万hm2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宝应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宝应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选用生产中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了防治对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是水稻上常见的病害,会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本文对比了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发病症状,介绍了其发生因素,提出了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水稻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是正安县水稻生产上常年发生的重大流性病害之一,严重威胁着本县水稻的安全生产.为了控制其为害,笔者2007年开展了不同氮、磷、钾配比与水稻纹枯病发生关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方稻区,特别是东北早熟单季稻稻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其水稻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大,对北方优质水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危害概况,分析引起害虫发生危害的原因,总结区域性的水稻害虫防治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6.
达州地区水稻白背飞虱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达县近20年水稻白背飞虱虫情与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影响水稻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达州地区水稻白背飞虱发生程度预测模型,其回测符合率高,试报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种类之一, 其为害范围广,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且在我国主要稻区呈现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本文重点以二化螟为例, 概述了近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现状、抗药性演化、抗螟水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创制、水稻螟虫生理生化与毒理学研究及新型杀螟药剂研发、水稻螟虫寄生蜂资源及其利用、水稻螟虫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以期为深入了解我国水稻螟虫发生为害及其治理研究现状提供依据, 并为水稻螟虫的可持续控制与水稻绿色生产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栽培方式以及气候改变,水稻病虫害发生模式相应变化。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类"两迁"害虫为害下降,而水稻大螟的发生、为害明显上升,在部分地区其发生程度甚至超过二化螟,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此,笔者开展了安徽省大螟为害情况初步调查,现将其发生概况、产生原因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浦北县水稻三化螟发生历史概况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浦北县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发生为害。20世纪90年代实施综合防治后,其为害得到控制。为持续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减少为害损失,笔者对浦北县水稻产区历年三化螟发生为害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是南通地区水稻上最常见病害之一,病害可以从水稻秧苗期一直危害到穗期,在抽穗前后达到危害盛期。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新,栽培措施的调整以及气候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最近3年发生程度均达偏重以上,其中2010年造成稻谷损失2.7万吨,占全部损失的71%,所造成粮食损失远远超过其它病虫害,成为影响我市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市水稻安全生产。笔者近年来对全市水稻纹枯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初步摸清了其发病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为科学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抛秧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不仅可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可缓解水稻插秧期间与棉花营养钵移栽等争劳力的矛盾,有利于集中大部分人力抓经济作物(棉花等)的田间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水稻栽培制度的改变,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针对近年来抛秧田病虫发生的特点,我们对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初步调查,在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旧州镇水稻上发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根据其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病害之一,近年发生危害日益加剧,晚稻早广二号更显得突出,严重地影响着产量的提高。研究水稻恶苗病田间分布型,对阐明其群体动态,发生规律,提高取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在二晚早广二号田作了调查研究。现将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潘文勤 《广西植保》2009,22(3):35-3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常呈暴发性发生为害.其对水稻危害严重,大发生时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减产5成以上.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格局的调整和防治药剂的改变,稻纵卷叶螟发生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栽培管理条件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我地发生呈明显趋重态势,已严重影响我地水稻生产安全。本文介绍了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以期能有效避免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湖北省水稻上新发生的病害,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首次被发现,近年来扩散蔓延迅速。由于该病害经可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进行远距离传播,其扩展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09~2010年,笔者调查了病害在本省的发生和分布...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是沿河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6670 hm^2以上,占沿河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2.5%,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目前沿河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沿河县植保植检站于2013年选用生产中几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300万亩,近年水稻病虫发生为害呈逐年加重态势,年发生面积达9000万亩次,总体发生程度达4(5)级,尤其是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发生,给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稻瘟病是广西水稻上发生为害仅次于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全区总体发生程度一般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近几年年发生面积在800多万亩次左右,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4多。其发生特点是:(1)以历史病区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稻区,特别是桂东北、桂东南及沿海地区局部稻田发生较重;(2)个别感病的优质稻、常规稻发病后,往往易造成落窝,产量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9.
房县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在房县呈偏重到大发生的趋势,常年造成产量损失在8%以上,特别是二高山稻区年年造成局部成灾甚至绝收。因此,研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虫害是威胁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从宏观上研究其发生与为害特征的报告不多。基于我国植物保护统计数据、水稻产量数据和农田土地覆盖类型遥感数据,重点分析2000年至2010年11年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85亿亩次和7.26亿亩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7.28亿亩次和14.72亿亩次;11年期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均波动增加。防治水稻病害、虫害后,分别挽回稻谷为1114.49万t、2288.27万t,其挽回损失量在11年期间分别增加了38.34%、37.51%,表明水稻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但由于气候变化等诸多因子,导致2000年到2010年我国水稻病害、虫害年均造成的实际稻谷损失量仍分别为206.52万t与291.35万t,说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有提升的空间。从全国各省分布来看,水稻病虫害发生分布较广的省份有东北区域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华东区域的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华中区域的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区域的广西、海南;西南区域的四川。为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损失,应加强全球变化下区域性稻田生态系统病虫害生态调控研究,建立相应的防控新对策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