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模式面临的单项主体失灵和多主体协同增效失灵困境,在元治理理论的指引下构建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新模式,即协同政府、市场、志愿组织、家庭等多方力量,探索实现政府、社会及家庭三方协同供给的有效路径,以缓解当下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难。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愈显不足。政府作为传统的供给主体遇到了“政府失灵”的问题袁而社会组织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成为政府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有益且不可或缺的补充。借助协同治理理论,介绍了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了两者协同供给农村养老服务所遇到的现实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进两者协同供给农村养老服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基础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地区分布差异大,城乡老龄化倒置日益显著,给农村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负担。农村老年人由谁来养、如何养老、在哪里养老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结构转变、人力资源不足、养老供给单一等突出问题,要求政府、市场、家庭、社会组织、村民等共同努力,优化养老供给服务,形成福利多元化的养老支持路径,实现农村老年人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弥补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养老路径思考。以福利多元主义为理论支撑,深入探索这一理论对中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指导意义,得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现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并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内容和供给方式,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多元合作的网络"群"、坚持以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强化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支持以及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工作等意见。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179-182
农村社区养老是目前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村社区养老需要多主体、多方面的社会支持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老年生活需求。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养老在支持主体方面表现出政府支持不足、社区组织支持缺乏、家庭支持弱化等问题,以及在支持内容方面存在物质经济条件、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和心理慰藉相对匮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诸如加强政府经济支持、社区组织生活照顾支持、家庭精神支持等,以此完善农村社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保障农村社区养老系统化制度化,真正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19-220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必须由家庭、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为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分析了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由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57-159
混合性养老服务供给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协同供给机制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可行思路。以"爱心银行""友邻之家"为案例,研究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之间协同供给养老服务的机制。跨部门协同供给养老服务过程中,资源整合是主要特征,合作、竞争与制衡是动力机制,各主体之间合作并相互依赖,共同解决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对各方供给资源进行交换与共享,最终实现共同养老利益与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贯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倡导,北京政府把农村养老服务的完善纳入乡村振兴和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方法】从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视角,以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作为调研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分析京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知京郊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养老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例如在充分调研农村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政策并对过程加强评估、列出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政府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财政支持、创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南民族地区自身的养老实际,在充分考察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力量的基础上,指出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社会支持系统的主体,分别是政府、社会组织、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家庭组织,提出不同主体的养老保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北省C市D村为个案,使用实地研究的方法,基于补给养老服务供给还是补给养老需求两个维度,探讨农村养老服务主体中政府部门、家庭、市场以及社区和志愿部门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结果。研究发现,政府部门主要通过政策性福利资金补给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然而,囿于强烈的储蓄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农村老年人将其用于自身养老质量提升上实为有限。此外,家庭、养老市场和传统社区志愿部门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着供给功能的式微和不足。因此,在加强外在行为引力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挖掘农村养老服务主体行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治理理论主张社会治理应多主体参与,满足公民日益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目前居家养老PPP供给模式已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但是我国学者把目光集中在PPP模式上而对该模式对地区的社会经济要求考虑不足。通过探讨城乡的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对社会组织形成的影响,得出农村可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第三方的缺失问题,并提出加大区域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提供差别化的服务供给等措施,以推动居家养老PPP供给模式在农村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2.
受二元保障制度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严重不足,随着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保障问题更加凸显.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面临着诸多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结合农村养老的新需求,探索有中国特色“以家庭养老保障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核心,社会养老支持为主体”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步入21世纪,我国现代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重,尤其是其中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中主要存在资金筹集机制不合理、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总量不足以及供给责任主体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了PPP模式,即政府与私人组织相互合作。该模式下的养老服务有利于政府部门与私人组织之间的取长补短,有利于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这一关系的处理,同时还可凭创新的养老服务产业与融资模式来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4.
如今"老龄化时代"与"老龄化社会"已成为社会热词,引起广泛讨论。老龄化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经历了宗族养老,农村集体和家庭养老,政府、家庭、养老机构三方共同提供养老服务三个阶段。分析每一阶段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并与前一阶段的养老服务相比,发现在社会控制力量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孝"文化弱化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日益弱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形势严峻,加强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建设尤为迫切。调查结果表明,轮流奉养下的家庭养老是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要养老模式,但是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居住环境不稳定、经济供养压力大、照料资源供给有限、精神慰藉被忽视等。社会工作是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中重要的专业力量支持,可以从强化政府主导、完善社区照顾、提升家庭养老服务水平等方面完善农村失能老人家庭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并伴随着家庭结构向小型化、空巢化、少子化改变,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洞庭湖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分析洞庭湖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多元主体在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冲突,并且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多元主体通过在协调利益、平衡权利、相互合作、资源共享过程中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尽可能实现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苏北XS县的XN村为例,对该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政府职责缺失、农村社区社会资源缺乏、社会组织在农村发展缓慢等问题。通过借鉴韩国、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国家的经验,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2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农村家庭养老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苏北XS县的XN村为例,对该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政府职责缺失、农村社区社会资源缺乏、社会组织在农村发展缓慢等问题。通过借鉴韩国、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国家的经验,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2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农村家庭养老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位畅 《乡村科技》2023,(16):16-19
《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提升,北京市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扩大。与北京市区相比,京郊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分析京郊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认可度偏低等困境,提出未来应通过采取加强服务供给、注重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引导观念变革等对策破除其发展困境,以促进京郊农村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龄化、高龄化与空巢化的不断发展,农村老年人心理疾病问题与精神慰藉需求日益突出,而精神关爱服务供给却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有必要整合多方主体力量,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政府为主导,行政村为依托,企业、卫生院(医院)为支撑,非营利组织为辅助,个人积极参与为补充的多元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体系。从老年精神慰藉与心理疏导服务、老年文体服务、老年教育服务、老年社会参与服务、老年权益维护服务等5方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面、丰富的精神关爱服务,使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