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纹杂毛虫Gyclophragmau ndans (Walker)又叫栎毛虫、花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杂毛虫属,是我县近年马尾松林中新发生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全县各乡村均有发生,局部为害严重。1974年以来,除1976年和1978年发生较轻外,其余  相似文献   

2.
文章报道了锦州地区危害杨树速生丰产林的14种害虫,介绍了其中危害较重的5种主要害虫,即杨干象、白杨透翅蛾、杨二尾舟蛾、白杨枯叶蛾、杨梢叶甲的形态、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杨林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4.
1982年以来,我们又相继发现了4种杨柳害虫的核多角体病毒,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1)双齿绿刺蛾(Latoia hilarat(Staudinger))病死虫;(2)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病死虫;(3)白杨枯叶蛾(Bhima idiota Graeser)病死虫;(4)杨叶蜂(Pristphora sp.)病死虫。  相似文献   

5.
栗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属鳞翅目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栗黄桔叶蛾是分布比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在海南岛已知其为害一些野生和裁培的用材树种,但未见其大发生。该虫在海南岛的生活习性等情况,以前未见报导。鉴于该虫为害的某些树种目前正在大量裁培,为及时防止其为害,以适应林业生产的需要,现将我们在1974年于主要工作进行的同时,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对该虫生活习性的观察及防治试验工作小结如下,供进一步研究与防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五年以来,我场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杨树主要食叶害虫——青刺蛾、黄刺蛾的同时,对赤眼蜂在杨树林内的寄主范围进行了初步调查。肯定了常见的柳天蛾、大双尾舟蛾、杨枯叶蛾、白杨舟蛾、紫光夹蝶、古毒蛾、草蛉(益虫)等十余种虫卵均为赤眼蜂的自然寄主。以青、黄刺蛾、柳天蛾、杨枯叶蛾等虫卵寄生率最高,羽化力较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昆明地区的柳树普遍遭受柳枯叶蛾的危害,虫口密度由数十条至数百条,严重地影响柳树的生长。柳枯叶蛾是鳞翅目枯叶蛾科的害虫。在云南每年发生一代,7月间老熟幼虫群居树干、枝椏背阴处结薄茧化蛹,成虫7-8月出现,以幼虫越冬。我们在室内饲养及野外观察时,均发现有罹多角体病毒病而死亡的幼虫。为寻找柳枯叶  相似文献   

8.
“黄沙万里今何在,一片青纱映碧空”.这是一九七六年敬爱的朱德委员长视察赤峰时写下的优美诗句,如今在赤峰县穆家营子公社衣家营子大队的大地上变成了现实。站在敖包山顶俯视衣家营子大地,宛如一幅秀丽的风景画。高大的防风林带和护岸林带象绿色的“城墙”包围着整个村庄和农田,“城墙”内笔直的林带纵横交织,形成一块块整齐的林网方田,方田里长满了各种庄  相似文献   

9.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俗称顶针虫,春粘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黄褐天幕毛虫食性较杂,为害多种阔叶树种和果树。在内蒙古赤峰(林西、林东、宁城、喀喇沁旗),呼和浩特,包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白杨派优良无性系——窄冠白杨为研究对象 ,易县毛白杨雌株为对照品种 ,以窄冠白杨的配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了不同配置的窄冠白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中选出最佳栽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株行带距为 (2 m× 4 m)× 2 0 m的配置 ,是最理想的栽植模式 ,即双行林带株行距为 2 m× 4 m,农作物带宽为 2 0 m,小行距内和距林带 0~ 4 m为显著增产区 ,4~ 10 m为增产区 ,未出现减产区  相似文献   

11.
棕色天幕毛虫(Malcosoma dentata)属鳞翅目枯叶蛾科,近年来在皖南泾县地区严重发生,以幼虫危害枫香树叶。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我们于2002年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防治方法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9~2011年,采用平行取样法,在广西钦州康熙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无瓣海桑纯林内,对无瓣海桑主要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进行调查,分叶部、枝梢及蛀干害虫,按轻、中、重3级划分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在研究地调查收集到无瓣海桑害虫种类共4目13科21种,其中绿黄枯叶蛾、木麻黄枯叶蛾、迹斑绿刺蛾、白囊袋蛾和荔枝茸毒蛾是无瓣海桑的主要害虫,均为食叶类害虫。并收集了危害无瓣海桑较严重的绿黄枯叶蛾及木麻黄枯叶蛾的寄生性天敌,共2目4科8种,其中绿黄枯叶蛾卵的寄生蜂,寄生率达67.3%。因此,保护和利用天敌是无瓣海桑害虫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寡节小蜂[Elachertus sp]是白杨透翅蛾[paranthrone tabanlfarmis Rott]幼虫的一种外体寄生蜂,蜂幼虫群体聚集在寄主幼虫体表,以寄主为营养,供其生长和发育,致死白杨透翅蛾幼虫。一九七四年在调查白杨透翅蛾的同时,首次发现虫瘿内的白杨透翅蛾幼虫体上有蜂寄生。自然寄生率达10%,最高达到20%左右。我们为了弄清该蜂的生物学特性、放蜂效果以及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可能性,于一七五年一九七九年进行了调查、观察、室内培养和放蜂试验: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灌阳县发现一种毛竹新害虫-环斜纹枯叶蛾Euthrix tangi,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广西新记录种。介绍了该害虫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和主要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赤峰东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以及林带的增产效益、动力效益、热力效益、水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在该地区进一步发展农田防护林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74年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我省各地积极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掀起群防群治高潮。潼关潼关县林业站,在县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县农林局的直接领导下,于1974年7月中旬,在港口地区召开了县、社、队、场、圃干部33人参加的防治白杨透翅蛾  相似文献   

17.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c tabaniformis Rott.)是杨树枝干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在找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据调查1~5年生幼树一般被害株率达30~50%,造成成林木秃头断梢,林相不整,杨树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及四旁植树威胁极大,但目前对该虫的防治还有很大困难。为探索观察并做了性诱剂粗提和诱引效应初步试验。1982年应用江苏省激素研究所合成的白杨透翅娥性诱剂做了诱蛾效果测定。1983年进行了应用技术及大面积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丰沿海地区风灾频繁,特别是台风暴潮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在新筑的海堤上营造防护林,乃是确保海堤涵闸等水工建筑安全的重要措施,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认为营造海堤防护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它与内地河堤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就斗龙地区1974年营造、且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海堤林带分析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斗龙地区的海堤林带,是在1974年春筑堤围垦后随即营造的。它位于大丰县北部大  相似文献   

19.
在平原农区推广窄冠白杨行状及团状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引进窄冠白杨,1992年开始推广窄冠白杨行状、群团状选择造林技术,缓解了林木胁地作用。窄冠白要带株行距2m×4m,农作物带宽16m,每0.067hm^2栽33株,第3、4、5年小麦单产增加18.3%、39.1%和21.6%,而同密度的易县毛白杨林带中的作物则相应减产23%、2.2%和28.2%。  相似文献   

20.
油茶枯叶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枯叶蛾原危害油茶为主,是马尾松林的次要害虫.近年来,在福建省武平县一些地方上升为马尾松的主要害虫.笔者通过1998~1999年2年的观察和调查,基本摸清了该虫的发生特点和习性,并进行了室内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马拉硫磷乳油11000倍液喷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