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比较了4个枸杞品种3个成熟阶段果实中的糖分含量,并分析了糖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逐步成熟,枸杞果实中的总糖、多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逐渐增多;幼果期果实中的总糖、多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但色变期是不同枸杞品种果实糖分积累出现差异的关键时期;成熟果实中,‘宁农杞4号’和‘宁农杞5号’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宁杞1号’和‘宁夏黄果’;‘宁农杞4号’和‘宁夏黄果’果实中枸杞多糖含量在成熟期达最大值,而‘宁农杞5号’和‘宁杞1号’在色变期达最大值;黄果枸杞在幼果期和色变期果实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红果枸杞,为黄果枸杞在糖组分方面区别于红果枸杞的主要特征;枸杞果实中,枸杞多糖与果糖之间、果糖与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它各糖分间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翻压油菜绿肥对枸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种植绿肥对宁杞5号枸杞果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化肥减半+配施有机肥(T1)、化肥减半+翻压油菜(T2)和全施化肥(CK)三个处理。结果显示: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干果年产量显著增加24.1%和19.1%; 在秋果采收后,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8%、13.2%、36.0%、28.2%和60.2%、23.1%、28.5%、57.9%。说明在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有机肥或翻压油菜绿肥均可以提高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枸杞干果产量;而且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方面,翻压绿肥油菜效果更为显著。枸杞行间套种油菜作为绿肥翻压,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也是提高枸杞产量和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枸杞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 以宁杞1号、宁杞2号、大麻叶和蒙杞1号为材料,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枸杞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测定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宁杞2号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WTBX](Fv/Fm)[WTBZ]和PSⅡ潜在活性[WTBX](Fv/Fo)[WTBZ]值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在不同光照强度(PAR,0~2 847 μmol·m-2·s-1)下,实际光合量子产量[WTBX]〔Y[WTBZ](Ⅱ)〕、有效光合量子产量[WTBX](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 的变化差异显著,其中宁杞2号最大,其次是蒙杞1号和大麻叶,最小的是宁杞1号。拟合参数ETR变化的初始斜率α与ETR的变化趋势一致。[WTBZ]宁杞2号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的含量也最高。叶绿素总含量与[WTBX]Y[WTBZ](Ⅱ)、[WTBX]Fv′/Fm′、 qP和ETR成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成负相关。[WTBZ][JP2]由此得知,在特定环境下供试品种中宁杞2号有较高的PSⅡ生理活性和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光合能力最强;其次是蒙杞1号和大麻叶,宁杞1号较弱。  相似文献   

4.
枸杞多糖与土壤养分、气象条件的量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2000~2001年我国北方枸杞主产区采样化验资料、田间试验资料以及土壤化验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枸杞多糖形成的主要气象和土壤因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比气象因子对枸杞多糖含量的影响大,其中,全磷是影响枸杞多糖含量的最主要的因子,其次为枸杞开花至果熟期的降水日数和平均日较差。  相似文献   

5.
宁夏枸杞园土壤养分资源与枸杞根系形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月,在宁夏中宁和园林场以不同树龄的宁杞1号枸杞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点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对枸杞园土壤养分资源及枸杞根系形态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宁枸杞园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基本农田,速效养分平均含量是基本农田的1.6~2.0倍;园林场或中宁,不同树龄枸杞树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都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体范围内;园林场枸杞树根系随着其树龄增加,主、须根长及根冠直径都呈增加趋势,中宁树龄3年的枸杞树的主、须根数小于树龄6年以上枸杞树;不同树龄的枸杞树根系都主要分布在0~35 cm的土体范围内,与土壤养分的主要分布范围一致。说明枸杞园农民施肥方法不合理,造成根系分布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甘肃景泰电灌区枸杞引种选优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宁夏枸杞研究所引进 7个品种的种苗 ,在景电灌区刘家窑试验林场按随机区组法(重复 4次 )进行田间对比试验 ,经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 ,认为宁杞 1号表现最好 ,是一个适应性强、生长快、丰产型的优良品种 ;其次为宁杞 2号和大麻叶两个品种。并且认为气温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 (相关系数 r=0 .97) ,其次为日照时数 (相关系数 r=0 .94) ,降水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轮作制下长期施肥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助长期轮作肥料定位的试验资料,系统研究了施肥对小麦籽粒粗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甸以是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重要营养因子。施肥处理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大于对必需氨基酸总量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产地差异对宁夏枸杞果实形态及糖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内蒙、青海、宁夏、新疆、甘肃五省的7个不同枸杞产地的宁夏枸杞的果实外观形态以及枸杞多糖、总糖含量的差异;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分析了气象因子与枸杞果实外观形态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产地枸杞果实外观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产地枸杞果实大小进行了排名。结果表明:青海诺木洪农场、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和新疆精河县的枸杞果实较大,而宁夏银川和中宁产枸杞较小;海拔和平均温度是影响枸杞果实形态的主导因子,海拔越高,平均温度越低则果实越大、越长;宁夏中宁县所产枸杞的枸杞多糖的含量最高,达到了7.525 g·100g-1,显著高于其它产地(P0.05),但总糖含量最低;内蒙杭锦后旗、青海诺木洪农场和内蒙乌拉特前旗3个产地枸杞果实的总糖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将为药用枸杞栽培和种植区域的定位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评价不同枸杞产区枸杞的品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环境下沙冬青属植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林克  张娟 《干旱区研究》2004,21(3):269-274
对 2种沙冬青叶和种子中蛋白质结合氨基酸及种子游离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 ,其结果显示 :9种主要结合氨基酸含量之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 73.71%~ 76 .0 7% ,反映了属内种遗传的一致性。不同器官中的氨基酸组成含量不同 ,并随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 ,栽培条件下总结合氨基酸及大部分结合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状态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总结合氨基酸及大部分结合氨基酸含量稍高于新疆沙冬青 (A .nanus)。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栽培条件下 ,沙冬青种子中结合氨基酸的含量大于叶中的含量 ;两种沙冬青叶中含有一定量的Cys(半胱氨酸 ) ,而种子中几乎不含Cys。总游离氨基酸的绝对含量范围在 2 .10~ 12 .5 1mg/g·dr.wt;均含有较高的Asp(天门冬氨酸 )、Glu(谷氨酸 )、Ser(丝氨酸 )和Arg(精氨酸 ) ,Met(蛋氨酸 )、Ile (异亮氨酸 )、Leu(亮氨酸 )和Gly(甘氨酸 )含量普遍较低。种间种子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 ,栽培条件下种子中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其中Pro(脯氨酸 )和Asp含量分别是野生状态下的 2 .4和 4 .1倍。结合引种栽培区的气候环境因子分析 ,这些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植物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离体筛选枸杞抗根腐病变异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宁夏枸杞-宁杞1号的髓组织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用60Co-γ射线进行诱变,以枸杞根腐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株产生的培养滤液为选择剂,筛选抗性变异体,在含毒素60%的条件下,一次性获得抗根腐病毒素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经稳定性分析,其抗性稳定。抗性愈伤组织在含30%的毒素培养基中可分化成再生植株,共获得25株,其叶片经用根腐菌分生孢子液接种鉴定,有6株抗病;再生植株经过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分析,二者含量都有所提高;经过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抗性再生植株酶谱带数有增加;说明经筛选得到的抗性再生植株是抗根腐病的变异体。  相似文献   

11.
不同钙盐对NaCl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钙盐在盐胁迫下对枸杞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加钙盐处理愈伤组织的生长量相对NaCl处理有所增加,抗氧化酶SOD酶活性、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丙二醛(MDA)含量相对降低,其中在盐胁迫下外加CaCl2的减缓盐伤害效果最好,说明不同钙盐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枸杞愈伤组织伤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英国PPS国际有限公司生产的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测定了3a生枸杞6月下旬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与外界环境气象因子的模拟,研究了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外界光、温、水、气和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净光合速率除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因子的影响外,与辐射、温度等环境因素和气象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某些环境气象因子推测植物生理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枸杞果实发育模式及营养物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模式、碳水化合物、有机酸、Vc、可溶性蛋白质、多糖、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它们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枸杞果实发育呈双“S”曲线;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生长前期变化不明显,近成熟时迅速积累至最高;淀粉含量前期积累,后期降低。成熟时果实中不含淀粉;总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Vc含量变化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实在发育前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随后升高。至花后27d达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多糖、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发育前期较低,于花后27d迅速增加,到成熟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枸杞内生真菌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和离体试验测定了内生真菌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作用及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NQ8GII4、NQ8GII7、NQ7GII4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菌株NQ6GIII11对胶孢炭疽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上述4株枸杞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菌株NQ8GII4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93.43%。显微观察发现,枸杞内生真菌能缠绕并穿透胶孢炭疽菌菌丝,使胶孢炭疽菌菌丝膨胀崩解。菌株NQ7GII4的培养滤液在浓度为15%时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达到70.75%,菌株NQ8GII7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高达83.44%。离体生防试验结果表明,用拮抗性内生真菌预先占位接种枸杞嫩果及叶片,能有效抑制枸杞炭疽病菌的侵入和病斑的扩展,菌株NQ8GII4 10%培养滤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强,防效达到了92.54%和95.57%,说明枸杞内生真菌具有很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景泰县黄河提灌灌区一年生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采用薄膜、细沙和秸秆三种材料进行行间覆盖;以大田漫灌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不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措施对枸杞园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对土壤含水率和植株营养生长、单株干果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细砂覆盖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采用薄膜覆盖,年灌溉定额为5 500m3/(hm2.a)能够达到使一年生宁杞1号丰产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宁夏枸杞产量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宁夏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确定了宁夏枸杞产量的气候区划指标,进行了区划指标的小网格点推算;采用GIS技术对宁夏进行了枸杞产量的气候区划,划分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提出趋利避害合理发展枸杞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枸杞上的残留情况, 评估其残留量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 建立了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枸杞上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分析枸杞中农药的最终残留量, 估算农药慢性摄入风险。结果表明, 在0.01~1.0 mg/L的范围内, 2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0.01、0.1、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 平均回收率为80.7%~106.6%, 相对标准偏差为1.4%~4.6%。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 冷冻条件下储藏11个月, 噻虫嗪和噻虫胺在枸杞中均稳定。中国居民摄入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慢性暴露风险分别为16.6%和3.8%, 远低于100%, 慢性膳食暴露风险低。  相似文献   

18.
碱性盐胁迫对宁夏枸杞生长、结构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碱性盐(NaHCO_3)胁迫下枸杞生长、叶片解剖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光合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NaHCO_3胁迫浓度的增加,净生长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整株干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叶肉栅栏组织在低浓度NaHCO_3处理(150 mmol·L-1)时排列比较紧密,随着胁迫浓度增加,栅栏组织的细胞层数逐级减少,细胞结构紧密度逐渐降低,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晶体数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超微结构显示,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叶肉细胞形状变的不规则,叶绿体结构变形,基粒片层排列紊乱,淀粉粒增多;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和气孔导度(Gs)随NaHCO_3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Ci)呈升高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关分析显示,盐胁迫强度与净生长量、生物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呈负相关关系,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由此说明,碱性盐胁迫改变了叶片的功能性状,促使枸杞光合作用下降,直接影响干物质积累及株高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盆栽苗木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中宁枸杞(Lycium barbarum)、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土壤含水量(SWC)的关系.结果表明:维持沙棘、四翅滨藜和中宁枸杞净光合速率为最高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是18.88%,17.41%和18.49%,三树种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佳土壤含水量依次为10.58%,15.3%,12%;土壤水合补偿点分别为4.3%,4.4%,4.54%,最大蒸腾速率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1.25%,22.49%,21.64%,沙棘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应在10.5%左右,四翅滨藜应在10%~12%,中宁枸杞应在10%~15.5%.  相似文献   

20.
黄杨粗蛋白、氨基酸组分与脯氨酸等与其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取了栽植于包头市市区内五个绿地中的三个黄杨品种,在不同时期测定其与耐寒性相关的粗蛋白,氨基酸等生理指标,以比较分析三个黄杨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冬季高夏季低,脯氨酸的含量在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这些变化与其耐寒性有关,而羟脯氨酸含量与黄杨耐寒性无明显关系。比较三个品种的耐寒生理指标差异综合得出:三个黄杨品种的耐寒性强弱依次是锦熟黄杨最强,朝鲜黄杨次之,小叶黄杨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