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公猪去势术去势术,也称阉割术。小公猪的去势,以1~2月龄或体重为5~10 kg时最合适;大公猪则不受年龄限制。去势前,应对猪进行全身检查,有传染病流行时或阴囊及睾丸肿胀时,应暂缓手术。患阴囊疝的猪,去势的同时应行手术治疗。1.1小公猪去势术保定法:术者右手握住猪的右后肢跖部,将猪提起。左手握住猪的右膝褶。向前摆动猪的头部,使猪左侧卧于地。左脚踩住猪颈的环椎翼部,右脚踩住尾根。手术方法:术者用左手腕部向猪腹侧推压其  相似文献   

2.
选取48头杜长大三元杂猪,24头公猪,24头母猪,85±3日龄,研究不同性别和免疫去势对猪生长性能、屠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四个处理组,手术去势公猪组(SCM),免疫去势公猪组(ICM),完整母猪组(EF),免疫去势母猪组(ICF)。手术去势组,选12公猪在5±3日龄手术去势;免疫去势组选12头公猪和12母猪分别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第28天两次接种疫苗ImprovacsR。本试验猪的目的是生产干腌火腿,所以需要达到一定体重(平均126kg,167日龄)以及至少20毫米的背膘。试验全期0-82天,手术去势公猪组(SCM)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49)。屠宰后,免疫去势公猪组的屠体重要高于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其次是完整母猪组。免疫去势公猪与完整母猪相比,第十肋骨(P=0.05)处背脂较厚,臀中肌(P=0.043)中脂肪较多,手术去势公猪组和免疫去势母猪组脂肪含量介于前两者中间。完整母猪组(EF)与其他组相比有更高的瘦肉率(P=0.048),并且有25%的数量由于脂肪不够而被淘汰。免疫去势母猪组(ICF)肌肉红度(a*)显著高于免疫去势公猪组(ICM)(P0.001)。手术去势公猪组(SCM)与完整母猪组(EF)相比肌肉亮度值(c*)显著提高(P=0.03),氧化肌红蛋白(P=0.061)和正铁肌红蛋白(P=0.082)有降低的趋势。公猪和母猪免疫去势对其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免疫去势猪更适合做干腌火腿,因为公猪免疫去势改善饲料转化效率,而对屠体性状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母猪免疫去势可以提高背脂厚度,降低屠体由于背脂厚度不达标而引起的淘汰率。  相似文献   

3.
仔公猪超早期去势法已在美、日等国采用,此法操作简便,不用专人保定,谁都能手术。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在半开放式猪舍条件下,超早去势对哺乳仔猪断奶重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在本场1989年秋季分娩的12窝仔猪中,挑选64头仔公猪按窝对等分成试验猪和对照猪。试验猪生后4—6日龄按现行外科去势法手术,但必须对两侧睾丸囊分别开口取出睾丸,对照猪不去势。试验猪与对照猪  相似文献   

4.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去势,意思是雄性失去睾丸的功能。通常为了方便管理而给猪去势,但去势会引起猪的严重应激,甚至导致发病和死亡。去势日龄则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免疫应答以及疾病感染率等,为了降低因手术去势而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确定适当的去势日龄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选取40头杂交保育猪(约克×长白×杜洛克),其分娩后的初始体重为1.57kg。随机分为四个处理,其中处理一为1日龄去势公猪,处理二为3日龄去势公猪,处理三为7  相似文献   

5.
<正>大公猪去势手术同小公猪去势手术有很大差别,笔者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大公猪去势手术经历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场地选择、动物保定、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以便同一线兽医工作者交流。1基本情况宜宾县某猪场欲建种公猪人工授精站,以提供本场及周边生猪散养户人工授精之精源,于数月前从本  相似文献   

6.
<正>1公猪早期去势优点分析1.1有助于机体的早日恢复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应当在公猪7~10 d之间进行去势手术,这主要是由于日龄较小的公猪在去势手术中形成的去势切口较小,能快速的实现伤口愈合,恢复体质。同时,早期去势阶段的公猪依旧属于哺乳时期,母猪本身的泌乳能力较强,可为小猪提供免疫能力。这样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降低了后期应激反应出现的可能。1.2有助于公猪更早断奶觅食  相似文献   

7.
1去势方法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2种。1.1手术阉割去势法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1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1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开皮肤及总鞘膜,刀口不可  相似文献   

8.
《今日养猪业》2010,(4):50-50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疫苗——Improvac(TM)(Pfizer)抑制公猪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效果。136头猪分为3组:完整公猪组(64头,即非去势非免疫组),抗GnRH免疫去势组(48头)和手术去势组(24头)。  相似文献   

9.
去势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去势不仅使猪性情变得温顺,提高公猪的生长速度,而且能改善肉的品质,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但是去势手术对于仔猪是很大的应激。在操作中一定须做到以下十项。  相似文献   

10.
小公猪去势于10~35日龄进行,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法和注射药液去势法两种。 (一)手术阉割去势法 首先保定小公猪,将阴囊周围用碘酒进行消毒。然后兽医一手把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阴囊皮肤张紧;另一手持手术刀从阴囊缝切  相似文献   

11.
南于品种改良和饲料的优化,生猪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所以母猪一般不再做去势手术,而公猪则不然,除种用外,其余全部做去势手术。鉴于公猪生理结构特点,公猪去势手术要比母猪去势手术更难些,并且手术中常遇到如下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猪去势与不去势育肥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通常认为,小公猪不去势直接育肥随着性的成熟会出现臊味,特别是小公猪之间多发生咬斗与爬跨,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小公猪去势育肥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是,必须看到不去势小公猪比去势猪发育快,饲料效率高,生产的胴体脂肪少而瘦肉多。  相似文献   

13.
在猪去势术中往往会遇到特殊情况,如处理不当会造成手术失败或致猪死亡。笔者依多年实践,将猪去势术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法总结如下,供参考。一、阴囊疝又称通肠,有单侧和双侧。劁公猪要特别注意,如不作处理,术后常能导致肠管脱出致死。去势时左手应按压腹部,看阴囊是否有变化,如变化大可视为疝气,应采取如下手术方法。1.按正常术式,左手压紧阴囊,割去双侧睾丸后,立即将切口作连续缝合。此法多用于15千克以内的仔猪。术后肠管会自动回腹腔,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肠管  相似文献   

14.
性激素通过血液和神经系统对猪的生长发育及肉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小公猪,由于育肥时间较长,必须进行去势。关于去势日龄问题,本人通过试验,认为去势的早晚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 2× 2× 3因子设计 ,选用 2 16头杂交猪研究了基因类型、性别和管理策略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处理为 :基因型 (A— 5 0 %杜洛克血统和 B—低于 2 5 %杜洛克血统 ) ,性别 (母猪、手术去势公猪和免疫去势公猪 ) ,以及管理策略 (对照— C,共轭亚油酸管理— CL A,和猪生长激素管理— p ST)。A基因型猪与 B基因型猪相比 ,背膘较簿 ,肌内脂肪含量较高 ,肌肉极限 p H(p Hu)和表面渗出量较高 ,肉质发硬且不大受欢迎。与手术去势公猪和免疫去势公猪相比 ,母猪肌肉 p Hu 值较低 ,表面渗出量高 ,肉质发硬。饲喂对照日粮的猪与饲喂添加 CL A或 p ST的日粮的猪比 ,其肌肉p Hu 值较低 ,表面渗出量高 ,综合滋味、嫩度、多汁性和总的可接受程度 ,消费者对该组猪肉的喜爱程度的得分较高。试验结果表明 :猪肉食用品质与基因型和性别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有关。试验结果还表明 ,除了有利于减少背膘厚度外 ,添加p ST和 CL A这些管理策略对肉品质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1979—1987年,在去势过程中观察了128头生殖器官畸形的猪,其中公猪阴囊疝68头,公猪隐睾26头,公猪有子宫3头,母猪有睾丸17头,母猪“阴囊”疝14头,现将各种畸形情况及其手术介绍如下。畸形种类一、公猪阴囊疝:68头阴囊疝的公猪中,左侧鞘膜内阴囊疝的37头、右侧鞘膜内阴囊  相似文献   

17.
由于品种改良和饲料的优化,生猪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所以母猪一般不再做去势手术,而公猪则不然,除种用外,其余全部做去势手术.鉴于公猪生理结构特点,公猪去势手术要比母猪去势手术更难些,并且手术中常遇到如下问题,现提出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19.
公猪去势后2~3天,不采食、大便不通、阴囊肿胀现象明显,触诊可听到有肠蠕动音,可诊断为公猪肠嵌夹。此时视所夹肠的变化情况,如果被夹的肠段发生病变坏死,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现将简易的接肠术方法简介如下。1保定选择适宜场地,将猪横卧或倒立保定。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  相似文献   

20.
实验旨在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主动免疫与手术去势对公猪粪便Ca、P含量差异影响以及影响机制。选择30头10周龄、体重(27.62±2.18 kg)相近(大白×长白×杜洛克)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组和手术去势组,每组10头。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去势组公猪在出生1周内进行手术阉割,免疫组公猪于10周龄时耳后颈部肌肉注射2 mL 62.5μg GnRH肽当量去势疫苗,8周后加免。加免后饲喂8周屠宰所有公猪,进行血液生长相关激素浓度、小肠黏膜Ca、P转运载体基因表达及粪便Ca、P含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公猪手术去势后十二指肠黏膜Ca转运载体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PV6)及质膜钙泵1(PMCA1)和P转运载体2B型磷酸钠协同转运蛋白(NPT2b)mRNA表达下调(P0.05),粪便中Ca、P含量增加(P0.05);而公猪GnRH主动免疫后上述Ca、P转运载体基因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粪便Ca、P含量低于手术去势公猪(P0.05)。ELISA检测发现,GnRH免疫组公猪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浓度高于手术去势组公猪(P0.05),并且血清IGF1浓度与TRPV6、PMCA1及NPT2b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与外科去势相比,GnRH主动免疫不下调公猪肠道黏膜Ca、P离子转运载体基因表达,因而粪便Ca、P含量较低,这可能与其体内相对较高的GH-IGF1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