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味蕾是咪感觉器官。在哺乳动物中味蕾主要分布在舌上皮中。味蕾中存在基细胞、亮细胞、暗细胞和中间细胞四种类型,蕾内神经纤维和蕾周神经纤维共同支配味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在功能上对味细胞和味觉神经纤维进行分类和鉴定。味蕾组织染色方法在舌面拓扑学和味觉系统发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分离出单个的味蕾细胞是研究受体细胞传导味觉机理的手段。味蕾组织培养对于研究味觉神经支配提供了有效的模型。文章介绍了味觉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两个热点争议问题:味蕾细胞分化路线和味感觉细胞的鉴定,并探讨了形成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禽肉风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军  文杰 《中国家禽》2002,24(5):32-34
风味是味觉、嗅觉和三叉神经等感觉系统对食物刺激而产生的感觉效应(Spanier et al,1993).食物中的水溶性成分与口腔味蕾上的受体相互作用产生味觉(Johnsen et el,1991).甜、酸、苦、咸是人类所能感觉的最基本味道,但鲜味也被认为是第五种基本味道(Brand et al,1994).嗅觉是食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而在中枢神经引起的感觉.三叉神经依赖于眼、鼻和口中的神经末梢,可接受冷、热、辣、涩等味感(Johnsen et el,1991).  相似文献   

3.
甜味     
动物觅食受化学感应信号驱使,这种信号能检测可用食物源的营养价值。食物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吞咽之前,食物在口腔中按多种化学和物理指标受到检查和辨别。饥饿时,位于口鼻腔的化学感应系统(主要是嗅觉和味觉)感知日粮的养分,并产生  相似文献   

4.
饲料的适口性是动物对饲料的气味及口感等的综合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的采食量,而动物的采食量与生产性能有较高的正相关。气味的感知主要源于鼻腔内嗅觉神经的突起,口感的感知主要由口腔内的味觉受体来完成,主要味觉受体包括甜味受体、鲜味受体和苦味受体等。食物进入胃肠道后,胃肠道上的味觉受体感应程度可影响并调节动物对食物的吸收率和采食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鼻腔的嗅觉受体、口腔内的味觉受体和胃肠道内味觉受体和信号传递等相关研究,并就调味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调味剂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1营养成分对风味的影响风味(flavor)是衡量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指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综合生理反应(郭锋等,2003),即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产生的味觉、嗅觉、  相似文献   

6.
饲料调味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众 《饲料工业》1993,14(10):26-28
<正> 只要存在饲料的种别和差异,就存在家畜对它的选择性,即适口性。动物的味觉和嗅觉功能比人类灵敏得多,如人可以从空气中辨别出浓度为2ppm的气味,而猪的嗅觉灵敏程度比人高1000倍。人的味蕾数目为9000,动物的味蕾数目为:  相似文献   

7.
味觉受体自从被发现以来,人们因对其浓厚的研究兴趣增加了研究的强度和深度,人们对哺乳动物感知味觉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包括味觉感知过程的分子基础及其功能等方面。这不仅对人和动物的日常饮食调控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为治疗某些疾病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味觉受体和味觉感知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加深对味觉受体分子基础的认识,促进对味觉感知过程的理解,为哺乳动物营养平衡和健康饲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7,(1)
甜味受体(T1R2/T1R3)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GPCR)C家族的成员,是一种通过非共价键结合且具有7个α螺旋跨膜结构域(TMD)和N末端胞外结构域(NTD)结构的异源二聚体。甜味分子通过与T1R2/T1R3上的关键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使T1R2/T1R3由失活状态的收缩构象变为激活状态的展开构象,并经由环腺苷酸(cAMP)途径和三磷酸肌醇/二酯酰甘油(IP3/DAG)途径,最终引起胞内游离钙离子(Ca~(2+))浓度的上升和甜味细胞膜的去极化,产生甜味味觉信号并传导至甜味味觉传入神经丛,最后传导至大脑皮层味觉神经中枢,感知味觉。文章综述了T1R2/T1R3的生物学特征、甜味信号的转导机制、T1R2/T1R3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反馈调节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动物采食生理特点及采食量调控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动物采食量,尤其是猪的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嗅觉和味觉(在视觉的帮助下)是辨别和摄取食物的第1感觉系统。而最终采食行为则主要依靠其口腔内的化学感受器和能快速反应食物愉悦与否的嗅上皮细胞。无机离子、单糖和多糖、氨基酸和多肽、食物中的毒素等都能影响动物的采食行为。本文综合讨论了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对采食量的影响及如何对采食量进行调控,重点比较了猪与人类的嗅觉和味觉细胞受体和神经刺激方面的差异,并概述了当前和将来与适口性有关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美丽不是视觉的专利。虽然我们品尝或畅快咀嚼食物的时候,不会赞叹该食物是"美丽"的,但我们也许会嘉奖说,真是一道"美味"!这里的"美味"若转换为视觉感知,即是"美丽"。这是我们对外在事物体验的直觉反映,只不过前者出于视觉,后者源自味觉(口感);只不过表述的用词略有不同罢了。理论上是这样一个概念。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用语用词则更随意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饭后巧养生     
《养猪》2017,(4)
正漱口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子识别对食物的消化、摄取量的控制、胰岛素的分泌、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受到激素/中枢神经通路的介导。但是,有关于胃肠道的味觉识别机制还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舌上皮组织的特异性味觉受体细胞的化学感应机制在内分泌细胞中也发挥作用,用来感知肠腔内容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3.
化学感受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对于昆虫的生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昆虫的化学感受受体家族由气味(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组成。嗅觉可以识别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使昆虫发现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而味觉能识别可溶性刺激物,以引起觅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气味受体及味觉受体家族的特性,以及目前对多种昆虫化学感受受体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鸡的味觉敏锐,能够区分具有甜、咸、酸和苦味的添加剂。鸡的味觉可归纳如下:(1)鸡具有味觉;(2)鸡和人对气味的反应并不平行;(3)鸡的味觉并不是一种原始的能力,而是相当敏锐的。香味剂和甜味剂在掩盖不适口饲料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使用稀有饲料和废产品以降低日粮价格的新发展,可能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从而间接减  相似文献   

15.
饲料诱食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雪霞 《饲料工业》2000,21(6):17-19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诱食剂在饲料工业和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饲料诱食剂的发展状况和应用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推动饲料工业发展和最大程度地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1饲料的风味和饲料诱食剂的作用机理饲料的风味是动物通过味觉和嗅觉两部分组成对饲料综合的感觉,味觉是被溶解的物质通过味蕾的味孔,作用于味细胞引起细胞兴奋发放冲动传递给神经中枢引起的感觉。味觉主要有甜、酸、苦、咸4种基本类型,当动物饥饿时,对甜的味觉敏感度增高,而当消化系统发生疾病时,味觉敏感度显著降…  相似文献   

16.
化学感受受体在昆虫的觅食、食物选择、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果蝇、按蚊、蜜蜂、赤拟谷盗和家蚕等昆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各物种中完整化学感受受体(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得以鉴定,并从中鉴定出与气味识别、食物选择密切相关的受体基因,如果蝇的二氧化碳受体基因DmGr21a和DmGr63a,糖受体DmGr5a,以及冈比亚按蚊识别人类气味的AgOrl等。其中,昆虫的味觉受体功能与昆虫食物选择、大量取食直接相关。本文就目前昆虫基因组中味觉受体的鉴定、进化、表达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味觉受体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昆虫味觉编码的分子基础和神经调控网络,也是研究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五种基本味道(甜、咸、鲜、苦、酸)中,苦味的敏感性最强烈。它是由位于舌头后部的味蕾感知,并且是一种最持久的味道。动物一旦感觉到苦味物质,通常会拒绝摄入,因为它们通常与一般对动物健康有害的产品(最毒的物质是苦的)有关。  相似文献   

18.
鸽的消化系统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和鸡颇为相似,但亦有其各自的一些特点。鸽和鸡的消化系统均由消化道及其附属腺体(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和直肠)、泄殖腔;附属腺体主要指肝脏、胰腺。口腔和咽 口腔包括喙和舌等,舌在口腔底部,呈细长三角形,舌尖角质化,舌上皮无味蕾。口腔内有许多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具有湿润、软化食物的作用,同时亦因其含有一定的消化酶而有助于食物的初步消化。口腔与咽以一对褶(软腭)为界,后者是食物进入食道和空气进出气管的共同通…  相似文献   

19.
生物进化让哺乳动物和鸟类具备敏锐的味觉和嗅觉器官,确保它们具有自己寻找食物的能力.外周化学感受被认为是动物对食物营养价值进行评估的系统.动物进食过程中产生了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官感受.嗅觉帮助动物对食物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别,这些挥发性物质是植物必需营养物质的衍生物.嗅觉的生物学比较显示灵长类和鸟类相对于非灵长类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20.
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s,TAS2Rs)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由30个基因组成的基因家族编码。苦味可使动物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当动物尝到苦味物质时,会刺激舌头的味蕾中味觉受体细胞表达TAS2Rs,进而引发下游一系列信号转导反应,最终通过鼓索神经和舌咽神经将信息整合传到大脑,使动物产生厌恶的感觉,从而选择拒绝摄入这些苦味物质。本文就TAS2Rs的生物学特征、信号转导机制及苦味剂和苦味抑制剂对苦味受体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