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单位在马氏珠母贝育苗过程中因技术问题而使育苗效果差、经济效益低。为此笔者根据育苗实践谈几个技术问题。 1.亲贝和幼虫的优选 优选亲贝的标准是:3~4龄,活力强,外形完整,贝体厚大;生殖腺丰满,在足基处的两个乳头状突起较高,呈乳白色或橙红色,不透明,吸出的卵子放在载玻片上不易分散,卵子大小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精子游动活泼。这样的亲贝育苗效果最好。幼虫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几种饵料对文蛤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笑月  赵阳 《水产科学》1998,17(2):11-13
本文采用5种饵料文蛤稚贝进行单独和混合投喂,试验其对稚贝生长与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饵料品种而言扁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明显表现出对文蛤稚贝的良好饲育效果,就投喂方式而言,几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优于单独投喂。  相似文献   

3.
鱼、贝等海洋生物通过对赤潮毒素的富集作用产生贝毒,人误食了这些含有赤潮藻毒素的鱼类和贝类后则有可能中毒甚至死亡,麻痹性毒素(PSP)和腹泻性毒素(DSP)是其中重要的两种赤潮毒素,他们毒性大、作用强,严重威胁着人类以及海洋生物的生命安全。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两种贝毒的化学性质、致毒机理以及毒性,并对当前常用的几种检测技术进行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4.
青蛤工厂化育苗工艺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蛤工厂化育苗包括亲贝催产、采卵、受精、孵化、幼虫培育、变态、稚贝中间培养几个过程。除海涂和中间培养外,均在室内人为控制下进行。现将工艺操作规程(图1)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苗种质量苗种质量好坏是影响保苗率的关键之一。购苗一定要到信誉比较好、了解情况的厂家,防止上当受骗。稚贝规格在300~500微米之间,幼体在显微镜下活泼、健康,活动能力强,颜色正常。最好购买育苗场的头几批苗,因为头几批苗所用的亲贝质量高,育出苗种质量好。有条件的场家  相似文献   

6.
彭永章 《渔业现代化》1998,25(6):30-31,7
在浅海采捕日本蛤蜊、魁蚶、毛蚶等贝类.一般采用财巴网作业.其捕贝效率取决于齿距与贝规格。齿距的大小,不但影响捕获贝大小.也涉及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所以.选用正确齿距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也有重要意义。盐J;D等曾报道:贝粑网捕效率随齿距、贝种类及规格的不同而不同,通常为14~29%。贝把网结构简单.但至今有关其捕获机理及选择性等还不甚清楚。l材料与方法11贝把网日本北海道现用的日本蛤倒把网、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框架、把齿、网囊三部分构成。框架宽180~190CCI.长90~100cnn;把齿形状有圆形、…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马氏珠母贝养殖技术规范亲贝》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的立项背景、总体思路、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和标准的结构与准则研究。对马氏珠母贝亲贝来源、亲贝特征、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规定,填补了国内珍珠养殖标准制订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亲贝人工育肥促熟的若干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亲贝人工育肥促熟是当前海湾扇贝育苗生产的必由阶段。我国开展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研究与生产虽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在一些地方,亲贝死亡率高、培育周期长、性腺生长发育不良、产卵不集中,对人工育苗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优质高效搞好亲贝培育工作,仍然是当前人工育苗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在亲贝人工育肥促熟工作中,重点抓好温度、饵料和病害防治工作,顺利完成亲贝的培育,不仅适时为人工育苗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亲贝,而且在实践中形成  相似文献   

9.
王丽 《科学养鱼》2002,(12):13-13
提高海湾扇贝的孵化率是育苗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莱州市水产研究所的有关技术人员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提高海湾扇贝孵化率的技术措施:一、亲贝的选择与越冬1.选择生殖腺饱满,个体大,外观完整的亲贝。亲贝入车间后先稳定2天,水温为自然温度3℃,;暂养密度为90~100个/米3。2.建议采用室内越冬,每天换入1/3或1/2的自然海水,5~6天吸污一次。二、亲贝的暂养促熟亲贝的培养是基础,亲贝生殖腺发育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获卵质量的高低。1.注意有效温度的积累,控制水温升降的速度。亲贝前期每天水温提高1℃,…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藻类饲养青蛤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试验以几种单细胞藻类为饵料,研究青蛤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经21天饲养证明,小球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底栖硅藻都是青蛤稚贝的适宜饵料,其成活率均达90%以上,其中又以投喂底栖硅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水清滤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和大珠母贝(P.maxima)稚贝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为珍珠贝岸基养殖时的科学投喂和管理提供参考。试验所用合浦珠母贝稚贝壳长(2.49±0.11)cm,大珠母贝稚贝壳长(2.14±0.16)cm。试验所用海水pH 7.79、盐度33.1、水温24~26 ℃,饵料为扁藻。通过测定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这8个时间点的摄食率,得到昼夜摄食节律。结果表明:除6:00~9:00时间段合浦珠母贝比大珠母贝摄食多外,其余时间段大珠母贝的摄食率均大于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一天的摄食总量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的摄食总量。合浦珠母贝稚贝与大珠母贝稚贝的昼夜摄食节律相似,在0:00时摄食率最高,在6:00时摄食率最低,没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与对照组比,磁化水中氨氮含量及化学耗量降低,溶解氧增加,用磁化水蓄养海湾扇贝亲贝,性腺发育好,卵质优,平均每个亲贝产卵量117万粒,D型幼虫率89%,亲贝成活率96%,亲贝成活率96%,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8%、27%、7%。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珠母贝生产业,由于成熟的亲贝不宜于手术插核养殖珍珠,所以在施行插核之前需推迟亲贝生殖腺的成熟或促进生殖腺发育诱导排放精卵。已有报道珠母贝与其它食用双壳类一样在性成熟和产卵季节死亡率较高。因此,利用不育的珠母贝养殖珍珠有很大的前途,三倍体珠母贝是不育的,如三倍体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Tabarini,1984)和三倍体软壳蛤(Mya arenria)(Allen et al.,1986;Allen,1987a)性腺不成熟。用细胞松弛素B(也称CB)或物理因素(压力刺激或温度刺激)方法处理,已在软体动物中诱变出一些种类的三倍体(Longo,1972,1983;Stanley et al.,1981,1984;Allen et al.,198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马氏珠母贝不同亲本规格对后代的影响,以期为育种和苗种生产中的亲贝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试验从来自同一养殖群体的2000个随机个体马氏珠母贝中选取规格最大(壳长55.89±1.65mm)、中等(壳长48.55±0.81mm)、最小(壳长42.22±2.51mm)的性成熟个体各50个作为亲贝(♀∶♂=1∶1),按规格分成大、中、小3组,分别进行各组内亲本个体群交,在相同环境及试验条件下分析亲本选择对子代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规格亲贝优于中规格亲贝(P〈0.05);中规格亲贝优于小规格亲贝(P〈0.05);马氏珠母贝亲代选择对子一代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马氏珠母贝大规格亲贝群交后代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截断选择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一、魁蚶: 魁蚶俗称赤贝,呈斜卵圆形,壳高8cm,长9cm,宽8cm重50—60g,为大形蚶,放射肋宽而平滑,无明显结节。此贝生活在浅海10米乃至几十米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魁蚶肉呈桔红或杏黄色,营养丰实,多加工为冻蝴蝶状贝肉。 二、冻蝴蝶贝: 1、工艺流程:原料→低温保活→洗涤→破壳取肉→取斧足→洗涤→开片→去脏整形→分选→洗涤→称重→装盘→预冷→速冻→脱盘→包装→成品检验→冷藏  相似文献   

16.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小片贝的珍珠质颜色直接影响育珠贝所产珍珠的颜色。每个合浦珠母贝的珍珠质颜色都有自己的颜色特征值,即三刺激值和颜色参数。试验选择16个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用CSE成像分析色度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家系左壳内侧外缘珍珠质颜色参数Lab和三刺激值,以筛选适合做插核小片贝的家系。珍珠质的颜色参数明度(L)为98.586~105.234,其中F16家系的明度最大,F3家系的明度最小;a(红绿色品)为-0.967~-6.577,b(黄蓝色品)为5.915~11.237,F14家系色品最偏向于绿色(-a),F16家系色品最偏向于黄色(b)。F3和F14家系贝壳外缘珍珠质的色差(ΔEab)最大(7.885),肉眼能明显觉察。16个家系的合浦珠母贝都属于白色系列,其中离白光中心最近(a2+b2最小)且个体颜色集中的F1家系最适合用作小片贝来选育培养。  相似文献   

17.
《海洋渔业》2021,43(3)
为揭示连云港基岩岸常见帽贝物种的丰富度,以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基因条形码为主要工具,参考世界海洋物种目录数据库(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WoRMS),对连云港连岛西侧分布的帽贝物种进行了识别。共识别4种帽贝,分别为: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 japonica)、笠贝(Lottia goshimai)、齿舌新笠贝(Nipponacmea radula)、圆锥拟帽贝(Patelloida conulus)。其中,利用COⅠ条形码准确识别出3个物种:日本菊花螺、笠贝、齿舌新笠贝(经与NCBI数据库的序列比对,相似度均≥99%);借助16S rRNA条形码可进一步识别出圆锥拟帽贝。日本菊花螺与笠贝为该地区首次报道种。研究结果为连云港地区帽贝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长肋日月贝个体发生观察及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长肋日月贝( Amusium pleuronectes )的诱导产卵及幼虫、稚贝培育.用阴干-流水刺激法,成功诱导亲贝产卵、排精.对胚胎和幼虫发生进行了观察.水温23.0~25.0℃,经诱导产卵的受精卵20 h可发育至D形幼虫.水温22.0~24.0℃时,D形幼虫经11 d培育到眼点幼虫期.投放附着基后,眼点幼虫在10 d内附着完毕.水温18.0~24.0℃时,稚贝经30 d培育平均壳长达(2.0±0.18)mm.此试验共培育壳长(2.93±1.15)mm稚贝49.6万粒.  相似文献   

19.
双壳类软体动物苗种场培育的目的,是以较短的时间,尽可能高的密度和最少的投资,培育大小几毫米无附着基的稚贝到长约1-2厘米的幼贝。苗种场培育起着从孵化场到天然环境的过渡作用,增加了稚贝存活的机会和生长时间,使稚贝长得较大而耗资较少,所以它是双壳类孵化后进一步发育成长的关键,是发展贝类养殖业的重要环节和一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对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两种主要贝毒--腹泻性贝毒(DSP)和麻痹性贝毒(PSP)进行了电离辐射辐照降解处理的研究.采用电子束和钴-60两种电离辐射方式,在0~10kGy的辐射剂量下对带有腹泻性贝毒的牡蛎样品和麻痹性贝毒的浓缩粉样品进行处理,用小白鼠毒理法对辐照前后的贝毒进行检测对比.经过对比发现,辐照对这两种贝类毒素均有降解效果,采用电子束辐射的效果优于钴-60辐射.电子束辐射对麻痹性贝毒的降解效果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呈现一定的正比关系.在对麻痹性贝毒的辐照中,3.2 kGy与5.8 kGy的辐射剂量降解效果相差不大,降解率均在15%左右,而8.8 kGy辐射剂量的降解效果接近30%.说明电离辐射对贝毒有显著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