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刺网渔具选择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健  孙满昌 《中国水产科学》2006,13(6):1040-1048
刺网选择性研究是渔具选择性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于渔业管理、资源调查和评估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刺网渔具的4种渔获方式为研究基点,通过对刺网渔具选择性特点的描述,介绍各种刺网渔具选择性曲线的表示方法。根据国外多年来对刺网渔具选择性研究方法的发展进程,对当前几种常用的选择性曲线间接估算方法(SELECT模型、同时估算选择性曲线和种群资源的方法以及同时估算A类和B类曲线的方法)的原理和运用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对间接估算法中常用的假设条件(几何相似原理、相同渔获能力等)、估算方法的缺陷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进行刺网渔具选择性研究时所要关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深入开展刺网渔具选择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几何相似原理将传统的过滤性渔具选择性曲线转化为选择性曲面。运用选择性方程,并假设不同网目大小的渔具对相同尺寸渔获个体的渔获服从多项分布后,对过滤性渔具的网目选择性建立模型。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模型进行拟合,同时,通过假设检验对模型进行简化。使用平行作业法试验条件下的张网渔具的黄鲫(Setipinrm taty)渔获数据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所建模型可以在没有对照网的情况下估算出各不同网目大小网囊的选择率,并同样适用于套网法试验条件下的选择性分析。模型的建立为今后进行过滤性渔具网目选择性试验方法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通过与SELECT模型比较,认为模型使用选择性方程并区分渔获能力和捕捞努力量使得模型更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试验能够对渔具提供技术评估,作为淘汰或限制选择性差的渔具的依据.拖曳渔具选择性试验方法有套网法、交替拖曳法、平行拖曳法、联体拖网法和裤式拖网法.本研究从试验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试验数据的采集和解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渔具类型是决定采用哪种试验方法的主要因素,合适的数学模型为获得选择性曲线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网渔具选择性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一种被动性的过滤型渔具,对张网渔具本身的选择性特点和选择性模型研究很少。通过介绍几种过滤型渔具选择性模型:Logistic:LogLog、CLogLog、Richard和Probit模型,并运用套网法作为试验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法作为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进行张网渔具的选择性试验,分别对各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模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于Logistic模型AIC值较小,且是传统上运用最为广泛的选择性模型,因此作者认为可以作为张网渔具选择性模型。同时探讨了套网法、套网网目大小、网次间差异以及不同的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对选择性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拖网减少副渔获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拖网渔业的兼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每年因兼捕而产生的渔获物抛弃对渔业资源的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针对本国拖网渔业的特点、主捕对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选择性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推广及应用过程中反映出较多的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笔者综合了国内外在开展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功经验,表明单纯的网囊网目很难对副渔获复杂的拖网产生理想的选择效果;选择性装置及其与网片的组合是解决拖网渔具兼捕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葛长字 《南方水产》2005,1(4):30-35
副渔获问题在拖网渔业中尤为严重,因此囊网的网目选择性一直倍受关注。网目选择性常以Logistic或Richards方程来描述。因方程所采用的变量不同而分为体长或主选择性曲线。研究过程中,常用套网法和比较作业法。针对这2种实验方法,作者综述了不同的解析方法以及不同实验间数据合并的条件。提出研究鱼类和渔具的作用,鱼类遭遇网渔具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推测主选择性曲线是渔具选择性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多囊桁拖网选择性研究中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健  石建高  张鹏  孙满昌 《水产学报》2010,34(1):160-168
对比作业法是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重要的试验方法之一,而对比试验中对照网囊网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多囊桁拖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35和40mm)网囊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渔获体长分布数据,应用几何相似原理,分析过滤性渔具的选择性,并按不同假设条件下(假设1:符合几何相似原理对渔获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假设2:对渔获种类没有选择性),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对照网网囊网目尺寸为20mm,在上述2种假设下,对选择性模型的拟合、简化及对其它网囊的选择性参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桁拖网渔具各网囊具有相同相对作业强度,以及桁拖网渔具与普通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等因素后,认为在此项研究中,将小于20mm网目尺寸的网囊视为没有选择性的对照网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海洋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等有关海洋捕捞和渔业资源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目前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捕捞过度、渔具选择性差,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等主要问题,提出2个学科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思路,最后建议目前可以开展的适宜捕捞力量研究、渔具选择...  相似文献   

9.
《渔业现代化》2016,(6):44-44
由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渔业建模模型引发了对商业性渔业中的替代捕捞模式的讨论,特别是在平衡捕捞这一更大背景下的讨论。但这些理论方法所提出的替代性资源利用模式往往在目前像拖网等捕捞渔具的捕捞选择性存在局限性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论证拖网可供替代的捕捞选择性模式的可行性,拓宽拖网渔具在渔获大小捕捞选择性方面的视野。作为一个实例研究,将两种著名的捕捞选择性装置相组合,获得了一条拖网的钟形捕捞选择性曲线,该拖网捕获的大个体和小个体目标捕捞鱼种数量都少。在波罗的海大西洋鳕渔业中对这一渔具装置进行了成功测试。结果揭示,借助于渔具技术可以让拖网得到截然不同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影响渔具选择性的因素包含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因此混合影响模型成为了渔具选择性研究中分析网次间差异的常用模型,但目前对于这一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的讨论较少。本文从混合影响模型在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中的模型原理出发,通过Excel的VBA编程功能,实现了模型分析的自动化,并实现模型拟合和模型简化及优劣性判断。使用实例分析和对比后发现基于Excel VBA的这一实现方法不仅可快速、简便地进行混合影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及简化和比较,而且还有助于了解模型实现的具体方法,进而根据实际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改和补充,可为今后开展渔具选择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十余年来,辽宁省的淡水捕捞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渔业工作者不仅完善与发展了原有的渔具渔法,而且还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引进和试验了不少新的渔具渔法,从而使我省淡水捕捞的渔具渔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纵观全省所使用的各种淡水渔具渔法,几乎包括了淡水渔具渔法的全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概述冰岛海洋捕捞渔船和渔具,内容包括:捕捞船队、渔具和选择性装置。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三重刺网适用范围,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于2015年在黄渤海区以三重刺网渔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刺网渔船渔业动态和三重刺网渔具种类和作业参数,并追踪调查了代表性渔具的渔获结构、产量和产值,对三重刺网作业渔船的捕捞能力与经济效益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重刺网渔具对甲壳类和鲆鲽类的选择性较强,捕捞效果好,兼捕幼鱼比例相对较低,是目前近海捕捞渔具中选择性比拖网和张网相对较好的作业渔具。但鉴于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三重刺网内网衣网线较细,缠绕力强,兼捕现象较为严重,在经济鱼类幼鱼较多的渔场作业,会对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的损害。同时从渔民收入角度出发,三重刺网过渡期以后的归属管理应开展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脑技术的应用已广泛地渗透到水产科技领域。目前,国内外把微电脑技术应用于网渔具的研究也已有很大的发展。而传统的手工设计网渔具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急于寻找一种设计周期短,计算准确,便于各种参数优化选择的科学设计方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使得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网渔具设计成为现实。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l)历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及调查资料;口)对福建省近百张对拖网具进行有关数据的详细分析计算后筛选出的18张具有代表性网具的主…  相似文献   

15.
三、渔具设计及其作业性能研究渔具设计及其作业性能研究,除了为保护幼鱼,研究如何改进渔具的选择性外,另一重要方面,则是研究如何提高渔具的捕捞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本文就欧美国家所开展的一些研究活动概述如下: 1.拖网(包括底拖和中拖) 拖网是欧美国家的主要海洋捕捞作业。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捕捞业,利用越来越大的渔船功率向外海、深水海区推进。为了适应该发展趋势,提高拖网作业的经济效益,欧美各国的海洋渔业研究部门,利用现代先进的科研设备,如水槽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张网渔获的蟹笼渔具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蟹笼渔具是东海近海重要的作业方式,安装释放装置是改善蟹笼渔具选择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作者通过海上试验,对比释放口宽度分别为25 mm和30 mm的试验蟹笼、对照蟹笼和张网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渔获,结合渔获方程和SELECT模型分析蟹笼的接触选择性和对张网的相对选择性。试验结果显示,张网渔具所捕获的群体较对照蟹笼更小;对比对照蟹笼渔获分布,分析试验蟹笼的接触选择性,结果显示,50%选择甲宽(l50)和蟹笼的捕捞能力随着释放口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选择范围(SR)基本不变。对比张网的渔获分布,获得蟹笼对三疣梭子蟹的相对选择性,结合张网和蟹笼的作业特点,将对照蟹笼的相对选择性视为蟹笼渔具的可捕率,结果显示,较大的个体更容易接触并进入蟹笼,50%概率接触并进入蟹笼的个体甲宽为98.7 mm;释放口宽度30 mm的试验蟹笼的相对选择性的l50(118.4 mm)和SR(10.5 mm)与接触选择性的l50(117.4 mm)和SR(9.5 mm)几无差异;对于释放口宽度25 mm的试验蟹笼,接触和相对选择性l50没有差异,但相对选择范围SR(5.6 mm)明显小于接触选择范围(11.3 mm),因此只考虑蟹笼的接触选择性而忽略其可捕率所得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偏差。根据试验结果,本文对蟹笼渔具的可捕率的描述方式以及与蟹笼作业能力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940270 鱼类行动和拖网设计:选择性拖网具有开发潜力=Fish behaviour and trawl de-sign:Potenfial for selective trawl[刊,英]//AS-FAI..—1993,23(3),—237拖网设计的改进已使鱼、虾分离率达到80%,而虾渔获量并没有很大的损失。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加以改进,以便通过更多的研究和开发为其他应用设计更有选择性的渔具。成功开发选择性拖网渔具设计的关键在于增加单个鱼种对不同环境条件中的各种刺激物的行为的认识,有了在拖网过程中可以调查鱼类行为的遥控操作运载器和低光照度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区海洋渔具改革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捕捞渔业的持续发展决定了渔具渔法改革的必然性,渔具改革是渔业研究和管理不可乏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渔具技术上提出南海区海洋渔具改革的几种可能措施,为下一步进行渔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套网法对张网渔具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孙满昌 《水产学报》2004,28(6):709-715
套网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选择性研究试验方法,但是,使用套网法会对网囊网目选择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使用5种不同规格的方形网目网囊分别进行试验,比较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即套网法和平行作业法对张网渔具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平行作业法估算的50%选择体长比使用套网法所得的大7.8%,选择范围比套网法的估算值小24.5%,选择性因素比套网法估算值大7.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张网渔具最适网目试验中,如果直接使用套网法的试验结果制定最小网目,那么这一尺寸会偏大,造成部分鱼类过多释放.  相似文献   

20.
拖网是一种捕鱼效能较高的主动性渔具,但一般缺少捕鱼选择性,难以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维持海洋渔业生产,从3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渔业国家纷纷进行拖网网目选择性试验研究,并且把规定网目尺寸作为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之一。到了80年代,英国等许多国家着手研究网目形状对捕鱼选择性的影响,并把使用方形网目网片当作保护渔业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有些国家还法定使用这种网片。我国在80年代曾对传统菱形网目网囊进行过捕鱼选择性研究,90年代初对方形网目网片的特性和缝制工艺作了初步研究,并在淡水拉网中试用,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