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学琴  刘琚珥  黄文新 《园艺学报》2015,42(8):1551-1558
以自然生草2、4和8年的南丰蜜橘园为对象,研究了自然生草和清耕条件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南丰蜜橘园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占90%以上。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然生草除使土壤磷酸单脂酶活性降低外,总体使土壤酶活性提高。自然生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生草8年比对照增加了196.4%、56.53%、66.67%和77.08%。自然生草2年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生草8年反而比对照增加了25.98%、3.1%和90.57%。自然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年限自然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肥力,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2.
果园生草试验及适生草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自然生草和自然生草+人工生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早熟禾、高羊茅和黑麦草)的‘寒富’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自然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自然生草条件下的人工草种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自然生草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和磷酸酶明显升高,全钾增幅较小,但含水量降低了。通过适宜草种评价的初步研究可知,以生草覆盖为目的、刈割次数少的可选择白三叶、高羊茅和黑麦草等品种;为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需要刈割用于覆盖的则应选择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产草量较高的草种。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2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清耕、自然生草和间种绿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种绿肥和自然生草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但生草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清耕处理。间种绿肥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清耕处理。柑橘生育期内,土壤中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占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间种绿肥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生草则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氮素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甘蓝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间作处理在0~10 cm耕作土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P0.05);10~20 cm耕层的脲酶活性含量较单作处理极显著的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显著性高于单作处理(P0.05)。  相似文献   

5.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2016,(20):178-182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盛产‘苹果梨’和‘延香梨’,但长期的清耕制导致果园保肥保水能力差,加之果农急于追求产量、施肥不科学等,加剧土壤肥力的下降,进而影响果树发育,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在‘苹果梨’和‘延香梨’园进行,研究自然生草处理和清耕处理对土壤性状、叶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使两个梨园的土壤pH值向适宜方向发展,酸碱中性的,pH值稍有降低;微酸性的,pH值稍有提高。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叶片生长量、叶绿素、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提高。自然生草对果实品质提高效果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有所降低。可见,自然生草模式在培肥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建植第2年大樱桃幼树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研究果园间作9种常见瓜菜作物后大樱树生长指标、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期为果园瓜菜作物间作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间作南瓜、西瓜、茄子、辣椒、黄瓜对大樱桃幼树地径无显著影响(P>0.05),间作番茄、甜瓜、红薯、白菜则显著抑制其地径(P<0.05)。除甜瓜处理外,不同处理中大樱桃株高均显著增加(P<0.05)。总体来看,不同间作处理土壤全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锰含量和pH、EC呈上升趋势,铵态氮、全钾、速效钾、有效硒含量和CEC呈下降趋势,有机质、有效铁、有效铜含量和含水量则因间作作物的不同而异。各处理中的土壤真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除红薯、黄瓜、西瓜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土壤放线菌数量在黄瓜、红薯处理中增加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在番茄(P<0.01)、西瓜(P<0.01)、白菜(P<0.05)处理中则极显著或显著下降。土壤细菌数量除在红薯处理中显著升高(P<0.05)外,在其余处理中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清耕对照。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为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金山猕猴桃示范园区行间生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0~40 cm土层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状况,并对养分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相比于清耕对照,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黑麦草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种植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自然生草仅对土壤碱解氮的提升效果较好。猕猴桃园土壤锰元素普遍缺乏,行间生草对果园土壤有效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需适当补充锰肥。【结论】行间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显著调控作用主要在0~20 cm表层土壤,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调控效果以黑麦草最佳,对微量元素的调控效果以白三叶草最佳。  相似文献   

9.
惠竹梅  李华  龙妍  张瑾  庞学良 《园艺学报》2010,37(9):1395-1402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升高幅度较大,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223.4%和83.4%,细菌数量平均升高68.1%,放线菌数量升高的幅度最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较高羊茅处理增加的幅度大,除放线菌外,均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行间生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P、速效P含量降低;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土壤全N、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除速效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纤维素分解菌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放线菌是影响土壤N、P、K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阿拉尔垦区枣园间作三叶草、剪股颖、黑麦草和百脉根的密植园为研究对象,清耕枣园作为对照,研究生草栽培对枣园微域环境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枣园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枣园间作牧草后微域环境发生变化,4种生草枣园近地层7月日均空气温度较清耕枣园分别降低1.34、1.01、0.64、1.26℃;日均空气相对湿度同比清耕枣园分别提高15.04%、8.66%、7.36%、7.39%;日均土壤温度分别较清耕枣园土壤温度低3.46、2.22、1.76、1.60℃。土壤理化性状也发生变化,生草能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三叶草枣园土壤容重降低效果最明显,为1.44g/cm3;枣园生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同比清耕枣园分别提高了1.65、0.65、0.10、1.51g/kg;土壤全氮含量均值比清耕枣园增加1.03、0.32、0.41、0.80g/kg;土壤全磷略有降低,但随着土层增加略有上升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综上,说明生草枣园能改善园内的微域环境及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