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7,(10):18-21
以白色苦瓜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不同种质种子脂溶性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从‘Y88’‘Y92’和‘Y137’分别鉴定出20、23、31种化合物,1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Y88’中特有,7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Y137’中特有。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Ela甾醇、β-香树素、β-生育酚、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γ-生育酚和维生素E,且Ela甾醇在不同白色苦瓜种质中含量最高,分别占总量的20.944%、14.461%、16.135%。研究结果可为苦瓜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育酚是薄壳山核桃种仁中重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揭示薄壳山核桃种仁成熟过程中生育酚的动态变化情况,选择‘波尼’等5个国内主栽品种,对其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115~175 d)种仁中α-、γ-、δ-生育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仁中γ-生育酚的含量最高,其次是δ-生育酚,α-生育酚含量最低;各生育酚均在种仁发育早期含量高,随种仁发育含量逐渐降低;不同品种的生育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在种仁发育早期差异更明显;各生育酚指标间均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种质槟榔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集白花和黄花两个槟榔种质雌花,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构建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比较2种槟榔雌花释放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种质雌花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72种,两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酯类。黄花种质雌花的醇类物质中乙醇、3-羟基-2-丁酮、异丁醇均高于白花种质3倍以上。白花种质雌花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是黄花的2.3倍,以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3-甲基丁酯为主;白花种质雌花的乙酸叶醇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甲酯相对含量也高于黄花种质。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据槟榔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区分两种槟榔雌花。  相似文献   

4.
以148份苦瓜种质为试材,进行发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鉴定和评价,比较不同类型苦瓜种质的耐冷性和变异程度。结果表明:发芽期、苗期耐冷性达到3级的种质数分别为32份和48份,占供试样品的21.62%和32.43%;不同类型的苦瓜种质耐冷性差异不同,在发芽期各类型苦瓜种质的耐冷性差异较大,其中以果皮绿色种质、刺瘤种质和近圆型种质耐冷性较强;在苗期各类型苦瓜种质耐冷性差异较小,其中以果皮深绿色种质、刺瘤种质和近圆型种质耐冷性较强;苦瓜芽期和苗期耐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一致;研究结果为苦瓜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种质,并为开展苦瓜耐冷机制研究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油绿苦瓜、珍珠苦瓜和大顶苦瓜这3种不同苦瓜的营养成分与皂苷含量的差异,笔者以5个油绿苦瓜品种(系)、4个珍珠苦瓜品种(系)和5个大顶苦瓜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皂苷和皂苷单体的含量,探讨不同苦瓜营养成分与皂苷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苦瓜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含量变幅分别为(5.1~5.8)(、0.7~0.9)g·100 g~(-1),两者差异均不显著,其变异系数分别为4.18%、8.75%;不同苦瓜果肉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变幅分别为(36.7~71.0)mg·100 g~(-1)、(0.28~0.65)g·100 g~(-1),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7.52%和26.00%‘;油瓜材料3号‘’珍珠材料2号’和‘珍珠材料3号’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苦瓜品种(系),其他品种(系)间均无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为8.75%。不同苦瓜果肉皂苷的总含量变幅为(12.39~17.65)mg·g~(-1),变异系数为11.35%。不同品种(系)中都含有苦瓜皂苷L和苦瓜皂苷K,其他皂苷单体在一些品种(系)中未被检测出,说明该皂苷单体在这些品种(系)中含量很低或不存在;苦瓜皂苷元I和苦瓜皂苷II在超过一半的品种(系)中未被检测出。皂苷单体总含量变幅为(68.61~260.79)μg·g~(-1),基本属于弱相关或者不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选育皂苷含量适中且鲜食品质优良的苦瓜新品种(系)或皂苷含量高的医用原料栽培苦瓜新品种(系)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宜的高品质苦杏仁油制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冷榨法、热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4种方法制备苦杏仁油,对其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种制油方法对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影响很小,但对生育酚、磷脂、氰化物含量和氧化稳定性以及初始过氧化值和酸值存在显著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苦杏仁油生育酚、磷脂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种制油方法,冷榨和热榨苦杏仁油中氰化物含量显著高于溶剂浸提和超临界CO_2萃取苦杏仁油,氧化稳定性以溶剂浸提苦杏仁油为最好,其次是冷榨和热榨苦杏仁油,超临界CO_2萃取苦杏仁油的稳定性最差。【结论】冷榨法制取的苦杏仁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能达到食用油的要求,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甾醇及磷脂含量相对较高,氧化稳定性较好,过氧化值和酸值低,是一种较好的高品质杏仁油制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生产上表现优异的黑莓品种"宁植3号"和"Kiowa"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花后14d直至果实成熟过程中对黑莓种子及全果中生育酚含量和组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黑莓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宁植3号"和"Kiowa"种子中α-生育酚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β+γ-和δ-生育酚含量呈上升趋势,生育酚总量不断上升;全果中α-生育酚含量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β+γ-和δ-生育酚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先升后降;全果和种子中不同组分生育酚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种子和全果中β+γ-生育酚积累量最多,α-生育酚含量次之,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候选基因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2):36-39
为了给枯草芽孢杆菌在苦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根施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苦瓜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桂农科六号’苦瓜为供试材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综合评判根施枯草芽孢杆菌8×10~5、4×10~5、2×10~5CFU·mL~(-1)对苦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SPAD值,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瓜长,瓜横茎,瓜肉厚和小区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根施8×105CFU·mL~(-1)枯草芽孢杆菌后,茎粗和叶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7.14%和2.54%,叶片全钾含量比对照增加了4.00%,瓜长、瓜横茎、瓜肉厚及小区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0.65%、2.02%、3.67%和2.96%。根据隶属函数的计算结果,各处理的强弱顺序为8×105CFU·mL-1> 4×105CFU·mL-1>空白处理> 2×105CFU·mL~(-1)。  相似文献   

9.
苦瓜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接第五期) (2)、胡萝卜甾醇(Daucosterol) 从苦瓜中分离得到的胡萝卜甾醇,其结构为β-谷甾醇-3-0-β-D-吡喃葡萄糖甙。 (3)、活性蛋白及肽类 在鲜苦瓜压榨汁中,运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超速离心技术分离得到一个分子量为34000的均一植物蛋白,收率约0.005%。经鉴定为单一多肽链键碱性蛋白,具有抗精子正常发育作用。 (4)、植物胰岛素 用醇、醚、纯碱等从新鲜苦瓜中粗提,再经SephadexG-50分离纯化,冷冻干燥,得到2.5%白色植物胰岛素(PlantIsulin)精品。 2、苦瓜籽中的活性成分 (1)、蛋白及多肽 苦瓜籽中最具…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明确不同营养品质在辣(甜)椒种质资源间存在的差异及变异度,筛选出优异辣(甜)椒种质,进而为高品质辣(甜)椒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对97份辣(甜)椒种质资源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辣椒素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异度,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种质间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达到99.27%、108.69%和112.60%;甜椒营养指标变异系数小于辣椒,其中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34.40%;可以利用材料间的较大变异性,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出优异辣(甜)椒种质资源。通过平均隶属函数法筛选出辣椒优异种质2份,分别为951-4C和91536A,其中951-4C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91536A辣椒素含量、二氢辣椒素含量均最高,其他营养指标综合表现优异;筛选出甜椒优异种质19份,排名前3位的是11-116、W-01-07、9204-8,其中11- 116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居第2位,其他营养指标综合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