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塑料大棚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番茄的灌溉方式。结果表明:G1、G3和G4 3种灌溉方式较G2灌水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株高和茎粗。G2灌水量最少,为1 146m~3·hm~(-2),G3次之为1 601m~3·hm~(-2),G1和G4 2种灌水方式灌水量最大,约为2 000m~3·hm~(-2)。G2、G3较G4灌水方式分别节水44.2%和22.1%。G2灌水利用效率最高为48.1kg·m~-3,G1、G4最低为27kg·m~-3。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G3显著增加了番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而普通沟灌根系干质量最小,根/冠比最低。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灌水量,提高灌水利用效率,为塑料大棚番茄合适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千禧"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耕作方式(直接起垄、深松耕后起垄)和灌水量(60%、100%)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讨番茄水分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深松耕后起垄处理番茄产量比直接起垄处理提高13.56%,差异显著;但深松耕时100%灌水量处理和60%灌水量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同时,耕作方式与灌水量对产量存在互作。降低灌水量可以提高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深松耕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膜下滴灌条件下深松耕60%灌水量时,不但能够保证番茄果实的产量,而且果实的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覆膜条件下,研究隔沟交替灌溉对梨树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漫灌相比,覆膜隔沟交替灌溉能有效减少地表蒸发,增加灌溉湿润区内土壤水分含量,促进了梨树营养生长,并能增大果个,提高产量。其中,灌水沟宽30 cm的覆膜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果实品质的前提下,能显著提高产量22.5%。  相似文献   

4.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津优35"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日光温室地下滴灌条件下水氮耦合对黄瓜植株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N量对日光温室地下滴灌条件下黄瓜植株氮代谢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在I2(0.8Ep)、I3(0.8Ep)2个灌溉水平下无显著差异;结果期黄瓜植物叶片中硝态N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但I2、I3处理差异不显著。在I2、I3灌溉水平下,N2(600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活性显著高于N3处理,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N3(750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根据黄瓜氮代谢相关酶及相关物质含量,日光温室地下滴灌条件下黄瓜作物最佳灌水量应为0.8Ep,施N量为60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梨果产量和品质,2016年3—11月在河北工程大学现代农业示范培训基地以4年生‘黄冠’梨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模式下,灌溉频率(每隔10、20、30d灌水一次)和灌水量(当期净蒸发量的20%、40%、60%)对梨园土壤含水量、梨树新梢生长量、叶片光合指标、果实产量与品质、吸收根分布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d一次的滴灌频率下,梨树的土壤含水量、新梢生长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果实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10d一次和30d一次的滴灌频率,其中净光合速率高出6.23%、10.45%,蒸腾速率高出15.33%、20.56%,产量高出18.76%、18.99%,可溶性糖含量高出20.70%、13.46%,差异显著。在60%净蒸发补偿灌水量处理下,梨树的土壤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单果质量均高于20%和40%净蒸发补偿灌水量,其中光合指标差异显著;产量上,40%净蒸发补偿灌水量高于其它2个处理;品质上,20%净蒸发补偿灌水量的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滴定酸含量高于其它2个处理,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高出8.57%和12.92%,差异显著。综上,20d一次为梨园最佳的滴灌频率,40%净蒸发补偿灌水量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茄子为试材,采用温室膜下滴灌方法对茄子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水分胁迫指数和干物质转化因子等3个作物生长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研究了温室膜下滴灌茄子的经济灌溉制度及其灌水下限值。结果表明:采用经济灌溉制度比实际灌水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益,每公顷产量和效益分别增加4.22t和1.367万元,节约灌溉水量8.235%;茄子经济灌水下限值为0.239,占田间持水率的85.3%(以0~60cm土层平均含水率表示),变异系数为0.245%。按照该灌水下限值灌水,可使单位面积的灌溉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灌溉方式下红枣生长性状的差异性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塔里木盆地特色红枣栽培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滴灌灌溉、灌水量450m~3/(hm~2·次)的灌水方式,利于枣树叶片的生长,使冠层发育旺盛,提高产量及总糖含量,是适合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红枣生长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E601-B型蒸发器大棚西瓜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科大5’西瓜为试材,在不同生育阶段依据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控制灌水设置3个灌溉水平(Kcp:0.5Ep、1.0Ep、1.5Ep),研究大棚膜下滴灌条件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灌溉处理对西瓜产量、品质、需水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分析灌水量、需水量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及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在西瓜生长期内,大棚内的平均温度和平均蒸发器蒸发量显著正相关(R2=0.73,P0.05),依此结论指导基于E601-B型蒸发器的棚室环境调控。T5的灌溉处理(苗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Kcp分别为1Ep、1Ep、1.5Ep、0.5Ep)是基于E601-B型蒸发器大棚西瓜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模式,可为西瓜科学灌溉提供参考。灌水量、需水量与果实产量呈对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64(P0.05)。灌水量、需水量与植株鲜重呈线性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50(P0.05)。植株干重与灌水量、需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全生育期需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膨大成熟期灌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膨大成熟期灌水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自育番茄品种"垦番1503"为试材,采取随机区组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和停水时间对加工番茄果实成熟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加工番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不同灌水量和停水时间对单果质量、果实红熟度、产量性状(产量、红果率、青果率、烂果率)均影响显著,对品质性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加工番茄最佳收获时间为停水后14 d、最佳灌水量为4875 m3·hm-2,产量可达18.25×104 kg·hm-2、果实红熟度95.24%.青果率和烂果率均较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5.43%,番茄红素含量达20.97mg· (100g)-1.  相似文献   

11.
分析山东平度和新疆库尔勒2个地区在不同肥力下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地区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长,真菌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施有机肥比化肥对真菌增长影响达极显著;不施肥种植(CK)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体数量,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比率;2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消长与土壤元素间相关性不完全一致,2个地区真菌数量消长与铜元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度点细菌数量与锌元素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硼元素极显著负相关,与锰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影响极显著,而土壤微生物消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与根围土壤元素含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以草木炭、珍珠岩、化学松土剂3种土壤改良剂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改良剂不同施量条件下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养分及作物株高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满足多重目标的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配比例.结果 表明:最优的株高试剂为6%化学松土剂,最优的紧实度试剂为2%珍珠岩,最优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为4%草木炭、1O%化学松土剂、8%草木炭和2%化学松土剂.每种试剂在针对不同的检测指标时,指标的指示值不尽相同,检测指标值在3种改良剂的作用下,变化波动较大,单一改良剂不能满足多种指标的期望值,后续需进行不同种类、配比的改良剂效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草莓重茬10年的温室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缓苗期、现蕾期、幼果期和盛果期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动态特征,探究其与重茬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在缓苗期和现蕾期的活性(2.21、3.26mg/g)都显著低于同期的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3.08、4.97mg/g),二者在幼果期和盛果期无显著差异,都在0.33mg/g以下;重茬草莓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在缓苗期与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现蕾期的酶活性(0.40mg/g)显著高于非重茬土壤的峰值(0.29mg/g),在幼果期和盛果期的酶活性(0.20、0.18mg/g)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酶活性(0.35、0.34mg/g);重茬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值(2.23~2.88mg/g)在4个生长期无显著差异,除盛果期外都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5.54、6.91、7.56mg/g)1倍以上。结果表明,重茬土壤可以显著抑制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土壤质量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对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土壤是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直接影响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探索荒漠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的概念、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我国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做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芝麻菜吸收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木本泥炭3种土壤调理剂,采用酸性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光照培养箱内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3 g · kg~(-1)和13 g · kg~(-1))对土壤砷的钝化效果及芝麻菜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可显著提高土壤pH,而施用13 g · kg~(-1)木本泥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施加1.3 g · kg~(-1)木本泥炭时,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显著降低了5.17%。与不添加任何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芝麻菜生长,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时芝麻菜地上部鲜质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1.3%,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芝麻菜地上部的砷含量。  相似文献   

18.
生草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寒富’苹果园行间生草区不同草种为试材,采用田间取样、实验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行间种植6种草后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苹果园生草后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从而为生草制苹果园的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而对3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小;生草处理提高了0~30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脲酶活性则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生草处理30~60cm土层的脲酶、转化酶活性有略升高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各生草处理间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地膜和小麦秸秆为覆盖材料,研究了黄瓜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的效果大于秸秆覆盖,覆盖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平均温度,且对最低温度的提高作用大于最高温度;秸秆覆盖延缓了土壤温度变化的速度,对土壤增温作用小,且土壤最高温度低于对照而最低温度高于对照,温差最小,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秸秆覆盖作用更为稳定,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壤酸化是耕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上连续两季种植蔬菜,研究了"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H值、CEC、硅铝率及蔬菜产量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土壤pH值、CEC和硅铝率,提高蔬菜的产量;与对照相比,两季连续施用"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50~200 kg/667 m~2时,可使土壤pH值提升0.06~0.49个单位、CEC提高0.1~0.6 cmol/kg、硅铝率增加0.05~0.16,蔬菜产量增加4.26%~11.71%,同时"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蔬菜整齐度,促进萝卜伸长膨大、白菜增高增粗,使白菜结球更加紧实。研究发现,"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在试验区域的合理用量为100~1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