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基于SNP标记的分子遗传距离预测辣椒产量杂种优势的可能,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并筛选强优势组合,以12份辣椒自交系为亲本,采用个别分析和分组分析两种方法,开展了全基因组SNP标记为基础的分子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比较。在个别分析中,从12份自交系中随机选取8份自交系,发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存在不规则变化,有62.5%符合遗传距离越远杂种优势越强的规律;在分组分析中,发现随着遗传距离增大,杂种优势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获得高产强优势组合的可能性越大,基于SNP标记的遗传距离可用来预测其后代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萝卜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优良的萝卜杂种一代叶面积的大小,肉质根膨大期的光合强度,以及同化产物向肉质根运输的快慢等均表现了杂种优势。而肉质根积累同化产物的特点,则主要取决于双亲肉质根的结构状况。据此,提出了根据几个生理生化指标和肉质根的解剖结构来选择亲本材料,选配杂交组合,鉴定杂种一代,以及预测杂种优势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3.
萝卜杂种一代若干性状的遗传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萝卜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全国许多单位都在开展萝卜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工作,近年来进展较快,并取得显著成绩。但对萝卜杂种后代的性状遗传动态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杂种一代表现型的研究,提出若干性状在杂种一代的遗传动态,为萝卜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中选择合适的亲本、预测杂种后代性状的变异倾向,以及利用标志性状鉴定不同配组方式的真假杂种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自1956年开展萝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以来,同时进行57个杂交组合后代遗传动态的观察,近年来又专门配置各代表类型的组合共26个进行研究。 为了尽可能使亲…  相似文献   

4.
《蔬菜》2021,(7):18-18
正杂交种在产量、早熟性、生长势和抗逆性等方面往往显著优于自交种,但目前蔬菜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仍较薄弱,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固定技术尚不成熟;因此,梳理杂种优势的预测、固定和大规模制种技术,进而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和多组学技术,系统提出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辣椒苗期性状预测杂种优势和配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辣椒》2002,2(2):43-44
在F1杂种辣椒已经形成商品性生产的情况下,本研究目的在于在辣椒苗期鉴定优良的配组对象和评估杂种优势的力度,了解苗期性状对预测产量方面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可能程度。目前此类信息尚未在文献中有所报道,不过如果不多的苗期性状鉴定对上述目的有益,它有可能形成预测青椒产量杂种优势的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同工酶在瓜类亲缘关系鉴定、杂交种识别、杂种优势预测、检定抗病品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SRAP分子标记预测萝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应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从而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萝卜杂交种亲本的性状改良及F1杂种优势选配提供参考。选择来源不同、农艺性状有差异的11个耐抽薹萝卜亲本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运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萝卜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其和萝卜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通过运用327个多态性SRAP标记来计算11个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其范围在0.162~0.486,且平均为0.291。亲本间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与F_1杂种表现既有相关显著,也有相关不显著;与各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相关达到极显著、显著相关或不显著相关水平,表明SRA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强弱,但其相关程度还不能准确地预测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玲 《北方园艺》2003,(6):39-40
通过对已有材料的分析 ,从群体遗传学、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概述了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辣椒杂种优势的利用一直是辣椒育种学研究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辣椒杂种优势利用情况及F1代杂种优势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杂种优势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生产上提高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率,推进辣椒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瓜生理生化指标与杂种优势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个强优势组合(9514、9518)及其亲本为材料,就其有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黄瓜子叶叶绿素含量、POD活性作为早期预测黄瓜杂种优势的一个辅助手段.而SOD活性可否作为早期预测黄瓜杂种优势的一个参考依据,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双列杂交设计及其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组合材料的特点,从而为筛选出符合目标性状的优良亲本组合提供一强有力的工具。由于双列杂交能提供关于组合材料变异遗传成分和杂交后代的实际表现能力,而且在遗传中可以研究数量性状基因的相互作用,所以双列杂交在数量性状遗传与育种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对双列杂交法在作物增产、品质改良、抗性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历史、现状和前景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我国近年来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杂交制种中的技术弊端,着重探讨基因工程在辣椒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介绍应用基因工程创造辣椒雄性不育系原理和方法,以及提出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的保持和育性恢复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用7个苦瓜自交系采用双列杂交法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瓜长等5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产量和瓜质量的杂种优势最大,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为109.34%,40.79%和58.01%,21.46%;产量和瓜质量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正向组合比例最大,依次为100%,95.24%和95.24%,80.95%;果肉厚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正向组合比例则最小,为28.57%,9.52%。  相似文献   

14.
韭菜产量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韭菜7个亲本及其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42个杂种F1 的7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1) 7个性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 超中亲优势的大小顺序为: 鞘长、叶片数>叶长>株高>单株质量>叶宽>鞘粗, 超高亲优势的顺序则为: 叶片数>鞘长、叶长>株高>叶宽、单株质量>鞘粗。(2) 品种天津大金钩、山东大青根、桂林韭、重庆大韭菜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 是理想的亲本材料。(3) 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单株质量等5个性状均具极显著的反交效应, 其中株高、叶长和单株质量等3个性状具明显的母体效应。(4) 株高、叶长、单株质量3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和胞质基因共同控制; 鞘长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叶宽、鞘粗、叶片数则既受加性基因控制又受非加性基因(显性基因和上位性基因) 控制。  相似文献   

15.
何建文  姜虹  赖卫 《长江蔬菜》2012,(14):19-22
以10个辣椒亲本为材料,按5×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分析F1代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辣椒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其中,单株产量、侧枝数和挂果数的超亲优势率较为明显,在辣椒育种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1份黄色线辣椒材料为母本,10份红色线辣椒为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果实成熟色和8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有F1代果实成熟色均表现红色,红色果实成熟色相对黄色而言为显性效应;F1代除开展度外各性状均表现出正向优势,具有较高的超中亲、超高亲以及超标优势;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杂种优势表现呈正相关,Gx07-06、05991-1、xhB、07-09、05-17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较高,参与组配的组合为强优势组合,超标优势30%,Gx07-06、05991-1超标优势分别达到75%和56%,为高产优质亲本;可利用此类亲本组配高原环境气候下高产线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17.
苦瓜第1雌花节位和雌花数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8个绿苦瓜高世代自交系分为两组;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第1雌花节位和主蔓前期雌花数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1雌花节位有6个组合表现负向离中优势,有13个组合表现为负向越亲优势,且有4个组合低于小值亲本;雌花数有5个组合表现为正向离中优势,有4个组合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通过对第1雌花节位与雌花数两个性状亲子关系的讨论提出实现早熟性和晚熟性育种目标的亲本选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