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确定海南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病原菌种类,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龙眼主产区龙眼红粉病病果样本,通过对病原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rDNA 28S和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培养后回接健康龙眼果实,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再次分离得到同样病菌,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传统形态学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为粉红单端孢菌属真菌,将待测菌株rDNA-ITS和rDNA-28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致病菌与Trichothecium roseum的相似性达到99%。【结论】确定海南省龙眼主产区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海南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病原菌种类,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海南省龙眼主产区龙眼红粉病病果样本,通过对病原菌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病原菌的rDNA 28S和rDNA 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培养后回接健康龙眼果实,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再次分离得到同样病菌,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传统形态学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为粉红单端孢菌属真菌,将待测菌株rDNA-ITS和rDNA-28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致病菌与Trichothecium roseum的相似性达到99%。【结论】确定海南省龙眼主产区新病害龙眼红粉病的病原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依据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田间致病性测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属菌株为致病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进行致病菌株保守基因(ITS、GPD和EF-1α)PCR扩增及测序,获得序列Gen 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KU145269、KU145271、KU145273。根据田间致病性、形态学观察以及保守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相似文献   

4.
新疆轮台县杏树侵染性流胶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轮台县杏园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采集22份不同样地的流胶病病害样品,对病部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菌种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病原菌,对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比对,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轮台县杏树流胶病主要为害枝干部位,5月中旬始发,6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杏园内有生理性流胶病和侵染性流胶病。分离菌株L9具有致病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经鉴定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引起轮台县杏树侵染性流胶病的病原菌。对于轮台县侵染性流胶病的防治应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树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6.
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枸杞采后病害进行了分离、鉴定的研究。从病害的枸杞中分离得到了5株真菌菌株,回接后,发现病害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而且从接种的枸杞果实上又得到了此病病原真菌,经鉴定和致病性确定,确定为真菌: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中的黑曲霉、木霉属、黄曲霉,它们都是该品种枸杞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8.
石良红  赵兰勇  吴迪  王玉  姜琳  杨暖 《园艺学报》2015,42(3):585-590
牡丹黑斑病的致病菌尚不明确。通过对泰安地区的牡丹病叶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Mega5软件对链格孢属的22个种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病致病菌ITS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A. metachromatica相似性均为100%,利用DNAMAN软件对核苷酸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样品菌株与A. alternata的一致性最高,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病致病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GenBank登录号为:KJ682317)。回接鉴定后分离得到的菌株,菌饼刺伤接种的病叶与无伤接种的病叶均发病,但刺伤叶片病斑扩展快。  相似文献   

9.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brassicae(Berk.)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citri Ellis et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近年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果实田间普遍发生的果面病斑的致病菌,2016年12月在当地采病果为试验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12株真菌,5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5株为互隔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2株为果生刺盘孢菌C. fructicola。分离获得的胶孢炭疽菌株和互隔交链格孢菌株均能侵染果实和叶片形成病斑且与田间病斑基本一致,两者是生产中石棉县黄果柑果面病斑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12.
苹果轮纹病又称粗皮病、轮纹褐腐病,俗称水烂病。中国主要苹果产区均有发生。轮纹病寄主范围很广,除苹果外,还能为害梨、桃、李、杏、枣、木瓜等多种果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荸荠病害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荸荠秆枯病和荸荠枯萎病发生为害严重,严重影响了荸荠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荸荠秆枯病和荸荠枯萎病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缺素症叶片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范围内,叶片营养诊断可作为对果树潜在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的参考标准。当前猕猴桃缺素症叶片诊断可分为叶片外部形态诊断、叶片营养分析诊断及对照已有的诊断标准加以诊断3种。该文对各类诊断方法进行了概述,对3种诊断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实施3种诊断方法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提出猕猴桃缺素症叶片诊断的发展趋势,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同时应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方法,充分发挥多种方法的优势。应积极探索猕猴桃树体对养分缺乏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以及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探寻更好的营养诊断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西瓜病毒病流行程度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7年对河南开封西瓜病毒病流行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开封西瓜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取决于西瓜苗期(5~6月份)的蚜量和降雨量,二者与西瓜病毒病的流行程度呈直线相关关系,当西瓜苗期降雨量小、蚜量大时,则病毒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6.
杧果畸形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世界各杧果产区杧果畸形病普遍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在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杧果园已有杧果畸形病发生.简要介绍了杧果畸形病的症状、分布、为害、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但目前尚无该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就近年来围绕柑橘黄龙病病原及其对宿主柑橘的影响、黄龙病的防治以及柑橘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芋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芋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包括芋病毒的主要种类、分类地位、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现有研究认为,以RT-PCR技术为基础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较成熟的ELISA试验和电镜检测作为芋病毒检测的依据更准确,建立三者相结合的检测体系可提高芋病毒检测的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以茎尖培养、化学制剂处理及其联合应用的脱毒技术为芋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In 1958, at three sites in the Vale of Evesham,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yield of spring cabbage was obtained from increasing rates of application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up to 279 lb. N per acre, as Nitrochalk. At a fourth, with later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a relatively early cutting date, 6 cwt. per acre gave a yield response rather greater than at the other three sites, but higher rates of application of Nitrochalk produced no further increases in yield.

No yield advantage was gained by applying the fertilizer dressing in three doses during the growth of the crop rather than in one dose in the very early spring.

The uptake of potass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and calcium by the plants increased as the rate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increased. The need to maintain an adequate level of available potassium in the soil when using heavy dressings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is emphasized.

The effect of a ploughed-in ley on the recovery of added nitroge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