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常年植棉70万亩左右.回顾1968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68~1970年棉花采用直播,套种在以大元麦为主、麦幅占地35%左右的麦垅中,茬口好,亩产119.6斤.1971~1977年棉花前茬片麦面积大(50~60%),条播麦幅占地40~50%,腾茬季节迟,棉花产量下降,亩产为91.9斤.1978年以来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产量有所上升,亩产为102.4斤.为使棉花产量能持续增长,更好地发挥移栽棉增产优势,我们从棉花生产有关资料,分析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1.长江流域两熟棉区占全国棉田三分之一,小麦棉花两熟为该棉区的主要栽培制度。通过研究肯定了改变群众习惯小麦撒(点)播为宽窄行或宽幅条播方式,为克服两熟间作矛盾的基本关键,从而 可以加强麦田管理,实行棉花春耕施基肥、条播、及时间苗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增加两熟产量。根据1951—1952年在湖北主要棉区内26处麦棉条播方法(小麦宽窄行条播)与群众习惯撒(或点)播对比示范结果,小麦每亩平均增产11.29斤(或8.39%);棉花每亩平均增产17.23斤(或16.58%)。目前这一技术措施已在各地广泛推行,取得良好成效。一般小麦宽窄行条播,两行麦的窄行距(或宽幅的播幅)以5—7寸,宽行距(或宽幅的幅距)以13—15寸为合适。在较肥的地可採用连种三行(窄行距各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2尺;在较瘦的地上可採用连种两行(窄行距5寸)麦後隔一宽行(宽行距1尺),棉花行距1.5尺。 2.本地区一般麦棉播种时期,从清明开始到小满止,先後拖长一个半月。据1955年在武昌试验结果:自清明起播种较早的表现结果较好,生育快,成熟早,产量高。清明播种的比谷雨播种的每亩增产籽棉5.72斤(或2.23%),比立夏增产21....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为1982~1983年秋播作物重点中间试验项目,由省农林厅粮油处、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共同主持.参加单位有扬中、武进、无锡、沙洲、吴县、泰兴、泰县农业局(农科所)和南京市栖霞区农林科,按统一试验示范方案分设了代表沿江高沙土、太湖平原和宁镇扬丘陵三大类型麦区的10个中间试验点.试验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据八个示范点11块条撒播定点试验田核产结果,条播麦有10块田增产,增产幅度为每亩37~72.8斤,增5.5~12.7%,平均每亩增产54.5斤,增9.7%.一块田减产(条播未除草),每亩减产22斤,减3.7%.11块对比田平均,条播亩产613.1斤,撒播565.5斤,每亩增产47.6斤,  相似文献   

5.
川西平原探索小麦高产途径是从调整群体降低基本苗,较多依靠分蘖成穗.试验品种选用"76-3"、川育五号、"凡六".每亩10万基本苗(低密度)、17万(中密度)、24万(高密度),播幅4寸、空行4寸的条播.小区面积0.05亩,11月10日播种.试验结果看出:1.三个类型的品种都以低密度的(10万基本苗)产量最高,亩产分别为842.0斤、749.6斤,690.8斤,比17万苗的分别增产9.0%、12.4%、8.2%;比24万苗的分别增产10.8%、20.5%.10.7%.2.低密度处理能够达到一定的穗数和较高的穗重,较好地统一了穗数和穗重的矛  相似文献   

6.
东北垦区国营农场种植小麦的面积约占粮、豆播种面积的45—50%左右。种小麦不仅机械化程度高,而且稳产保收。一般年成可获得亩产150—200斤以上的产量。在气候条件有利时产量更高,如1964年友谊农场五分场五队的春小麦平均亩产348斤。五九七农场三队一号的92垧地(每垧为15亩)平均亩产486.7斤,其中56垧平均亩产达到533.3斤。但目前各场生产极不平衡,如何挖掘潜力,找出增产关键,争取进一步高产稳产和均衡增产是当前农业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南粳35在淮北地区作麦茬稻栽培,亩产1200斤约需穗数22万,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4—25克,齐穗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45。每亩施纯氮30—35斤,并配合相应的磷、钾肥。在肥料分配上,基、面肥占40—45%,分蘖肥占50%。穗肥(保花肥)约占7%左右。  相似文献   

9.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工作,分水浇地、旱地、盐碱地三种条件连续进行了九年.在供试的394个组合中,超标组合87个占22.1%,平均亩产534.4斤比对照增12.6%;增产30%以上组合7个,增产20%以上组合13个;增产10%以上组合20个。水浇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603.2斤,比对照增9.0%;旱地超标组合平均亩产420.2斤,比  相似文献   

10.
我县种植蚕豆40多万亩,约占夏粮面积的50%左右.蚕豆产量的高低,对整个夏粮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种植方式,以5.5~6尺组合,收两行蚕豆的稀播为主,后茬套种春玉米.随着生产条件改善,蚕豆产量也逐步提高.在六十年代100多斤的基础上,七十年代达到200多斤,1978年突破300斤,以后稳定在300斤以上.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363斤,比1983年增产25.6%.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我们作了小麦分层施用磷肥的试验,试验分100斤过磷酸钙撒垡头、掩底,70斤掩底和30斤撒垡头三种方法,与不施磷肥作对照。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是:30斤撒垡头和70斤掩底的产量最高、单产560.8斤,比对照不施磷亩产320.8斤增产74.8%;比100斤撒垡头亩产448.4斤增产25%;比100斤掩底亩产484.2斤增产15.8%,通过磷肥分层施用,增加了产量,提高肥效,100斤磷肥分30斤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科技》2007,(9):62-62
生产表现 高产稳产 产量结构好,亩穗数达45万~50万,穗粒数34个,千粒重40克左右,以穗数拿产量,自我调节能力强,抗御风险水平高,耐高水肥,增产潜力大。常规技术栽培,一般亩产1000斤以上,国家区域试验最高亩产1364.4斤,具有亩产1400斤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入深度对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对氮肥应用的研究,多数认为:氮肥施于土壤后,作物利用率仅达30~70%,10~40%残留在土壤中,淋洗损失占5—10%,气态损失10—30%。可见氮素利用潜力很大。为挖掘氮的有效利用,我们于1981、1982两年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分别采用不同深度(表施、1—2寸、3—4寸、5—6寸、7—8寸)追施氮肥(硫铵、硝铵)的试验,以明确对玉米经济产量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施肥对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有明显效果。一、氮肥适当深施可增根、增叶,显著促进玉米的吸收和光合效能,导致提高产量构成因素,其中以穗粒数影响效应最大,千粒重次之。二、不同种类氮肥对施肥深度的反应是一致的,均为随施肥深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在追施3—8寸内,5—6寸为最佳施肥深度,3—4寸仅次于5—6寸。三、年际间增产效应一致,就两年施肥层次x(x=1时表示表施;x=2时表示1—2寸;x=3时表示3—4寸;x=4时表示5—6寸),与其相应产量y进行回归,F=145.66>F0.01=98.49(呈高度显著) y=1114.7+67.6x (x=1、2、3、4) 即施肥层次每增加两寸,产量相应提高67.6斤/亩,增产5.73%;若采用5—6寸深施,产量比表施提高202.8斤/亩,增产17.3%。  相似文献   

15.
浙江瑞安县马屿区,1955年试种了200多亩双行条播络麻,一般比点播增产三分之一,如山头下村黄朝宗互助组,同土质同肥料:双行条播收510斤,而点播每亩收350斤。因双行条播,株距3寸,留苗均匀,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后期杂草也少。又由于双行条播,适当的增加了株数,由12,000多株增至18,000株,所以能显著增产。本田要选择地力较好的,如前作为芥菜或油菜。翻地要深五、六寸,土块细碎,畦面做  相似文献   

16.
安徽三号是1959年引入我县的。五年来在十八个点次试驗中,平均亩产二百七十六斤,此碧螞一号增产26%。1963年秋,还在徐井、巩沟、曹場、三湾、草沟、繁集、黑塔等公社示范种植,亩产九十八至二百零六斤,比碧螞一号增产44—131%,比当地麦增产53—66%。为什么它比碧螞一号增产这样显著呢?主要是:1.耐涝:1964年4月份雨量大而集中,从4月2日至18日連續降雨,共达一百二十一点八毫米,許多麦田积水;而这时正值小麦孕穗期,碧螞一号和当地麦受害較重,据城郊农技站检查,仅死叶就达30—31%;而安徽三号最輕,只有17%的死叶。2.抗銹:据县农科所1960—1962年試验証明,安徽三号对条銹免疫;对叶銹、秆銹高抗,孢子堆少而小,而日发病极晚,仅在小麦黄  相似文献   

17.
一、南湖1号 系本所1960年系统选育而成。在武昌6年试验结果平均亩产346.5斤;宜昌斗年平均亩产357斤,此当阳笨大麦增产12.46%;孝感3年平均亩产261斤,比孝感本地大麦增产1.23%。1963—1965年两年在当阳县河溶公社示范,一致增产,平  相似文献   

18.
光矮6号系我所1969年从珍珠矮11号复壮田里选出的一个变异单系,经培育而成。通过多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了高产(禾文)产。1972年亩产916斤,比珍珠矮11号增产3.25%;1973年在全县重点社队进行试验,据6个公社9个品比试点结果,除一个点的产量与对照种珍珠矮11号平产外,其余8个点的产量均居第一、二位,折合亩产为782.9——1015.5斤,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0.68—15.41%;1974年参加我所区域试验,亩产达到1265斤,居十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比对照种珍珠矮11号增产4.11%,在确山县水初  相似文献   

19.
坑种玉米好     
我们生产队有土地七百三十六亩,大部分在山坡岗地上,土质瘠薄,石头多,历年来亩产只二、三百斤,去年在四十六亩坡地上,实行了坑种玉米,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七斤,比往年增产三倍多,特别是大园子八亩五分地种吉双四号,平均亩产达一千三百二十斤。我们的作法是,顺原垅沟挖坑,坑长一尺,坑深一尺,坑距一尺二寸,先把表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