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水温、饵料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  相似文献   

3.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水温、饵料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该项生态技术模  相似文献   

4.
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从蟹苗到第Ⅱ、Ⅲ期幼蟹的育成率很低。为了提高该阶段幼蟹的育成率,我们根据蟹苗脱皮变态、生长发育成幼蟹的这一特点及其所需环境条件,进行了不同的饵料、底质和水体等因素影响蟹苗发育成幼蟹的试验。从中找出影响蟹苗育成第Ⅱ、Ⅲ期幼蟹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其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容器。标本瓶16个,其中直径12厘米、高24厘米的8个,直径12厘米、高36厘米的8个。每瓶装同一塘水1000毫升,进行不同底质及不同饵料影响蟹苗变态为幼蟹的成活率试验。  相似文献   

6.
河蟹性成熟后就不能再生长,如何控制蟹种早熟是幼蟹培育过程中技术性很强的环节。近年来,在长江天然幼蟹苗种紧缺的情况下,有一些幼蟹培育场.为获取更多的利润,没有将性腺早熟的蟹剔掉,放养后死亡率提高,使一些养殖单位和个人损失惨重。其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为(0.85±0.09)g的幼蟹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 d的生长实验.以鱼油/豆油(21,W/W)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含量分别为0%、2%、4%、6%、8%和10%的6种等氮、等能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虽然实验幼蟹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各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幼蟹对脂肪的摄食率和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因此,认为饲料中脂肪含量达6.61%~9.96%时可满足幼蟹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今年幼蟹培育成本总体上比往年低,且目前规格及成活率还较为理想,这为今年幼蟹培育户获得好收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幼蟹必须顺利销售才能获得效益.为促进幼蟹销售,希望广大养殖户抓好幼蟹培育的后期管理,生产高质量的幼蟹,确保购苗户满意,并愿意购买.  相似文献   

10.
<正> 蟹苗育成幼蟹,其成活率直接影响河蟹池塘养殖及人工放流的产量。湖泊蟹苗的放流回捕率通常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同样,用蟹苗直接在池塘养殖成河蟹的成活率也不高。主要原因是,蟹苗容易死亡和流失,长成幼蟹的比例小。故提高蟹苗培育的成活率,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利用网箱在池塘内进行蟹苗育成幼蟹(0.5克左右)的试验,观察蟹苗生长变态的生活习性,并定期测定浮游生物、水温等,从中找出影响蟹苗育成幼蟹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幼蟹过程中,缺少必需的维生素C的添加,会导致约14%左右的雌性个体性早熟出现。正常幼蟹的肝胰脏、肌肉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早熟幼蟹1~2倍。性早熟现象与其体内Vc的含量不足存在着正相关。初步判断,Vc源的缺乏或不足是造成幼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饵料中Vc的添加,对幼蟹克服性早熟与促进生长有明显的作用,适宜的添加量为3000~5000mg·kg-1。  相似文献   

12.
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幼蟹生态培育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幼蟹培育中应用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提高幼蟹产量、规格,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培育池获得规格幼蟹4 210.5 kg/hm2,产值168 420元/hm2,比未使用微生物制剂分别增产、增收27%、58%,利润增加56%。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微生物制剂在幼蟹生态培育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幼蟹培育中应用微生物制剂可明显提高幼蟹产量、规格,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培育池获得规格幼蟹4 210.5 kg/hm2,产值168 420元/hm2,比未使用微生物制剂分别增产、增收27%、58%,利润增加56%。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枝角类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期幼蟹培育池枝角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桡足类密度逐渐上升,后期幼蟹培育池桡足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轮虫密度逐渐下降,整个时期幼蟹培育池轮虫密度与水源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大多数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区。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丰富,群落关系趋向平衡和稳定。温度和食物是影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河蟹养殖的发展,如何提供质优量多的幼蟹,是水产养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望江县武昌湖渔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基本掌握了池塘幼蟹养殖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现就本场的幼蟹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广泛调查长江下游地区稻渔共作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稻渔共作生态模式下中华绒螯蟹生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蟹苗放养主要以1龄蟹种与Ⅴ期幼蟹为主,体重绝对生长曲线均呈"S"形,1龄蟹种体重随体宽的增加呈指数式生长;1龄蟹种与Ⅴ期幼蟹的环境适应期分别约为1个月、2个月,增重最快期分别为9月、8月;河蟹放养规格不同时,其日增重与体重的增加随放养规格的提高而提高,Ⅴ期幼蟹的回捕率与产量比1龄蟹种分别高17.58%、13.20%;栽培植物为常优1号水稻时,Ⅴ期幼蟹的回捕率与商品蟹规格最高,分别为58.2%、72.5 g/只。蟹产量以种植水草为高;稻渔(蟹)共作各模式的纯收入差异显著,以"常优1号 1龄蟹种"模式为最高,达2.507万元/hm2。  相似文献   

18.
以鱼粉、豆粕、玉米粉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生物发酵料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生物发酵料用量为5%、10%、15%,分别替代全鱼粉对照组鱼粉12.5%、25%、37.5%,饲喂中华绒螯蟹幼蟹56 d[初始均重(5.92±0.23)g],研究生物发酵料替代部分鱼粉对幼蟹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生物发酵饲料可改善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幼蟹在10%生物发酵饲料组中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全鱼粉对照组;随着生物发酵饲料添加量的提高,幼蟹血清和肌肉组织中T-AOC、SOD活性呈递增趋势,15%生物发酵饲料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胰腺中T-AOC、GSH-Px活性随生物发酵饲料添加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均在10%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添加比例生物发酵饲料对幼蟹血清和组织中CAT活性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替代部分鱼粉运用于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9.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研究对象,研究短期饥饿对其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三疣梭子蟹幼蟹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含量和能值均逐渐减少,而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加.试验初期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相对损失率最大的为粗脂肪,粗蛋白和糖类次之,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早于粗蛋白和糖类,饥饿期间三疣梭子蟹幼蟹首先主要利用粗脂肪提供能量,然后才是粗蛋白和糖类.试验期间粗蛋白、粗脂肪、糖类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与饥饿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的质量分数变化与能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能值变化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20.
光伏发电模式中河蟹幼蟹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伏太阳能板覆盖下养殖池塘中河蟹幼蟹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光伏太阳能板下水环境中,河蟹幼蟹的背甲宽生长表现为龄期与生长的线性关系;幼蟹体重生长显示出龄期与生长的幂函数关系。与常规养殖环境中幼蟹生长特征相比较,无论幼蟹背甲宽或是体重,光伏太阳能板下水环境中幼蟹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常规养殖环境中幼蟹生长速度,同时大规格幼蟹比例明显降低。光伏太阳能板的建造,改变了水体的光照模式、溶氧量和水草生长等环境因子,影响了幼蟹生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